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古今文献中对大肠癌的论述进行整理研究,归纳和总结出其学术脉络和防治规律。
目的:通过古今文献中对大肠癌的论述进行整理研究,归纳和总结出其学术脉络和防治规律。分析古今用药规律及各自特点,探求防治大肠癌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丰富中医药防治此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以现代医学对大肠癌临床表现描述,整理古代文献中大肠癌相关病证的论述,并界定古代相关病名。以200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医方剂大辞典》为基础,整理古代对大肠癌相关病症的记载,总结古代对大肠癌的用药规律。检索出近30年中医防治大肠癌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科技核心期刊及万方数据库),从中总结出用药规律。对古今大肠癌文献进行整理,建立古今中医文献数据库,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通过对古今文献用药的研究,有516首古代方剂符合标准,涉及药物170味。药物出现总频次为2746次。排在前六位是补益药585次占总药的21.3%,清热药369次占总药的13.43%;理气药351次占总药的12.78%;止血药244次占总药的8.89%;温里药230次占总药的8.37%;收涩药177次占总药的6.45%。单味药频次最高的是
黄连155次、当归152次、枳壳125次、甘草124次、槐花117次,五味以苦、辛、甘为主,在五脏归经以脾、肝、心、肺、肾,而六腑归经中,胃经、大肠经为主。现代文献有方剂140首符合标准,涉及药物160味,共有药味1291次,其中补益药447次占总药的34.62%;利水渗湿药181次总药的14.02%;清热药161次占总药的12.47%;活血祛瘀药101次占总药的7.82%;理气药97次占总药的4.41%;化痰药55次总药的4.26%;止血药39次占总药的3.02;芳香化湿药32次占总药的2.48%;温里药32次占总药的2.48%;解表药25次占总药的1.93%;收涩药22次占总药的1.07%。
单味频次最高的是白术103次、茯苓102次、黄芪87次、薏苡仁65次、党参64次占核心药物的前五位,四性主以温平寒为主,其温平寒两性分别占40.15%、30.36%和19.74%。药物的五味主要集中在甘、苦、辛三上味上,主要归经以脾、胃、肺、肝、心、肾、大肠为主。 结论:以补虚为主,阴阳气血双补。此病是一个本虚标实的疾病,以本虚为主。该病的发生与湿热、热毒有着密切的关系,治疗时应清热燥湿和清热解毒,温里药使用给大肠癌用药提供另一种思路。行气药、活血化瘀药、止血药和收涩药应广泛的使用对改善大肠癌此类疾病症状的改善有着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