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城市博物课-6苹果,他的叔叔名叫韦适

继续讲苹果,从一位古人开始。

愔yīn一门四世同居,家甚隆盛,昆季就学者三十余人。学庭前有柰树,实落地,群儿咸争之,愔颓然独坐。季父适入学馆,见之大用嗟异,顾谓宾客日:“此儿恬裕,有我家风。”

有些辅导书是这么翻译的

“他的叔叔名叫韦适……”

因为暐字没有简体,所以变成了日韦

原文就成了“其季父日韦适入学馆”

这应该是个排版问题

但翻译者把日ri当作曰yue

于是,他叔叔名叫 韦适

可,适,在这是刚好、恰巧的意思

他们又不是时时刻刻在抢奈子

他们在抢时,小叔叔刚好进来看到了,巧啊

这是《北齐书·杨愔传》里的记载。杨愔,字遵彦,弘农华阴人。乾明元年(560)二月,被孝昭帝所杀,时年五十。 据这已知条件,可以推算下他出生在哪一年。

在讲石榴寓意多子时,讲到了高延宗,他是孝昭帝的侄子。这里理一下人物关系:

高欢,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

高欢次子——高洋,550年代东魏称帝。就是讲到高延宗那段故事里的“帝”,559年暴死,时年31岁。

高欢六子——高演,560年杀了自己侄儿(17岁)——高洋的长子,夺了帝位。也就是在这场政变中,杨愔一只眼珠被打出,最后被杀。高演第二年就病死了,时年27岁。然后他弟弟高湛即位。当时主张杀杨愔的,是高湛。高演后悔杀了杨愔,所以没有祸及杨家人。

复杂吧?你看,他们寿命都还那么短,31岁,17岁,27岁,高湛死时32岁,整个北齐,皇帝命都不长,血雨腥风。

560年政变时,高欢的皇后娄昭君(501-562)还在;高洋的皇后李祖娥还在,她活到隋朝,也是一悲惨女子。

回来讲杨愔,校园里有棵苹果树,苹果一个个掉下来,小朋友们都去捡去抢,就他坐着不动。从这么一件小事,就可看出他不一般。他娶的是公主,当的是宰相,辅助高洋建立北齐。只是他没料到自己会如此下场。

由杨愔不争柰,我联想到的故事有两个。

一是出自《世说新语》的,课文里有的,王戎七岁不取道旁李。这只能说王戎聪明,能判断出李子是苦的。这也看出,当时道旁东西可以随便摘。但如果这李子是甜的,估计王戎也会去摘吧?——王戎的摘或不摘可以讨论下。就像陆绩怀橘,他说是给妈妈吃的,是真还是假,也可以作思辨。

吴季桓著《范仲淹》

二是断齑画粥的范仲淹,他在应天书院读书时,有一天真宗皇帝路过。大家都跑去看,就范仲淹在书斋里,做自己的事。同学提醒他:皇帝来了,不去看?范仲淹说:书念不好,见到皇帝也没用;书念好了,将来迟早会见到。——瞧瞧这实在话,放在今天一样有用,你追星改变你的生活了吗?陈丹青就说过:“我每讲演,年轻人就上来要签名,要拍照。我只好陪着耍,不然伤了年轻人的自尊心。现在容我说句重话,真有出息的青年,不做这类事。”很明显,范仲淹是有出息的青年。——但这个说法的出处在哪?我找了好一会。

《范文正公集》嘉靖范惟元校刻本

异日见之未晚

《康熙雩yú都縣誌》

知道了杨愔不争柰的故事,我不自觉地就把它变成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小朋友们抢奈子,有的还爬树上去摘,扑通,掉水缸里了。救命,救命,杨愔跑过去,拿起大石头,哐当,大水缸破了,冲出一条湿漉漉的鱼……

再讲一个与苹果有关的拟人句。

苏东坡长子苏迈,在小时候写《林檎》诗,林檎就是苹果。他怎么写的?我核对了《诗话总龟》《东坡志林》《永乐大典》所记载的内容,选了“熟果无风时自脱,半腮迎日斗先红。”这个版本。

他用了拟人啊,“半腮”,现在多少小学生都会写比喻句“红红的脸蛋像苹果”。你看,古人也会。比喻和拟人,关键就在相似性,这一点我谈写作时讲过多次。看到这一层,才算看到了本来面目。

毛姆在《人性的枷锁》中,也有一个苹果比喻,也与脸有关:“菲利普现在才看出她的遮阳帽是薰衣草的淡淡紫色,帽檐下,一张红棕色的脸庞饱满得像个大苹果。”看来拿苹果作修辞,古今中外都相似啊,这实在是生活的经验。

上一篇开头那句话,“劳森总是提起克拉顿画过的一盘苹果,他断言这是一幅杰作”,也来自这里。有没有觉得,把随便一句话摘出来,放在一个特殊的位置,它似乎就有了不一般的气质?所以稻草绑在螃蟹上,还是稻草,却是螃蟹价格。——在西方,画苹果的作品是很多的,只要图画里有个水果盘,一般都少不了苹果。

对哦,当你读到“熟果无风时自脱”这句诗时,有没有联想到牛顿的故事?

尉,官职,县尉

酸枣,地名,今郑州以北(黄河以北)。

春秋时期,为郑国郑廪延邑,因简称郑延邑。秦朝,秦王政五年(前242)实行郡县制,以境内多棘,置酸枣县。——廪延,地名,在河南省延津县北。《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lǐn)延。”由此又联系上郑伯克段于鄢了。大叔即公叔段。春秋笔法在这里。赵匡胤曾学郑庄公,想弟弟多行不义必自毙,但以失败告终。

东坡云:儿子迈,幼尝作《林檎》诗云:熟果无风时自脱,半腮迎日斗先红。于等辈中,亦号有思致者。今已老,无他技,但时出新句。作酸枣尉,有诗云:叶随流水归何处,牛载寒鸦过别村。(百斛明珠)——《詩話總龜》、[宋]褚鬥南輯

有的书上这么写:长子才华,虽然不及两弟,但也能诗,曾与老父联句破闷。《东坡志林》有一则云:儿子迈幼尝作《林擒(苹果)》诗云:“熟颗无风时自脱,半腮迎日斗先红。”于等辈中,亦号有思致者。余已老,无他技,但亦时出新句也。尝作《酸枣》诗云:“叶随流水归何处,牛载寒鸦过别村。”此句亦可喜也。——尝作《酸枣》诗云——这实在扯远了。

对比《诗话总龟》《东坡志林》《永乐大典》三者的记载,会发现,其实古人也已经搞不清楚了。没有大数据的搜索,这样的错误也很正常,毕竟大家所知都有限。

今天就聊到这吧。如果请你写一个与苹果有关的比喻句或拟人句,你怎么写?

在杭州,采摘活动有摘草莓,摘葡萄,摘杨梅,摘樱桃,但没有摘苹果。季羡林在《重返哥廷根》里说:“有一次我下乡去帮助农民摘苹果,报酬是几个苹果和五斤土豆。回家后一顿就把五斤土豆吃了个精光,还并无饱意。”——这样的处境,人也需要比喻拟人的审美吧?

题外话,要是在西方,当主食吃的,不仅土豆,苹果也是。

(0)

相关推荐

  • 五绝《夕照》

    五绝 <夕照> 花开曲径红,春碧寂无风. 多少浮生梦,慵闲夕照中. 注:曲径,弯曲的小路.宋 苏泂<遣兴>诗云:"曲径萦纡入翠林,无人风自落来禽."春碧,指 ...

  • 『养生茶』(十四)水果调味茶: 苹果茶

           原料:鲜苹果1个.酸枣仁5.绿茶3.白糖15.        用法:将苹果切成小块,与酸枣仁同煮,用其煮液泡茶饮用.        功用:补心益气,生津止渴.心脾气虚者:解渴.

  • 【日出专栏】七绝.酸枣佳人

    七绝.酸枣佳人  日出 丹腮玉面含羞枣,久盼杏林仙子来. 返老还童亲半懂,南柯一梦妹全才. 酸枣仁:中药材.有治疗失眠的功能. 看那一颗颗酸枣,玉般的脸蛋泛起红红的腮,深秋的酸枣露出了含羞的微笑. 她 ...

  • 我的中医故事(5)初试经方

    "起来了,儿子,张叔叔找你" 我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揉着眼睛,说道: "张叔有啥事啊,起这么早,我还没睡够呢" "快起来,小懒虫,张叔叔这么早找你肯定有 ...

  • 青青(二十)

    青青走了,远走高飞,为逃避无雨的纠缠,为寻求谋生的活路.青青踉踉跄跄,磕磕碰碰踏上了南下求职之路,她毅然决然的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汇入万千民工南下打工的行列. 时候已到冬天,寒风呼啸,冰川冷雨,微风接 ...

  • 我的城市博物课-4苹果

    石榴这一课,完成百分之五十了,算是弄好了.剩下百分之五十就看课堂生成了.上课并不是非要按预设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勿施于人,在课堂上,老师教学生,学生也在教老师,有时学生一个意料之外的回答或提 ...

  • 我的城市博物课-1石榴

    还是决定尝试做博物课. 之前想的名字是文学博物课(<双减之后,我计划开一系列文学博物课>可点开读),想着让孩子多识草木鸟兽之名,能从生活平常事物中感受到美,拥有审美的能力,能作一些思辨,进 ...

  • 我的城市博物课-2石榴

    为做博物课,下单买了一些书,还在来的路上. 讲博物,就身边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鸟兽鱼虫,虽有几十年的生活经验,也有一些阅读积累,但还是不够的.给学生讲博物,老师个人的主观生活是不够的,还要" ...

  • 我的城市博物课-3石榴·文化

    我的城市博物课-3石榴&#183;文化

  • 我的城市博物课-5苹果花

    劳森总是提起克拉顿画过的一盘苹果, 他断言这是一幅杰作. 再讲点与苹果有关的内容.写下来,于我也是训练. 苹果我们从小吃,但我相信,哪怕年纪三十四.五六十,没见过苹果花的,一定有很多.家乡本就有苹果树 ...

  • 我的城市博物课-7计划讲哪些·驯化

    我有一个朴素的.古典的想法: 总得有益于世道人心. --汪曾祺 我们应该被大自然的美征服 石榴,枣子,柿子,银杏(白果子),荔枝,桃子,核桃,猕猴桃,梅子(梅兰竹菊),竹笋,樱桃,枇杷,松树,松鼠,橘 ...

  • 汉字博物课:古代有一门小学必修课,暗藏在汉字“教”与“学”之中

    汉字谷 汉字思维.快速识字.大语文.说文解字,人字学习体系.汉字思维馆加盟.海外汉语.汉字国学.汉字师认证!一站式解决识字启蒙.快速识字及语文学习问题,好成绩,源自好方法! 28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

  • 课堂创新永无止境—东平马明欣、井光等8名教师获市创新课一等奖

    [平湖一柱 第1496] [核心提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发展,被教育的人--学生也在发展,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也要不断发展,也因此,创新就成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应有之义,教师唯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 ...

  • 万体馆——请别动她,那是我的城市记忆

    位于漕溪北路中山南二路转弯角子上的上海体育馆正在整修. 那个地方,上海人一直叫"万体馆".她的官名,四十多年了,我一直叫不惯. 一听到她要整修的消息,心里就是"嗒嗒动&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