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祝辉
我告别年逾古稀的老妈,到省城打工去了。临行前,老妈抺着泪眼,一再叮嘱:"虎儿呀,你笫一次出远门,自己要照顾好自己!你抽空要给我写信,免得我记挂啊!″"嗯呐!″我点点头,恋恋不舍地说:"妈,我不在您身边,地转包出去吧,不要再种啦!我在外,您不要记挂,我会给您写信的!″说真的,妈这辈子挺坎坷的。在我三岁时,爸出车祸,撒手人寰。妈为抚养我,没有再改嫁,靠种地,打短工,把我抚养成人。现在我长大了,该是我报答妈的养育之恩的时候了。我暗暗发誓,一定要用自己挣的钱,好好孝敬和报答老妈!其实,老妈并不指望我能挣多少钱,只是期盼能经常收到我的书信,也就心满意足了。当然,我更想看到她寄来的家书。这正应了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家书抵万金″这句名诗了!我到省城后,通过劳务市场,到江北新区一家建筑工地就业,当了一名见习工,月薪不低,三千来元。当我拿到第一个月薪水时,心里怦怦直跳,问自已:是我挣的钱嘛?手捧红彤彤的一叠百元大鈔,不像是虚幻,更不是做梦,是真真切切的百元大钞。我当即去银行存上一千元,到邮局给妈寄上一千,剩下的留作自己生活开销。办完这些事,我就趴在床头,给妈写信,汇报这个月打工生活的心得体会,以及有趣的城市见闻……头几个月,家书往来很正常。可不知咋的,工地附近的那家邮政所关门打烊了。经多方打探,缘由是当今手机普及城乡,人们只要手指头动动,短信、微信、视频、收付款倾刻办成,谁还埋头写书信?邮政所门可罗雀,生意清淡,自然是关门大吉了。
同室工友小王讥笑我,说我是个"大傻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奉劝我赶紧买两部手机,把老妈和自己都装备起来,早日实现"指尖上的家书″!"啥?`指尖上的家书'?″我木木地凝视着小王,不解地问。"对!用手机发家书,就叫`指尖上的家书′!″小王一面解释,一面劝我"言必行,行必果″,如今是智能化时代,一旦跟不上趟,就会被时代淘汰。他表示愿当我的教练,包我学会,不收一分钱学费。在小王的鼓动下,我狠狠心,买了两部华为手机,一部通过快递给老妈,一部自用。当然,小王也不失信,终于教会我发短信、微信、视频连线、语音通话、手机银行转账,等等。这个月,又到了我娘俩互通家书的日子。我试着用手机与妈连线,可老是连不上,说"不在服务区″。这时,我突然醒悟了:妈这么大年纪了,还会玩"指尖上的家书″?我这不是拿老妈开涮嘛?!决定春节回家后,再教会老妈使用智能手机。于是,我搁下了"指尖上家书″的奢望,仍坚持进城,到地处鼓楼公园旁的省邮政大楼给妈寄信……一天傍晚,我搁在床头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我赶紧接听,不由得惊叫起来:"妈,是您打的电话?您会用手机啦?″妈说:"虎儿,是妈打的电话!多亏村里新来的第一书记,为我们举办了老年智能培训班,让我们学会用手机打电话,发微信,连线视频,用支付宝、微信购物等,你老妈也新潮了一把,成为智能老太啦!你不信?我们来连线视频!″说着,我俩就进入视频,见老妈虽然白发苍苍,但精神焕发,心里甜丝丝、美滋滋的……从此,我和妈像"鸿雁传书″似的,用手机实现了"指尖上的家书″,传为工地上的佳话……
作者简介:祝辉,江苏大丰人。1961年从军,历任组织干事、理论教员、宣传科长、政委;1990年从政;2002年退休。经历丰富,喜爱文学,曾在军内外报刊、新媒体平台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杂文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