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会宁回乡知青的成长与感言 || 作者 李维政


往事并非如烟
作者  ‖  李维政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井沟村的变迁》《父亲的罐罐茶》《自驾游的苦与乐》
生产队集体劳动(网络图片)
公元1975年元月,我从靖远县大芦中学高中毕业,回到出生地井沟村当起了农民——当时美其名曰回乡知青。期间,我拉过粪、耕过地、播过种、修过渠、扬过场,可以说干遍了所有的农活。大概是有点文化的缘故吧,不久我就兼任生产队计工员,一个月好像多补4个工。再不久,我又当上了生产队会计,好象是一周有一天脱产的时间,用于处理生产队的帐务。1976年10月,时任尚湾大队文书的堂兄李维峰,被推荐到临洮师范去上学,于是大队文书的位子便空缺了出来,虚位以待来者。我不知道当时自己的实际表现如何,也不知道是哪位领导赏识并推荐了我,总之我是稀里糊涂地走马继任了,一直干到1978年2月份,计1年零4个月。当时大队支书是张宝乾,副支书是尚立宪、劳玉云(兼任大队团总支书记,当时插队到沙沟队,因组建并率领铁姑娘突击队成绩卓著而名声鹊起,是当时会宁县乃至甘肃省的先进知青代表,是远近闻名的巾帼英雄),大队主任尚兴礼。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老中青三结合的班子。
(网络图片)
在干大队文书的一年多时间里,基本上是脱产的。当时,我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帮助各生产队会计搞年终决算,算盘珠子一响,我就有一种难耐的兴奋和冲动,有时会通宵达旦地干。一年的决算搞下来,农民的收入没提高,我打算盘的水平却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对多位数乘除法的口诀烂熟于心,运用的得心应手。毫不夸张地说,凡是我帮忙搞过年终决算的会计,都对我赞赏有加,我便在这种近似光环的笼罩下,骗吃骗喝,乃至于心安理得;我最不喜欢干而又不得不干的事,就是填报各种报表。随着四季的转换,报表的要求也不同。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是日报。我本身对数字就不敏感,面对一大堆难以准确把握的数字,我的头都大了。一顿抓耳挠腮之后,还得想办法把这公差给应付过去,尽管由各生产队会计提供第一手资料,但由于通讯手段落后,往往在关键时刻和会计失联。于是我学会了闭门造车,学会了匡算和预估,编好的数字便爬在了表格内,同时通过电话按时报给公社。这些有水份且不大真实的数字,虽没得到表扬但也没招致到批评。有时我也会生发出些许忐忑,于是便骑上自行车到各生产队的田间地头转转,顺便找生产队会计核实一下。坦率地讲,尚湾大队有7个生产队,我根本无法掌握每天的农情变化,如果按要求去落实,我纵有三头六臂也应付不过来,我只能无奈地感叹,不切实际的要求催生了假数字。
(网络图片)
我这人生来胆小且思想几近保守。首先怕官,怕见领导。当了大队文书后,接触领导的机会多了,但我还是怕见领导,可能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卑,也可能是自己才识学浅怕领导看穿,总之一年多来,领导视我为无物,我也对领导近而远之而获得了心理的平衡和行动的自由。其次,我怕马和骡子,从来不敢接近它们,更不敢驱使它们,因为我嫌它们性烈(实际上是我缺乏驾驭它们的能力),于是只好退而求其次,与性格相对平和的牛和驴为伴,大大方方地驱使它们。我的这两怕在此一起提出来,似乎给人一种藐视领导的感觉,但我绝对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只是一种非常巧合的真实表达,万不可无事生非和对号入座,那样的话我就有了一种内疚感甚至是负罪感,况我已六十余岁,早过了轻狂的年龄。
我在当生产队会计时,就有领导找我谈话,要求我积极向组织靠拢,我以不够条件敷衍了过去。当了大队文书后,当时大队的几位领导也十分关心我在政治上的进步,要求我主动写入党申请,当时我虽有点动心,但还是没有主动提笔。说实话我不是不想入党,唯一担心的是怕入党后万一被死死地绑在农村这块广阔天地里,而使我跳出农门的愿望化为泡影。
(网络图片)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到了1977年的秋天。西风渐烈,草木凋零,正当人们感叹冬之将至的时候,一个决定无数下乡和回乡知青的振奋人心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四面八方——废止了数年的高考制度又恢复了,并且年底开考。农村消息闭塞,得到这一消息尽管晚了一些,但它仍象火苗一般点燃了我内心的希望。于是,便和当时的高中同学奚久贵、张玉盘、张玉璟等组成复习小组,但复习进展得相当艰难。一是缺少复习资料,几近抓瞎。二是在经历三年劳动后,该忘的和不该忘的都忘了,更何况在学校时本身就没学下多少知识。三是请假难,白天还得干活,复习只有放在晚上,时间是太紧张了。好在大家都一样,仓促中便进了考场。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一直到1978年2月初,终于收到了通知书,奚久贵考入西北师大,而我也侥幸被甘肃省建筑技校录取。当时虽不满意,但一想到毕竟跳出了农门,内心也便释然了。3月初,我交出了大队的官印,移交了有关的手续,便一身轻松地踏上了新的求学之路。
每当想起我当尚湾大队文书的这段经历,总感到难以忘怀。当时,生活虽单调清贫,它折磨人也锻炼人。我的韧劲,我的成熟以及我的以后的经历,均肇始于此。我感谢生我养我的井沟村,感谢为我的成长提供了舞台的尚湾大队。但愿那里的天更蓝,山更翠,水更清,地更肥,人更健,生活更富足。
谢谢,过去的一切经历!
(网络图片)
注:封面标题为编者所加。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0)

相关推荐

  • 曾献铎:我曾有个身份是“四类份子”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我曾有个身份是"四类份子" 作者 |   曾献铎 ...

  • 刚修复的40年前高清老年画,猜猜画中的女孩像谁?猜中了算我服你

    看高清年画,品陈年佳作. 每一幅作品均经过高清修复,不添加任何的水印.商业标志和广告图标,确保把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年画海报作品,原汁原味的复原奉献给朋友们. 凡我所发,必是高清. <报春花&g ...

  • 小说连载||岁月(9)

    岁月(9) 周颖||安徽 第三部    广阔天地(一) 冷眼向洋看世界 一九七二年十月,我高中毕业了!就在我上高二那年秋天(1971年秋),我的爸爸从白湖农场"刑满释放"了!爸爸终 ...

  • 花善祥 | 小纪马家人08:马祥志

    马祥志:用"认真"二字书写人生 小纪镇   花善祥 作者花善祥先生:小纪镇竹墩村人,扬州作协会员,现任小纪镇文联副主席,在报刊发表过多篇小说.剧本.新闻等作品.著有<竹墩史话 ...

  • 南洋十二年(十一)

    新乡大队篮球队所有友谊赛,我一场未打过,只做裁判.   知青中有会拉两胡的,吹笛的,敲鼓的,有会唱的会跳的.大队也组织起来成立"新乡大队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书记亲自挂帅指导,负责 ...

  • 南洋十二年(十九)

    26.队里来了个大学生   稻田里,他头戴草帽,顶着烈日,赤足卷裤,一行行一株株在仔细地数,认真地测量,准确地记录,是那样的专注,微风下稻叶在缓缓摇摆,仿佛在欢迎这位年轻的,充满朝气和科学精神的农学院 ...

  • 我的1977年高考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Gaokao Jiyi- 我的1977年高考 /刘/顺/道/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改革开放前的重大事件,是党中央和邓小平作出的重大决策.得民心,顺民意.功在当代,泽润 ...

  • 殒落的白鸽——阴阳两隔的知青恋人

    殒落的白鸽 作者:賀爱伦 今年的同学聚会来的人不多,但我却意外地踫到了刚从美国讲学回来的老同学建平.他是我班的才子,数理化成绩优异.听说当初去了江西山区插队落户,有一度时间情绪很低落,心想他去了外国留 ...

  • 南洋十二年(十三)

    18.当会计   被选为生产队会计."内当家"这个"家"不好当,而且是个穷家.当初就是取个钱还要到公社信用社,来回二十里地.    "一打三反&quo ...

  • 真的很怀念五十年前我们村上的那几个村干部...

    真的很怀念五十年前我们村上的那几个村干部! 那时,不叫村,叫生产大队.生产大队下设的,不叫居民组,叫生产队.生产大队的上一级,也不叫乡镇.而是叫公社. 那时,我们那个大队领导,有大队书记和队长还有会计 ...

  • 郑庆芳:少儿时的记忆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文/郑庆 ...

  • 团聚 / 文:林承金

    团聚 林承金 五一国际劳动节快到了,我想把五兄弟姐妹及亲人们召集到一块儿,在我工作的华兴国际酒店团聚.主意打定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分别打电话给我的兄弟姐妹们,他们听到这个特大喜讯,个个欢喜得不得了,都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