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202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联考

广东省汕头市202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联考

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乡愁,是中国诗歌的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首。《乡芯》的美令人瞩目,特别是音乐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上,其中“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四节中同一位置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登词的运用,使得全诗低国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乡愁》,犹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这是古典诗歌没有摸索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

(摘编自《新诗鉴赏词典》)
材料二:

诗歌的音乐性一向是业界争论的热点问题。

关于诗歌的音乐性,文学评论家谢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包括新诗在内的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诗歌要有音乐性,没有了音乐性,就与其他的文体没有区别了。而中国新诗缺少的恰恰是音乐性。现在的很多诗人不懂旧体诗,甚至认为旧体诗好写,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诗歌内在的一些规律,不知道怎么用词,不知道声韵上怎么表达才动听。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山说,现代诗没有必要像古诗那样讲究平仄、中间对偶,但讲究语言的和谐还是必要的。李山所强调的向古诗学习,并不是要我们回到传统,而是倡导现代的散体诗如何在借鉴古代汉语有声调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创作出符合现代品位、又能充分体现汉语魅力的诗,他认为这是需要大力尝试的。

诗人王久辛说,出现新诗有无音乐性的疑问,是不懂修辞的诗人提出的一个很可笑的疑问。真正懂修辞的诗人是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的,因为畅达的修辞,高妙、精搬、动人的修辞,那种有复合性的修锌,都是对诗歌音乐性的一种大胆的创造、勇敢的探索。诗人西川提出,格是个假命题。主张诗歌要讲究格律的人,是“要给新诗立规矩的人”,他称这些人大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趣味良好、富有责任感的好心人。他们多以19世纪以前的西方诗歌为参考系,弄出些音步或音尺,但这没什么意义。

(摘编自《辽宁日报》)
材料三:

中国新诗走过的一百年里,质疑之声似乎从未断过。诗人郑敏甚至从源头上对新诗做了否定:20世纪之所以没能出现“李白”“杜甫”,原因是“五四”时期引入了西方文化的末流,割断传统,使得白话诗万劫不复。

如此说来,这真是一部让人沮丧的百年新诗史。但是且慢,持不同意见者也大有人在,诗人于坚就坚持认为,“中国20世纪的所有的文学样式,小说、散文、戏剧等等,成就最高的是新诗,被误解最多的是新诗,被忽略最多的也是新诗,这正是伟大的迹象”。

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看待新诗?

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国人至今依然不屈不挠地拿新诗与古诗一决高下,依然用发展了几千年的古汉语经验来衡量当下的诗歌创作。中国古典诗歌有着超稳定的审美规范,平仄间的韵律流转充满内外交融的音乐性,起承转合的结构又极为自然。从如此强大的古與诗歌参照系出发,读者对新诗的数落与普遍不满便可以预料:能让人完整记住的新诗名篇凤毛麟角,经典之作屈指可数;新诗语言做不到出神入化;新诗离真正走进大众生活及其内心世界还有距离。

然而,必须正视一个严酷的事实,古典诗歌堪称优美的诗情画意,在后起的新诗这里已经出现了脱节或者转变。新诗与古诗既可比又不可比。可比在于,在诗的本体属性上新诗具有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不可比在于,新诗经过挣脱,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现代新诗与古体诗已然成为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对这两种状态下的诗歌,显然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评价体系或许才是明智之举。

多年来,诗歌界有这么一个共识,新时期的中国诗歌用二三十年的时光,几乎走完了西方现代、后现代诗歌的全部征程,“浓缩”了西方近百年的现代诗、后现代诗发展历史。学习和吸收西方现代诗歌,无疑为中国新诗提供了转型契机,但这种转型不是分阶段的蜕变,而几乎是共时性完成的。中国新诗对西方现代诗歌的吸收,有时消化很好,有时消化不良,有时过于贪食——狼吞虎咽、饥不择食,有时反复挑剔——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以致营养过剩。

在中外诗歌的评价与比照中,人们总是将各国的诗歌菁华与国际级大师串联起来,组成纵深队列的国际军团——从20世纪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的普吕多姆,到爱尔兰的叶芝,再到瑞典的特朗斯特罗姆……多国联军步步进過,综合全部优势,用世界诗歌的精粹“总和”轻松地把单一国家的百年新诗比了下去。这种缺乏对等参照的评价标准无形中变成自我矮化,拉大了所谓中国诗歌“追赶”世界诗歌的差距。

除了与古代诗歌、西方现代诗歌直接或间接的“对抗”,中国新诗还在通过不断的艺术违规和越界为自己开疆拓土,发明和发现新的题材、内容、形式和语言,创造新的诗歌范式。新诗自身也形成了自由、多变、求新的小传统,对新诗的接受与评价也应该面对其自身小传统的考核,而不是困执于诗歌大一统的本质主义观念,不必执念新诗必须是古诗的一种分支与延续。

最后,还涉及对前辈诗人的具体评价问题。当下不少诗人对新诗诞生之初的历史成绩持否定态度,如“用今天的眼光看,穆旦和徐志摩的诗歌写作都是二三流”,这种断语相当有代表性。他们用已经大大发展了的现时尺度去审视过去,忽视了任何接受与评价都不能偏离历史特定语境的原则。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光中等人探索了新诗音乐性,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使之超越了古典诗歌。
B.李山认为新诗创作没有必要讲究格律,西川则认为讲究格律会使诗人失去创造力。
C.于坚认为对新诗的误解、忽略,表明新诗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处境开始变好,
D.材料三认为,对诗人进行评价不应该抹去时代背景,否则容易做出不恰当的评价,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光中的《乡愁》借助叠词和数量词表现出的音韵美,显示了深厚的语言功力.
B.材料一以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为例,证明了中国新诗富有音乐性的特点。
C.材料二中谢冕与王久辛均认为,要使新诗具有音乐性,诗人就要提高自身素养。
D.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业界对新诗音乐性的认识不同,争论可能还要持续下去。
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典诗歌处于高峰期后的'熟透”阶段,现代新诗处于生长期,二者不可比。
B.中国古典诗歌千百年的黑陶与培育,使得现代新诗具有了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
C.与西方现代诗歌相比,中国新诗的发展时间短,虽有学习借鉴,依然不够成熟。
D.新诗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创新,挖掘自身的元素,逐渐走向了自洽的生长。
4.材料三是从哪几个角度分析“我们该如何看待新诗”这一问题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5.应如何评价百年新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9题.
1985年的莎士比亚
朱山坡

蛋镇电影院曾经有一段时间门可罗雀。有一天,来了一个长发及肩的毛头小子,身材矮小,穿喇叭裤,硕大的墨镜差不多遮蔽了他瘦削的脸。

毛头小子走进电影院,对经理老吴说,我要借你的电影院用用。老吴打量了一毛头小子:“你是谁?”

毛头小子说,你听说过莎士比亚吗?老吴说,听说过,但没见过。

毛头小子说,我原来是鹅镇的莎士比亚,现在是蛋镇的莎士比亚。老吴警觉地问,你想借电影院干什么?

“不,我们,蛋镇莎士比亚剧社准备排演一部伟大的戏剧。”

这个毛头小子是蛋镇中学初三的学生。他的父亲朱风光从鹅镇调到蛋镇当卫生院院长,所以他也跟着转学,成为蛋镇的莎士比亚,并且成立了蛋镇莎士比亚剧社。

莎士比亚抽的烟是万宝路,这让老吴瞠目结舌。“不白借,我们排演一次,给电影院50块钱。”老吴从莎士比亚手里接过一条结实的万宝路后,老吴谨慎地答应了他的请求。“我当然支持年轻人的事业。”

这一天中午,莎士比亚带着五个毛头小子和三个稚嫩的女学生兴冲冲地来到了电影院。十几个穿着时尚的男女中学生在台后常常打情骂俏,发出阵阵浪笑,这让老吴不得不保持警惕。如果不是因为近未电影院过于冷清,老吴断不会把场地租给莎士比亚。

每次指挥桦演的时候,老吴自始至终叮着,一言不发。莎士比亚要跟老吴好好谈一次。

“老吴,你了解《哈姆雷特》吗?”“我什么都知道。但我谁都不相信。”

“鹅镇、平谷镇还有白马镇的老百姓都已经见识到了伟大的戏剧《哈姆雷特》,我也要给蛋镇人民也见识见识。”莎士比亚说。

老吴说,那你现在就让他们见识,从排练开始。

莎士比亚是靠物质诱感他的网学来排演《哈姆需特》的。据说,每排演一次,每一个手生演员可以拿到三块钱。谁也无从知道他的钱从哪里来。有人说,他的钱是从他的父亲来风光那里硬要来的。我不觉得莎士比亚是一个坏小子,他只是有一个奇怪的理想,每一个孩子心里都有稀奇古怪的想法。比如我从小就立志当一名摄影师,但遭到了差不多全镇人的讥笑。因为我就是大家眼中的“小混混”,我家穷得迹拍一张照片的钱都没有,速论购买一台照相机。

他对主演的表演极其挑剔、苛刻,吹毛求疵,“我给了你钱。你给我演好点,我不想给蛋镇人民看到狗屎一样的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有一只漂亮的海鸥牌照相机。他拍了很多刷照,张贴在电影院海报墙上,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我想摸摸他的照相机。他不同意。我说,你给我拍一张照片总可以吧?莎士比亚说,胶卷很贵的,但他还是很勉强地给我拍了一张。

“作为回报,你必须在我的戏里免费演一个角色。”莎士比亚果然给我弄到了一个角色,让我演给哈姆雷特提靴子的仆人。

《哈姆雷特》在蛋镇越来越出名了,几乎家喻户晓,连小混混们都开始谈论哈姆雷特。

“什么时候才能正式上演呀?”“国庆节正式上演!”莎士比亚说,国庆节转眼便要到了。

国庆节的前一天下午,我们在电影院作了最后一次排演,莎士比亚一反常态,不吝用最好听的词语赞扬了我们的表演。

可是,老吴给我们出了难题。如果今天莎士比亚不交清租金欠款,明天休想推开电影院的大门。

莎士比亚对我们说:“钱的问题我来解决,明天首演如期进行,一切按计划进行。明天将是蛋镇史上最伟大的一天。”

第二天一早,很多人早早便来到了电影院。令我惊喜的是,电影院的大门是敞开着的,老吴笑客可掬地站在门口,右手里揣着一把钞票。

莎士比亚在电影院后台等着我们。他的脸上洋溢着好事将至的亢奋,一一给学生们发钱:“加油!”

话剧按时开始。

一切都十分顺利,观众的热情和专注出乎意料,没有人喝倒彩,也没有哄笑,连吹口哨都没有。演出落下帷幕,观众发出暴风骤而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我看到了父亲在向我招手,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这一次,他断不会骂我“废物”。

这是伟大的一天。

但当全体演职人员集体出来谢幕的时候,唯独没见莎士比亚。有人小声告诉我,刚才警察闯了进来,将莎士比亚抓走了。“昨晚,他挑开了蛋镇卫生院财务室的保险柜……”

首演即成绝唱。

大概是三个月后,临近春节了。莎士比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莎士比亚说,我爸垫了卫生院财务室的钱……我在派出所关了一些时间。我要离开蛋镇了

“回到你妈妈身边?”

莎士比亚说,不是,天下之大,哪我都能去…他从脖子上取下照相机递给我:“这个送给你。”

我惶恐地推辞。在我眼里,一部照相机的价值相当于半个蛋镇。

“你给哈姆儒特提靴演得很好,这是你应得的。”莎士比亚说,“莎士比亚原著中没有提靴人的角色,你帮助我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创新。”

莎士比亚说:“我们不能只看眼前。我们二十年后见。”

很快。我成了蛋镇最好的照相师,几乎所有的人希望我给他们照相。我十分期待二十年后与莎士比亚相见。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1985年的莎士比亚”为题,交代了时间和人物,点明了小说发生的时代背景,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莎士比亚能够租影院排演剧目,与做卫生院院长的爸爸对他的经济支持分不开,即使出事后爸爸还为他垫付了钱。
C.莎士比亚请求租用电影院,老吴说“我当然支持年轻人的事业”,其实老吴心口不一,后来又给莎士比亚出了难题。
D.毛头小子排演世界名著,未见识过话剧的蛋镇人热情空前,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国人精神面貌与文化需求的新变化。
7.下列对小说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篇对莎士比亚的外貌描写,不仅体现了他的鲜明个性,而且反映了那个年代新潮青年的时尚追求。
B.小说选取那个年代稀有的文化场所电影院作为活动场景,既有利于情节的集中和展开,也利于表现主题。
C.小说采用补叙方式,交代人物身份,对支付演出费用做了补充说明,为后文情节作铺垫,使结构更严密。
D.小说莎士比亚与“我”告别这一情节,既交代人物命运,又丰富了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8.如何理解“这是伟大的一天”?(4分)
9.“我“”在小说中虽然出现较晚,但有重要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范杲字师回,父正,青州从事。果少孤,刻志于学,与姑藏李均、汾阳郭昱齐名,为文深僻难晓,后生多慕效之。以荫补太庙斋郎,再迁国子四门博士。尝携文谒陶谷、窦仪,咸大称赏,谓杲曰:“若举进士,当待汝以甲科。”及秋试,有上书言阀阅之家不当与寒士争科第,杲遂不应举。稍迁著作佐郎,出为许、邓二州从事,坐事免。太平兴国初,迁著作郎、直史馆。俄上书自言其才比东方朔,求显用,以观其效。太宗壮之,擢知制诰。杲家贫,贷人钱数百万,母兄晞性盘,尝为兴元少尹,居京兆,殖货钜万。亲故有自长安来者,给杲曰:“少尹不复靳财物,已挥金无算矣,”杲闻之喜,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移知寿州,上言:“家世史官,愿采直笔,成国朝大典。”召为史馆修撰,求掌语词,帝从之。时翰林学士宋白左迁郎州,贾黄中、李流参知政事,苏易蠡转承旨,杲迹致书相府,求为学士,且言于宰相李昉日;“先公尝授以制诰一编,谓果才堪此职。”因出示昉,昉屡开解之。未几,太宗飞白书“玉堂”额以赐输林,杲又上《玉堂记》,因请备职。太宗恶其躁竟,改右谏议大夫。初,太宗以太祖朝典策未备,乃议召杲。闻命喜甚,以为将加优擢,晨夜趋进。至宋州,遇朗州通判钱熙,杲问以“朝议将任仆何官”,熙言:“重修《太祖宝录》尔。”杲默然久之。

感疾,至京师,旬月卒,年五十六。太宗悯之,录其二子。杲性虚诞,与人交,好面誉背非,惟与柳开善,更相引重,始终无间。不善治生,家益贫,杲端坐终日,不知计所出。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呆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B.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果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C.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D、因上吉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各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姑臧,地名,古文在交代人物时经常在姓名前加上地名,表示人物籍贯,汾阳郭昱也是如此。
B.秋试,科举时代地方性考试,唐宋为州府考试,明清为省级考试,因在秋天举行,故名秋试。
C.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许多年号宜示皇帝治国理念,寄托国泰民安的愿望,大多是四个字。
D.旬月,十天为一旬,旬月连用,有时表示一个月,有时表示十个月,有时表示十天至一个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杲颇有文名,受到称赏。他笃志于学,能写出深奥难懂的文字,有好多效仿者;他普带着文章拜谒名流,得到赞许,并被认为如参加科举将录入甲科。
B.范杲凭借文才,以求仕进。他上书称家庭世代做史官,希望自己能被召入朝中任修撰,为朝廷撰写国朝大典;他还多次写信要求担任学士。
C.范杲无心做事,一心求官。为重修《太祖宝录》,宋太宗召他人朝修撰,并打算委以重要职务,他便日夜兼程赴京,在宋州却被钱熙泼了一盆冷水。
D.范杲为人虚伪,至交甚少。他性情虚伪怪诞,与人交往,善于阴奉阳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只与柳开是至交,相互推重,关系始终十分亲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俄上书自言其才比东方朔,求显用,以观其效。
(2)亲故有自长安来者,绐杲曰:“少尹不复靳财物,已挥金无算矣。”
14.秋试举行时,范杲为什么没有参加考试?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喜 雨
陈 藻

年登犹藉米船通,去岁那堪一大凶。人死多因饥后疫,秧焦争值北来风。

晴空又似骄阳起,罄室谁支此患重。甘雨连望虽来洽①,莳②田渐喜泽边农。

(注)①洽:適。②崎;种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所写“年登”并不是真正的谷物丰收,只不过是救灾所需粮食运送及时形成的假象,
B.瘟疫使许多人死亡,犀灾让秧苗枯焦,这种看似平淡的叙述,却含着诗人不平静的心情。
C.诗人以形象的比喻描述骄阳似火,以夸张的手法来写“室”,凸显了灾情之重、影响之大。
D.尾联在描写对象和抒发感情方面均发生逆转,紧紧扣住题目,表现雨泽农田的景象。
16.本诗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大会上,党中央领导人引用屈原《离骚》中的名句,指出: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        ,     ”的豪情。
(2)苏轼在《赤壁赋》中,融情景理于一炉,生发“人生短暂,人类渺小”的慨叹的诗句:“           ,     ”
(3)《行路难(其一)》中,李白用“        ,       ”两句诗运用典故来表明自己希望能像先贤一样辅佐君主,实现远大抱负。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我看来,冬天是最不浪漫的季节,( ① ),它看不到北方的银装素裹,冰天雪地:也看不到西部的万里荒漠,悄无人声。南方的冬天永远都只是一片萧条之色。天很冷很冷,却不带一丝湿润,浸入骨髓的冰凉仿能要把身体的所有温暖都抽去,只留下如干絮般散漫的冷一团一团地塞在胸肺间。在这样的季节里,人的思维都会被冻住,什么情感、浪漫会在那间被抛之九云外。在这样的境况下,难以提起一丝好 ,哪怕 有所愿望,也会很快被扔到记忆的角落里。

夏日里花叶田田的荷塘,此时都只利下了根根枯管、片片残叶,早已没了衔露含珠的风韵。寒风轻摇 枯荷残叶,仿佛悄悄地诉说着昔日美艳,又仿佛轻轻暗泣着如今没落。( ② ),更催花落,倒符了李义山留得残荷听兩声的心境。是的,南方的冬天便只能用___来形客,看不到一丝生命的动感,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和标点,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兴趣 偶然 (无) 寂静 B. 兴致 偶尔 , 死寂
C, 兴趣 偶尔 , 寂静 D. 兴致 偶然 (无) 死寂
19.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身体的所有温暖仿佛都要被漫入骨髓的冰凉抽去”,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更好,为什么?(4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先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1.下列各句中,引号里的内容均存在表达不当之处,请找出并加以修改。(4分)

①就学术风波一事,翟天临在微博中道歉说:“参演一系列影视作品后,我开始然飘然。这种不良心态被我带入到论文写作过程中,使我内心始终心存侥幸。”

②李国文先生的散文《草间偷活沉吟不断》,说的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经历,其中写道:“他的连捷高中,他的翰林高就,他的讲学东宫,使得满朝文武惊诧,使得艺苑杏林艳美。”

③摇滚歌手何勇的《钟毁楼》歌词中,有这样两句:“这里的人们有着那么多的时间,他们正在说着谁家的三长两姐。”

④雅虎官方发言人说,“雅虎工具条集合了雅虎360度全能搜索、一站式登录服务、动态提醒等”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5分)

2020年3月3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20年全国高考时间安排的公告,公告称:

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

延期一个月举行,新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7月7日,语文9:00至11:30:数学15:00至17:00。7月8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9:00至11:30:外语15:00至17:00。

湖北省、北京市可根据疫情防控情况,研究提出本地区高考时间安排的意见,经教育部同意后及时向社会发布。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60年5月25日4点,平均年龄24岁的中国登山队,凭借有限的物资保障条件,艰难地将五星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顶的壮举。同时赢得中印两国分别从北坡南坡抢登珠峰竞赛的胜利,也为国家在当时恶劣的国际环境中赢得先机,但此次登顶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不被西方登山界承认。

2020年5月27日11时,珠峰高程测量队8名队员全部成功登顶珠峰,并使用最新的测量仪器为珠峰测量更精确的海拔高度。此次登珠峰之前重修了登山道路,沿途架设5G信号保障高质量信息传递,并用天文望远镜全程直 播冲顶过程。攀登过程中也遭遇了两次不良天气而折返,终于抓住全年最后一个天气窗口期,成功登顶。

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会押着相同的韵脚。以上材料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要求:全面理解两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不少8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A 根据原文说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正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可知“使之超越了古典诗歌”理解错误,他们只是“在这个意义上”, “为新诗的音乐性,甚至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B项,“西川则认为讲究格律会使诗人失去创造力”理解错误,原文说“西川提出,格律是个假命题。主张诗歌要讲究格律的人,是‘要给新诗立规矩的人’,他称这些人大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趣味良好、富有贵任感的好心人”,不是格律使人失去创造力,而是“表明 这些人“大多是一些创造力匮乏、趣味良好、富有责任感的好心人”。C项,新诗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处境开始变好”理解错误,原文“中国20世纪的所有的文学样式,小说、散文、戏剧等等,成就最高的是新诗,被误解最多的是新诗,被忽略最多的也是新诗,这正是伟大的迹象”的意思是新诗的价值不可低估。故选D)
2.D(A项, “借助叠词和数量词表现出的音韵美,显示了深厚的语言功力”理解错误,原文说“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B项,“证明了中国新诗富有音乐性的特点”错,根据原文“余光中等诗人的贡献还在于,他们找回了汉字与汉语的时间性之间的联系,并探索了通过文字排列实现诗歌音乐性的种种结构的道路”可知,“材料一以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为例”是为了说明余光中等人对中国新诗的贡献。C项,“材料二中谢冕与王久辛均认为,要使新诗具有音乐性,诗人就要提高自身素养”错,谢冕的观点是所有诗歌都必须包含音乐性,王久辛的观点是音乐性的强弱与诗人修辞能力有关。故选D)
3.B(B项,“中国古典诗歌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现代新诗具有了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错,根据“千百年的熏陶与培育,使得国人至今依然不屈不挠地拿新诗与古诗一决高下,依然用发展了几千年的古汉语经验来衡量当下的诗歌创作”“新诗与古诗既可比又不可比。可比在于,在诗的本体属性上新诗具有与母体同质性的一面;不可比在于,新诗经过挣脱,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现代新诗与古体诗已然成为两种不同‘制式’的诗歌”可知,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
4.①以中国古典诗歌为参照。②以西方现代诗歌为参照。③以自身“小传统”为参照。
5.①为汉语的音乐性开辟了新的道路;②形成了自己的“制式”,走向了一种全面的自洽的生长;③发展时间短,尚不成熟。
6.B(“与做卫生院院长的爸爸对他的经济支持分不开”错误,结合原文“谁也无从知道他的钱从哪里来。有人说,他的钱是从他的父亲朱风光那里硬要来的”分析,做卫生院院长的爸爸没有对莎士比亚提供经济支持,曲解文意)
7.C( “小说采用补叙方式”错误,小说采用的是插叙方式)
8.①“伟大”,表明演出成功,父亲对“我”的态度有了转变;②“我”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我”演的好, “莎士比亚”把相机送给了“我”, “很快,我成了蛋镇最好的照相师,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我给他们照相”;③此次演出“莎士比亚”实现了理想,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④“莎士比亚原著中没有提靴人的角色,你帮助我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创新”,增强了“莎士比亚”的信心。
9.①以“我”来叙述,“如果今天莎士比亚不交清租金欠款,明天休想推开电影院的大门”,通过“我”让读者知道了演出的困难;②“令我惊喜的是,电影院的大门是敞开着的,老吴笑容可掬地站在门口,右手里揣着一把钞票”“有人小声告诉我,刚才警察闯了进来,将莎士比亚抓走了。‘昨晚,他撬开了蛋镇卫生院财务室的保险柜……”,通过“我”解开了读者的疑惑;③“我在派出所关了一些时间。我要离开蛋镇了”“我们不能只看眼前。我们二十年后见”,通过“我”交待人物命运,使故事情节更完整;④“我”是件的亲历者,“我”在演出中得到的肯定,直观的传达给了读者;④“你给哈姆雷特提演得很好,这是你应得的。”“莎士比亚原著中没有提靴人的角色,你帮助我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创新。”“我十分期待二十年后与莎士比亚相见”,“我”对理想的追求和自住源于此次演出,演出和“莎士比亚”给予了“我”极大的自信和鼓舞,同时“我成了蛋最好的照相师”丰富了莎士比亚的执著于理想的形象内涵与意义:⑥“我”和“莎士比亚都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我”的出现深化了主题,表达莎士比亚这一代人对理想的著追求及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渴望。
10.D(“因上言兄老”中,“兄老”是“上言”的内容,作“上言”的宾语,应在其后开,排除A;“杲既至”中,“杲”作“既至”的主语, “杲”前断开,排除B;“而暖吝如故”和“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为并列的两件事情,分别独立成句,应在“且”前断开,排除C。整段话翻译为:于是上奏说兄长上了年纪(需要照料),请求主管京兆以便照顾哥哥。太宗准奏了他的请求。范杲到任以后,而哥哥依然吝啬,并且经常以不合法的事情干预公府。范杲非常后悔。范果任职一年多,境内没治理好)
11.C(“大多是四个字”错。古代年号大多“两个字”)
12.C(“并打算委以重要职务”错。原文说“杲闻命喜甚,以为将加优播,晨夜趋进”,说明这只是范杲的主观臆测,不是客观上宋太宗打算委以重要职务。)
13.(I)不久,范杲上书自陈才能堪比东方朔,请求被重用,来显示自己做官的成效。
(2)有从长安来的亲戚朋友,哄骗范呆说:“少尹不再吝惜财物,已挥金钱无数了。”
14.有人上书陈奏有功勋的世家不应与贫寒读书人争科举,范杲出身于功勋世家,因此他没有应试。
参考翻译:
范杲字师回,父亲范正,任青州从事。范杲动小时丧父,马志求学,与姑减李均、汾阳郭昱齐名,写文章艰深冷僻不易理解,许多年轻人美基效仿他。因父祖功劳补任太庙斋郎,两次升迁后任国子四门博士。范杲曾拿着文章拜谒陶谷、实仪,两人都很称赞欣赏他,对范采说:“如果参加进土考试,应把你录为甲科。”等到举行秋试,有人上书陈奏有功勋的世家不应与贫寒读书人争科举,范杲于是没有应试。范杲逐渐升为著作佐邮,外放担任许、邓二州从事,因事获罪免官。太平兴国初年,范呆升为著作郎、直史馆。不久,范果上书自陈才能堪比东方朔,请求被重用,来显示自己做官的成效。太宗认为他很有勇气,提升他任知制诰。范杲家境贫寒,借人几百万钱。哥哥性情吝音,曾担任兴元少尹,居住在京兆,经商获利巨万。有从长安来的亲域朋友,哄骗范果说“少尹不再吝惜财物,已挥霍金钱无数了。”范果听后很高兴,于是上奏说上了年纪(需要照料),请求主管京兆以便照顾哥哥,太宗准奏了他的请求。范杲到任以后,而兄长依然吝音,并且经常以不合法的事情干预公府。范果非常后悔。范呆任职一年多,境内没治理好。转任寿州知州,上奏道:“家庭世代任史官,希望能执正直之笔,写成国朝大典。”被召担任史馆修撰,范杲坚持请求任掌诰词,皇帝答应了他。当时翰林学土宋白贬官鄜州,贾黄中、李流任参知政事,苏易蠡转任承旨,范果接连发送书信到相府,请求出任学士,并且对宰相李昉说:“先父曾授我制语一编,认为我有这方面的才能。”于是取出给李昉看,李昉多次开导功解他。不久,太宗用飞白书书写“玉堂”质额踢给翰林,范杲又呈上《玉堂记》,趁机请求任职。太宗厌恶他急于进取争竞,改任他为右谏议大夫。起初,太宗因太祖朝廷礼仪制度的策书还不完备,就决定召范杲。范杲闲命非常高兴,认为将提升官职,昼夜兼程快速前来、到宋州,遇到朗州通判钱熙,范果拿“彰廷决定将任命我什么官”的话问他,钱熙说:“重修《太祖宝录》罢了,”范杲不说话,坐了很久。感染重病,到了京师,不长时间去世,时年五十六岁。太宗可怜他,录其儿子。
范杲性情虚假,喜欢当面赞誉背后说坏话,只有和柳开交好,互相吸引,始终亲密无间。不善治理家业,家境日益贫困,范果整天端坐,不知道从哪里想出办法。
15.C(“诗人以形象的比喻描述骄阳似火”错误, “晴空又似骄阳起”的意思是“晴空中又像要出骄阳”,并不是比喻)
16.①由“人死多因饥后疫,秧焦争值北来风”,描写早灾后百姓因饥饿而死,并且引发了疫病,大地上的植物被太阳烤焦,诗人的的内心无比焦急,骄阳似火,谁能承受住这样的灾难呢?诗人内心充满了担忧之情。②“甘雨连望虽朱洽,莳田渐喜泽边农”,大雨虽未下遍大地,但是也给百姓带来了希望,大雨润泽了农作物,百姓丰收有望,此时诗人的内心也感到宽慰。
17.(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8.B(第一空,兴致,高兴的情绪。兴趣,喜好的情绪。根据搭配原则,提起与兴致更搭配,并且,兴趣一般不用好修饰,所以应选“兴致”。第二空,偶尔,指偶然发生的,没有计划的,无周期、无规律。偶然,事情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与“必然”相对。语境中用来修饰“有所愿望”,应选“偶尔”。第三空,“寒风轻摇”“枯荷残叶”是并列关系,均为后文的主语,应有逗号。第四空,死寂,侧重于没有一丝生气的静。寂静,侧重于安静、宁静。从下文“看不到一丝生命的动感”来,应选“死寂”)
19.①“浸入骨髓的冰凉”作主语,与前句“天很冷很冷”相照应,陈述主体一致:与下句“留下”搭配。②用主动语态,更能突出强调“冰凉”的影响力。
20.①特别是南方的冬天②倘若再来一场冷雨
21.①将“内心”删去或将“心存”改为“存有”:②将“杏林”改为“杏坛”:③将“三长两短”改为“家长里短”。④“等*后面加上“功能”。
22.教育部发布公告,2020年高考推迟到7月7日至8日举行,湖北和北京提出安排意见,经教育部同意后向社会公布。
23.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