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白兔村
地名来历及含义】
古时该村叫东白头村。相传商朝时,周文王姬昌,广施仁政,百姓生活安康,有很多小国也都臣服于周。这引起了商纣王的不满,商纣王就把姬昌召回朝歌(当时的国都)把他软禁到监狱里。姬昌的大儿子伯邑考,善琴艺,外貌俊秀,而且是一名孝子。他为了解救父亲,只身带了七香车、醒酒毡与白色猿猴三样异宝,敬献纣王,以表衷心。谁知纣王妃妲己一见伯邑考长相俊美、琴艺绝伦,就想亲近,但却遭伯邑考拒绝。妲己气愤之下,先是诬告伯邑考调戏自己,再又说伯邑考琴声愤愤,是在暗示纣王无德。于是商纣王就割去了伯邑考的四肢,万刃剁尸后做成肉饼,命人把肉饼送给姬昌。周文王姬昌懂八卦,早由卦象得知爱子遭劫。于是第二天接到早餐也装作浑然不知地吃下以骗取纣王信任,并说:“好吃,好吃!”让纣王以为文王善卜卦只是浪得虚名而已,终于放姬昌回家。姬昌在商纣王反悔之前,离开朝歌(今河南鹤壁)一路向西奔逃。姬昌马不停蹄的一口气跑到了上党(今长治)一带,便觉得一阵心痛,张口“吐”出三块血肉,血肉落地即变成三只白兔子飞快窜离。后传其中一只被嫦娥带回月宫,剩余两只白兔,一只往东,一只向西,为姬昌引开追兵,故有了西白兔村,东白兔村之说。东白兔村因传说而得村名。
【历史沿革】
明万历十九年(1591)《潞城县志》称东白头村;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潞城县志》称东白兔村;
1945年9月18日潞城全境解放,抗日县政府对全县行政区划进行调整,1946年4月全县由7个区变更为5个区;
1946年至1952年称潞城县第四区东白兔行政村;
1953年称潞城县第六区东白兔行政村;
1954年至1955年称潞城镇人民政府店上乡人民政府东白兔村;
1956年称潞城镇店上乡人民委员会东白兔行政村;
1957年划归长治市;
1964年根据山西省人民委员会(64)号关于调整市镇建制,缩小郊区的通知。店上公社划归潞城县,称店上人民公社东白兔村;
1964年至1984年称潞城县店上人民公社东白兔村;
1984年至1994年称潞城县店上镇人民政府东白兔村;
1994年至今称潞城市店上镇人民政府东白兔村。
【地理实体概况】
东白兔地处河谷盆地,位于潞城市店上镇南部,距离市区西北15千米,东起牛村;西至长治市郊区西白兔村;南接宋村;北连韩村。该村为独立村,设3个村民小组。总土地面积为4.277平方千米,总户数637户,总人口1841人。其中,男性922人,女性919人。农业主要以玉米、谷子、小麦为主。民俗文化主要有戏曲、剪纸、社火。太焦铁路、102省道、东白兔-上栗公路过境,交通便利。
【文物古迹】
文物古迹有关帝庙、古佛庙、烈士纪念地等。
东白兔古佛庙位于潞城市店上镇东白兔村西。坐北朝南,东西长38.075、南北宽21.6米,占地面积822.4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为戏台、献亭、正殿;两侧遗有东西厢房、东西妆楼、东西配殿。戏台由两部分组成,下为入庙山门,上为倒座戏台。正殿建在高1.05米石砌台基上,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梁架为五檩前廊式构架,檐下设斗拱共七攢,为五踩单翘当下昂。金石遗存有存碑3通。该庙据碑碣记载为“古佛庙”。所有建筑新维修,新彩绘。
东白兔关帝庙位于潞城市店上镇东白兔村南。为近年新复建设。现存狮托石柱一双、石狮一对,均为清代遗构。坐北朝南,南北长3.9米、东西宽3.3米,占地面积12.8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现仅存正殿为清代遗构。墙体和殿顶被改建。柱础为方形石狮座,石柱上刻楹联“志不在曹追风匹马行千里,心一归汉偃月单刀过五关”。金石遗存有存碑1通,为清乾隆九年(1744)“重修伏魔大帝庙”碑。正殿新维修,现散存有石柱础。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建筑损毁。当地村民在修缮时未按修旧如旧原则进行施工,使现有建筑原貌被改变。
东白兔村烈士纪念地位于潞城市店上镇东白兔村西南。1962年村民为纪念本村在抗战中牺牲的荀先魁等20余位烈士而立地。地青石质,长方形,圆首。通高1.72米、宽0.63米、厚0.26米,占地面积67.2平方米。地文楷书19行,满行55字,地首题“长治市店上公社东白兔村建筑烈士地亭记”,地阳记述了烈士生平事迹、立地的经过,地阴记载了烈士姓名、生卒年月、因何牺牲。立地人为长治市店上公社东白兔村全体干部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