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泊客一席谈:五言古诗·村居苦寒·白居易

《村居苦寒》   [中唐·白居易·五古]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紖被,坐卧有馀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村居苦寒》一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十二月。在六年(811)至八年(813)期间,白居易因母亲逝世丁忧去职(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称“丁忧”),诗人退居于下邽渭村(今陕西渭南县境)老家。
按照诗文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农人苦寒。自诗首到“农者尤苦辛”。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元和八年的十二月,接连五天大雪纷纷。竹子柏树都被冻死,何况那缺衣的农民!
宪宗元和八年十二月,连续五天大雪纷纷,天气极度寒冷,连经冬不凋的竹子和柏树都冻死了。何况缺衣的农家人呢。
首联描写天气极度寒冷,诗人自然而然地把关怀的目光投向自己村上的农人。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遍观村里所有人家,十有八九户家贫。

回观:遍观。村闾(lǘ):村落、村庄。闾,里巷的大门,因以作里巷的代称。

“我”遍看自己村上,十家人家有八九家都是贫苦的。

从次联诗人给的暗示可以看出,鼎鼎大名的唐朝到了中唐,兵乱四起,已经是病入膏肓。再也不是贞观之治、盛唐景象。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寒风吹来好似利剑,衣衫单薄不能遮身。只有点燃蒿草取暖,终夜愁坐盼望清晨。
蒿(hāo)棘:泛指柴草。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多种。棘,荆棘,多刺的灌木。
村上这绝大多数贫寒之家,对于他们来说,北方刺骨如利剑,单薄衣服无法御寒,冷得更无法入睡。只好点燃蒿草取暖,整夜愁坐盼望早一点天亮。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我才知道大寒年岁,农人更加痛苦酸辛。

农者:种田的人。苦辛:痛苦酸辛。

以上诗人的白描写法,直指中唐社会黑暗统治下,农人连天寒都无法抵御,没法过活。这是在长安京都做高官(翰林学士、左拾遗)的诗人之前所无法想象的。

第二部分:诗人自责。自“顾我当此日”到诗尾。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紖被,坐卧有馀温。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反思自己在此时刻,紧紧关上草堂屋门。穿着皮袍盖着棉被,不论坐卧都有余温。庆幸免遭饥寒之苦,且又不必躬耕力勤。

顾:可是。当:值,在。此日:指在酷寒的时候。草堂:茅草盖的房子,旧时自(谦)称山野间的住所。深:隐藏。掩门:闭门。褐裘:布面的皮袍子。絁(shī)被:绵绸被子。垄亩勤:种田的辛苦,垄亩,田亩,田间。

可是“我”在这样酷寒的日子,大门可以紧闭。有皮袍棉被,坐卧都有余温。庆幸自己免饥挨寒,又无跟农人一样种田的辛苦。

对比的写法,诗人的反思。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想起他们我很惭愧,叩问自己算是何人?
彼:指农民。深:甚。是何人:是什么样的人。
想起农人他们,深感自己很是惭愧。自问自己是什么人啊?可以跟他们不一样,不必劳作却可以不受饥寒,过着跟农人完全不一样的优裕的生活。
诗尾是诗眼,虽然是自问,好像没有答案。可是,答案难道不是已经呼之欲出了吗?
《村居苦寒》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写了酷寒天气之下农民的饥寒交迫与诗人自己温饱优渥的生活对比,表达了对农民们的深切同情,更直接写出了诗人作为官吏享受俸禄的惭愧内疚感受。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