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其人如啖蔗(五)

(三)秋之子美黄山谷有一句写杜甫的名句叫做“醉里眉攒万国愁”,抓住了杜甫的“愁”这一特征。

(图片来源于网络)愁,形声兼会意,从秋从心,秋心易愁是也。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中国历代悲秋的诗人很多,然很少有人象杜甫这样与“秋”紧密相连。杜甫一生写的诗据说三千多,今存一千四百多首。据笔者统计,杜甫诗题为秋的诗作有57首(即是:《秋雨叹三首》、 《 秋兴八首》、《立秋后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去秋行》、《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向毕清晨遣女奴阿稽竖子…往问》、 《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目》、《秋风二首》、《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早秋苦热,堆案相仍(时任华州司功)》、《雨晴》(一作秋霁)、《秋笛》、 《秋日阮隐居致薤三十束》、 《秋尽》、  《倦夜》(吴曾<漫录>云:顾陶<类编>题作<倦秋夜>)、《悲秋》、《立秋雨院中有作》、《奉和严大夫军城早秋》、《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得溪字。池在张仪子城内)》、 《秋野五首》、 《季秋江村》、《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秋清》、《伤秋》、《秋峡》、《夜》(一作《秋夜客舍》)、《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德…三十韵》、《千秋节有感二首》、《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州觐省》、《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等等。)至于其诗内容中,出现350次秋,183处愁,163次病,135次苦,134处悲, 120次哀,105处伤, 101次忧,100次泪,61处哭, 54次叹,22次痛。相比之下,仅有93次喜, 52次乐,51次笑。对于诗歌这种字数容量不大的文学样式来说,1400多首诗歌中出现的以上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值得提出的是,笔者也发现杜诗中出现了380多次春。

然而,诸如“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野亭春还杂花远,渔翁暝蹋孤舟立”、“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老雁春忍饥,哀号待枯麦”、“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今忽暮春间,值我病经年”、“此生任春草,垂老独漂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等等,纷纷春中唯见一片秋色,写“春”竟比秋还秋。试问,秋之代言,老杜如为第二,谁敢第一?或许就算是杜甫的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要带着一点愁去读,方才可以领悟他的“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如果这首诗是出自太白手下,何以言“快”?没有对国对社会的那么一个“浑欲不胜簪”的“人象”在我们的心里,怎么可以领会他的“漫卷诗书喜欲狂”?他的“白日放歌须纵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李白,注定了他的醉生醉死;“朱门酒肉臭”、“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杜甫,竟是饱死耒阳。感叹双子星的彻底——诗仙浪漫死去,诗圣现实离去!为之一叹!

古人没有照片,他们的形象本没有标准答案。然而,由于中国历代形成的“悲秋”之象,我们因着这种“秋”象,会想起杜甫,想起他的无数诗句,正所谓“因象现人”。(附录:上一节关于坡仙其诗其事,言之未竟,下以大事年表辅之:苏轼大事年表公历1036年12月19日,卯时生于眉山县纱縠hú行(属成都府路之眉州)宝元元年(1038年)戊寅三岁苏轼兄景先卒皇祐四年(1052年)壬辰十七岁三姊受其舅程濬、姑宋氏、夫之才(正辅)之虐,卒。苏、程结怨嘉祐二年(1057年)丁酉二十二岁应省试(又称礼部试,后称会试),所撰《刑赏忠厚之至论》无所藻饰,一反险怪奇涩的“太学体”。梅尧臣得之以荐,欧阳修喜置第二。 母程氏卒于家治平二年(1065年)乙巳三十岁妻王弗卒治平三年(1066年)丙午三十一岁苏洵卒于京师熙宁元年(1068年)戊申三十三岁局父丧熙宁二年(1069年)己酉三十四岁二月王安石参知政事,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主持变法,五月,苏轼上《议学校贡举状》,认为不当轻改,秋,苏轼为国子监考试官,策题讽刺王安石。神宗数次欲用苏轼,被王安石阻止。冬,苏轼权开封府判官,作《上神宗皇帝书》,全面驳斥“新法”。熙宁四年(1071年)辛亥三十六岁通判杭州,离京赴任熙宁七年(1074年)甲寅三十九岁杭州通判任。纳侍妾朝云。九月,差知密州熙宁九年(1076年)丙辰四十一岁密州知州任,九月移知河中府,十一月离密赴任熙宁十年(1077年)丁巳四十二岁二月,于道中改知徐州。至京师,有旨不许入国门。五月至徐州。七月,黄河决堤,水汇徐州城下,苏轼亲率军民筑堤抗灾。元丰二年(1079年)己未四十四岁二月移知湖州。七月,因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何正臣等弹劾苏轼诗语讥讽朝廷,自湖州任上被拘捕入京。八月至京,系于御史台狱,十二月结案出狱,诏贬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史称“乌台诗案”。元丰三年(1080年)庚申四十五岁二月,至黄州元丰四年(108l年)辛酉四十六岁贬居黄州。开始经营东坡元丰五年(1082年)壬戌四十七岁贬居黄州。筑成东坡雪堂,居之,自号东坡居士。于秋、冬两次游赤壁,作前、后《赤壁赋》元丰七年(1084年)甲于四十九岁正月,神宗出御札,苏轼量移汝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四月离黄州,自九江至筠州,访苏辙。游庐山。七月,回舟当涂,过金陵,见王安石,相谈甚欢,留一月别去。岁晚在泗州,上表请常州居住(第四子苏遁丧)元丰八年(1085年)乙丑五十岁正月离泗至南京,得请常州居住。三月,宋神宗崩,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吕公著。苏轼在江宁闻讯,赴常州。五月过扬州,游竹西寺。有旨复朝奉郎知登州,又除尚书礼部郎中。十一月至登州任,迅即被召进京,十二月除起居舍人。苏辙亦被召为右司谏。元祐元年(1086年)丙寅五十一岁时司马光主持政事,尽废“新法”,史称“元祐更化”。苏轼以为免役法不当废,遂与司马光议论不合,元祐四年(1089年)己巳五十四岁除龙图阁学土知杭州,四月出京,七月至杭元佑六年(1091年)辛末五十六岁正月,自杭州内调为吏部尚书。二月,因苏辙为尚书右丞执政,避亲嫌改翰林学士承旨。三月离杭州,沿途具辞免状,至京后仍上章乞郡。五月,兼侍读。程颐门人贾易等弹奏不已,朝廷两罢之,八月以龙图阁学士知颍州元祐八年(1093年)癸酉五十八岁太皇太后高氏崩,宋哲宗亲政。苏轼将赴定州,请面辞,不允。十月至定州妻子王闰之丧绍圣元年(1094年)甲戌五十九岁在定州知州任,以本官知和州,又改英州,旋降左承议郎。闰四月离定州,六月责授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十月,至惠州,初居合江楼,不久迁嘉祐寺绍圣三年(1096年)丙子六十一岁侍妾朝云卒绍圣四年(1097年)丁丑六十二岁再贬琼州别驾元符元年(1098年)戊寅六十三岁贬居海南。朝廷遣董必察访两广,将苏轼逐出官舍。苏轼于城南买地,筑室五间,当地士人多助之元符三年(1100年)庚辰六十五岁正月宋哲宗崩,弟徽宗即位,向太后同听政。二月,诏苏轼移廉州安置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 六十六岁苏轼度南岭,北上,五月至当涂、金陵、真州,病作。六月至常州,上表乞致仕。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次年葬汝州郏城县小峨眉山。谥号“文忠”)(待续)

(0)

相关推荐

  • 《洛阳历代人物汇编》第6卷

    (以下按姓氏笔划) 本卷(王) 王 显(?-?),按钦定四库本<陕西通志>卷20载:"王显,河南洛阳人."西魏仪同三司.太傅王盟嫡侄.幼敏悟,沉静寡言.先居武川,后徙居 ...

  • 苏轼《行书杜甫堂成诗卷》

    <行书杜甫堂成诗卷>,又称<桤木卷帖>,<书杜工部桤木诗卷帖>.苏轼书杜甫诗,墨迹本,澄心堂纸本.行书,十九行,一百五十九字.后有元人吴睿.危素等元明诸贤题跋,清内 ...

  • 郑熙亭文存之九十九篇: 苏轼传之宦海沉浮 (四) “为郡粗可致民”

       郑熙亭文存之九十九篇: 苏轼传 第八章 宦海沉浮 四 "为郡粗可致民" 东坡还朝,一路察访.由湖州入苏州,目睹积水未退,淫雨不止,又无薪炭,百姓食糟饮凉,多有胀死.去年请准赈 ...

  • 苏轼行书《杜甫堂诗卷》

    苏轼行书《杜甫堂诗卷》

  • 心想其人如啖蔗(一)

    上一章谈到,诗歌中从物象(事象)到意象再到典故,是一种"减法之下的天人合一".减法的结果,使得我们身处的世界,一花一木都有了感情,都有了风情.而对"诸事物"做减 ...

  • 心想其人如啖蔗(二)

    作者黄巢,一个落第秀才,如果我们知道他的一些所为,比如说<新唐书>载 "巢复入京师,怒民迎王师,纵击杀八万人,备流于路可涉也,谓之'洗城'.": 再如 "楷击 ...

  • 心想其人如啖蔗(三)

    (一)酒之太白 太白诗作,带着一股浓浓的酒味.聚众当然他喝:"壶浆候君来,聚舞共讴吟"( <赠从孙义兴宰铭>).但是我们常说"一人不喝酒,二人不赌钱" ...

  • 心想其人如啖蔗(四)

    (二)茶之东坡 倘若坡公欲印制名片如同今人之格式,那下列成就皆缺一不可: 1文 唐宋八大家 2诗 欧苏 3词 豪放 苏辛 4书法 苏黄米蔡  <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5绘画 苏文 ...

  • 心想其人如啖蔗(六)

    在讨论"菊之靖节"前,我们增加一个思考: (四)人与象结合到极致的问题 酒之李白.茶之苏轼.秋之杜甫,都体现了人通过诗于自然的特有交融.可以说李白.杜甫.苏轼找到了最好的寄寓,也可 ...

  • 心想其人如啖蔗(七)

    四."心想其人如啖蔗"之人象相分 "人从宋后少名桧",诚然,我们发现诗歌范畴内,一些典型的人与典型的象,往往会呈现得难分难解.本章以上三个部分,强调了太多&qu ...

  • 心想其人如啖蔗(八)

    五."心想其人如啖蔗"之关于作者之外的"人"与"象" 本章"心想其人如啖蔗"是讨论诗歌中"人"与&q ...

  • “一事无成,必有征兆”:一事无成的人,往往有五个缺点,你有吗

    "一事无成,必有征兆":真正"一事无成"的人,往往有以下五个缺点,不克服,可能会一生平庸,你有吗? 一.格局太小 格局大了,事就成了:格局太小,万事难成.格局太 ...

  • 越是情商低的人,越有这五种变态心理,不纠正的话必败无疑

    越是情商低的人,越是有下面这五种变态的心理,如果不及时纠正的话,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必败,连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大家对照一下,这些事和自己的情商是不是有关系? [1]想让别人比自己更坏. 这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