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席:我不认同学书法贵在神似

■赖少其 行书 立轴

■陈传席(著名美术理论家)

很多书家及书法理论家都反复阐说,学书法不在形似,而贵在神似。如果列举例证,可以搜集无数条。但我对“学书贵在神似说”一直是怀疑的。学书而不是书法创作,我的体会,首先还要形似,即学王似王,学颜似颜,若学王不似王,学颜不似颜,学欧、柳、褚、赵皆不似欧、柳、褚、赵,即形尚不似,而奢言得其神,吾不信也。不仅学欧似颜、学颜似柳不可以,即同是学颜,也必须学《麻姑仙坛》似《麻姑仙坛》,学《颜家庙》似《颜家庙》才是。我说的“似”主要还是形似。

前人学书从描红开始。描红者,描其形也。神可描乎?临摹,临和摹不同,摹者也摹其形也,神可摹乎?当然,书画的最高境界是神韵、神采,但学习阶段恐怕重在形似。绘画人物的三停五部、坐三蹲五立七,即西洋画法的人身体的高度是七个半头的高度,面部的眼睛在中间,嘴上占三分之一,嘴下占三分之二,以及解剖、透视等等,都是解决形似问题的。而书法中的各种技法,也主要是解决形似问题的。赖少其在近60岁时曾讲过,他学书法既未学二爨,也未学《天发神谶碑》,只学金冬心一家,而且只学金冬心七个字(至于他60岁后是否学更多的金冬心字,不得而知)。有人对这段话表示质疑,认为学书法岂能只学七个字?我这里又找出只学一个字的例子,即《历代书法论文选》中的《永字八法》一文中说的“李阳冰云:昔逸少工书多载,十五年中偏攻'永’字,以其备八法之势,能通一切字也。八法者,'永’字八画是矣。”王逸少15年中专攻“永”一字,在晋前后未见记载,但这至少代表《永字八法》一文作者的观点。他认为专攻“永”字即可写好字,盖可得侧、勒、努、趯、策、掠、啄、磔(点、横、竖、挑、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之法也,其云“侧不得平其笔”“勒不得卧其笔”“努不宜直其笔”“趯须蹲锋”“策须斫笔”“掠者拂掠须迅也”“啄者如禽之啄物也”“磔者不徐不疾”等等,主要也是把形写得准,当然以形得神。那么,学金冬心的漆书临习他的七个字,把基本的笔法结构掌握了,就可以把金冬心的字写像,是更有可能性的。

笔者的臆见,书法者,形神一也。但未有形不似而能得其神者也。书法中的方笔圆笔是形亦是神,方笔多见其刚劲,圆笔多见其谀润。古代书法的摹刻本、钩填本,也主要是摹钩其形,

形极似而神自在其中矣,若形尚不似,如摹《兰亭》而似《姨母》,则神在不论之中也。当然这是比喻的说法,摹《兰亭》绝不可似《姨母》,似《姨母》亦另有价值耳,乃是说摹得不像,就不必论其神了。

(据《北窗臆语》,内文有删减,题目为编辑后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