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做"神经症"

相信每一个父母都会希望孩子好,所以,我们都会千方百计给孩子所有的爱,结果把孩子培养成了抑郁症,这个父母是好人吗?

所有的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都是由家教导致的!!!如果说孩子都是被父母逼成这样的,估计很多父母都不同意,自己明明是爱孩子,怎么会把孩子逼成了神经症?但是结果却一再表明,孩子正在吃药,但是,病人是父母!!!

周教授说,不要让孩子考一百分,不提倡双百分,也不提倡考前三名,每一个成绩和每一个名次都值得尊敬,因为一个总想压制别人,总想比别人强的人,很难快乐。要允许别人有意外,有不足,要有尊重欲,而不是支配欲。想到这一点,一幕幕不由得就浮现在眼前。

我的儿子,在别人眼里是很优秀的,身体好,为人好,喜爱运动,领导力强,能言善辩,热心助人。但是,每提到孩子的成绩,作为父母的我们就有不愿意说的苦衷,因为无论怎么考试,怎么排名,孩子在班上总是中等偏上的水平,我们总希望他能够更卓越,希望他比别人更突出,孩子无论怎么做,都达不到我们的要求。于是,我们就想尽办法帮孩子补短板,孩子也接受了我们的安排。一个学期下来,成绩没有提高,孩子不想再去,我们苦口婆心,一番辩论之下,孩子去是去了,但是,看着孩子不情愿的眼神,我们也直摇头。

孩子进入青春期,自我独立的意识逐渐增强,当我们再一次要求孩子的时候,孩子开始明确表示不同意,开始反抗。我们以为他不听话,开始更为有力的攻击。孩子想被尊重,我们却总想支配,结果家庭矛盾一再升级,父子一再开战,两代人一度陷入神经症的恐惧、焦虑、不安之中。

我在思考,让孩子学习,让他进步,有错吗?孩子不希望被支配,想做他喜欢的事情,有错吗?好像都没错,结果呢?是什么导致了这个坏的结果?我们是好父母吗?

通过周正教授的课堂点拨,我明白了,一切结果不好的事情,都不能说是好事,无论你是什么出发点,都不能算是好人。我,真的不是一个好父亲!

伟大的人物,在很多方面都是“弱智”的,他们只看到事物好的一面,而不纠结于当下的得失,保持“不知”的能力,不伤害身边的人。

当我和爱人沟通过这样的观点后,我们俩都对孩子不再过度关注。已经上高中的儿子,放学回来后想听歌,好,调好他喜欢的音乐环绕室内;儿子想吃面包,好,他半夜回家,买好他喜欢的口味的面包放在餐桌上;儿子不想我们叫他起床,好,手机调好闹铃放在他的床边;儿子不想洗澡,好,自己安排时间洗澡;儿子不想理发,好,自己需要了找时间去理发......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回家得到的总是支持,我们不再要求,不再因为他不想做什么和他闹别扭,结果是:前天晚上回家要求给他开浴霸,要洗澡;早上听到铃声自己起床洗刷;以前的吵闹声消失了,取代的是氤氲在室内的美妙音乐和其乐融融......

我们问:预防神经症,有没有方法?

周教授说:有,那就是做一个从容、淡定、大器的人。

趋利避害,不靠百忧解,靠“弱智”!

从此以后,隔离有害的东西,不参与有害的行动,不翻看爱人的手机,不催促孩子的学习,不伤害身边的人,不期待自己和孩子卓越,不支配身边任何人,只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

心理学家周正教授

周正教授主讲《精神分析解析》开课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