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元钱背后都对应着你还没想象到的东西

上卷 第五十八回 第四节:

【原文】

一日正是朝中大祭,贾母等五更便去了,先到下处用些点心小食,然后入朝.早膳已毕,方退至下处,用过早饭,略歇片刻,复入朝待中晚二祭完毕,方出至下处歇息,用过晚饭方回家.可巧这下处乃是一个大官的家庙,乃比丘尼焚修,房舍极多极净.东西二院,荣府便赁了东院,北静王府便赁了西院.太妃少妃每日宴息,见贾母等在东院,彼此同出同入,都有照应.外面细事不消细述.

且说大观园中因贾母王夫人天天不在家内,又送灵去一月方回,各丫鬟婆子皆有闲空,多在园中游玩.更又将梨香院内伏侍的众婆子一概撤回,并散在园内听使,更觉园内人多了几十个.因文官等一干人或心性高傲,或倚势凌下,或拣衣挑食,或口角锋芒,大概不安分守理者多.因此众婆子无不含怨,只是口中不敢与他们分证.如今散了学,大家称了愿,也有丢开手的,也有心地狭窄犹怀旧怨的,因将众人皆分在各房名下,不敢来厮侵

【端木持易见解】

太妃死了,朝中大祭,时间从早五更,早中晚三次,一直要忙到晚上。这排场是不是很大?大的很啊!这坟墓陵寝是不是也很大呢?祭祀的庙宇是不是也很大呢?那是自然的。筷子用象牙的,那碗自然也得是金玉的,对不对?这叫匹配。

皇上这么搞祭祀,那么“一个大官的家庙”怎么样恩?你看,也很大,“房舍极多极净”,“乃比丘尼焚修”。但这也不过是荣府和北静王府的临时下处而已。那你可想而知,荣府和北静王府的家庙,比这个大官的家庙,自然是大得多,房舍多得多了,对不对?

皇上搞,荣国府搞,北静王府搞,大官也搞,层层下来,都这样搞,这就叫什么?上行下效。搞什么呢?大兴土木。

他们这么搞,真的是为了祭祀吗?

我先前说了,这是为了宣传孝道,达到培训“尽忠”的奴才之目的!

作者不直接说出来,他说“外面细事不消细述”。为啥呢?因为一说的明白,他脑袋就得落地,或者像我一样,文章就得被灭掉。他怎么表达这个意思呢?

他就“且说大观园中的故事,于是诸位要晓得,这都是血泪的办法,不得不如此的手段了。大观园中的事情,就是外面的事情,都是一样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套娃,一样的套路。

说大观园中的“文官等”,实际上就是朝廷的官员,这“一干人或心性高傲,或倚势凌下,或拣衣挑食,或口角锋芒”,戏子和官员都是一样的。谁“安分守理”呢?安分守理的是少数,多数是各种折腾,任意妄为,独断专行的。

他们这样搞,下面服侍他们的人——“众婆子”,是怎么样的感受呢?自然是“无不含怨,只是口中不敢与他们分证”。分证就是分辨的意思。嘴上不敢说,心里恨透了。如今大家“散了学”,终于可以不用天天伺候他们了。他们自己倒成了伺候人的奴才了。所以,这些老婆子们算是“称了愿”,所以,觉得他们受了报应的,“也有丢开手”。当然,“也有心地狭窄犹怀旧怨的”,希望有朝一日,报仇雪恨。只是目下“因将众人皆分在各房名下,不敢来厮侵”。这种情况,说明和平和平静只是暂时的,仇恨一旦产生了,就绝不会平白无故的消失的。

皇宫里搞扩大的祭祀;荣国府和北静王府,大官们呢?都搞家庙,建豪宅别墅,大兴土木,兴风作浪。文官们呢?心性高傲(形式官僚)、依势凌下、口角锋芒(欺负百姓)、拣衣挑食(选拔学生)等等,各种不安分,不守法,不合理的举措。

大家里里外外,前前后后结合起来看,就可以发现,凡是不合理(礼)的,都会带来仇恨,而且这仇恨也会越积越多,绝不会凭空消失。

今日“不敢来厮侵”,明日呢?后日呢?日后呢?

我相信,一定会爆发出来的!

很多人只看到财富的积累,发展的积累,根本没看到苦难的同步积累,仇恨的同步积累。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把安全放在了第一位。因为不安,已经成为新阶段的最大特点!厮侵”,将是新阶段社会的必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