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 井

  

◎张国民 (阳原)

  天刚蒙蒙亮,嘎吱、嘎吱……摇动辘轳汲水的声音就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爷爷挑着颤悠悠扁担,行走在乡间的土路上, 不时有水溢出水桶,留下一条斑驳的水的印迹,从官井一直延伸到家。 如果兴致来了,爷爷也会哼上几句。 时光漫漶,儿时爷爷从官井往家里挑水时情景却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
  官井即为村中公用之井,村大者多口,村小者仅有一口。 我们村子为公社所在地,比较大,所以有五六口之多,大概是一个生产队为一口。 我们所在的生产队在村子北头,故官井位于村北。 水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按理说家家有水井才对,可为什么不是这样呢?其实官井的出现是有它的原因的,首先打井需高额的费用,有些人家承担不起。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这儿地下水系复杂,有地方能挖出水,有些地方不论你挖多深就是不出水。 更奇怪的是,即使有水仅一墙之隔,东院的水质甘甜清冽,西院则又苦又涩。 我家也有一口井,水就又苦又涩,只供洗漱,浇菜园子,吃水就要到官井去挑水了。
  我们生产队的官井深约四五米,在它旁边有一个土砌的台子,上置一个木制的辘轳, 土台后有一木桩,将辘轳的一端用绳子牢牢地固定,辘轳上缠绕井绳, 将井绳系在水桶上,摇动辘轳就可以汲水了。官井最为气派的就是它的井沿,由四块青灰色的石碑围成。 每当井沿洒水,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辨,端端正正的小楷。 内容早已不记得了,惟记得是清乾隆年间的石碑,不知村人是从哪里觅来的。
  官井最为忙碌的时节应数夏秋两节,尤其是傍晚,日之西矣,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踏着落日的余晖,赶着牲口缓缓而归, 就在村北的官井稍作停留,汲水倒入石制的水槽中。牲口吱吱地饮水,而他们自己则站在牲口旁边轻轻地抚摸着他们的心爱的伙伴。或索性蹲坐在墙根旁, 悠闲地抽一袋旱烟。潮湿的水汽夹杂着庄稼所特有的气息在微风中酝酿, 蛙鸣声此起彼伏,仿佛悠悠岁月在那一刻已经停留。
  冬天北方天气寒冷,井台最容易结冰,结冰后井台就特别滑。 站在井台要特别小心摇辘辘, 否则脚跟不稳,就容易滑倒掉到井里。 这时大人们会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要到井台玩。如果有谁胆敢闯入禁地被抓个现行,回家后少不了大人的责骂。 人都有好奇和逆反的心理,越是不让做的事,越好奇,越想做,因为阻拦,更是增加了这份好奇心和吸引力。童年的我们这是这样一群孩子,我们总是趁大人们不注意溜到官井,官井旁的空地上因汲水洒在地面的水(也许是好事者有意汲水泼在那里的,让我们这这群孩子在艰苦的岁月能找到点乐趣)结成一块面积不小的冰面,那里成了我们天然的冰场。胆子大一点的会小心翼翼地趴在井台上,将自己的头探入井口,那里是冰的世界,厚厚的冰顺着井沿向下延伸,形成形态各异的冰溜子,煞是壮观! 也会摘下自己的帽子,伸进井中,轻轻一拉,冰溜子就会落入帽中。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这些冰溜子俨然成了我们的争相疯抢的“冰激凌”。
  春天的官井最为落寞,只是大人们挑挑水,我们大多猫在家里,很少光顾这里。一是这里再也找不到什么乐趣,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一次偶遇让我们心有余悸。 记得那时一个午后,我们又溜出家门,来到村外玩。远远听到,有哭泣的声音。 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老妇人就坐在官井的井沿上,一双无助的眼睛里满含泪水,边哭泣边念叨着自己心酸的过往———无儿又无女,唯一相伴的丈夫去年也撒手而去。 从未见过这样的场景,我们吓得大气也不敢出, 只是远远地看着,生怕她会掉到井里。 缓过神来后,急忙回村叫大人。 后来老人被救起,但却无法改变老人的凄凉的景况,不久老人就孤独地病死在自己家中。 时隔这么多年,老人那无助的眼神还时常出现在我脑海中。 有时候我也在想,如果老人有幸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她一定是政府惠民政策的享受者,也许她正和一帮老头、老太太在养老院里幸福的颐养天年。
  如今村里水塔高高耸立,清冽甘甜的自来水已流进每家每户, 没水苦水的日子一去而不复返。 汲水的辘轳早就不知所踪,只留下那口干涸的官井在故乡的村北头孤独地默默地打发着悠悠的岁月。 官井似一个功勋卓著的老兵,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故乡, 然后悄然淡出人们的视野,在时间里逐渐被人遗忘。
  最近一次回故乡,我特意去寻找那口官井,那里已杂草丛生。 翻开杂草, 废弃的杂物眼看要没过井沿,唯一不变的是那四块青灰色的石碑还在,只是字迹早已模糊不清。 岁月模糊了字迹, 却无法模糊我的记忆,官丼曾经的辉煌、曾经的喧嚣被淘洗得越来越清晰。
  有些东西随着时代的前进终会被淘汰,但却不应该被遗忘,就像这官井。 因为它记录了已然流逝的悠悠岁月,也见证着这个时代的巨变。(原刊载于张家口晚报)

(0)

相关推荐

  • 郭光明丨古井,唐冶的历史见证

    历次文物普查中不见其名,史籍志册中也未见有何记载,但在唐冶村,却有古井真实存在.而且,还不止一口. 唐冶,位于围子山下,龙骨山东麓,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说它有着千年历史,并非哗众取宠,或者耸人听 ...

  • 《大家》推荐|挖 井 作者/姚景强

    挖  井 作者/姚景强 (一) 天,并不旱.山坳里的姚北村却闹起水荒了. 真是怪事:村里两口水井,一口井在村西头,一口井在村东头.从去年开始,村西头那口井,水变浑了.日复一日,濒于干枯了.然而,村东头 ...

  • 老井(散文)

    benxx 发布于2021-03-18 08:34   昨天朋友圈我小时候的朋友玉生君发了篇<村北旧事>,其中说到这口老井,一下子戳中了泪点,老泪纵横,为了平复情绪作此文以记之. < ...

  • 跌进时光里的井

    作者:王炜 在我们幼小时的嘴里,井是会跌进桶里去的. 井其实很是调皮的.井会和人开玩笑--和粗心大意的大人,也和我们小孩子开玩笑. 我们那时候吃的水,是用辘轳从井里绞上来的.一眼井,一个辘轳,常年吱吱 ...

  • 【西南文学•散文】赵 成/内蒙古/村中的老井

    西南文学·总编推荐 --微刊总第1369期--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西南文学·快讯]阿 月(四川)/<西南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作家简介] 赵 成 ...

  • 【望安山文学•“望安杯”首届全国征文大赛058号作品】残墨||辘轳·母亲和井(散文朗诵)

    辘轳·母亲和井 作者:残   墨 主播:阳光静好     主编:非   鱼       七十年代以前的中国农村,古老的水井是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汲水资源.人畜饮用.抗旱救灾都离不开它.庄户人日复 ...

  • 散文||盲人世祥

    盲人世祥 村里有个盲人,都称世祥,常闭着双眼,多时眼角堆着眼屎,有时上眼皮一翻一翻的,红浊的有点瘆人:光杆一人,在堂弟家搭伙过日子,七十多岁时,了无牵挂地追随先人而去了. 世祥是天生的无视力还是小时候 ...

  • 王 炜:井里的岁月

    井里的岁月 王炜 小时候,学校的那口井,几乎都是我们这些半大孩子绞水的.粗心大意的我们,镊钩没扣好的时候多,桶就会脱开镊钩掉落井里. 一个桶落井里了,又一个桶落井里了,接二连三的,好些桶掉落井里了. ...

  • “井文化”琐谈

    "井文化"琐谈 王兆贵 在没有自来水之前,人类与水井的关系相当密切,特别是对不能逐水而居的人们,就更加须臾不可分离了."凿井而饮,引水灌园","临井汲 ...

  • 【来稿选粹】宋坤|​生产队时期那些事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生产队时期那些事 倏忽间,生产队这种最基本的农村集体组织,已消逝三十多年了.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人民公社体制下的那段经历有着亲身体验,也对生产队的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