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问试题去哪边?课标明文处
欲问试题去哪边?课标明文处
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一览及
2007年中考语文试题发展
渐新堂
注意 最近换电脑,顺便带出来过去的一些文字件。虽然时过境迁,但是,只要认真思考努力探索实践过的内容,到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一些启迪作用。因此,将其贴出来,可以窥见一些问题的产生以及一些顽疾的存在,值得我们继续去努力,去进一步探求语文中考的本质流向。
在2004年新课程初中生毕业语文学业考试作出探索后,2005年的中考,特别是今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在基础教育司的反复叮嘱下,在各地中考命题人员的辛勤努力下,以越来越鲜活的质朴的不断指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与形式,向我们展开一副万木葱绿簇拥《语文课程标准》的绚丽画卷。
一
先看一看下面的《2006部分省及省会城市中考语文试卷基本数据》
2006部分省及省会城市中考语文试卷基本数据 表一
单位 |
考试时间 |
试卷分数 |
试题个数 |
积累运用 |
阅读 |
写作 |
北京 |
150 |
120 |
24 |
24 |
36 |
60 |
天津 |
120 |
120 |
29 |
25 |
45 |
50 |
河南 |
120 |
120 |
24 |
29 |
41 |
50 |
安徽 |
150 |
150 |
22 |
40 |
55 |
55 |
广东 |
100 |
120 |
20+2 |
14+10 |
56 |
50 |
海南 |
120 |
110 |
23 |
25 |
45 |
40 |
陕西 |
120 |
21 |
25 |
45 |
50 |
|
山西 |
120 |
26 |
20 |
50 |
50 |
|
吉林 |
120 |
23 |
12 |
48 |
60 |
|
南京市 |
120 |
120 |
22 |
24 |
46 |
50 |
武汉市 |
120 |
19 |
30 |
40 |
50 |
|
哈尔滨市 |
120 |
120 |
27 |
25 |
45 |
50 |
乌鲁木齐 |
150 |
22 |
30 |
60 |
60 |
|
兰州市 |
120 |
150 |
27 |
30 |
60 |
60 |
成都市 |
120 |
100+50 |
16+15 |
10+12 |
30+38 |
60 |
由这表一可以看出,2006年的中考语文试卷告诉我们,各个地方都非常认真的贯彻执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试卷呈现出来的外在特点是:
一试题个数的减少。过去一般都是30多个小题,现在普遍减少,就上表统计的15个单位来看,多数在22至24之间,试题个数的减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试题的零碎性,也自然减少了客观性选择题,使得考生阅读试卷思考解答的时间增加,这样更加符合语文考试注重思考过程的特点。
二重视基础积累。这是课程改革后的第三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基础积累的重要性还是得到了绝大部分地方认可,大多数的试卷都用25分以上的比重来突出初中语文中基础积累的重要性。
三提高写作比重。多数地方的写作部分的分数都占了全卷的40%,有的还超过了40%,比过去几年的中考作文,在分数比例上有明显的提高。
四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作答。除广东外,一般都是2个小时的作题时间,这对于要写一篇作文的中考来说,时间才有了基本保障。当然,也有时间多达150分钟的,而且似乎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以让学生更加充裕的思考与作答,比较深入细致的考查实际的语文能力。
下面再看进入语文学科试卷部分内容的简单统计:如
2006部分省及省会城市中考语文试卷部分内容分值一览 表二
单位 |
积累与运用 |
阅读 |
写作 |
||||||||||
古代 |
现代 |
||||||||||||
默写 |
书写 |
综合 |
外读 |
运用 |
诗词 |
古文 |
说明 |
议论 |
作品 |
一 |
二 |
||
北京 |
6+2 |
6 |
2 |
11 |
8 |
17 |
海啸 |
||||||
天津 |
10 |
2 |
12 |
9 |
17 |
生日 |
|||||||
河南 |
8 |
3 |
10 |
14 |
12 |
15 |
牵手 |
交流 |
|||||
广东 |
10 |
2 |
7 |
12 |
13 |
19 |
诗句 |
||||||
陕西 |
6 |
2 |
9 |
3 |
14 |
13 |
18 |
和你 |
仰望 |
||||
山西 |
10 |
2 |
6 |
10 |
11 |
13 |
16 |
初三 |
学到 |
||||
吉林 |
9 |
1 |
2 |
15 |
33 |
真挚 |
长大 |
||||||
安徽* |
6+4 |
15 |
10 |
15 |
18 |
22 |
摔交 |
||||||
海南* |
4 |
10 |
15 |
10 |
8 |
12 |
交流 |
孩子 |
|||||
南京 |
10 |
14 |
3 |
11 |
14 |
18 |
简单 |
||||||
武汉 |
4 |
3 |
10 |
10 |
15 |
10 |
15 |
毕业 |
|||||
哈尔滨 |
9 |
2 |
6 |
8 |
10 |
13 |
14 |
财富 |
帆船 |
||||
兰州 |
8 |
3 |
22 |
11 |
13 |
14 |
精神 |
我爱 |
|||||
成都 |
8 |
4 |
12 |
4 |
6+12 |
12 |
18 |
习惯 |
母亲 |
||||
乌鲁 |
7 |
15 |
19 |
26 |
难题 |
安徽兰州成都乌鲁木齐满分为150,海南满分为110分,其余为120分。
(希望编辑将时间及总分尽可能填写完整)
从表二得知,在语文中考试卷上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的语文中考,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非常重视默写等语文内容的基础积累。三分之一的地方默写就高达10分,8分及以上的累计占了近70%,这说明对初中语文学习来讲,古诗文积累的无比重要性得到了全国绝大多数地方的高度重视,在考试范围广阔,考试项目众多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投入很多的分数来强化基础积累的极端重要性。
二很在意语文考试新领域的探索。很多地方对于自己并不太熟悉的命题内容,仍然大胆进行尝试,如对综合性学习、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语言的综合运用等,应该说,虽然已经三年了,的确至今还没有成熟的这方面的经典题型,还需要各地继续大胆的去尝试,以此弥补这方面的薄弱环节。有的面对新的考试领域,还给出了高达15%左右的分值。三分之一强的地方高至9分甚至10分以上。这表明各地在语文中考改革上的决心是比较大的。
三古诗文阅读的地位不可动摇。虽然不少地方学生对古诗文学习深感负担比较重,但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决心,加强古诗文教学的决心是不容置疑的。这一部分的分数大多数都在15分及以上,多的甚至高达22分。
四现代文阅读兼顾多种文体并突出了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考查。近70%的地方都考察了两种及以上的文体,其中考三种的也有30%。当然,在表二中也可以看到,还有只考一篇作品阅读的现象。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始终坚持考察了对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考察,这对新课标倡导的加强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无疑是在起积极的增强地位的作用。其分数也是中考试卷中其他文体难以比肩的,文学作品阅读所给的分数,大多都是15分以上,最多的高达33分。
五写作题目两个的居多,增加了选择的自由空间。就统计的15份试卷来看,过半数的试卷都是提供两道写作的题目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道题来写作。过去常常强调选拔考试的可比性而只有一道作文题让学生写作,没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力。而新课程改革以来,有选择性的学习与评价甚至考试,让我们逐渐产生一种积极的学习考试态度,力争在中考考场上,也能够写出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
二
结合试题内容,我们就会发现各个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有以下明显而有强劲的价值追求:
一 重视基础积累 课程改革在肇始之初,曾经针对过去教育的弊端不断叫响了研究创新,自然也曾经忽略甚至批判了知识和基础。五年的实践告诉了我们,为了更好的发展还必须回归基础强化基础,必须对基础积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基础积累没有达到一定的量,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其发展是有限的甚至是不可能的。2006年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对基础积累的重视程度,从上面的表一就完全可以看出来。考查的内容,涉及到的还是最基础的一些东西,如现代汉语的汉字、常见常用的词语成语、富有价值的名句、提升文化价值有积极意义的名篇等。字的辨认,主要是通过对一些教材里的注释、读一读写一写的内容、历来传诵的脍炙人口的句子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背诵的优秀诗文。当然,在重视基础积累考查的同时,也包括了对一些基础学习习惯方式的考查,因为这些习惯与方式,也是很基础的,也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如一些地方考的汉字的书写,考的做读书卡片等。
例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天津06题1小题
A.陡峭(qiao) 匀称(chen) 纯朴(pu)
B.开拓(tuo) 忧郁(yu) 充沛(pei)
C.参天(chan) 坚韧(ren) 游弋(ge)
D.追溯(su) 眺望(tiao) 弥漫(man)
例2 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宁波06题1小题
虽然只是一条 ▲ (pì)静的小径,却是我最爱的地方。因为在这儿,我可以抛开一切成长的烦 ▲ (nǎo),把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让它在绿色的原野上 ▲ (chí)骋, ▲ (róng)入这一片纯净和美好。
例3 根据拼音,在下面的田字格中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句子。(2分) 山西06题1小题
yǐ chóng shàng kē xué wéi róng yǐ yú mèi wú zhī wéi chǐ
例4 古诗文默写。(共8分) 河南06题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1分)
(2) ,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1分)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表现饮酒旨趣并不在酒的句子是: ,
。(2分)
(4)诗言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充满了对友人的真挚情谊;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 , ”表现了诗人心系人间冷暖的济事情怀;苏轼《江城子》中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抒发了为国杀敌的壮志;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 ? ”表达了舍生取义的决心。(4分)
例5 请按下面的要求,默写你所知道的古代诗歌句子。(课内外均可).(4分) 安徽06题
(1)初中校园生活即将结束,朝夕相处的同学将要分别,请你写出两句表达离别之情的古代诗歌名句: , 。
(2)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诗篇抒发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豪迈情怀,请写出其中自勺两句: , 。
例6 文学常识的内容搭配有误的是( ) 北京06课标A卷
A.《曹刿论战》——左丘明——《战国策》
B.《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朝
C.《骆驼样子》——老舍——“人民艺术家”
D.《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英国
二 看重语言运用 学校的沐母语教育不是外语学习,需要在实践中对语言能力进行实践运用的指导与训练,以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习语文及时运用到实践中以提升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思想。在2006年各个省市的语文试题中,不少地方都打破了过去认为语言运用太难而基本不考语言运用的做法,在加强语言实践方面,在要求我们建立起语言学习必须进行动态运用的观念,建立语言运用应该遵循简明连贯得体原则方面,作出了大胆的尝试,涌现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逐步改变了过去语言能力的静态考查(如简单的解释造句等)的状况,出现了不少好的试题。如
例7 小华的家长反对他阅读文学名著,理由是“那都是闲书,没什么用”。小华请求你帮助他说服家长。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要求语言得体,有理有据。可适当运用材料三的内容。(3分) 河南06题
例8 班上将开展一次文学名著竞赛活动,请你完成第4至5题,为活动做好准备。
广东2006课改区题
4.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准备一段开场白。要求:讲明活动的意义,并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答:
5.假如你是参赛选手,请根据作品补充故事情节。(3分)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孙悟空 ;
孙悟空 ;孙悟空 ;
例9 成都是文化之都 , 历史悠久。所辖范围内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中外闻名。请从下面所列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中 , 选择一个向国内外游客推荐 , 并为此写一条宣传语。要求: 扣住所选景观的特点 , 语言生动形象, 有感染力。(4 分 )
杜甫草堂 金沙遗址 都江堰 青城山
答: 景观:
宣传语:
三 精选感人作品 全国2006年的中考语文试卷,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各个省市在选择现代文阅读素材时都费尽心思精心选取了富有感人情景的散文或小小说。让我们在考场上也能够感受体验到作品中的人性人情之美,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健全和丰富自己的人格修养。这些作品大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内容似乎发生在身边,语言也好象专门为自己在述说,然而,其作品蕴涵的人格力量,却能够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 河南选用的《六个馒头》,吉林选用竹林的《我的母校,我的梦》,兰州选用的小乔的《母亲的目光》,山西选用的是严忠付的《谁与我同行》,陕西选用了安宁的《爱处无声》,哈尔滨市《沉重的漂流》,连云港市选用了毕淑敏的《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成都选用的张枫霞的《父亲》,安徽选用的老作家刘白羽的《晨》……这其间的很多情节很多场景都感人至深有的甚至还催人泪下,让考生在中考语文考场上也能够得到灵魂的洗礼人格的锤炼,从而自然进入作品的理性精读,按照题目要求书写自己的阅读结果。
四 走进心灵命制表达试题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省市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逐渐改变着写作观念,很少的地方再使用“作文”二字,代之以“写作”或“表达”或“表达与交流”,这就告诉我们,用笔来进行表达与人交流是一种发展潮流,它不再是过去的首先从形式上讲究起承转合的文章了,也不是靠“做作”来完成的,就是一种尽量没有心理负担的与受众与读者的交流,一种把自己对生活学习情感对社会的感受与领悟用笔表达出来所进行的一种交流。这绝对不是一些杂志所谓的“贴标签”,而是写作观念的重大转型。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说大话唱高腔的虚假命题在减少,贴近我们实际走进我们心灵的试题在不断增多。很多试题都能够引起多数大家的写作冲动。
如
例10 标题类题目 河南 《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陕西《和你在一起》,山西省以“发生在初三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四川达州市“车让人,让出一份安全;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车,让出一份文明;人让人让出一份和谐。在现实生活中,这类“让”的现象还很多,无论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在非原则面前,“让”是一种礼貌、一种气度、一种美德。”请以“让”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再如例11 话题写作 如河南省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流。知识的交流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情感的交流可以丰富我们的心灵;思想的交流则可以使我们变得深邃。交流使我们充实,交流使我们精彩,交流使我们不断发展。
请以“交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但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目。
陕西省
人总是要仰望点什么,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座山峰,甚至一种精神……只要能
起你心底的波澜,哪怕是激起一丝涟漪。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一个崇高伟大的形象,还有那难以磨灭的记忆就会从心底涌起……
请以“仰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江苏扬州
在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东西常常被忽略。比如:一声叮咛,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小数点,一道小程序,一次小错误,一处小破绽……忽略是常有的,后果有大有小,有些事情忽略了也无大碍,但有些事情忽略了却会造成遗憾,形成伤痛,酿成大错。有些时候,我们正在忽略的,可能就是最重要的。 请以“忽略的,有时是最重要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再再如例12 情景写作
湖北宜昌
三峡奇石是三峡宜昌一种自然奇特的观赏石,画面石是其中最常见的品种,石上的花纹常常现出人物、动物、山水、文字等多种图案,五颜六色、千姿百态。它们以独特的风采征服了世界。
第七届中国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节即将举行,学校拟将三峡奇石作为礼物,赠送给远道而来的客人。
请你从下边的奇石中选定一尊,仔细观察它的图案,适当发挥想象,写一篇 300字左右的作文,描绘它的画面,抒写这件礼物所要传达的深情厚意。作文题目自拟。
注意: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乡镇名。
北京
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发生后,英国媒体有这样一则报道:在几十米高的海浪袭向泰国普吉岛的一个海滩之前,英国一位年仅10岁的女孩蒂莉·史密斯,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地理知识,预测出将有威力强大的海啸发生。她立即让父母发出警报,疏散了诲滩上的游客,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
这则报道唤起了你的哪些回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受,从沉着、自信、关爱、知识的力量中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广东
许多诗句会像阳光一样照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为之鼓舞,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太深沉”,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请你自拟题目,或叙述与诗句有关的经历,或谈谈自己从中获得的启迪,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否则扣分。
五提升古文阅读考查的要求 全国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中古诗文阅读的要求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提升。主要表现在四个大的方面,一是从过去的单纯重视语言到今年的语言与内容的理解考查并重的局面,二是从过去的单一的只考教科书上的文言文到今天的略微向课外延伸,三是一些地方把前些年只有高考才考的古诗词阅读欣赏带进了中考的语文试卷,四是一些地方开始了用成语来考文言文实词的古今语言的对接能力的考查。这些都表明了一种逐渐形成潮流的取得了共识的发展趋势。这也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和国家中考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的体现,对初中的古诗文教学,对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都是有着十分积极意义的。
如例13 指出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 )( )(4分)
A.久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路不拾遗 B.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日薄西山
C.潭中鱼可百许头/ 以身许国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贪得无厌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8至10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
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译文:
9.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 (2分)
答:
10.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 ;
(2) ;(3) 。(3分)
例14 宁波 (一)
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的词。(2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②今齐地方千里 ▲
△ △△
1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
20.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2分)
▲
21.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2分)
▲
(二)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节选自苏洵《谏论》)
22.下列句中加△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且告之曰(将要) B.跳而越者与千金(给予)
△ △
C.顾见猛虎(回头) D.而越之如康庄矣(宽阔平坦的大道)
△ △△
23.下列句中加△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 B. 能跳而越此
△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乃记之而去
△ △
C. 不然为怯 D. 其怯者犹未能也
△ △
士卒多为用者 其真不知马也
△ △
24.这段文字认为“勇”与“怯”皆为“以势驱之”。其中的“势”内涵丰富:对勇者而言,是指 ▲ ;对半勇半怯者而言,是指 ▲ ;对怯者而言,是指逃命。(2分)
25.本文认为人没有勇和怯之分,关键是情势驱使他罢了。你是怎样认为的呢?(2分)
▲
六大胆探索语文素养方面的考查方式 语文素养是新课改提出的新概念,包括语文课程标准组的人至今也没有能够说得清楚,但是,全国大多数语文教育工作者还是明显的感觉到了它的重要性。在200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中,语文素养主要通过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和课外文学名著的阅读等相关的内容考察来进行试探。前两年在这方面的试题还比较初级,今年的试题命制水平在有些地方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综合性学习方面,既然作为了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但是由于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特别在刚开始的时候,常常是轻轻点一下了事,难以深入下去,更难以给出较高的分数比例,课外文学名著的阅读也是如此,在有了两年的命题积累之后,2006年的命制水平明显有了提高。这样的考试,对扩展学生的阅读以及语文学习的视野,运用多种方式学习语文,的确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导向作用。
如 例 15 南京 “爱我南京”的活动,虚拟的小组,分为的四个部分:魅力南京(介绍时容易读错的字给注上音,不小心写错的字给纠正过来)、人文南京(改对联)、青春南京(选择图徽并说明理由)、书香南京(根据二则文化材料写出活动目的,以及继续投稿写自己读名著的心得体会),整个活动避免了过去所批评的三不象的情况,处处围绕语文来进行实用的考查。
再如 例16 武汉 根据要求完成(1)(2)(3)小题。(10分)
长江中学学生会准备开展以“魅力语文”为主题的活动,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相信你能完成以下任务。
(1)如果你来策划,你准备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三项。(3分)
示例:编演课本剧。
项目一:
项目二:
项目三:
(2)请你从自己设计的三个项目中选一项,写出开展这项活动的一个主要环节,并陈述设计该环节的理由。(4分)
项目名称:
主要环节:
理由:
(3)编演课本剧是本次活动的项目之一。为了指导同学们编写课本剧,学生会派你去邀请一位剧作家来校作专题报告。见到剧作家时,你会对他说:“您好! 。 。”(3分)
200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总的变化给人的印象是:纯知识在减少,纯记忆在减少,选择题在减少,单纯考书写的在减少,小分值的琐碎题在减少,课内古文独占试卷的情况在减少。
中考语文试题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如,一些个别地方语文试卷上仍然有一些似乎还没有进入21世纪的琐碎的静态的基础知识考试,一些地方的试题情景设置出现了人造语境而显得脱离现实生活使人一看就觉得虚假,一些地方的课外文言文选段比较难,人为拔高“浅易”的标准,超过了课程标准和指导意见文件所再三要求的难度,甚至还在去考文言文虚词和成分省略等古汉语中的一些特殊用法,一些地方还停留在1980年代在现代文阅读中考与阅读该文没有关系的注音解释和造句等内容,还在坚持考什么说明的方法论证的方式等技术操作性的与阅读理解文本没有什么关系的名词术语,一些地方的试题题眼不清晰提问不明确,还在出现怎么理解之类的提问(学生回答“积极理解”“全面理解”四个字又错在什么地方),比较突出的问题还是表达与交流部分,要求学生写作的题目以及情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的需求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还比较矫情做作。
此外,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讨论,如今天的初中学生的语文生活是一个什么状态,作为命题者了解得还不多不深;现在的高中需要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语文基础,全凭感觉甚至没有感觉,也缺乏数理调查;教科书中的现代经典是报刊时文所无法取代的,然而受中考语文命题水平的局限,因难以命制出高于教材练习的试题而被极具权威的中考所冷落;语言运用中的试题路子还不太宽阔,语体转换场景变换之类的运用在试卷中出现得还比较少。
三
2007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发展趋势,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积累与运用部分试题的发展是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看重基础。
强调整合 常常采用大题的形式,一石三鸟,考查学生的基础积累与综合运用的情况,而单独去进行书写,或者错别字,或者标点符号,或者现代汉语词汇成语的考查,将会越来越少,一段有主题性的文字,或者情景,就考查了学生对汉语拼音、错别字、标点符号、词语使用等多种基础积累及综合运用的考查。
注重实践 虽然是基础积累,这种基础积累也是在实践中进行考查,在活的语言运用中看积累的多少,看运用的贴切与否。在言语实践中,还将强化实用性,那种人造语言环境的考试题目将会越来越少,所考查的内容一般都将是实际能够遇上的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的问题。
看重基础 在强调整合与运用的同时会坚守语文教育的基础性,看重对长久发展具有潜质的地方,在实践中使用最多的地方去进行考查,把着眼点放在常见常用常错的地方。
二 古诗文阅读的测试继续向内容迈进并适度向课外延伸。
2007年古诗文阅读单纯的语言方面的测试比重会继续下降,而对古诗文阅读内容的测试比重会继续提高。语言与内容的考查,很有可能在明年的中考中,特别是选拔性比较强的地方,平分秋色,各占一半。
2007年会出现更多的地方将教科书上的文言文实词的简单重现式的考查改变为阅读同样难度的课外浅易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即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的阅读迁移能力。选择课文选段的前后未选部分,或者相同题材的简短文言文,或者内容已经被大家熟知的一些典故与成语,再加上一定的注释,是明年的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
三 现代文测试将继续加大文学类作品的比重
2007年现代文阅读再按照过去传统意义上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文学作品的类别来使用语言素材的试题会进一步减少,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表达方式的要求和写实类与虚构类的标准寻找考查使用的文本,来进行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会得到加强。
虽然现在的文学作品阅读的考查,不少的题目实际上还较多的停留在考简单的内容要素上,相当于把一些文学作品如微型小说当作记叙文来考,但是,1007年考查的步子会逐渐加大,试题的文学性的考察,也自然会日趋成熟。
读书明理能力的考查要求在2007年会逐渐提高,阅读中考查注音改错别字造句等非阅读能力的考查即纯静态的语言考查会减少。阅读后感悟体验的内容,将越来越在中考语文试题中显得重要。
还应该注意,随着对语文课程功能的认识加深,多种阅读方式如对课外报刊的浏览阅读,对资料查找时的有目的的跳读略读等,都可能逐步进入2007年部分具有较强探索意识的省市试卷,从而对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多种阅读能力进行较为全面的考查。这种考查常常要求快速浏览后用线条勾画出最主要的信息,或者最关键的句子,或者最重要的道理,或者最中心的意思。
四 写作的测试会更加强调生命感悟与文化价值
生命感悟与文化意识在2007年的中考写作命题的发展中将得到强劲的牵引,因为它既是对身边小事的一种提升,又是对语文学习乃至学校教育内容的一种折射,还是民族文化母语教育的一种优良传统的光大。需要注意的是,生命感悟与文化意识,并非是要求进行宏大叙事进行高谈阔论,而是从点点滴滴的地方能够自然渗透进对生命的感悟,骨子里能够站在接受了文化教育的角度来审视身边乃至社会的学习生活现象。
强调基础规范是命题者永不放弃的原则,这首先会在2007年的中考里继续体现在能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正确使用现代汉语的规范字、标点符号,能够建立起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观念,有段的意识,能够采用大家通用的写作格式,知道行文时要为读者着想的意识等。因为越是基础的问题对社会全体公民素质的提高就越显重要,越规范才越通用,也才越能够发挥作用。高考2007年的新课改语文考试大纲提出作文中一个错别字扣1分,且上不封顶,就是一个非常强劲的明确的信号。这对中考写作的基础规范要求的提升,无疑是一个强烈的提示信号。
2006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