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军入粤和八七会议对梅州的影响丨三、三河坝战役

三河坝战役是1927年10月1日打响的。留守三河坝的起义军第25师,共约2500人。当时,主要任务是扼守三河坝,牵制和防御阻击从梅县及闽西尾追之敌,配合潮州和汤坑的叶、贺主力同敌人作战。考虑到三河坝地处梅江、汀江、梅河汇合口,据守三河坝是背水作战,地形不利,于是起义军部队东渡韩江,在东门部、龙虎坑、笔枝尾山、下村一带山头驻守并挖战壕筑工事,指挥部驻汇东田氏宗祠,73团驻下村一带,75团驻龙虎坑一带,师指挥所设在龙虎坑东边高地,朱德、周士弟和党代表李硕勋、师参谋处长游步瀛都在指挥所指挥作战。

10月1日,钱大钧部约两万人由梅县松口方向进入三河坝,向起义军进攻。敌连续发起多次进攻,起义军坚守阵地,顽强作战,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渡河,许多装载的船被打沉,敌人伤亡很大。午后,敌人一面集中大炮、重机枪隔江向笔枝尾山主阵地猛烈射击。入夜后,20多只敌船偷渡,起义军按照朱德“半渡而击”的战术,把敌船都打沉了。下半夜敌人又从上游驶来50多只船,配合正面同时强渡,一部分被击沉,而半数敌人却爬上东岸占领了滩头竹林。75团团长孙一中等乘敌立足未稳,亲自带着六个连的战士猛扑敌群,全歼登陆的300多名敌人。

次日,敌人又集中更多大炮、机枪射击,掩护敌人强渡。起义军奋起反击,一部分敌人被打死在江中,另一部分敌军儿百人渡江游到下游几里的石子笃山脚。73团一部立即出击,全歼了这股敌军,缴枪几百支。后来一部分敌人从下游20里的大麻附近渡过韩江,占领了梅子岽一带。起义军师参谋处长游步瀛,73团团长黄浩声,团党代表(指导员)陈毅等指挥战士们英勇出击,因敌军太多,并占领了有利地形,未能把敌打退,双方在对峙中,73团牺牲过半,而游步瀛则在战斗中腹部受重伤(后壮烈牺牲)。

10月3日拂晓,大雾封江,敌从上游汀江、梅潭河占领了东文部,同时一部敌军渡江进到笔枝尾山脚,被75团消灭。敌继续在河对岸集中大炮、机枪向笔枝尾山阵地猛轰,75团指战员顽强战斗,连续打退了敌多次进攻,团长孙一中和部分战士在战斗中负伤,侧翼74团赶来援助,杀退了敌人,把阵地夺回来。

此时,桂系黄绍竑部两个师由韩江下游留隍、高陂迂回起义军之后,钱大钧又于下游的大麻、恭州两处渡过韩江,向起义部队夹攻过来。起义军血战三昼夜,弹尽援绝,处于敌人三面包围之中,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朱德决定撤出战斗,采用“次第掩护,逐步撤退”的办法,于3日晚撤离三河坝东门部。75团第3营掩护大部队撤退,一直坚持到4日早晨6时。在营长蔡晴川指挥下,打退敌人无数次进攻,消灭大量敌人,该营也遭到严重伤亡。战斗中,子弹打完了就同敌人肉搏战,最后全营官兵壮烈牺牲。

起义军撤离三河坝后,取道湖寮、百侯到达饶平茂芝,准备到潮汕与主力会合。6日,得知叶、贺主力在潮州、丰顺失利的消息。在极端险恶的情况下,朱德以非凡的革命胆略和求实精神,在茂芝召开军事会议,作出了“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正确战略决策。

7日,起义军离开茂芝,沿闽粤边境入福建省平和县,途经永定下洋,再入大埔北部太宁的排楼坝,支援农军击退进剿太宁的肖雨史商团军,次日由饶寿田、张佳来、江弼群为向导,经长教进入永定的峰市,后赴武平,转抵赣南,终于在1928年4月底率部上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用武装斗争的行动,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继续坚持革命的决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因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当年烽炬传千里,从此风雷遍九咳”。南昌起义军人粤的战斗行动,尤其是汤坑、三河坝战役,对于保存革命火种,胜利完成井冈山会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对梅州各县特别是对大埔、丰顺两县革命斗争产生了重大影响,极大地鼓舞了梅州人民革命斗争的信心和勇气,促进了梅州党团组织和革命团体的恢复、发展,加强壮大了地方武装力量,推动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到处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各地党团武装组织被迫转入地下活动。起义军人粤后,阴霾一扫而去,人人扬眉吐气,欢欣鼓舞,纷纷开展迎接活动。当起义军进入福建上杭时,大埔党组织派出代表前往联系,并派出农民自卫军前往虎市为起义军作向导。太宁、青溪农民自卫军等革命力量就先期于9月16日开进埔城茶阳镇,把国民党县长赶跑了,建立了大埔历史上第一个人民的政权。

同一天百侯区成立了工农政府,接着石云(枫朗)、同仁(湖寮)、高陂等区也成立了工农政府。一时全县各区乡工农政权、农会组织接踵成立,到处都设立了迎接起义军的接待站。百侯区政府专门派出杨兰史、曹文、张璇、杨树欣、杨应祥、杨子褒、丘新民等革命师生、工农党团员30余人前往茶阳、三河坝做宣传、向导和翻译方言等工作。在起义军三河坝留守部队与敌战斗中,大埔各地党组织和人民给予大力支持,县委、县工农革命政府和各区乡组织,纷纷组织力量前往支援和参加战斗,为起义军带路、探听敌情、送信、运输粮食、物资、搬运各地祖尝谷充作军粮;许多人在枪林弹雨中为起义军送饭、送弹药、抢救伤员、掩埋烈士遗体,并参加战斗,他们用煤油桶装上鞭炮恐吓敌人,在龙虎坑、笔枝尾山、梅子岽等山头阵地,有农民武装100多人参加战斗,不少人在战斗中献出了生命,为支援起义军坚守三河坝、打击和消灭敌人作出了贡献。

起义军到达埔城后,帮助大埔健全各级领导机构,任命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正副主席。朱德、彭湃、李立三等曾分别与附城党团员和太宁等地农军、农会组织的代表,在养育堂等集会讲话。起义军到达三河坝后,在南门外的大沙坝召开过军民大会,由恽代英:朱德向群众演说,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工农的滔天罪行,阐明南昌起义的伟大意义,号召群众拿起武器,打倒帝国主义,打倒蒋介石,打倒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实行耕者有其田。起义军军部驻地田氏宗祠的墙上至今还留下“誓死杀敌”的墨字标语(传说是朱德的手迹),极大地鼓舞着广大工农群众的斗志。起义军撤出三河坝,途经百侯村,朱德亲自出席了百侯中学党组织会议。离开大埔时,朱德在地方干部会议上指示:“你们是当地的革命种子,不能随军离埔。今后,革命斗争虽然艰巨,只要同志们有决心、有信心,处处为人民谋利益,胜利是一定属于我们的。”此举使大埔的党员、干部认识到革命的艰巨性,稳定了情绪,振作了革命精神,树立了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此外,起义军入埔后,曾先后发给大埔县委及太宁、青溪、松口、三河坝、英雅等地农会农军组织200多支各种枪支,起义军干部战士黄让三、李井泉、李西亭、张华登等留下在大埔、丰顺工作,成了大埔、丰顺两县党团组织和工农武装的骨干,使各地革命领导力量得到很大的加强。

汤坑、三河坝战役失利后,虽然使当时的革命形势有一定减弱,一些地方的反动派勾结国民党军,纠集反革命武装,大肆烧杀抢掠、摧残革命村庄,使革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但却进一步激发了各地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情绪,武装斗争烈火越烧越旺。他们从以往的斗争实践中认识到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重要性,认识到武装斗争必须利土地革命相结合;认识到不但要有正规的革命武装,而且要将武装逐步转入农村,转入边远丘陵山区和深山区。总之,南昌起义军入粤和汤坑、三河坝战役,对梅州革命斗争影响深远,是梅州地方党组织领导的革命斗争走向土地革命和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资料来源: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