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太乙宫街道水湫池村
献给即将消失的村落文化
位于翠华山上。3个村民小组,玉案峰下水湫池畔十家院为一组,水湫池后尾及燕儿窝至甘湫池盘路下为二组,甘湫池为三组。翠华山开发为地质公园后,二、三组2005年5月6日移居山外西新庄村东,称为水湫池新村。共46户,其中有刘、朱、彭、马、赵、蔡、王、张、苏、乔、袁、陈、党、汪、萧等姓。新村街道整齐,朱门成排,村东还有健身活动场;一组大多迁至玉案峰下东沟,形成美食小吃一条街。一组42户,坡地415亩,主产玉米、洋芋,还有核桃、柿子。该组有辛、马、魏、苏、张、汪、王、杨、孟、吕、党等姓。
1949年5月,长安即将解放,国民党长安县自卫团逃至水湫池负隅顽抗,中共地下党员刘崇英和毛云鹏策动自卫团起义。起义官兵1000余人,步枪600多枝,轻机枪18挺,迫击炮4门,重机枪4挺,手枪20余枝,起义后由人民解放军第十七师收编。
该村因池得名。水湫池是翠华山山崩形成的堰塞湖,不仅是旅游胜地,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山崩地质公园,建有翠华山地质博物馆。水湫池长600米,宽90—300米,水域面积13.5万平方米,水深7—14米,是游泳、划船、滑冰和飞艇的天然游乐场。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9年8月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审,包括翠华山在内的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网络。
《三秦记》载:“太乙山在长安东南八十里,太乙谷中有太乙元君湫池。”《西安府志》云:“元封二年祀太乙元君湫池,起澄阁。”据说,唐代已有此村,明代有记载,清嘉庆《咸宁县志》》记为水湫池。天旱时湖水减半,人们在湖底踏出一条抄近道,湖面沿岸有如楼似厦巨石露出水面,盘大老鳖纷纷爬上巨石晒盖,当地人称此巨石为亮鳖石。湖西岸亦有一条蜿蜒小路,湖水涨满时,人们绕行此路。
路东湖畔有水湫池初级小学,校长李秋娥在此教书20多年,历尽艰辛,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小学北边原有4棵唐松,互争阳光,三朽一存。松树下原有庵庙,后来太乙宫合作食堂在此设分店。东沟是一片平地,1939年国民党西北游击干部训练班在此操演。山坡石头上依稀留有“精诚团结”字样。如今东沟是美食小吃一条街。翠仙宫内有两个石洞,当年日寇轰炸西安时,蒋介石怕挨炸弹,教人用滑竿抬上翠华山,住在石洞里,仍怕不安全,将两洞打通,洞门前用墙隔开,南洞门与外界隔绝,只通山腰小路到金花落,金花落后来叫翠华居址,书法家马清泉题匾。北洞口站着岗哨,供老蒋进出。
稍有风吹草动,即可从南洞口逃往金花落。
水湫池初小对面路西是八仙洞,凿在馒头状巨石上,内供八仙彩色泥塑像,分别是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国民党西北游击干部训练班曾将此洞作为押人绑票的石牢。
水湫池海拔1170米,地质学称为堰塞湖。相传是唐代天宝年间(据载为晋代大兴四年)大地震,翠华山崩坍,堵住山谷形成的。湖西北角是一堆乱石,湖水钻入石缝,直到十八盘底渐渐流出,这就是太乙河发源地,地图上标为消失河。20世纪70年代,太乙宫人民公社党委一声令下,农友们探龙穴、堵潜流、筑大坝,将天然湖变成水库,从玉案峰根部凿通放水洞,使山外大片土地摆脱了旱魔威胁。如今经过精修,成为天然游乐场,下十八盘不远处还有正岔水库。
水湫池西边是一片石林,石隙间常有蟒蛇、松鼠和果子狸出没,还有风洞、冰洞、人造幽洞。西岭上有接圣台,峰顶有一巨石如老妪盘坐守望,当地人称石阿婆。后来巨石基部一块石头脱落,巨石酷似老翁昂首站立姿势,当地人改称其为太乙真人了。翻过接圣台,经黄龙洞,可达翠华山和南五台相接的西岔连山石。石林呈现的山崩奇观成为西安科技大学的教学实习基地。西北大学、长安大学、泰山学院、山西师大和陕西师大把这儿作为教学基地,长安一中和太乙街道中心小学把这儿作为科普教育基地。水湫池南边还有龙涎窝等名胜,再往南经钓鱼钩、燕儿窝到甘湫池盘路,约2.5公里到甘湫池。海拔1730米的甘湫池遗留30多间房屋全部上锁,成为废村。滑雪场2004年建成,长800米,宽50米,上坡有滑索牵引,下坡乘雪橇飞驰,惊险有趣,游玩者甚众。
水湫池周围山 野动植物种类繁多,野生动物有野羊、鹿、辫羊等 。 树 木 有 杨 树 、 漆树、油松、黄松等。野菜有叶上花、两面光、佛爷指甲、野葱等。药材有党参、猪苓等。
水湫池翠仙宫有石碑一块,清代陆尔瑾撰文,纪尔章手书的《重修翠华山九天圣母宫碑记》。碑文描绘水湫池曰:“南望秦岭,直插云霄,池水澄砾,群峰倒影,十顷玻璃,水底天者,可不谓然乎?”
翠华山传说是水湫池村的非物质瑰宝。相传,翠华姑娘乳名金花,泾阳县人,父母早逝,黑心兄嫂贪财,将她卖给富豪做小妾,翠华姑娘于唐天宝年间八月十四日离家逃婚,将她纺的线系在情郎门首,扯着线逃至翠华山玉案峰,精疲力竭,坐化为神。她的情哥潘三郎牵着线追至太乙谷,被富豪家丁追捕打死。天池为之震怒,山崩岩裂,形成堰塞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