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少华肾炎治疗经验
肾炎的临床症状以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为特征。中医应属“水肿”范畴。
一、急性肾炎
急性肾炎,中医称为“风水”。症见浮肿、尿量减少,或发热、头痛、口渴,腰痛,检查有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症状。
其浮肿常自眼睑周围开始,继则颜面四肢,严重者可出现腹水、胸水,咳嗽气喘。脉象初期浮数或滑数,如全身浮肿,则呈现沉滑而数。现代医学认为急性肾炎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引发机体产生变态反应,导致肾脏弥漫性肾小球损害而成的疾病。
孔老认为,此病多为素体湿热,外感风温之邪,也有感受风寒化热者,致使肺失宣肃,水气不行发为水肿,治疗当以清热解表,宣肺行水为法。也就是“开鬼门,洁净府”之法。风热为主者以银翘散、桑菊饮、越婢加术汤、五皮饮加减。
霜桑叶10g 杭菊花10g金银花15g藤30g 生知柏各10g 青连翘10g 紫背浮萍10g生甘草3g 滑石块15g 嫩麻黄1g生石膏30g 米苍术10g云苓皮30g 陈皮10g 桑白皮10g 白茅根15g
方解:方中桑菊、银翘、白虎同用清解表里之热,麻黄,浮萍,桑叶、菊花发表宣肺以行水,苓皮、陈皮、桑白皮、炒知柏、滑石块清热利水,茅根凉血利水。
加减法:
发热者加薄荷5g
咽痛甚者加全蝉衣10g 大青叶15g
若以风寒为主者,以越婢加术汤合五皮饮加减,
嫩麻黄1g 紫苏叶5g 紫背浮萍10g 云苓皮30g 陈皮10g 干姜皮6g 生甘草3g 滑石块15g
二、慢性肾炎
对于“慢性肾炎”,孔老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认为此病脾肾不足,湿热内蕴,久之肾之“葆精泄浊”功能受损,不能正常“葆精”则尿中现蛋白、红细胞等,不能正常“泄浊”,则肌酐、尿素氮等代谢产物不能排除,成为湿热甚至湿毒蕴于体内,其症见腰酸痛、面灰白、浮肿,舌苔白,脉沉细或弦滑,毒盛者脉象滑数实大。
治疗上、孔老认为此病虽有肝脾肾不足,但湿热、湿毒往往更重,湿热湿毒为实邪,不宜峻补,因为峻补往往致使湿更为胶固难化,毒不得出,故治疗上上常在滋阴护肾的基础上,以清利湿热凉血为主。方用滋潜渗化方加减。
生牡蛎15g 生石决明30g 生赭石12g旋复花12g 桑寄生30g 炒知柏各10g南石苇15g 云苓皮30g 川萆薢15g 川牛膝15g海金砂15g 鲜茅根30g 生甘草3g 滑石块15g
生地榆15g 霍石斛30g 血琥珀5g(同煎)
方中生牡蛎、生石决明、桑寄生养肝益肾以葆精;生赭石、旋复花降肝胃之气,炒知柏、川牛膝、滑石块、南石苇、海金砂、云苓皮、川萆薢清利下焦湿热,助肾泄浊,生地榆、白茅根凉血;血琥珀活血、利尿改善肾脏循环。
肝肾阴虚加生鳖甲15g;
下焦湿热加生海蛤30g;
浮肿小便不利者可酌选车前子15g、水红花子10g、赤小豆30g、汉防己15g、萹蓄10g、瞿麦10g、白通草5g、灯芯5g、竹叶10g,或加五皮饮(云苓皮30g、桑白皮10g、大腹皮10g、干姜皮6g、陈皮10g);
下焦气化不利可加川椒目3g、北细辛3g,或上肉桂1g;
气滞腹痛加台乌药10g、橘子络核各15g、荔枝核15g、小茴香10g;
肌苷尿素氮高者加熟军或酒军5g;
血热,尿中红细胞酌选荷叶10g、茜草10g、大小蓟20g、生炒蒲黄各10g、鲜生地30g、芥穗炭2g,或加叩珠粉1g(冲服);
表有风邪者加荆芥6g、防风6g;表虚易外感者加生黄芪20g、炒白术10g、口防风6g;
抵抗力下降者加生黄芪20g、女贞子15g;
血虚者加生黄芪20g、全当归6g;
肾虚腰背酸痛者加金狗脊12g、菟丝子12g、杜仲炭12g、山萸肉10g;
外感风热者加霜桑叶10g、杭菊花10g、金银花15g藤30g、青连翘10g全蝉衣10g、大青叶15g;
近年孔老用此法治愈一例尿毒症患者、三例尿蛋白,一例小儿血尿,并有数例患者得到缓解,仍在继续服药治疗。
大量尿蛋白,浮肿较重甚至出现腹水胸水者,此为肾阳虚衰,阳虚水泛,孔老常以金匱肾气丸、真武汤、五皮饮加减。或有效。
炮附片6~15g 上肉桂1~3g 阳春砂5g 大熟地25g 山萸肉10g 淮山药15g 炒丹皮5g 云茯苓30g建泽泻12g川牛膝15g 车前子15g(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