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的波波沙冲锋枪,为何不用弹鼓,而是用弹匣供弹?

从建立初始到抗日战争,我军的武器装备大都是从敌人手中缴获而得。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已经具备一定的武器装备生产能力,但体系不完整。这样的情况延续到建国之初,导致我军的武器装备五花八门。对于正规化的军队来说,武器装备无法制式化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急需研制属于自己的武器装备。建国初期,我国与苏联的关系较为密切,因此许多武器都是直接仿制苏械装备。在这些仿制的武器装备中,50式冲锋枪便是代表性作品。这款枪械的原型就是波波沙41冲锋枪,然而它却没有继承弹鼓供弹,而是选择弹匣供弹。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冲锋枪讲究的是火力输出与近距离作战,配备弹鼓则可增强火力持续性。在二战中,冲锋枪的弹容量大显然更具优势。然而弹鼓供弹也是有弊端的,那就是将会增加士兵的作战负担。我国仿制的50式冲锋枪重量本来就不轻,如果使用弹鼓供弹,不利于士兵长途奔袭作战。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我军大量装备50式冲锋枪,基本都是弹匣供弹。

二战结束以后,各国普遍发现冲锋枪配备弹鼓根本就没多大用处,手持弹鼓射击时反而影响射击精准度。二战时期,苏联许多士兵没有经过完整的训练就匆匆奔赴战场。为了提高士兵作战能力,苏联只能提高枪械供弹量。然而许多初上战场的士兵,还没有将一个弹鼓的子弹打完就已牺牲。

另外,冲锋枪选择弹鼓供弹的可靠性也不是很好。如果将冲锋枪的弹鼓全部装满子弹,很容易出现供弹故障。对于战场上的士兵来说,那就将会致命。再加上弹鼓的制作工艺有些复杂,以中国当时的工业基础,大量生产弹鼓也是非常的困难。同时也没必要生产弹鼓,士兵作战时多配两个弹匣就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