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十年,阅读上万份研报,我掌握了投资研究的超级武器
来自贫民窟的大富翁的雪球原创专栏来自雪球
投资就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建立模型,得出结论的一个信息流过程。作为一个散户精力有限,一般来说只能掌握特定的投资方法,有人研究周期股,有人研究龙头股,有人研究消费股。要想扩大自己的投资疆域,就必须有利器才行。
我在投资中最常用的信息来源有:财务报表、研报、在某公司(领域)有深度研究的大V以及公司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官网)等。怎么阅读财务报表已经反复讲过,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怎么阅读研报。
研报的阅读我常用的有两个渠道,一个是慧博,一个是萝卜投研,前者内容丰富,功能强大,归类细致,后者智能化检索能力超强,常有意外之喜。如图是慧博的界面,在左上角我们看到研报分类,我常用的是深度行业报告、深度公司报告、精选研报和系列专题。其他一些定制的服务,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
研报的分类有宏观研究、俗话说伟大的公司都是时代的公司,宏观研究就是讨论时代的整体面貌的,诸如经济政策、经济指标等等。很多大牛喜欢讨论国家大事,比如供给侧改革、房地产调控、国企改革等,都属于此类。
债券研究一般股民都不怎么关心,我有时候会去看一下,看看债券市场的规模、成本等,如果大家仔细研究恒大的负债结构、规模和成本后,就会对该企业近期开展的降价促销有深刻的理解,如果再结合宏观研究,对经济整体的运行趋势就了然于胸了。
策略研究,这个很好理解,了解了经济大势后就可以定策略了,比如18年的新能源补贴轰轰烈烈,那策略就是搞新能源,今年疫情严重,搞医药股,诸如此类。
行业研究和企业研究就接地气了,涉及到具体的投资标的了,如果定了买医药行业,那么是买疫苗行业呢还是医药服务呢,或者互联网大健康?然后具体买那个企业,什么价格区间操作等等,这是我们股民接触最多的投资研报了。
这五类研报之外,还有一些异类的报告,比如金融工程、公司调研等等,都是小类。
在研报分类的基础上,阅读研报的第一步是寻找研报,信息爆炸的今天,研报也不例外,慧博每天新研报几千份,怎么可能全看?大富翁这种常年看研报的,平均一天也就是六七份,一个半小时左右。除非你是职业投资,斗则一定要慎重选择阅读范围。
我们还要明白,在研报的整体中大约90%以上都是垃圾,和任何行业一样,大家不必大惊小怪。很多自媒体的账号,每天写一个企业的深度分析和投资建议,也是垃圾堆,这个正常想一下就明白了。
一方面很多研究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很多研究的重复率很高,所以我建议对于点评类的研报基本上不需要看了,比如业绩点评、事件点评等,页数一般在十页以下的,这些分析也都是研究所的实习生写的,水平也就那样,还不如上雪球看大V点评。
我们一般看的是深度研报,包括行业深度研报、企业深度研报和系列报告三类。如图是我在系列研报中输入关键字"白酒"的检索结果,这个分析同时也是行业深度研究,但不是一篇一篇独立的研报,而是某个主题的深度研报系列,对于我们深度理解相关企业和公司大有帮助。
阅读研报,我们是在干什么呢?主要有两个:数据和模型、逻辑。很多人以为我们看研报是寻找买点和卖点,不是的,研报的投资结论是不可信的,这个不可信指的是有时候对,有时候错,所以可以参考,但是需要自己独立分析,自主判断,而不是盲目依赖。
数据和模型是投资的基础,但是作为散户,有些数据是需要付费的,有些数据是我们拿不到的,有些数据整理起来工程浩大,借助券商有研究员免费给我们打工,很容易得到。类似的行业空间、企业的市场占比、上下游的联动、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公司的股权结构等,这些客观的信息都是我们看研报的重要目的。
部分研报因为研究员素质低,或者研究院能力不足,出现互相抄袭或者把基本数据搞错的,也能看到,但是不多,在相关的深度研报中我们姑且认为数据可信。
看完数据后,我们可以借鉴研报的模型和逻辑,看看在数据的基础上,研究院对于未来的发展是如何分析的,对于企业的价值是怎么判断的,这些分析和模型不一定对,但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券商作为投资的专业机构,其分析的角度和逻辑推理,对于开阔我们的视野,补充个人思考的不足,都大有好处。
当然,在长期的市场发展中,不同的研究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的研究方向。比如保险行业的研究,可以多看看童成墩的分析,食品饮料行业多看杨勇胜,朱卫华,建材行业多看看鲍雁辛等等,这些资深研究员在各自行业中都享有盛誉,时间证明了其能力。
研究的阅读应该是投资者的一项长期工作,如果打算对某个公司进行研究并有投资计划,一般情况我都会下载近三到五年所有的相关深度研报进行阅读,其实也不多,常见的就是十几份到五十份之间,没见过100份以上的。
这么多研究只需要前面三五份认真阅读,做好信息的归类,我一般是按照四个角度分类:宏观逻辑,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消费者特征、政策的影响及变化方向;行业分析,包括行业竞争格局、上下游的关系、行业的关键变量、行业规模、行业属性(产品是不是标准化、好运输吗?好储存吗?等等);企业分析,包括商业模式、竞争力、股权结构、企业文化、产品结构等;财务信息,包括数据的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关键指标的深度分析等。
信息分类的好处是你会发现,很多内容都是重复的,如果第一篇研报需要半小时,可能第六份研报只需要六分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重点是想,为什么大家都这么想?为什么这家券商的想法不同?谁的数据对,谁的逻辑有问题?这样才是一个深度研报的深度阅读方法。
有一类的研报很有意思需要单独讲讲,那就是复盘类。比如招商证券杨勇胜的研报《十五年复盘暨展望:名酒复兴标杆,再续蓝色传奇》、方正证券的《海螺水泥系列二:深度复盘,水泥龙头的往昔与未来》等,这些研报的价值极大,穿越历史,以上帝视角为我们讲述了企业的过去和现在,投资人可以深度理解企业的基因,想想,企业当初为什么这么做?企业的成功是必然还是偶然?当初成功的要素现在还在吗,还起作用吗?这对于一个散户建立自己的能力圈非常重要。
这些年来我阅读了上万份研报,自己写的深度分析也有上百篇,每一篇都耗时耗力,受到了大量网友的认可,这里我把自己分析企业的模板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一、行业分析
行业的规模、行业的持续性(比如单纯的录音机行业已经接近于消失了)、行业的发展潜力、行业的竞争格局、行业的关键变量、行业的产品属性、行业的发展阶段、行业的政策影响、产业的上下游关系等等。
二、企业分析
1、 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工商登记资料、历史沿革、组织机构、股权结构、控股股东等。
2、 管理团队,包括履历介绍、薪酬体系、激励措施等,
3、 产品和服务,包括产品性能、生产和销售情况、库存情况、地域分布、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新品研发等
4、 市场,包括供应链、竞争对手、销售渠道、定价能力、市场占有率等
5、 发展战略,包括企业的商业模式、经营理念、企业定位、发展战略、发展目标、销售策略等。
6、 风险分析,包括政策、市场、财务、管理、跨维打击、执行力等。
三、财务分析与估值
财务分析包括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分析财务报表、纳税分析、会计科目分析、经营效率分析、现金流分析、融资结构分析、财务风险分析等。
估值结构分析应该结合公司的自由现金流价值、历史估值变化,同行比较、宏观环境等多因素给出具体的参考交易点,因为合规原因,这一部分可以不公开发表,我一直是这么做的。
大家可以按这个结构自己尝试去做几家熟悉企业的深度研究,开始可能有点困难,十篇左右就差不多建立一个系统的企业分析思维了。
最后提醒一下:善假力者,方有所成,我们一定要重视研报的数据和逻辑,用好这个免费的研究员,但是千万不要盲目相信研报的结论,作为一名独立的基金经理,投资决策必须保持冷静和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