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羽:在皮肤里隐去的那些纹路 | 创作谈
2018年年底时的某一天晚上十点钟,我突然产生了关于这篇小说的构思,打开电脑写到了凌晨2点,然后合上睡着了。那时,我从没有在晚上8点之后碰过电脑,我相信,文学是某种必然中的偶然。
故事的发生地点在海南岛,写的是一个象征在慢慢消失的故事。这个象征是婚姻的隐形牵绊,也是被世事消磨的自我。妻子丽华独自在海南岛疗养,这是一种逃离,也是用六便士买来的一轮明月。时间流逝,丽华面对的世界在一点点地消失,可以这么说:她开始逐渐抹去她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其实,这个设定意味着,丽华的时日无多。这个时日可能不是指她剩下的人生岁月,而是“丈夫”,与“丈夫”共度的岁月,是“丈夫”,也不是窦先生。窦先生坐上飞机,试图去挽回妻子。他挽回的不是丽华,而是“妻子”。他们在沙滩上走了会儿,阳光和大海依然存在。
《我们驰骋的悲伤》,庞羽 著,作家出版社,2019年6月
在故事的最后,窦先生脸上海南岛一样的胎记逐渐消失,他自己也在消失,丽华却在骂着什么。这个结尾看似像妻子谋害了自己的丈夫,然而这却是一种消解,疲倦、恐惧、无望都被消解了,而他们的孤单,却还在一直往下黑,还在操着蛋、骂着娘。
在我8岁的时候,我阅读了余华老师的《活着》,9岁的时候,我阅读了不少毕飞宇老师的作品,我父亲并不知道。我开始对各种知识、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又爱了一阵子宇宙天文。我喜欢一切关于生命本源的知识。我想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
很多人对文学产生兴趣,也是来自于对自我的追问。他们不知道自我存在的意义与生命的归途。这也是人类社会拥有文学艺术的根本原因。人们打牌、读书、谈恋爱、交友、聊天,甚至是吃饭睡觉,都离不开横贯千年历史的母题:“孤独”。因为孤独,我们有了社会,因为孤独,我们有了爱情,因为孤独,我们又有了下一代我们。任何人,作为一个个体,都会在生命的某个时刻感到“孤独”,也许有人去大吃了一顿,也许有人旅游逛逛,也许有人跳了个舞,也许有人找到了无数个情人。这都是非常能理解的事,人类作为高等生物,最主要的特征是拥有情感,人类的文明是“情感文明”。支撑人类漫步宇宙的东西是如此虚幻缥缈又脆弱,所以只要有人类存在,文学艺术就不会消失。
这就是为什么,到了一定年纪,大多数人会结婚。人生的几十年,对于所谓的“时间”来说,微不足道,而对于个体的“人”来说,似乎有点漫长。几十年时光里总会发生些什么,所以人必须有家庭。家的温暖,能让我们抵御世间很多的寒冷与伤害。人最初来到这个世界,必定留恋母亲的怀抱。所以千百年来,人们歌颂着“母爱”,这份感情,给了人们面对世界的勇气。
而婚姻,让我们脱离这份原始的保护,然后再去保护我们要去保护的人。这个被保护的人,可能是家人,可能是朋友,可能是陌生人,也有可能是对你满怀敌意的人。但是,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必须去一些你不想去的地方,做一些你不想做的事情,帮助一些你不想帮助的人。哪怕你知道前方路途崎岖,你也必须走下去。也许你摔得遍体鳞伤,往前走了两步,又是春暖花开;也许一路坦途,却在某个路口摔断了腿,折伤了腰。大路之所以为大路,因为前面有无数人倒在了途中。而小路并不全是左道,因为大路也曾是条小路。可人生的这条路有点长远,所以我们得找一个同行的人。不必太纠结同行的人是谁,因为人生的路依然很长。
是的,每个人都渴望轰轰烈烈的爱情,于是出现了唐诗,宋词,元曲,出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出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是我们作家的荣光。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轰轰烈烈、感天动地的爱情,往往都与死亡有关,所以叫:至死不渝。而活着的目的是为了活着,这句话是真话。父母养育我们,社会教育我们,我们出生,成长,工作,结婚,我们身体里亿万个细胞,都只有一个目的:活着,好好活着。有人爱着功名利禄,有人爱着如花美眷,这是人之常情。功名利禄、如花美眷,无非就是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快乐,让他们感到满足与有价值,这是他们潜意识里所期待的“好好活着”。人永远无法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哪怕他暂时违背了。这往往就是很多悲剧的根本性原因。有人喜欢送快递吗?有人喜欢送外卖吗?有人喜欢修下水道吗?他们不断地违背自己,也就是为了“活着”。我们可以看看哲学家康德,他一生孤独,到了人生的最后,他坦言:他愿意用三大批判换取一个孩子在身边照顾他。三大批判是这位老人一生的心血。康德他完成了他要完成的事,却忘记自己也是一个人,一个有情感、有血肉,需要慰藉的人。也许那些快递员、外卖员,在身心俱疲的时候,想到自己的孩子,或者想到其他的东西,比如小学数学考了100分、中学女同桌的白裙子、远在老家的母亲烧的一碗咸肉菜饭,他们就感到日子热气腾腾的,有奔头。这是他们所拥有的全部,一点点骄傲,一点点快乐,一点点满足,却能够滋养他们的一生,这是命运的厚待,也是文学的本真。
《一只胳膊的拳击》,庞羽 著,译林出版社,2018年9月
再次回到这篇小说上,我知道,它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它讲的是人生的疲倦与无解。人生确实是无解的,没有人知道自己来自何方。这么看来,这篇小说偏向于消极。我们不能否认消极的意义,毕竟宇宙的一切都在熵熷过程当中。消极是人生本态。这个“态”是状态的意思,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另一个“态”:态度。状态如此,态度不必。人的痛苦不在于“事”,而在于自我对“事”的观念。就如《小王子》里的狐狸与玫瑰,狐狸愿意被小王子驯养,因为她爱小王子,而她对小王子的爱也滋养着她自己,所以她能潇洒地离去;而玫瑰被小王子深切地爱着,小王子对她的爱让她获得美丽与滋养,而失去了小王子,玫瑰是注定要枯萎的。所以,可以看出,重要的不是被爱,而是去爱人的能力。当你拥有了爱人的能力,你的人生就是你的。
关于我们这代人90后,我能理解他们,他们是非常单纯的一代,也是相当痛苦的一代。90后是真正向往所谓的“真善美”的,然而到了这个年岁,才发现这仅仅是一个鞭策他们读书、工作、成家立业的美好假设。所以他们很痛苦,他们痛苦是因为他们纯粹,也是因为他们善良。我看我身边的很多同龄人拒绝爱情,拒绝社交,沉迷于游戏、宠物、旅行、手办、动漫等等之类的事物,不要指责他们,那是因为他们单纯,他们相信了一些覆盖着、掩盖着自私、丑陋、贪婪、恶毒的东西。这些东西太易碎了。但我相信他们,我特别相信。他们在迷茫,在徘徊,但总有那么一些时刻,他们会参与自己的人生,加入到人群之中。有些东西坚固,所以总会瓦解,有些东西易碎,但化为了无形。而那些无形的东西,塑造了我们的世界。就如我的这篇创作谈的题目《在皮肤里隐去的那些纹路》,那些纹路存在过吗?当然存在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纹路,但它们最终都会隐去,隐去在皮肤里,隐去在身体里,成为我们的一部分。这是人生最难的事,也是人生最棒最酷的事,不是吗?
我很幸运,这篇小说在某个夜里的十点钟找到了我。我也很幸运,能够遇见文学。而我最幸运的是,我遇见了与我相爱的人。我曾以为,文学是必然中的偶然,现在我明白了,文学是某种偶然中的必然。我碰到了一些人事物,然后相伴一生,逐渐在人群中淡去,在山与海的交叠中缓缓浮现。
庞羽,女,1993年3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南京大学。曾在《人民文学》《收获》《十月》《花城》《钟山》《天涯》《大家》《作家》《北京文学》《上海文学》等刊发表小说40万字,小说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长江文艺·好小说》选载。作品入选《2015年中国短篇小说》《2016中国好小说》《2017年中国短篇小说》等年选。获得过第四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奖、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小说选刊》奖等奖项。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17年卷。有作品被翻译成英文与德文。已出版短篇小说集《一只胳膊的拳击》《我们驰骋的悲伤》。
中篇小说
说部黄昏 / 吕新
四篇侠 / 邱华栋
短篇小说
小一号的岛屿 / 庞羽
越界 / 李苇子
传说 / 赵小蕾
花城关注
本期关键词:树洞
栏目主持人:何平
关于南京的回忆 / 张惠雯
咪咪花生 / 文珍
本期点评:“我想给你一切,可我一无所有”
诗歌
影子的时代(六首) / 虹影
在异乡梦见双亲(五首) / 马永波
诗一束 / 张晓雪 廖伟棠 严彬 风言 石才夫
散文随笔
弄堂记忆:六十年代末屑 / 陈东东
村庄凶猛——我的1980年代 / 玄武
黑金 / 张林华
花城译介
栏目主持人:高兴
爱恋中的佩索阿——佩索阿情书选 / [葡萄牙]费尔南多·佩索阿 姚风 译
思无止境
小津安二郎电影及战后日本 / 赵荔红
纪录片
《花城》是年轻作家慈祥的姑奶奶 / 毕飞宇 温晨(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