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之怪异

本文作者:赵福智


第一次玩蛇,差点闯祸。上学路上我们三个同学追到麦田里打昏一条一尺长的银灰色小蛇。怕老师发现,上课装在陈性同学的衣兜里。午后第二节课,忽然几个女生喊叫着跑向老师,教室里一片混乱。原来是小蛇缓醒过来从衣兜里爬在陈性同学的肩膀上了。虽然小蛇是被放生了,但因为这件事我们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老师让我们几个班干部上下午第一节课前轮流检查学生的书包和衣兜,生怕再出事端。

人们之所以谈蛇色变,是因为蛇这种爬行动物的体型、前行动态与生存方式特别怪异。其实蛇的眼睛干明不亮,蛇吐着信子并不是一定要咬人,而是根据自身感观来探索前行方向和猎物目标。本地的蛇主要以银灰色、灰褐色为主,也有少量黑色蛇。它们主要捕食鼠、鸟、蛙、蜴等小型动物,有时候也食鸟蛋禽蛋等,一般情况下蛇很少主动伤人。

村里人关于蛇的传说很多。有的说蛇断身以后还能接住;有的说人把蛇头剁下来,蛇头还咬人,蛇身还能窜动;有的说不能拿铁器伤蛇,不然第二年蛇脱不了皮就会死;有的说蛇的吸力真大,能把低飞的鸟儿吸入嘴里;有的说蛇特别耐饥,饱食一顿能隔72天。民间,关于人蛇之变的传说就更多了。

其实这些说法与蛇的生理特征有密切的关系。蛇是冷血类冬眠爬行动物,当气温适宜时大量进食也能够快速消化,气温不适时盘缩起身子一动也不动自然能减少体能消耗。一般来说,蛇的心脏在蛇的七寸之处。蛇的神经系统又特别敏感,所以往往看上去蛇头打扁或蛇身重伤,但它的心脏仍在微动,部分体态在短时间内仍稍有知觉。人们通常说:“抓蛇抓脖子,打蛇打七寸,重伤打三寸。”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抓住蛇的脖子蛇头难以翻转毒牙就很难咬人;打蛇的七寸就打了蛇的心脏部位,也就说是离生命最近的部位;打蛇的三寸是由于蛇这地方因进食所需椎骨最脆弱,伤了蛇的椎骨就重伤了蛇的中枢神经,蛇的活动能力自然下降。当然,了解这些常识并不是为了打蛇,而要懂得在特殊情况下,既能预防保护自己,又尽量给蛇留有一条活路。

小时候农村自然生态好,在村里和周边的林地、草坡、山沟、田间、路旁,常常能看到蛇。有一次,我们几个小孩在山坡上玩,发现一条蛇正吞食一窝小鸟,大鸟飞扑着翅膀在鸟窝周边鸣叫也没什么办法。有一年秋天我们上山拾粪时,手搬起一块盘口大的干牛粪,粪壳里圆圆地盘着一条灰褐色的大蛇,吓得我们全身酥麻。还有一次,听到几声麻雀怪叫,细观察是我三叔家房檐的椽缝中盘转着一条银灰色的大蛇,想找到麻雀窝捕雀吃蛋。大人们在一根长棍子上绑了个铁钩,把蛇钩下来装入布袋,拿到远处放生。还有一年初夏,我们跟大人们在麦田里锄地,地头的沙滩上一条蛇蠕动着缓慢爬行,我们用棍子挑起来玩,大人们发现立即喊住,说:“蛇是神虫,不能欺害,特别是蛇过道是蛇一生中的大难,打死它会遭厄运。”说也奇怪,好几次碰到蛇过道,当你在路段中没超蛇身时,它蠕动着身子使出浑身力气爬行也仍然寸步难移,但当你超过蛇身继续前行时,它又突然爬行自如,快速过道。

要说对蛇有所了解的话,还是我1967年至1969年出场放马那几年。当年生产大队的牧场设在四子王旗东面,察右中旗西部的公中地,场房建在蛇头山下。这地方东靠大哈达,南下盐店村,西望笔架山,北进羊场沟,方圆五公里左右少有人烟,自然生态保持得特别好。夏日里,远望山高地险,近看悬崖峭壁,山涧有泉有水,脚下绿草成茵,真是个放牧的好地方。这里山架大,鼠鸟多,是蛇类生存的绝好地方。因而,蛇的种类和数量也多,活动的公开性也比较强。由于蛇是冷血动物,必须在体温达到一定程度才便于活动和捕食,所以每当夏日雨后日出光暖时,各种蛇从山崖的洞窟中爬到洞外的大石头上翻着肚皮晒太阳,看上去真似山舞银蛇。蛇晒太阳时并不像平时那么警觉,我们走进身前它也不急于藏身。马倌中有个中旗知青,玩蛇艺高,一出手正好能掐住蛇的脖子,想抓哪条抓哪条,抓住玩玩再放生。有时候白天许多蛇在一个山崖缝里盘转,他也能看准机会抓出一条来。

我刚去牧场不久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按理说蛇过道是蛇在道路的一侧蠕动难行,当人从道间走过后,蛇迅速爬行过道路的另一侧。如果此时无人欺害它,也算过了蛇的一大难。而偏偏有这么条小白蛇,每当我们午后出坡走到同一地点时,他总是赶在我们前面快速过道。细心观察了十几天都是这样。马倌们议论,民间传说王蛇身小,是不是这条小白蛇就是蛇头山的王蛇,每天在这儿挡道向咱们示威。议论完第二天,这条小白蛇又是在同一地点抢在我们身前过道,三个好奇的马倌追上去把小白蛇抓住用衣服包起来放到远处。以后就再没遇到过蛇挡人道的现象。

有一次中午收坡,我骑马追畜合拢,忽见一条胳膊粗的大黑蛇明亮发光,半截身子伸进鼠洞,半截身子在洞外蠕动着也有1米多长。吓得我骑马就跑,这蛇你要惹怒了在草丛游窜如飞,一个人根本不是它的对手。

一天下午,我在山崖高处躺在雨毡里盯畜,忽然觉得下身有点微动,扭头一看,一条大蛇吐着信子正从我雨毡上往过爬,我屏住呼吸一动也不动,大蛇吐着信子从两边探了探慢慢地从我下身游走了,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如果你不了解蛇的特性,发现后立即躲散,大蛇以为你和它决战, 那必然和你拼死一搏。

一般情况下,蛇在阴雨天很少出来寻食。一天下午,乌云密布,气压低沉,我们在草丛中发现一条十分怪异的灰褐色蛇,身长像筷子,身粗大拇指,前后同样粗,两头都一样,前行不是爬,而是蹦,一蹦一人高。我们用马鞭抽它,照着人脸蹦过来。老马倌过来说:“别惹它了,这蛇叫七寸子,毒性特别强,咬你一口很难治愈。”听闻为之一惊,我们迅速离开。

一天近午,看到一只大黄鼠和一条蛇打斗。一般情况下,鼠遇蛇必然是逃跑,可这只大黄鼠遇蛇毫不示弱,我想肯定是为保护小鼠而战。当鼠被蛇咬之后它就在附近一块石头上擦擦伤再战。我看得奇怪,就走到近身看,结果惊动了它们,蛇窜走鼠入洞。中午吃饭时和大伙聊起此事,老崔说大黄鼠擦伤的那块石头可能是块吸蛇毒宝石,当时不取以后就无法识别了。究竟是真是假,山大路远石头多,我们也没再去寻找。

不常见蛇的人总是“谈蛇色变”,其实任何情况下蛇都不会主动攻击人。往往是人已进入蛇的防卫范围,或者是人已经脚踩蛇了还没意识到,蛇才突然攻击人的。只要人的行为不对蛇构成威胁,人蛇还是能和睦相处的。尤其,蛇是鼠类的主要天敌,人类应该提高保护蛇的意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