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日本都会过“七夕”,但两国七夕有何不同呢?快来看看吧~

中国和日本都会过“七夕”,但两国七夕有何不同呢?快来看看吧~

 纪录片视界都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在中国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从古至今上至耄耋下至垂髫,家家户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接下来就跟着麦田君一起来看看中日的七夕节到底有何不同吧~
01
中国七夕的起源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我国有关“牛郎织女”最早的记录是来自于《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在这个时候,牛郎还是牵牛星,织女仍是织女星,与当时朴素的农耕社会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连,很快牛郎和织女就被聪慧的古人赋予了人格,生动且形象的把他们刻画出来了。
关于牛郎和织女为夫妇的说法,是在秦朝的时候开始流行的。在《秦简日书》中,牛郎和织女就不仅被赋予了人格,同时还让他们两个产生“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问题。
“丁丑、己丑娶妻,不吉。戊申、己酉,牵牛以取(娶)织女,不果,三弃。”“戊申、己酉,牵牛以娶织女而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
到了汉朝的时候,人们开始把他们描画成“隔河相望而不得见的爱人”
东汉应劭撰的《风俗通》记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侨”。
而我们现在最为熟悉的传说,其实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的。
“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妇人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等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荆楚岁时记》”。
02
日本七夕的起源
不仅中国有七夕节,作为自古以来与咱们文化交流频繁的领国,也过七夕节。最为有名的是”安城七夕“、”仙台七夕“、“平塚七夕”。
据考证,日本最早记载七夕祭的是《万叶集》,其前八卷没有涉及到七夕内容,而从《万叶集》的第八卷到第二十卷,一共收录了一百三十三首七夕和歌。
万叶集成书于奈良时代末期,属于和歌集。由此也可看出,中国的七夕节日早在日本的白凤时代(秦汉时期)就已经传入日本,盛于奈良时代(710-794年)。七夕起初是日本宫廷的节日,直到江户时代中期(1603-1868),才被传入民间。
注:“日本的白凤时代对应于中国的秦汉时期,日本的奈良时代对应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到了隋唐时期,日本派遣大量的使者、僧侣到中国学习文化,此时期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频繁期。就这样,唐朝的风俗也被遣唐使带到了日本,在日本生根发芽,最后一直延续至今(如仙台七夕祭)。
日本七夕节吸收了中国七夕节的浪漫元素,又融入了日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如今已成为日本夏季传统的节日之一。
七夕在日本原是朝廷贵族的祭祀活动,又称乞巧奠。从江户时代起,才成为一种民间庆祝活动。本来跟中国一样,是旧历的7月7日,后来在明治6年(1873年)改历以后,只有很少地区沿用旧历,大部分地区把七夕节变为新历的7月7日;另外东日本和北海道,仙台等地是推迟一月,把8月6日到8日三天作为七夕节,这样跟旧历七夕大致相同。
03
日本七夕的习俗
与中国的七夕习俗有所不同的是,在中国,如今的七夕多是定位在了情人节。在日本,七夕节,和人日(1月7日),上巳(3月3日女儿节),端午(5月5日),重阳(9月9日)并列入日本的五节供,是国家的固定节日。
在日本,七夕到来之前和当天,人们会举办一些活动以示庆祝和纪念,如歌舞表演、七夕烟火大会等。日本情侣很多都会去寺庙许愿,而寺庙也会应景地布置很多的小灯,营造出一种星河的浪漫气氛。
同时,七夕这天也被认为是人们诉说心愿的日子。人们会把自己的心愿写在五色彩纸上,日语里面叫做“短冊(たんざく)”,绑上丝线然后挂在竹林或放入江河中,以此来祈求自己愿望的实现。
每年七夕到来之前,大学里的图书馆、家附近的超市、车站的大型商场就开始准备,到处都可以看到供人们写愿望的纸条和挂愿望的柳枝。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这啦,日本作为一直与咱们进行文化交流的领国,有很多文化深受中国的影响,远不止是七夕节,但他们在吸收我们文化的同时,又创造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这也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希望咱们也能取其精华,在保留自身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能把国家的文化和精神呈现给全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