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潭

西潭

崔小红

皖南的雨说停就停,这时,我正好行到西潭村的路口。

眼前,清溪如带,宽阔成一条蜿蜒的河流。水体青绿,我插入双手,惊叫一声:“好凉啊,透明如水晶。”

西潭村有个村史馆,坐落在入村后的路口,是利用汪姓祠堂改建的。进入祠堂,距离门槛约两米远的地面上嵌着一块石头,这是土空凋的遗迹。古代居民充满智慧,他们利用地气冬暖夏凉的特点,在屋内挖一个深坑,夏天的时候,坑里的凉气升上来,屋子里凉爽宜人。

村史馆的墙壁上挂着介绍本村由来的文字。还有一些红色元素——1934年7月,方志敏、粟裕率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6千人从江西瑞金出发,11月下旬,先遣队向皖浙边前进……他们曾途经西潭村。

现在,在西潭村的红庙和对面的古屋上,还隐约可见一些先遣队刷写的标语,我打算去看看。村史馆里的工作人员很客气,她说沿着这条石板路向前走,再左拐,继续走,就到了。

走着走着,有水声从地下传上来。哗啦啦的,水声激越,有些湍急。终于,水流冒出来,这是一条皖南地区古村落内常见的河流,两岸坐落着房屋。

西潭村的内河有2米的宽度。石岸直陡陡的,有1-2米高。在石壁上,由高到低,插着一块块石板,那是洗衣的妇人,淘米的村姑踩着的台阶。

这条内河水体清澈,在一个个水门处,水流被闸石挤的喷珠吐玉,或飞溅,或打起旋涡。河岸,石板铺路,凤仙花开着,莴苣越长越高,叶子鲜嫩。一座老屋的门前张贴着接种新冠疫苗的宣传画,写的是“多配合,多理解”。

西潭村的红庙就在前面,在内河的左岸。红庙门楣上的匾额书写着“三圣殿”,这是一座关帝庙,供奉着刘备、关羽和张飞。这座明代的建筑正面和两侧用朱砂红粉刷,历经数百年而不褪色,当地人称为“红庙”。

紧邻着红庙,有一棵500年树龄的红豆杉,这是我国一级珍稀的濒危保护植物。联合国也明令禁止采伐,是植物界的大熊猫。

红庙旁的这棵红豆杉高大、壮观,又高雅、高傲,颇有孤立感。我来的不是时候,它还没有挂满红豆。

方志敏的先遣队书写的标语在哪?我在红庙的墙壁上没有找到。红庙的背后是青山,是稻田,是小片的豆地。隔着内河,在红庙的对岸是一座白墙黛瓦的徽派老屋,有两层的高度,进深较大,颇为气派。

突然,我发现在这座老屋的墙根处,依稀可见一些大字的印记。仔细辨认,有“田”字,前后连读,确实是“打土豪”和“分田地”。墙根处的大字还有一些,继续辨认,是“衣”“饭”,连起来就是“有饭吃”和“有衣穿”。其它一些字经过如磐风雨地洗刷,我已无法辨认。

走进这座老屋,门内的地面嵌着一块放脚石,被磨的光溜水滑,略显凹陷。屋里的地坪有一些斑斑驳驳的白色。一名老妇人迎过来,88岁,身材瘦小,但耳聪目明。她说老头子是游击队员,贫下中农,白地坪是石灰掺糯米汁夯筑的。

这是一个谜团,这间1934年就存在的老屋,原主人估计不是这家贫下中农。那是恶霸土豪,还是开明乡绅?“打土豪分田地”的标语刷在自己的墙上,不说当时反对,就说事后,他们怎么不清除呢?是被当时的红军镇压了,还是吓跑了,或者……这家老屋有女儿吗?有书卷气吗?有……

一群人在拼命,仅仅是为了有饭吃,有衣穿。一群人被革命,仅仅是因为自己读过书,有财富。那个社会贫富差距太大了,阶级矛盾尖锐。

内河还在向前流,流向青山处。红豆杉下的标牌显示500米处有古桥。我想起来,一小时之前我到过那里,站在桥上不仅看到脚下湍急的绕村河流,还看到远处从稻田与草莽深处奔跑出来的一道野水,就是我身边的这条内河。

皖南的雨说下就下,这不,沙沙沙——响过红豆杉的梢头。越下越大,淋湿了莴苣叶,淋湿了凤仙花。

《西潭》

作者:崔小红,供职于淮南市,民间写手

(0)

相关推荐

  • 怀念西沽:老屋的记忆

    老屋的记忆 作者:王双军 西沽的老屋终于要拆迁了,长年居住在低矮潮湿的老屋的人们兴高采烈,而我却有淡淡的伤感.虽然从老屋搬走好几年了,但是老屋常常在我的梦里出现,夜深的时候,梦便愈发地清晰.我是在老屋 ...

  • 游太行山大峡谷红豆峡

    (2021122) 今天,有生以来第一次凑热闹,加入五一小长假旅游的人潮,目的地是山西长治市壶关县太行山大峡谷. 往年这个时候,都是宅在家里,通过电视观看高速公路.各个景区"叠罗汉" ...

  • 百花赋(四十)◆【红豆杉赋】◎应玉石

    2010年农历七月七日 称赤柏松,谓红豆杉.人说风水神树,我曰生命源泉.寒来暑往,无数奇闻涌现:古往今来,几多神话流传.生命顽强,品格非凡.坚强何惧冰雪,勇敢不畏严寒.树种古老,起源冰川世纪:树龄绵长 ...

  • 和妈妈说,把我家的田都种上桃树吧?

    作者:洪小尘 换个角度  洞察世界 一叶轻舟 期待与你相遇  发现更好的所在 阳春三月,和妈妈说,把我家的田都种上桃树吧?家里人都同意了,遐想着古老的村落.房舍.良田.美池,还有耕作的农人...... ...

  • 红豆杉还叫赤板松

    红豆杉还叫赤板松

  • 红豆杉  又名赤板松

    红豆杉  又名赤板松

  • 我在西潭寺等你 作者:竹友干【现代诗】

    我在西潭寺等你 文丨竹友干 二缸碧荷 一炉香火 煮一壶泉岗辉白 静静的与佛对坐 梵音洗尘 绿茶净心 我在西潭寺等你 你说红尘太累,也是 你说人心难测,也对 只是诱惑太妖美 难断又难舍 佛说苦海无边 又 ...

  • 【西散原创】郑洁尘作品丨那座阁,那汪潭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青弋江是长江下游最大的一条支流,源出黄 ...

  • 走进贵州湄潭浙江大学西迁旧址参观学习

    留得他年寻旧梦,随百鸟,到湄江.5月17日,浙江省家用电器流通协会前往位于贵州湄潭浙江大学西迁旧址参观学习. 浙江家电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湄潭文庙--浙江大学西迁办学旧址陈列馆参观学习,陈列展览包括& ...

  • 浙大西迁与湄潭情缘

    浙大给贵州培养和留下了一批优秀专门人才,他们活跃在工业.农业.经济等各部门:黔北一带的求学之风甚浓,一个偏僻的小山寨马家寨,因为受到当年浙大的影响,20多年来已经走出8个博士.8个硕士.        ...

  • 你知道吗?浙江大学西迁时曾在这些地方办过学!|浙大|湄潭|遵义|迁校|浙江大学

    一迁浙江西天目.建德 1937年9月21日,浙大一年级新生开始迁至西天目禅源寺,27日上课.虽然条件因陋就简,又地处深山,远离城市,但师生朝夕相处,不仅授课答疑都极便利,而且对道德品行的陶冶更为有利. ...

  • 艰苦的历程 辉煌的岁月——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办学记

    1937年 七七事变 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救亡图存,保存民族文化实力,浙江大学在校长竺可桢的带领下举校西迁,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艰苦办学历程.这段办学历史,1986年被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 ...

  • 重寻浙大西迁路 感怀百年求是魂——记公共管理学院赴贵州湄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浙江大学的第二故乡,贵州省湄潭县承载着求是人一段难忘的记忆.为了追溯和传承百年以来历久弥新的求是精神,回馈和奉献赋予浙大新生的湄潭人民,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已连续7年远赴湄潭永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 【项目募捐】纪念浙大西迁湄潭办学75周年•求是圆梦

    山的那一边是什么?西迁之路的另一端是怎样的世界?观世界,筑梦想.聚沙成塔,循迹求是:积少成多,圆梦浙大,75年前,湄潭人民用热情成就今日浙大:今日浙大当圆黔北小城一个求是之梦. 纪念浙大西迁湄潭办学7 ...

  • 新时代的“西迁”路,再一次出发——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湄潭

    关注 导读 几十年前,一所大学的入迁,在一座小城里激起了文明进步的浪花:而这方质朴的山区,也滋养了一所名校的精神. 几十年后,这所大学的青年学子们,努力用青春践行家国情怀,用历练诠释责任担当,用行动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