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
数学的基本概念一般都具有丰富的现实原型,用数学概念来描述与刻画这些现实原型,是源于数学化的需要,是数学发展的需求,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呢?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数学教学策略。
1 要了解概念的定义形式
“概念”有两个属性:内涵(即满足什么条件)和外延(即包含哪些内容)。数学中的概念大部分是内涵定义,如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的直线叫数轴。”它的基本格式是:满足A的B叫C。这里C代表给出的“概念”(数轴),B代表与“概念”最接近的一个已知定义(直线),A代表B满足的条件(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但也有一些概念采用的是“外延定义”。如数的扩展: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外延定义”直观明了地说明包含的对象。不管哪一种定义形式,都要明确它的内涵和外延。
2 要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
数学概念的形成都是在原来的知识基础上形成的。如初中将要学习一个概念――有理数。在这之前,小学里已经学过整数、分数(包括小数),即正有理数及0。其实,有理数这个新概念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负号。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的法则及其运算律与小学完全相同,只不过是要先确定符号而已。搞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与联系,就容易掌数学概念。
3 要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
概念是同类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学概念,抓本质。如平行线的定义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概念本质是“在同一平面内”和“两条直线不相交”。因为空间中或在不同的平面内,“不相交”还有其他情况,所以必须指明“在同一面内”,否则不相交的直线未必是平行线。还要注意,直线是无限长的,现实中只能画出其中的一部分,画出的部分不相交,没有画出的部分也不相交,这还需要依靠想象力去理解平行线概念的本质。再如,“∠1和∠2互为余角”,要明确“互为”的本质:∠1是∠2的余角,∠2也是∠1的余角,还有∠1+∠2=90°,以及这个式子的变形∠1=90°-∠2,等等。这几者之间要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引导学生创造数学概念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约定俗成后的“规定”,它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数对”指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二是数对中前面的数表示列数,后面的数表示行数,且确定第几列规定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规定从前往后数,它和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要先写出横轴上的数量,再写出纵轴上的数量的次序是一致的;三是用数对确定位置有专属的书写格式。教学这样“规定”性的数学概念,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并让学生能模仿就万事大吉了。
其实,好的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的认知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理解、建构的过程。数学概念从产生到约定俗成都有其内在的合理性,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去理解其内在原因,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创造规定”的心路历程,也就是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数学概念。
为探索“规定”内在的合理性,先让学生数出这个班级的人数,然后让学生回忆数的过程:(1)你是先横着数出一行的人数,还是先竖着数出一列的人数?(2)横着数一行的人数时,你是从左往右数的,还是从右往左数的?(3)竖着数一列的人数时,你是从前往后数的,还是从后往前数的?并分别用举手表决的方法来统计出各种数法的人数。通过三次操作,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大部分人的观察习惯的一致性。再让学生对照情境图认识到“横着从左往右数”数出的就是列数,“竖着从前往后数”数出的就是行数。
接着,让学生猜想:“既然有这样的习惯,数学家规定用行列确定位置时,会做出怎样的规定?”学生自然意识到数学家会这样规定:先列,后行,且数列数从左往右,数行数从前往后。有了这样的规定,李红的位置用“第2列、第4行”来述说也就不会产生歧义。这时,再让学生回顾最初指认李红位置的情况,虽然大家当时不知道数学家的具体规定,但大部分同学也正确指认出李红的具体位置,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家这样规定的合理性。
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教育的主旨是要让小学生通过实践学习,使得小学生能够应用所学到的各种数学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小学生的个性是好动、好奇的,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从而使得小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实践教育中来。比如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分组教学、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等,通过在数学课堂上设置一些相应的环节,使得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强化对知识的领悟。比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以日常生活为原型的情景,让小学生能够对教师所拟定的场景比较熟悉,从而可以加深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内容的理解程度。比如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图片,可以作为小学生图形认知教育的重要素材,教师可以将一些图片收集整理起来,从而系统性地展示给小学生,让小学生对图形的认知更加深刻。
2、加强小组合作法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个最基础的部分就是小学生交流过程中的合作。在加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将小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小学生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各抒己见,说出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看法,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可以听到其他同学的意见,相互之间分享,可以提高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小学生预留出讨论的时间,让小学生能够在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学会自主的思考,学会自主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老师,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应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在“先教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符合自主创新、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实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而制定、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学,让学生读,全过程让学生思,让学生去实践,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探究,以学习求新知,化知识为能力,进而全面提高素质。 担任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我就“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把每节课的基本结构概括为三个方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三个方面环环紧扣,一个学不好,就会影响到另一个,因此,教师要引导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紧紧跟着全班的步调往前走,一刻也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