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旧赋:15至17世纪的南阳府城
南阳,位于我国中原地区的西南部,汉水的中游,古称“申吕之国”,早在春秋初期,楚国就在此地置邑,称为“宛”。后因其位于伏牛山之南、汉水之北,又被称为“南阳”。城外有白河流经,内有梅溪河、温凉河等穿城而过。
南阳自古以来西通关中,东达江淮,南蔽荆襄,北控汝洛。为“用武之国”,因此“天下有事,受祸最烈”。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有“楚豫雄藩”、“中原冲要”之称。南阳自先秦建城至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虽历代有兴衰之别,但始终没有被废弃。
秦汉之时,南阳宛城作为光武皇帝刘秀发迹之地曾一度与长安、洛阳都等历史名城相齐名,成为全国性的商业都市,享有“南都”、“帝乡”的美誉,张衡在其名篇《南都赋》中用华丽的辞藻描绘了当年的盛况。
隋唐时期,南阳又为东西京畿与江南地区交通联系的驿道所在;明清以来,南阳地区的市镇经济有所发展,形成了以府城为中心的城镇发展格局。清代中后期,农民起义军纵横南北,南阳再次受到战火波及,当地军民为保城卫家,凭借梅溪河、温凉河天然河流构成护城河,修筑了“梅花城”的多重城防体系,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目前,南阳府城城内尚存府署衙门、察院、府县文庙、琉璃阁、琉璃桥、天妃庙、医圣祠、书院、驿站、明唐王府假山,历史街区等遗存,可谓门类齐全,城市肌理仍保留在15至17世纪,延续三百余年,在全国现存的州府一级城市遗存中为仅见。
另据新闻报道,万里茶道申遗专家组已完成河南段考察。 “万里茶道”河南段南与湖北相接,自湖北襄阳经唐河、白河、丹江等水路运输进入河南境内,在社旗、南阳、淅川等地转陆路运输,途经南阳、平顶山、洛阳、济源、焦作五市,然后越过太行山进入山西。
“万里茶道”运输路线上水路在南阳转陆路后呈多条线路向北、西北、东北辐射,不同时期线路也有变化,各商家的运输路线也有所不同。这条商业贸易通道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沿线遗留下来大量文化遗产,经初步统计有古城镇、会馆、古码头渡口、古桥梁、古衙署、古商铺、古庙宇、古街区、古民居、古关口等等十余种类型,这些都是“茶道”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物资料和历史见证。 河南此次推荐万里茶道申请世界遗产共有10处,其中南阳市方城县扳倒井驿站(接官厅)、社旗赊店古镇、 南阳府城(含南阳府衙、天妃庙、接官厅、琉璃阁、琉璃桥) 、 源潭山陕会馆及古码头四处在列。
本文实地探访了南阳府城的诸多历史遗迹,列图于后(府衙参见文章:南都旧赋:南阳知府衙门):
南阳府城遗迹示意图
南阳府文庙
明唐王府假山
明唐王府假山存汉画像石及其他
张嘉谋故居
南阳县文庙
新知书店
南阳察院旧址
琉璃阁
甘露寺
琉璃桥
南寨墙
万兴东大药房
天妃庙
接官亭
宛南书院
宛城驿
河大王庙
河街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