义解三国(2):何为义?
《三国演义》演的是“义”,因此开卷的第一个经典故事,就是“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在张飞的桃园结成了没有血缘的义兄弟的关系。那么这个“义”,是什么意思呢?
何为“义”?
“义”最通俗的理解,就是做人的正理,是人活在世上,应该遵循的做人的道理,因此“义”必须是堂堂正正的,正当的,无私的,为公的,或者是为他的。因此做人有不同身份,也就有不同的义务,没有尽到自己身份该做好的事情,则为不义,意思是违背了做人的道理。是什么人,或者说坐在什么位置上,就应当无私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那是你的责任,是不能推卸的,因此有责无旁贷的说法。当然也还有“义不容辞”的说法。为担当道义,无法推辞。
比如过去的君臣,夫妻,都强调各自该遵循的道理和责任,君有君道(仁义),臣有臣道(忠义),夫妻亦然。无论是君臣夫妻,师徒朋友,或者是父子兄弟,婆媳妯娌等等,无论你处在怎样的人伦关系,属于何种身份,都有其具体的做人的道理,这个具体内容不同的各自应该遵守的做人的道理,都属于“义”的范畴,都是“义”,共同之处就是正当、无私、为他、自己应该承担的,奉行的。
所以古人说“兄道友,弟道恭”,意思是做兄长的道理就是要友爱弟弟,教导和爱护弟弟,而弟弟呢,就要感恩,懂得敬重自己的兄长,态度要恭敬,要懂得为兄长分忧。因此,在各自遵循的道理(义)下该做的事情,都是义务。那么讲到了兄弟之义,可能有人要问了,刘关张的“桃园结义”是否就是指兄弟之义呢?
展现君臣之义
我们回到作者的角度来看。作者写三国,在讲述魏、蜀、吴这三国从形成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帝王、将相,各路英雄豪杰,层出不穷,在各路诸侯兴衰成败的描写中,作者将每个关键人物的故事都详尽展开,为的就是让人们看清不同的人,是如何在乱世的危难中、混乱中面对王位、权力和财富,进行决断和选择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志向,不同的品行原则,每一次的选择,都是对人心的检验,都是善恶的选择,也就是古人说的义和不义的选择。因此我们看到,战争不断上演,各路英雄豪杰也不断出场,到底谁在出自公心去报国安民,谁是表面打着正义的名义,实则为私利趁乱图谋皇位或权势呢?作者为了让大家形象地看到义与不义的具体表现,写下了这部钜作,他对历史的看法,也因此得以充分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