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吴雪│纸上犁陌开,烟云入墨来——吴雪书法美学解析

名家评论

纸上犁陌开,烟云入墨来

——吴雪书法美学解析

□金肽频

吴雪,著名书法家。安徽省文联原主席。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名家评论

纸上犁陌开,烟云入墨来

——吴雪书法美学解析

□金肽频

  著名书法家、安徽当代书法主要领军人物吴雪,多年来,在省文联领导工作之余,全力沉潜于书法艺术创作,楷、行、草、隶、篆诸体兼擅,其书法含文包质、貌丰神藏、气清骨峻,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打通了书法美学与书法哲学之间的文化路径,使其书法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时代内涵与激扬向上的精神气质,在中国书坛上树立起有价值、有意义、有温度的“书法人”形象。

碑骨帖魂:吴雪书法的形制之美

如云出岩间,笔犁阡陌,流畅超逸。        ——句摘

  书法上习碑临贴,这是任何一位书法家不可逾越的功课。对于吴雪也是,还是从大学时代开始,出于对书法天生的热情与爱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物质异常匮乏的时代,吴雪就积极搜寻历代各种书迹碑版,倾心临摹学习。这也是我们今天能在吴雪书法中读出浓厚碑味的原因。洛阳是北魏碑刻的历史集中地,吴雪的诞生地安徽亳州与之相近,地理人文因素以及文化血脉关系,为吴雪书法构建了最初的碑性骨骼风貌。

  吴雪书法上追颜柳,旁通苏、黄,心随“二王”书风,同时还有清代碑派鼻祖、安徽先贤完白山人的遗风,因而从总体上锻造出了气格阔达、闳约深美的美学风格。从其多次举办的书法展览,尤其2011年1月在安徽滁州举办的“吴雪书欧阳修滁州诗文作品展”、2011年12月在安徽省博物馆举办的“翰墨情怀——吴雪书法作品展”、2013年6月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办的“春天的故事——吴雪书法作品展”,通过这三次主题展览,让人们集中欣赏到了吴雪书法的整体风格,自2005年至2015年这十年间,吴雪在书法创作上产生了质的飞跃。“吴雪书欧阳修滁州诗文作品展”系吴雪挂职滁州市副市长行将结束之际,向滁州告别的一份“人文报告”。吴雪自大学时代开始追慕欧、苏,天缘相遣,他来到了欧阳修担任太守的滁州,在千古名篇《醉翁亭记》前,与欧阳修有着数不清的默默精神对话。这次展出的书法作品,从书体形态到线条气质的表达上,均蕴含了深美的人文内涵。对于合肥“翰墨情怀”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先生有个很好的总结:“这次看吴雪书法新作,字字康阜,难见懈笔,练出大书家的功夫了,我算是亲见轻舟过了万重山,真是可喜可贺的事。”吴雪深圳书法展以“春天的故事”命名,已经昭示吴雪书法之美所要通往的方向。他的书法已在春天里面对我们发出了微笑。

吴雪篆书

字势相生,犹烟云入墨,气沉山岳、境涵古风。  ——句摘

  骨是书法的基本架构。吴雪的书法作品无论楷、隶、篆,还是行、草书,皆有着沉稳的造型,实处就法,虚处藏神。其楷书精研晋唐楷法,深得“二王”真髓。安徽滁州“吴雪书欧阳修滁州诗文作品展”上的行楷书七条屏《丰乐亭记》,就是吸纳了唐楷魏碑的有益元素,笔法、结体圆融有度,铿锵有力,于灵秀之韵中显刚强之姿;六条屏《醉翁亭记》则体势开张,骨苍神腴,如云出岩间,笔犁阡陌,流畅超逸,颇得米芾笔姿、王铎体势。而吴雪的擘窠大字《琅琊醉我》豪迈干云,犹如苏轼诗句中卷起的“千堆雪”,腾气扬波,展露出大草书法的雄强一面;狂草书《醉翁亭记摘句》笔笔呼应,字势相生,犹烟云入墨,有气沉山岳、境涵古风的沉雄之美。在欧阳修写下千古名篇的故地举办书法展,对于吴雪书法风格的形成,乃标志之举。他在题为《琅琊醉我》的自序中有过充满深情地表述:“我常想,今生能与醉翁亭为邻,与欧文苏字碑作伴,那是何等的快哉!可能是精诚所至,可能是书法情缘,也可能是命运的召唤”,吴雪不但来到了滁州从政一年,更是从“欧文苏碑”中汲取了人文、天文、水文精华,使书法艺术产生了升华与飞跃。

  吴雪在书法上研摩广泛,凡历代甲骨、金文、简帛、碑志等名家书迹均有涉猎。楷、隶、篆三体,在吴雪的书体中,不属主流,但见风流。由于吴雪多年对于北碑的钻研,吃透了北碑的精神风骨,化为了自己笔下的气与神,因此,其楷书布势精工、气清骨秀;隶书体丰力沉、刚健婀娜;篆书力厚骨劲、秀逸天成。在书体的点画结构中充分流溢出北碑的苍茫与劲野,刚韧与狂放。这也是他作为北方男人的气度。北碑风格激发起书体中的骨骼之美,而他的书体中也并不缺少幽雅与飘逸之性灵。北碑犹如书体的骨骼架构,帖味则似书体的肌肤与衣着,二者唯有骨肉交融,才会各臻其美。“吴雪书欧阳修滁州诗文作品展”上的楷书作品《空山雪消》,经过碑帖融合后的线条表现异常突出,该作品中的“水”、“渡”、“流”、“阳”、“琊”等字,吴雪用篆书圆转笔法,对北碑的生硬方折进行了消解,再用行书的灵动对北碑的呆板予以融化,如“远”、“题”、“溪”等字,让楷书既显“二王”的秀逸之风,同时也保持了北碑的阳刚之美,奇逸秀蕴,逸趣霭然,体现出坚质润资之势,有一股沁人心脾的力量弥散开来。

《空山雪消》楷书 吴雪

  吴雪碑帖结合的书风还表现于隶书、篆书的结体与章法结构上,对碑帖诸家进行了吸纳与融合,形成舒朗俊俏的结体,沉雄豪劲的隶篆风格。其隶书作品《当日辛勤皆手植,而今开落任春风》(欧阳修诗)字势开张,在结体上尤其重视横画,造型上有一种取自魏碑的欹侧多姿,不似传统隶书谨严整饬。吴雪书写中重于横画的结果,使整体书风偏向于俊俏、宽博,有了黄山谷的风韵雅致,有了颜鲁公的沉雄劲豪,也有了苏东坡的随意纵放,因此其隶书展现出的“唐楷”之美,霸悍的横画和波挑起了关键作用。吴雪这种结体技法类似于于右任的“反结法”,通过打破常规的结体方式,使魏碑风格的字形得到改变,在书法结字上更加巧妙,逸趣横生,由此可以看出,吴雪对于书法的理解早已高于“书法”,从而达到“书道”的境界。

  在吴雪最为擅长的行草书上,尤其是较近举办的三次展览,基本褪去了早年习书的流行之气,而露出藏“拙”的机巧。我们品读、赏鉴吴雪的行草书,可以看到其用笔雄厚矫健,已将行草书碑体化了,以此产生一种大气磅礴的美学效果。以吴雪书写的《醉翁亭记》行草书六条屏为例:他的笔下化帖入碑、融碑入帖,营造出了一个书法画意世界,尤其是提按等重点用笔的节点上“推题丸转”,尽现唐碑风采。同时,吴雪对帖派风格力行不懈,历经磨炼,心浸古人笔法精微,形成气清骨峻、端严蕴藉的书风。其行草书笔意环转流美,呈现出帖学的形质,似是用笔化鼓努横扫之力,形成通篇一泻千里之势,鼓荡雄勃,跌宕多姿。浓墨落笔处,淋漓尽致;淡墨穿行时,散淡销魂,在黑与白的空间里留下诸多令人思考的斑斓思想。故而,吴雪的楷、隶、篆、行、草诸体书法,无一不展现出形体姿态上的核心素质:碑骨帖魂。正是因为这一特质,引领着我们走向他的书法审美深处。

藏骨抱筋:吴雪书法的内涵之美

在吴雪的书法中,我们随处可见这些书法哲学的影姿。   ——句摘

  《论衡·骨相》有谓:“表候者、骨法之谓也。”即是说,人的禀气如何形成,看一看骨骼便知。我们通过察看表象就能知命,欣赏书法作品也是一样。吴雪的书法正是因为有了北碑的基本骨骼形体,通过这个骨骼,我们可以感知、探触到他书法中的生命力、情感力,乃至思辨力、逻辑力。一幅书法是不是精品,摸一摸此脉络就知道了。吴雪出生于安徽亳州,中国哲学上的“老子”故乡。亳州也是曹操故里,滋润了“建安风骨”的人文雄土。因此,在吴雪最初的文化基因里,深深烙上了北方传统文化的因子。大学时代,吴雪学习的专业是哲学。今天的我们在他的书法作品中除了咀嚼到传统美学的味道,也更多领略到哲学的身影——从美学之妙通达哲学之境,这是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

行草书条屏   吴雪

  在吴雪的书法中,我们随处可见这些书法哲学的影姿。哲学是解决矛盾的学问,书法也一样。碑帖相融的特点,虽然为吴雪书法带来了形式美感,但只有真正解决了碑帖的融合难题,才会使书法之美融入人的心灵、人的思想。书法的文化内涵、线条的精神内涵、点画的行动内涵,才会共同构成作品里的内涵之美,从而读之有味,嚼之有骨,赏之有色彩,听之有声音。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徐利明在观赏了“吴雪书欧阳修滁州诗文作品展”后,曾有过这么一段独特评价:“以情寓书,以深情为内驱力,其书法才有魂,笔墨才出神,这是其书展的难能可贵之处。”当吴雪在书写过程中倾入书家的深情之后,书法就出现了意外的情感张力。吴雪几十年来,一直是安徽书法文化界的柱梁人物,从皖北到古徽州,从皖西到琅琊山,都倾注了文化的真诚、书法的血气。安徽有清一代至今书法史上,站立着梁、邓石如、黄宾虹、林散之、赵朴初等多位书法大家,他们都是吴雪心慕手追的先贤。吴雪希望用书法来感动作为文房四宝故乡的安徽。2011年春节前夕,他专门来到安徽泾县举办了一场“感恩宣纸故里”书法展,这次展品内容均为宣纸文化,吴雪亲拟了部分诗词。如“人去山自绿, 春归花更新”,这一句就代表了书法人对于宣纸的感恩之心。吴雪每次办展,极其注重书法内容和展览意旨。2013年6月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办的“春天的故事——吴雪书法作品展”,以意当先,呈现了策划与思想之美,这在今天来看,当然是书法内涵美的一部分。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春天的故事”永远在这片南中国大地上飘荡,吴雪以此主题命名展览,意在增强安徽与深圳的文化纽带,体现出书法的时代意义。吴雪的书法内容一直高扬着人文主义色彩,他在合肥举办的“翰墨情怀——吴雪书法作品展”,以“文哉安徽”、“美哉安徽 ”、“壮哉安徽”版块形式,通过书写安徽古老文化的文、诗、赋来传递出书法人内心的呼唤,不愧展现了书法名家的坦真之境。

吴雪行草书

书法形式与文字内涵均在契合状态中,相互释放文化底蕴。 ——句摘

  书法家的人文思想每上升一个台阶,都会为他的书法艺术带来一次顿悟、一次提升。或曰:“豁然开朗”!吴雪经过笔墨功夫的长期训练,对历代碑帖的仔细琢磨,对书法艺术本体和艺术规律的深刻思考,以及丰富人文知识的不断浸染,因此,具有“大美”性质的书法作品诞生于他的笔下了。他认为一件健美的书法作品,必然要有筋、骨、血、肉的有机构成,才能使作品从笔画的自然结构演变为书法的形体结构。只有打通了碑与帖之间的思维定势,才会改变当代书体的创新走向。此如《文心雕龙》所云:“沉吟铺辞,莫先乎骨。”“骨”是思想、文辞的内在架构,也是吴雪首要追求的目标。吴雪在自己的书法创作中,给人以练达的“力”感,提炼出“骨”的端直、刚健、挺特、简练、明朗,这是他追求理想与规范的审美观照。吴雪书法在锤炼“骨”的同时,始终不忘书法审美的另一面:“风”,二者既为相对独立的审美系统,同时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了“风骨”的书法,才具有审美意味。吴雪在书法中获取风骨的路径,不是仅仅依靠技法与笔力,而是通过个人的情操学养、章法的回环灵动、体势的刚劲豪爽、结构的庄严宽闳,进而在书法中显现出独具个性的品格力量。

  综合鉴析吴雪举办的三次主要展览,其书法除了人文内涵之美,形制本身也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内涵。吴雪在篆隶行草诸体书写中,线条仅是他精神属性的辅线,他总是不断地将个人情感糅合进来,进而创造出了具有情感内蕴的质感线条。吴雪重于每个字的起笔和收笔,让人感觉到一种直入平出的意态,将北碑的精华作为创作主线,将帖学行书的笔意融入其中,在书法的圆融浑厚中尽显波磔态势,以取势多变实现线条的变幻。吴雪的行书,单字之间不讲求彼此牵挂,中锋饱实,厚重骨峻。用笔重点在于单字的两端点画,结体自由飘动,空灵隽朗。每一个单字实际上就是吴雪书法的一个精神世界。字字鲜蹦活跳,各得所安,衔接自然流畅,意气相连,融会贯通,这些精致的汉字组建出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吴雪每次创作,善于根据书写内容以及心情状态选择不同的书体笔法,所谓“合情调于纸上”。当吴雪完全沉浸于书写的精神状态时,心与字的对立融合了,心与手的对立消解了,进入到物质世界的“忘我”、书法世界的“有我”境界,犹如进入庄子的“逍遥”秘境。吴雪书法作品的内涵之美,就在于文字内涵与书法风格的相互契合。不管是历代的名人佳句,还是自己创作的诗词,其书法形式与文字内涵均在契合状态中,相互释放文化底蕴,构筑了文字语言与书法视觉艺术相统一的精品。

劲骨天姿:吴雪书法的气质之美

字里行间浸润着唐法宋意,笔墨情怀被古人所激活。   ——句摘

  吴雪书法在形制之美、内涵之美外,还有着气质之美。书法的气质隐含了书法家的个人气质。中国哲学正是把万物放在大虚空中进行思考的,书法即乃“一画界虚空”,一笔一画流出笔迹和美。西方大雕塑家罗丹把用于雕塑的那根线,当作“通贯宇宙”的线,从这一点上,我们不妨把中国书法的点画线,也当作连接宇宙之线,人的思想宇宙、情感宇宙连接物质世界的线条。我们只要善于在吴雪书法的线条上发现美的所在,就能深入体味到他的书法中的精神之美、气质之美。

  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不是美学,而是哲学。吴雪走在这条美学通往哲学的途中。大学主修哲学四年,对于书法的哲性思考,他比常人体会得更深入、更贴切。他在滁州为政之余,曾饱览琅琊胜境,探访欧、苏之踪,在欧文苏字中体会先贤之心。他的每一种书体,字里行间浸润着唐法宋意,笔墨情怀被古人所激活,这些形成了他书法风格的基调和古典气质。

《欧阳修诗联》隶书 吴雪

  吴雪的书法坚持碑帖同重,兼容并蓄,博采众家之长,他将正大、庄重与精微、细致相对立的两种审美特性统一了起来,呈现出独具魅力的老辣线质。提按使转、顿挫擒纵、峻劲方严的笔法及强烈的节奏意识,赋予了他的书法以更多的时间意味和空间表达。他的作品给人的整体感非常好,尤其是他的行草书,笔势、字势、行势贯通,动静穿插,彼此守望,形成了整体性的书法气场。在挥毫的同时,他变成了一位音乐家,笔势随同手势起伏,点画变成了跳动的音符。点画的轻重缓急,行笔的凝涩迟疾,结构的虚实疏朗,犹如一场大型音乐喷泉晚会的气场,给人们带来了文气飞扬、墨气激荡的“光明境界”。他的毛笔在纸上跳跃,如同音乐在按键上流淌出来的自然万象,令人心旌摇动。这里再以他的隶书作品“当日辛勤皆手植,而今开落任春风”(欧阳修诗联)为例。这幅隶书用笔胆大而反常态,点线盘曲拗折,方圆结合,尤其将隶书的蚕头雁尾形态也融入其中,举重若轻,似乎想用行草帖学的书写节奏来表现篆隶迟拙仪态。结字上良苦用心,隶形篆意,“当”、“辛”、“开”、“春”几字的篆意更为明显。而署款中的“诗”、“吴雪”等字,简直称得上隶篆交融了,让人看到吴雪是在享受“造字之乐”。书法带给他的快感,他都痛快淋漓地表现了出来。此幅隶书,以扁隶结字为主,疏密上开合自然,形态上参差错落,空间里极具流动之势,如诗如画,我们用“劲骨天姿”来形容并不为过。

《题清音亭》行草书 吴雪

回归传统书斋的书写状态,耕云钓月,灌花酿酒,将人生融入了书法的至美境界。      ——句摘

  吴雪的书法深得哲学其昧,看看他书写宋代徐冲渊《题清音亭》的行草书:“新池碧甃玉回环,一水来从天柱山。试作流觞拟修禊,兰亭风景坐追还。” 此作结体清秀隽美,偃仰顾盼,以帖之灵动摇曳使诗中情感更显沉郁凝思,产生忽远忽近之感。在笔者仔细观摩品味中,那笔意诗情就仿佛已是愁似海、情似水、爱似醉、甘似饴、清似风的兰花香了。吴雪这幅行书在雄健的基础上用力加稳加重,锋芒渐隐,柔性因素显现。转折处调锋提按有隐含之力,过渡自然,以转笔代提笔换锋,棱角隐没在粗重的线条中。吴雪书写宋代名家罗点《褒禅山有于湖所题宝塔二字》的行草书,是一幅代表性作品:“古刹浮屠映碧山,状元题墨最为娴。游人倦憩尘心寂,云自青天水自闲。”整幅作品气息相连,婉转流动,沉着痛快,洋溢着古拙浑厚的天然意趣。在单字书写中,吴雪加力于起笔,“古”、“浮”、“碧”、“游”、“憩”、“云”、“天”这些点线的起笔都彰显了雄劲的风采。字的笔法上可以看到他对碑学的吸纳,对篆隶长期的浸淫,表现出苍古浑厚的金石气,而另一部分字“墨”、“为”、“寂”、“闲”体现出帖学的柔媚顺美。从这幅作品中我们看到吴雪力返汉魏六朝以前气魄,御气驾雄,臂腕下铺,沉势大力,将千金棒化作绕指柔,表现了行书别有洞天的艺术境界。钟繇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从吴雪行书的笔划之迹,让我们看到了他心中的万象之美。

《褒禅山有于湖所题宝塔二字》行草书 吴雪

  吴雪的行草书善于处理单字字体结构,可谓“顶叠垛换”。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处理,“萦纡牵结”是也。笔划运行的轨迹,带上书法家本人的情绪,仿如“敦拖呜咽”。通过吴雪的行草书作品,不但看到他书法创作时的精神状态,反映出“人”的气象。这种“气象”还体现于对观赏者的“送迎”之中。吴雪书写清代梁章钜的行草书对联:“揽月居然凌上界,搴云便要洒齐州”,结体自由浑成,结构前紧后松,笔气豪迈磊落,笔力曲铁盘金,富有气势与节奏,收势沉雄。这犹如音乐般淋漓表达的金石墨迹,从中让我们看到的正是吴雪飞动沉潜、深厚坦荡的人格。这是中国书法弥足珍贵的内圣之德。《周易》中《谦》文所言:“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吴雪平时为人低调谦和、温雅,胸怀大局,这为他的书法带来了与其人格精神相一致的气质之美。

  综观吴雪的书法创作,楷书规正遒美,在古拙中展现意趣;隶书激越开张,在宽博中内擫遒丽;篆书拙厚可爱,在质朴中暗藏浑穆;行书劲迈灵逸,在铿锵中掺入天真。他是用生命来进行创作,用哲学来完成思考的书法家。每一个字都是他的“生命单元”,也是他思想的“空间单位”。这样的“生命单元”与“空间单位”结合起来,两相生辉,共同构成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牢固生命体。在中国书法千百年的文化原野上,他是一位无私、勤奋而坚毅的耕耘者。现在,他更是以回归传统书斋的书写状态,耕云钓月,灌花酿酒,将人生融入了书法的至美境界。

金肽频,当代诗人、作家、艺术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兼职研究员、安庆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