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二水居士:越女论剑
漾太极
《吴越春秋》记载:
其时越王又问相国范蠡曰:“孤有报复之谋,水战则乘舟,陆行则乘舆。舆舟之利,顿于兵弩。今子为寡人谋事,莫不谬者乎?”范蠡对曰:“臣闻古之圣人,莫不习战用兵。然行阵、队伍、军鼓之事,吉凶决在其工。今闻越有处女,出于南林,国人称善。愿王请之,立可见。”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
处女将北见于王,道逢一翁,自称曰袁公,问于处女曰:“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多所隐,惟公试之。”于是袁公即杖箖箊竹,竹枝上颉桥,末堕地,女即捷末。袁公则飞上树,变为白猿,遂别去。
见越王。越王问曰:“夫剑之道如之何?”女曰:“妾生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无道不习,不达诸侯,窃好击剑之道,诵之不休。妾非受于人也,而忽自有之。”越王曰:“其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若仿佛,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王欲试之,其验即见。”越王即加女号,号曰“越女”。乃命五板之堕高习之教军士,当世莫胜越女之剑。
此篇文字,大凡是历史上最早的有关武术的搏击理论的概述了。作者赵晔,东汉年间,绍兴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该文字后多被转载,稍有出入。
《艺文类聚》引用时改为:“公即挽林内之竹似枯槁,末柝地。女接取其末。袁公操其本而刺处女。处女应,即入之。三入,因举杖击袁公。袁公则飞上树,化为白猿。”重在描述处女对猿猴,以末应本的过程,旨在昭示中国武术以静制动、以弱胜强的内涵。
《剑侠传》则改为:“公即挽林杪之竹似桔槔,末柝地,女接其末。公操其本而刺女。女因搏击之,公即飞上树,化为白猿”。
“桔槔”大凡是井上辘轳,从《吴越春秋》中“颉桥”而来,形容袁公舞剑的灵动和巧劲。更能衬托越女的技高一筹。
《东周列国志演义》第八十一回云:“老翁即挽林内之竹,如摘腐草,欲以刺处女。竹折,末堕于地。处女即接取竹末,还刺老翁。老翁忽飞上树,化为白猿,长啸一声而去。使者异之。”“如摘腐草”句,又暗合内家拳“打人如薅草”之说。可见白猿乃内中高手无疑。此后,历代的文人,喜欢将白猿的功夫神话,如庾信《宇文盛墓志》云:“授图黄石,不无师表之心,学剑白猿,遂得风云之志。”杜牧也有:“授图黄石老,学剑白猿翁”句,看来还不纯出偶然。
几经演绎,有关越女的精辟论剑,始终未见删改。“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若仿佛,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此节文字,即便以今人的识见论,依然对中国武术,特别是内家拳有指导意义。“内实精神,外示安仪”几乎是当下内家拳最为经典的理论,“布形候气,与神俱往”的境界,也绝非我辈能望其颈项的。
从这一层面上来看,说我们的内家拳起源于明清,或说太极拳起源于陈家沟,就显得十分的苍白无力。
作者:江澜 ,自号二水居士,奉化棠溪人,寓居嘉兴。1987年从王清发老师学习杨式李雅轩老师一脉太极拳,1992年从蔡光圻老师学习推手。2003年初,因缘结识金仁霖老师,系统学习杨式叶大密老师一脉太极拳之拳技、拳理、拳史及教学体系至今。创立嘉兴一多庐太极文化传播公司,致力于太极拳传播与推广。受聘于新加坡传统杨式太极拳协会担任武术顾问。创立马来西亚槟城一多庐太极拳协会、马来西亚雪隆一多庐拳艺工作坊、马来西亚砂拉越古晋一多庐太极拳协会,担纲总顾问暨总教练。手谈之余,勤于笔耕,陆续在《武魂》、《太极》、《精武》、《武当》、《武术家》等杂志刊发文章数十篇,出版有《一多庐太极体悟录》、《杨家太极拳老拳谱三十二探究》、《<王宗岳太极拳论>校注》、《<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校注》、《<太极法说>校注》、《陈微明武学辑注》(包括陈微明《太极拳术》、《太极剑》、《太极答问》三册的校注)等。
【声明】作者系漾太极网站、公众号特约撰稿人,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漾太极公众号无涉,本文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