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发表】5G 技术在出版产业中的应用可行性研究
优先发表
摘要 | 研究 5G 技术在出版产业中的应用前景和可行性。文章梳理了 5G 技术在国内发展的政策背景与基本情况,分析了 5G 技术特点和典型应用场景,对 5G 技术与相关数字内容产业的融合情况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探讨 5G 技术应用对出版产业的内容资源生产、业务流程优化和产业链重构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 5G技术;数字内容产业;出版融合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2019 年 6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广电四家企业发放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Mobile Networks,简称 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步入 5G 应用的新纪元。随着 5G 应用的逐步推进,5G 技术将推动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裂变式发展,在制造业、农业、金融、教育、医疗、社交等垂直行业不断产生新的应用。5G 技术能极大地提升信息的共享效率和传递能力,对出版业选题策划、生产传播、内容消费等各个环节都带来深远影响,为出版业融合创新开拓了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与实践路径。
据《2019 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数字阅读整体市场规模已达 288.8 亿元,同比增长 13.5%,仍处于较快增长期。5G 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关联整合对数字内容产业将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各种技术的升级赋能将推动内容产业的深度数字化,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数字阅读的应用场景将更为丰富,基于 5G 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版业所在的数字内容产业将具有更多的应用前景。
一、背景概述
5G 是继 2G、3G 和 4G 系统之后发展起来的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5G 的主要性能目标是实现高速率数据传输、减少时间延迟、提高系统容量和连接大规模设备等。
近些年来,中国政府在 5G 相关政策制定和产业发展推进方面持续发力(见表 1),使我国移动通信在经历了“1G 落后、2G 跟随、3G 突破、4G 并跑”的发展历程之后,正在成为 5G 网络技术、标准、产业和应用的引领者之一。
表 1 国家有关 5G 产业政策
通过分析这些意见和政策,可以看出,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5G 和物联网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和互动创新已成为我国实现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国家行动,对于正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新闻出版产业更应抓住机会、乘势而上,实现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5G技术应用
移动通信系统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以后大约每隔 10 年便引发一次移动通信技术的代际更迭。1G 实现了基于模拟信号的移动语音通信功能;2G 实现了模拟移动通信向数字移动通信的转化,支持短信、低速率上网和在线文本浏览功能;3G 实现了移动宽带的多媒体通信,上网和社交应用更加普及,并且将移动通信从以语音为核心业务向以数据为核心业务转变;4G 进一步满足了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和移动多媒体的需要,在线游戏、视频、直播等更加丰富的通信功能得以实现;5G 不仅提供高速率移动通信,并且催生出更多更具创新性的应用场景。
(一)5G 技术应用特点
基于5G移动通信技术的大带宽、低时延、泛连接等特性,未来移动通信产业将从以“人”为主的通信向以“物”为主的通信转化,呈现出“以用户为中心、泛在网络连接、开放产业生态”的特点。[14]
1.以用户为中心
用户是 5G 网络及应用的参与者与体验者,用户终端则是 5G 智能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5G 技术将与用户需求深度融合,依托其高可靠、低时延、广连接特性,在车联网、智能穿戴、智能家居、远程医疗、智慧城市等垂直领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和个性化的移动应用服务。
2.泛在连接网络
5G 移动网络将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5G 业务将不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活动,而是将人与物、物与物充分连接起来。
3.开放产业生态
5G 生态是由 5G 标准、5G 服务、5G 应用组成的产业生态,是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5G 生态影响到通信产业和全体通信服务的使用方,以标准整合服务,以服务支撑应用,以应用推动创新,着力打造各类跨行业、跨网络、跨系统、跨平台的互联互通的应用场景,满足业务需求的多样化和差异化。
(二)5G 典型应用场景
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简称 ITU)定义了 5G 的三类主要应用场景,即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mobile broadband,简称 eMBB)、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of communication,简称 mMTC)和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简称uRLLC)。
增强型移动宽带场景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体验,主要满足未来移动互联网的业务需求,在保证用户移动性和业务连续性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无缝的高速数据传输体验。相比于 4G 网络,5G 的峰值速率将提升数十倍,一般条件下达到 10Gbit/s,特定条件下达到 20Gbit/s,提供 3D 图像、超高清视频、AR/VR、云办公、云游戏等浸入式交互应用场景。
海量机器类通信场景是 5G 新拓展的应用场景,侧重于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以实现人们对万物进行遥感、遥测和可管理的需要,重点面向智慧城市、环境检测、智慧农业等以信息感知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业务。5G 可满足小数据包、低成本、低功耗海量设备的连接需求,如水电气表终端、物流跟踪端、智能家居、智能手表等,其每平方千米可支持的连接设备数量达到 100 万台。
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场景侧重于物与物之间的通信需求,主要面向工业控制、车联网、移动医疗等垂直行业的特殊应用需求,这类应用对时延和可靠性具有极高的要求,需要为用户提供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和接近 100%的业务可靠性保证。
三、5G 技术与数字内容产业的结合
2017 年 6 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5G 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预计到 2030年,5G 将带动中国直接经济产出 6.3 万亿元、经济增加值 2.9 万亿元、就业机会 800 万个。在间接贡献方面,5G 将带动总产出 10.6 万亿元、经济增加值 3.6 万亿元、就业机会 1150万个。
作为与出版业密切相关的数字内容产业,如网络教育、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等细分领域,如何利用 5G 等技术发展带来的产业升级契机实现融合发展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一)5G 技术与在线教育
2018年4月,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步入新阶段。2019 年 2 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强调了教育信息化在推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019 年 8 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提高供给质量,包括建立备案制度、加强内容建设、规范数据管理和保障网络安全。2020 年 3 月教育部印发《2020 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提出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5]显示,截至 2020 年 3 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 4.23 亿,较 2018 年底增长 110.2%,占网民整体的 46.8%,手机在线教育课程App 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之一,移动互联网成为最常用的互联网接入渠道。
近年来,高校信息化发展呈现出以网络教育为支点、建设重心由管理转向服务、积极拓展互联网协议第 6 版(Internet ProtocolVersion 6,简称 IPv6)应用等特点,同时也存在教学领域使用不足、基础环境发展不均衡、统筹推进机制不健全、运维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5G 具有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功耗、海量连接、低时延、高可靠的特点,其技术应用将促进网络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并提升信息化应用与服务水平,多领域的融合发展也要求构建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以有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
中国移动在其发布的《5G+ 智慧教育白皮书》[16] 指出教育信息化将呈现 5 大特征:教育环境更加智慧化、教育数据和信息无缝流通、教育领域各类业务智能协同、优质教育资源按需供给、教育公平得以实现。这些特征的实现有赖于以5G为基础,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为代表的技术的成熟与应用。与此同时,出版机构、互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纷纷开展以 5G 为基础的学科和课程资源的研发,不断推出 5G+AR/VR 虚拟教学应用、5G 远程高清课堂、虚拟仿真实验平台、5G 全息互动课堂等数字教育产品。
由此可见,国家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将会对数字教育产品市场带来一定影响,也将有效推动在线教育实现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同时,伴随我国教育信息化加快推进,数字教育出版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呈现垂直化、精品化发展的态势。
(二)5G 技术与网络视频
网络视频作为近两年互联网风口领域,2019 年依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20年 3 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 8.5 亿,较 2018 年度增长 1.26 亿,占网民整体的 94.1%,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 7.73亿,较 2018 年底增长 1.25 亿,占网民整体的 85.6%。根据《2020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19 年,我国网络视频市场规模为 2325.7 亿元,其中综合视频 1023.3 亿元,同比增长 15.2%,短视频 1302.4 亿,同比增长 178.8%。
从市场格局来看,网络视频平台格局已逐渐趋于稳定。综合视频平台中位于第一梯队的是爱奇艺和腾讯视频,两个平台的日活跃用户数均超过 1 亿人,遥遥领先其他平台;位于第二梯队的优酷、芒果 TV 的日活跃用户数均超过 4000 万,哔哩哔哩的日活跃用户数超过 3500 万。优酷网在自制内容上,芒果TV 在综艺内容上,哔哩哔哩在二次元内容上都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此外,随着互动剧的进一步走热,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芒果 TV、哔哩哔哩等平台均开始尝试互动视频,纷纷推出互动视频技术标准,并为创作者提供互动内容生产的一站式创作平台。
短视频平台中,抖音、快手用户规模占整体用户规模的 56.7%,稳居第一梯队,两个平台的日活跃用户数均超过 4 亿。与此同时,腾讯、阿里巴巴、百度、新浪、网易等大型互联网企业也向短视频市场集体发力,或基于自身优势进行特色短视频平台搭建,并注重与自身优势业务相结合;或通过战略投资,将短视频作为数字内容生态布局中的一环;或扶持创作团队,提升内容优势。
目前,爱奇艺、优酷、乐视、搜狐、芒果 TV、暴风等都加入了 VR 直播行列,大平台、大公司的进入使 VR 直播成为资本新宠。虽然虚拟现实整体发展尚不可预期,但伴随着互联网巨头倡导下的硬件、系统标准的逐渐形成,大量虚拟现实设备进入消费市场,网络视频平台加快渠道搭建和内容布局,VR将会加快在视频市场的普及。
随着 5G 等技术的发展,“云模式”“5G+网络视频”以及内容的精品化、个性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方向,网络视频行业将迎来历史性、突破性发展机遇。
(三)5G 技术与网络游戏
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19 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17],2019 年中国游戏产业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实际销售收入达 2308.8 亿元,较 2018年增长 7.7%,用户规模达到 6.4 亿人,较2018 年提高 2.5%。由于移动设备具有易于携带、使用便捷的特点,2019 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 1581.1 亿元,较 2018年增长 18%,用户规模 6.2 亿人。
由于受到手机端性能限制,游戏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现有游戏开发“云游戏”版本,5G、AR/VR 等前沿技术在游戏领域得以应用。早在 2017 年度的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兴通讯携手中国移动研究院展示了基于 5G 网络 MEC(移动边缘计算)架构的 VR 云游戏,为用户打开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连接的入口,也带来完美震撼的沉浸式 VR 云游戏体验,引领 5G+VR 新应用。《2019 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表明,2019 年,AR 游戏营销收入为 0.7 亿元,较 2018 年增长 64.3%,增速较快;用户规模约 140 万,虽然较 2018 年增长了 14.4%,但用户基数仍然相对较小。由于 VR 游戏起步较早,2019年的营销收入为 26.7 亿元,较 2018 年增长49.3%;用户规模为 830 万,较 2018 年增长22%。
随着 5G 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输能力的进一步增强,以及人工智能、AR/VR、云计算等技术的日趋成熟,云游戏服务平台的功能和性能将会持续增强,各类高品质创意型游戏产品必将不断涌现。
四、5G 技术对出版产业的影响
随着 5G 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整合,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壁垒逐渐被打破,业态复合化趋势逐渐明显。数字内容企业的品牌跨界能力不断增强,多层次立体化受众体验和跨品类融合创新将成为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5G 对内容资源和产品的影响
在 5G 的三大应用场景中,增强移动宽带所具有的高传输速率、热点高容量特性,使得用户对音视频流媒体内容播放、4K/8K超高清视频、云游戏、AR/VR 类交互产品的消费意愿增强。阅读从以文字内容为主向文字、声音、图像、AR/VR 等多元素融合转变,用户内容的多媒体化、服务的娱乐化、交互过程的沉浸化对出版单位的内容资源和产品形态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专业出版知识服务领域,数据库出版、语义出版技术进一步成熟,知识组织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强。此外,5G 环境下,内容的入口和出口将会变得无处不在,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公共显示屏、门票等都会成为用户检索信息、获取知识的工具。
目前情况下,各出版单位的内容资源更多地集中在文本、图片和音视频上,产品仍然以纸质图书为主,通过采用二维码、图片识别等技术实现文本内容与多媒体内容的关联。随着 5G 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版单位需要建设更多样、更精致、寓教于乐、基于音视频和 AR/VR 类的多媒体内容资源,在知识组织体系构建、显性内容资源组织、隐性内容资源挖掘、显性与隐性内容资源协同,以及数据资源的获取等方面投入更多人财物资源,在了解与挖掘用户阅读需求和阅读行为的基础上,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即时性,并基于用户反馈,实时提供更多可交互产品。
(二)5G 对出版业务流程的影响
在 5G 环境下,出版单位将在选题策划、内容生产、产品运维和用户服务环节优化现有业务流程。[18] 在选题策划环节,通过语义检索、数据挖掘等技术和手段,大大提高信息收集、整理和加工的速度和精准度,结合用户阅读行为、购买行为等数据实现图书选题分析与决策。在内容生产环节,实现文字内容和多媒体内容的统一策划、组织和加工。作者、编辑、审校、排版等人员在同一平台上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内容的创作、编辑加工、排版、审校等工作。出版单位与印刷企业间的信息传递将更加流畅,小批量、定制化出版渐成趋势,在解决出版单位高库存、高退货、高报废和低周转率等问题的同时,满足用户对个性化出版物的需求。在产品运维和用户服务环节,依托“5G+AI+ 大数据”技术,对用户、渠道和社交网络等数据实时进行汇总分析,深挖用户需求并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最终形成内容、用户、服务平台共生、共荣、共发展的良好局面。
出版单位现有业务流程一般用于处理文本和图片,近年来某些单位针对电子书、数据库或知识服务产品调整了部分业务流程。例如,数据库产品的业务流程一般为产品策划、内容组织、产品设计、产品加工、产品发布和运营维护,但对于如何进行产品设计、加工,各单位仍然缺少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对于 5G环境下高质量的音视频、AR/VR 类内容的生产、管理和运维,出版单位还没有标准、技术和人员,各方面工作还处于空白阶段。此外,面对新的业务流程需要考虑新的管理模式、考核机制和服务体系,确保业务与管理同步推进。
(三)5G 对出版产业链的影响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报告分析,到2030 年,5G 的广泛应用将为信息服务领域带来 320 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出版产业在此轮互联网经济中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
5G 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带来相关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和商业模式的革新,对以作者、出版单位、印刷企业,以及包括批发商、代理商和零售书店等在内的图书发行企业为主要环节的传统出版产业链的冲击将会进一步增大。
基于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现状,产业链主体一般包括内容提供商、技术服务商和平台运营商。内容提供商除传统出版单位、网络文学网站外,用户生产的内容会大幅增加,且多媒体化、场景化和创新性更强。技术服务商提供内容数字化、结构化和知识化加工服务,音视频、AR/VR 等多媒体内容的制作服务,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存储服务、带宽服务、运算服务等基础设施服务,以及软件系统研发与维护等。平台运营商依托自有平台的专业化内容、技术先进性、功能完善性和行业影响力,更易在内容、产品、用户、数据、服务等各方面形成集聚效应,竭力打造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业生态系统。
基于 5G 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万物互联成为可能,内容提供商、技术服务商和平台运营商的业务不断渗透与融合,将带来产业链主体新一轮的竞合发展。出版单位在内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具有天然的选择和判断能力,可以为上下游各主体提供更能符合5G 环境的内容产品。在此过程中,新的主体和新的商业模式将会重构出版产业价值链和生态链,传统出版单位在此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其中的变化,并在变化中重新获得发展机遇。
五、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 5G 核心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已取得突破,5G 发展已全面进入深度推进阶段。截至 2020 年 9 月,我国已建设开通5G 基站超 50 万个,累计终端连接数已超过 1亿,覆盖工业、医疗、媒体、交通等多个领域。依托 5G 的先导优势,加速实现我国出版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娱乐及相关行业知识服务和数字内容产业的融合发展。出版行业应紧紧抓住窗口期,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加快基于 5G 的出版产业和数字内容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推进出版与相关垂直细分领域的融合。
为此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降低政策壁垒,培育壮大与 5G 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开展高质量的多媒体内容资源建设,打造更多导向正确、内容精深、制作精良的数字内容产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行业组织、出版单位、研究机构、技术企业的产学研整合,积极开展相关技术系统研发,加快推动 5G 技术与出版流程、出版资源、出版产品和出版服务的融合发展。
(一)加强 5G 技术在数字内容产业中的应用跟踪
加强 5G 技术主要应用场景与数字内容产业的关系研究,尤其针对出版单位在业务流程、资源建设、产品开发和用户服务等方面开展课题研究、研讨交流和产业信息共享。积极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内容、技术、平台等产业链主体建立“中国数字出版产业 5G 技术应用联盟”,使出版单位在此轮移动互联网发展大潮中实现“弯道超车”。
(二)积极开展基于 5G 技术的融合出版创新
结合 5G 技术特点和应用趋势,推动出版单位在内容生产、产品制作、软件平台搭建、业务标准构建、业务流程改造、考核机制转型、专业人才培养以及上下游产业链整合等方面进行融合创新,推动出版融合向纵深发展。建议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推动出版单位开展 5G 应用场景研究和产品研发,搭建“出版业 5G 产品和服务共享平台”。
(三)努力推进出版业 5G 技术应用标准化工作
当前,我国正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出版行业标准在引领和规范出版产业发展、提高出版物质量、促进出版产业融合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在出版行业应用的深化,开展 5G 技术在数字内容产业中应用研究的同时,协同开展内容、产品、平台、服务等应用标准研制,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此外,通过在标准研制、系统研发和产品建设等环节,建立相关项目储备机制,鼓励产业链各单位将 5G 技术及标准更多地应用于内容的创作、审核、交互体验、服务运营等各个方面,加快出版产业与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融合,不断催生出更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新型消费的促进者和引领者。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览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EB/OL].(2016-07)[2020-12-07].http://www.winlawfirm.com/ueditor/asp/upload/file/20170703/14990561623260679.pdf.
[2]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EB/OL].(2016-12-15)[2020-12-07].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2/27/content_5153411.htm.
[3] 新华社.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EB/OL].(2017-03-16) [2020-12-07]. http://www.gov.cn/premier/2017-03/16/ content_5177940.htm.
[4]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 年)的通知[EB/ OL].(2018-09-24)[2020-12-07]. http://www.gov.cn/ zhengce/content/2018-10/11/content_5329516.htm.
[5] 国务院.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EB/OL].(2018-03-5) [2020-12-07]. http://www.gov.cn/zhuanti/2018lh/2018zfgzbg/zfgzbg.htm.
[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 年) [EB/OL].(2019-01-29)[2020-12-07]. http://www.gov.cn/ xinwen/2019-01/29/5361940/files/caf0b8192d8a482ebf b1fd5093a81dd6.pdf.
[7]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 两部门关于开展深入推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 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 专项行动的通知[EB/OL].(2019-05-09)[2020-12-07]. http:// www.gov.cn/xinwen/2019-05/09/content_5389906.htm.
[8]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5G+ 工业互联网”512 工程推进方案》[EB/OL].(2019-11- 19)[2020-12-07].http://www.cac.gov.cn/2019-11/24/ c_1576133540276534.htm.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EB/ OL].(2020-02-28)[2020-12-07]. https://www.ndrc.gov. cn/xxgk/zcfb/tz/202003/t20200313_1223046.html.
[10]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动5G 加快发展的通知 [EB/OL]. (2020-03-24)[2020-12-07].http:// www.cac.gov.cn/2020-03/24/c_1586598820488869. htm.
[11] 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关于组织实施2020 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宽带网络和5G 领域)的通知[EB/ OL].(2020-03-17)[2020-12-07]. http://www.escn.com. cn/news/show-821942.html.
[12] 国务院.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EB/OL].(2020-5-22) [2020-12-07]. http://www.gov.cn/zhuanti/2020lhzfgzbg/ index.htm.
[13]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EB/OL].(2020- 9-21)[2020-12-07].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20-09/21/content_5545394.htm.
[14] 中睿通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迈向5G——从关键技术到网络部署[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15] 中国网信网. 第4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EB/OL].(2020-04-28)[2020-12-07].http:// www.cac.gov.cn/2020-04/27/c_1589535470378587.htm.
[16] 中国移动政企客户分公司.5G+ 智慧教育白皮书[EB/ OL].(2019-04-29)[2020-12-07].http://www.idcquan. com/Special/download/WP/5gzhjy.pdf.
[17] 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2019 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摘要版.[EB/OL].(2020-03-16)[2020-12-07]. http:// www.199it.com/archives/984109.html.
[18] 曹小杰. 走向智能定制:5G 技术重构内容出版流程[J]. 编辑之友,2019(7):23-27.
(作者单位: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许彤彤
审核:靳琼 熊喆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