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新生,请珍惜你的“羽毛”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可谓是“异彩纷呈”。娱乐圈的大瓜接踵而至,吃瓜群众的心也像是坐上了过山车,好一个跌宕起伏。
今天是第三十七个教师节,首先还是要祝所有的园丁们节日快乐!今年是教改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双减”一声令下,教育产业正在经历又一次的刮骨疗伤。在面对历史洪流时,个体往往是渺小的,但我们也深知,正是由这些星火之光的聚散,最终推动了变革的车轮,让社会前行。向所有的灵魂工程师致敬!
开学了,神兽归笼。今天我想分享的话题刚好融合了吃瓜与开学。
不知道大家近两年在阅读新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爱惜自己的羽毛”这个表述?好像常会出现在一些和艺人的艺德有关的文章中。其实包含的概念并不复杂,我们大致都能理解,粗略来看,无非就是“学做艺先做人”“德才兼备”这些意思云云。但是,如若把视角转向播音专业,这些定义是否依旧一一对应呢?更进一步地,新的传播环境下,播音主持学子应当如何通过实际操作来爱惜自己的羽毛,这里所蕴含的内容显然要比理论化叙述要具象得多,这也就凸显了今天这篇小文的存在意义。
抛开娱乐行业从业者(比如艺人)和播音学生、播音员、主持人的区别先不谈,我们首要需要认知到的,是移动互联网“统治”下的大众传播的特点:快速、无序、社交化。这些特性24小时不间断地全方位地无差别化地影响着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人。从翟天临开始的这些知名艺人的翻车,我们隐约嗅到了艺人恪守艺德至少要做到谨言慎行,除此之外,播音大学生、播音员主持人是不是做到与之一致即可,还是说有更高标准要去服从呢?我想,答案恐怕是后者,并且,这些“更高标准”与时下大众传播的特性共生共存。
播音系学生普遍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少人在艺考阶段就早早定下志向,要“为社会带去一道光,扫除一切阴霾”、要成为调查记者甚至战地记者,这是其一。这几年很多地方的艺考评述培训都在“质疑感”上下了功夫,鼓励学生们敢于批判勇于质疑,拿到一件事时先给它打上一个问号。分开来说的话,无论是学生们的高远志向,抑或是批判精神的培养都没错,问题出在了两者的融合——学生中间出现了怀疑一切、过度批判的糟糕倾向。法律条文的颁布,他要去指点;大政方针的实施,他要去品评。在这个过程中,务必要做到对“度”的考量。要知道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适合说。当对一个事情不了解时,不要急于形成定论,可以通过广泛而深入地阅读主流报道,来逐渐形成自我观点。
微博也好,朋友圈也罢,请不要把它们看作为你言论专属的秘密花园。社交化在重新蚀刻我们的传播模式,社交软件早已从单纯的聊天功能脱胎出来,成为了勾连社会各个功能组件的强大中介。一个互联网页面,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的快照被几乎永久地保存;一句漫不经心的调侃,虽然秒删,但它的截图很可能已经被有心之人“善意地”收藏下来。身处实名制的网络社会,不仅仅要有上一点提到的“内容边界”,也不能缺乏这里谈及的“载体边界”:(播音学生、从业者的)一条信息,只要在互联网平台发出(包括但不限于微博、朋友圈、知乎、豆瓣、新闻app,甚至音乐app),就代表了你的立场、观点、态度,网络舆论的无序性网络暴力的无差别性,将会使得任何基于所谓说话场合的辩解变得苍白无力,并会无限放大信息的负面内容,最终造成局面的失控。对了,还要提醒那些使用国外社交软件的学生们要尤其注意,用梯子这件事本身就是有违法律,更遑论在上面发表言论,请三思而后行。
我始终认为,播音人的羽毛观比艺人要苛刻得多。一方面,播音系的同学们未来要成为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员,爱党爱国是必须具备的首要精神条件,这是我们所有线上和线下言行的根本红线,不可触碰。另外,每一个当代人都在经历着外部传播环境的巨变,传播理论传播途径传播载体的推陈出新,很容易让人失去对信息的控制力,播音人因为身份的特殊性,会导致需要承担的伤害也会更大。祝愿每一位播音人,特别是刚刚开启大学时光的年轻学子,能够羽翼渐丰,像顽强的雨燕一般,坚定地翱翔在传媒的天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