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大赛】| 康万涛作品:地龙仙

随着第一届“华丽杯”保护野生动物征文大赛圆满落幕,枸杞文学启动了第二届“华丽杯”保护动物征文大赛。与第一届相比,我们去掉了“野生动物”的局限性,改为“动物”,毕竟居住在城市的人,很少接触到野生动物。我们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关爱动物,关爱我们共同的世界。第一届“华丽杯”征文大赛的特等奖是一位中学生,一等奖是一位青年女作家,三等奖有农民、有教师、有公务员、企业家,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真实感受,呼吁人类热爱动物,保护环境。我们是同一个星球上的一家人,我们生命应该是平等的。我们是动物的骄傲,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人类需要动物,动物需要人类,地球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地球。她们的作品没有矫揉造作的空话,用心灵的呐喊写出了朴实无华的作品。我们想着今年的获奖作品,与第一届的获奖作品,积集出版,让更多人体会到人性的善良与生命的可贵。本次大赛的发起人是少数民族作家阿娜尔古丽与海外华侨企业家王湛华,所以本次大赛的命题为“'华丽杯’保护野生动物征稿大赛”,我们将会每年征文一次,将这项活动永远推行下去。
第二节“华丽杯”征稿大赛的评委为:
詹仕华:西部文艺创作研究院院长,作家。
邓九刚:中国作家协会全委委员、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呼和浩特市政府文化顾问、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王湛华:东莞康年制帽有限公司董事长、政协东莞市港澳区委员、香港东莞石排同乡会会长、香港广东社团总会荣誉会长,野生动物保护大使。
阿娜尔古丽:著名作家、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特殊津贴作家。
韩阳:图书编辑,作家,媒体人。
 征稿要求
热爱写作或有过保护野生动物的真实经历者,均可自由投稿。作品题材要以“万物与我们同根,保护动物,善待生物。”为主题,真实描写爱护动物、拯救动物生命、人与动物和平相处的事件,自己能提供真实图片更好。最终参考作品质量与读者的人气,抄袭、非原创文章、刷票者取消参赛资格。最终入围审评参考当日点击量与留言数,恶意攻击获奖者,我们会追究法律责任。投稿时请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并随文稿附作者本人电子照片一张、简历一份。作品字数限定在3000字以内。征稿日期:从即日起至2022年1月10日结束。参赛优秀作品,将在枸杞影视文学平台刊出。
投稿邮箱:552097183@qq.com
  奖励办法:
大赛设:特等奖一名,奖金10000元,外加奖杯
一等奖一名,奖金2000元,外加奖杯
二等奖二名,奖金1000元,外加奖杯
三等奖一名, 奖金500元,外加奖杯
优秀作品奖30名,每位奖金50元,没有奖杯证书
为了发展与巩固“枸杞文学”,此外我们还设置了:
枸杞文学最佳作家奖:手机一部,加奖杯
枸杞文学签约作家奖:手机一部,加奖杯
枸杞文学突出贡献奖:手机一部,加奖杯
枸杞文学文化传承奖:手机一部,加奖杯
枸杞文学爆文特别奖:手机一部,加奖杯
举办单位: 
本次征文大赛由枸杞影视文学平台、 华丽精创文化传媒、野生动物征文大赛组委会主办,由“升晋康达集团”独家赞助。                   
联系人:马枚素  韩阳
地龙仙(小小说)
文/康万涛
瓦村在大山里,农田都是山地缓坡,祖辈种玉米,90年代玉米已经不值钱了,能勉强够自己家吃就不错了。全村两千多亩地,家家琢磨改种什么能富裕起来。
徐半仙家几辈人都不怎么种地,西北山顶上有一亩多平地,包产到户时,分给谁,谁都不要。徐半仙乐呵呵的要了这块地,却什么也不种,每年长满紫色野花。
那块地一圈都是石崖子,崖子不高,却直立陡峭,车马工具都上不去,东北角有几块突出的岩石高出周边叁肆米。这几块岩石交叉重叠罗列,掩映出几处孔洞,洞口不大,小孩勉强能爬进去,直不起腰。弯弯曲曲,看不到里面形状。传说叫地龙仙洞。
徐半仙的老爸以前是个神汉,村里有病人,找他掐诀念咒,开几幅汤药,真能治好。
到徐半仙这,嗜酒如命,没学到什么绝活,只记住了几个蚯蚓入药的方子。
不知哪一天开始,周边都传言,说徐半仙家山顶那块地有地龙成仙,就住在山崖高处地龙仙洞里,附近村民有病的就纷纷上山求药治病。百里外也有人租车来求药。
求药必须供酒上香,徐半仙那几年吃喝不愁。
徐半仙每天醉眼朦胧的东游西逛,逢人聊天就讲地龙的道行,他说:”地龙就是咱说的“曲膳”,学生课本里叫蚯蚓,《本草纲目》里就说地龙是神药,能治几十种病。
地龙简直就是神灵,它不长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咱俗人就是修行几百年也做不到它的“不听”“不说”“不看”“不闻不问”,给它千刀万剐,它不但不死,还能自己长出来无数个小地龙。”
有人问:“你山头那块地什么也不种,成年撂荒长草,你靠什么吃饭呢?”
徐半仙说:“你们知道东北的黑土地值钱吧,谁见过?我那块地就是黑土地,乡里技术员说沉积形成这种黑土一厘米厚就要300年,我那地挖两锹下去还见不到黄土呢,应该是几千年没人动过了,早晚能换来金子。
再说那地里“曲膳”一球球的,都有仙气呢,我不祸害它们,它们就不可能让我饿死。”
村长的儿子小青中专毕业分配在外贸公司工作。小青接到日本客户的订单,每年要1500吨紫花苜蓿牧草。
日本对牧草生长环境要求甚严,小青查阅了瓦村的概况:地理纬度、温湿度、空气质量都能满足客户要求。关于土壤质量,没有资料。客户要求亲自考察现场。
小青回村告诉村长老爸:日本人去现场看土壤,先不化验,随机挖几锹土,数数土里有几只蚯蚓,就能确定土壤的质量等级。
村长知道,这两千亩大田,多少年的化肥农药、垃圾污染,一只蚯蚓都不会有。和儿子研究,找几处地方换土养上蚯蚓,引导客户挖养了蚯蚓的图,蒙混过去。
村长找到徐半仙,想去他家山顶挖有蚯蚓的黑土,徐半仙坚决不干。
村长请求乡治保主任帮忙,先给徐半仙安个破坏治安的罪名,关押几天。组织中学三个班的学生爬到山崖上,挖土往崖下扔,崖下有几台拖拉机、三轮车接着土就运到大田里填上,做上记号,天天安排人洒水湿润。
日本客户考察队来了三个人,小青领着,挖第一锹土,数出6条蚯蚓,日本客户露出笑容,看表情是非常满意。
今天看守徐半仙的也是个酒蒙子,和徐半仙一盘花生米,几根黄瓜,就推杯换盏称兄道弟了,徐半仙迷迷瞪瞪的骑上看守的自行车回到村里,远远看见大田里红旗招展,就直奔过去,看见有人在挖土数蚯蚓,扑过去大喊:我的、我的呀,都他妈是假的……
村长脸色大变,挥手抽了徐半仙一个嘴巴子,喝道:这个酒蒙子,怎么跑这来捣乱呢?快给他拉走。
日本人看得莫名其妙,似乎明白了什么,拎起铁锹自己找地方挖土去了,不听小青的安排引领了。
几天后,人们经常看到徐半仙蹲大田里,挖出黑土装编织袋里,往山上扛,有时泪流满面,有时喜笑颜开。
有一天,阴雨蒙蒙,喝得东倒西歪的徐半仙又去挖土扛土,爬山崖时,滚落下来。
此后,瓦村的山巷沟坎,再没有了徐半仙的踉跄醉步,地龙仙洞的神话也渐渐被人淡忘了。
作者简介:康万涛,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高级建筑工程师,爱好文学艺术,热心公益事业。2020年疫情期间学习写作,小小说发表于《精短小说》《唐山文学》《岁月》《中国乡村》等刊物。
枸杞文学
监事:王湛华
顾问:邓九刚   詹仕华 
平台总监: 阿娜尔古丽
主     编:  韩   阳
责任编辑:马枚素  沈曼妮
美      编:宋蔷
编委: 耿宪温  张仿治  向以权  
遵旨:展示名家风采   推介文化新秀  
主办:
枸杞文学公众号
枸杞文学网站
升晋康达集团
北京华丽精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本平台由“康达集团”独家赞助
特别说明
作者文责自负。本平台与网站坚决反对抄袭、剽窃等不端行为,
如出现抄袭、盗用、剩窃等文责纠纷,与本平台无关,作者自己承担所有责任。来稿实行随稿随审,在公众号平台推出后,推向我们的官网。如果一个月内未收到拟采用通知,请作者译者自行安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