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地】 赵振超 | 看 电 影

本文已授权本平台发布

 看 电 影

文:赵振超   / 版式设计:Effi Lu  /图源:堆糖

周末,晚饭后领着儿子去为民游园散步,公园北边的小广场上正放着电影,稀稀疏疏只有几十个人,有的坐在车子上;有的蹲在地上;有的背对荧幕纯粹就是凑热闹;还有在众人前跑着玩耍的小孩子,儿子似乎对播放中的《少林寺》挺有兴趣,很认真地看了起来。

提起看电影,我没进过3d影视城,不太了解那里的豪华和震撼,倒是和农村露天电影有着不解之缘,多少年过去了,对电影的留恋和怀念依然停留在儿时村头的麦场上,记忆里看电影的那种期待和兴奋一直都还在。

现在农村发展很快,虽然仍会有师傅去村里放电影,但是去看的人很少,更没有以前那股热闹劲了。对于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那时的乡村文化生活是比较贫乏的,没有电视,能看场露天电影在农村来说已是一顿精神大餐,也是最奢华的乡村文化生活。

一块白布制成的屏幕,一对老喇叭,一个电影机,一根电线从村部拉出来就是一个电影院。就是这样的设备,足以让人尤其是满地玩耍的小孩子兴奋一整天,那时,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家庭,如果家里有了喜事,儿子娶媳妇;女儿嫁人;家里添人口;孩子考上中学;母猪下崽等都要放一场电影表示庆贺。

每逢要放电影前,太阳还老高,村里的干部就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在大喇叭里面喊呼:“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晚大队门口有电影!今晚大队门口有电影!晚上吃过饭喂过牲口来看电影,两个片子哦!”那声音里充满有鼓动性,好像是谁要不来看一定会后悔一辈子似的。

知道晚上要演电影,快到放学的时候,孩子们一个个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着急着赶回家去,老师也特别理解孩子们的心情,离放学时间还早,有的同学就已经准备好了架势,把一只脚放在书桌外面,等着老师一声令下。“今天晚上村里演电影,老师就不再布置作业了,早点下课。”话音没落,孩子们抓起书包就朝教室门口冲了出去。庄户人家也有目的提前收了工,做饭也会早了点。

有的孩子为了占到好位置,就先从家里搬个凳子放在银幕前,选好位置,有的图省事,就顺手搬块石头或砖头放在那里。要是本村放电影我也会催着母亲快点做饭,胡乱吃上几口,赶紧扳着两个椅子跑去占场儿,为了占个好位置,要赶在大部队到来之前,给父亲和母亲还有姐姐都要占个好位置,我也有自己的方法,把两把椅子躺着放,这样能多占出好几个位置,等家人都来了再把凳子加进去。有的孩子等不及吃做好的热饭,回家就把馒头掰成几块,浇上白开水,倒上酱油和醋,再淋上几滴香油,随着油花在碗里慢慢地散开,散发出了诱人的香味,一碗香喷喷的“泡馍馍花”就做好了,狼吞虎咽地吞下去,抱着板凳,拉着弟弟妹妹到大队部门口早早等着。

天还没完全黑,本村的、邻村人就开始成群结队有说有笑地搬着小凳子走向放电影处。那时候路上讨论的不是车子、房子,而是东家常西家短的唠嗑,谁家有难处,大家一起想办法真心实意的帮忙。这个时候也是忙碌了一天人们最休闲和开心的一刻。

电影还没开演,银幕前就坐满了黑压压的人群,来得稍微晚些的,呼着孩子,叫着爹娘,扒拉开密密麻麻的人群,拿手电筒在人群中寻找自己的家人,坐到早已占好的座位上。这时候的电影场上呼唤声、打闹声、说话声、尖叫声、口哨声,惹得附近的狗也吠个不停,各种声音夹杂在一起此起彼伏,人声鼎沸,真像是炸开了锅,比赶会还热闹。年龄稍大的老人,动作迟缓,也不愿意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就顺势坐在电影银幕的背面,人少但乐得自在。还有来得更晚的年轻人,胆子大点的,顺势骑在周围农户家的院墙上,站在柴草垛的顶上,还有爬上路边大树叉上,这些地方视野开阔,就不用老在后面看别人的后脑勺了,但现在想来确实有点不安全。

天在沸腾的声音中黑了下来,放映员开始对着银幕调试放映机的方位与高度,一束白光照到银幕上,这时候人群中更加热闹起来,有人把头使劲向上挺,有的把手臂使劲挥舞着,有的站起来使劲往上跳着,做各种造型,遮挡着光束,让银幕上出现自己的身影,激动着、兴奋着,乱作一团,直到电影音乐一响起,人群这才渐渐地安静下来。

一般正片之前会有加映片,多是展示祖国新貌的,从小爱科学的,轻工业新产品,农业丰收的等等。记得那时候播放的电影有反映农村提倡新道德、新风尚的《喜盈门》;有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故事《咱们的牛百岁》;有宣扬正义题材的戏曲《卷席筒》;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墙头记》;也有武打片《少林寺》;还有战争题材《狼牙山五壮士》《鸡毛信》《地道战》《小兵张嘎》等等。

那个时候,放电影的为了省钱,往往会和邻村的放电影的合租影片,放到一半是相互交换,可能开始时间不一样,或者路上耽搁了时间,放电影总是出现空挡,这是人群中开始骚乱了起来,有的跟邻座的讨论讨论剧情,有的赶紧去厕所方便一下,声音有强到弱,直到新的影片再开始才算真正安静下来,最后银幕上出现了一个大大的“完”字,人们这才恋恋不舍地散去,背着困的实在睁不开眼睛的孩子,夹着板凳回家了,留下一地的砖头与石头。

那时,农村经常停电,电影往往不能按时演完,不过人们已经习惯了这样形式的看电影,如果实在劳累,干脆回家睡觉了,免得耽搁明天的农活,而我们小孩子却盼着这样玩耍的机会,如果是夏天到河里洗澡玩耍,冬天到麦田里找来秸秆生火,顺便烧红薯当夜餐,总之,家人知道今晚看电影的事,不会催着自己回家。伴着星星和月亮,顽皮的天性洒满整个村庄的夜晚。

终于在停电和转场中看完电影,村民享用了一道精神大餐后,各自回家,这个时候村子里才算安静了下来,村庄被夜色笼罩着,进入了宁静。

然而这样的电影毕竟很有限,为了看场电影,几个小伙伴都能跑到7、8里地以外的邻村去看。电影放完都很晚了,农村没有路灯,走夜路是经常的,回来的路上,走着走着都瞌睡的不得了,这时大一点的孩子会主动背着年龄小的走一段夜路。有时候路上要路过成片的坟地,尤其是有风吹过坟地沙沙的响声更吓人,好在大家一起拉着手,屏着呼吸快速通过。

乡村的露天电影,曾经带给我们无数的欢乐和期待,留给我们无限美好回忆。更难忘的是那个生我养我的小乡村,养育了我的生命,赋予了我自信、坚强、乐观的精神,教会了我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积极进取,让我能够在离开故乡的每个日子里,为生命充满阳光而拼搏奋斗。

作者简介:

赵振超,男,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供职于平顶山市宝丰县文峰路小学。热爱文学,喜欢写作,相继在《行参菩提》、《豫记》、《陕西散文论坛》、《三秦文学》、《文学百花园》等网络文学公众平台发表文章数篇,编著有散文随笔集《平凡的人生》,系列行走散文作品收入《2017年中国行走散文作家二十二强》。每天醒来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交集中丰盈着自我,在学生纯真的笑语中净化者自我,在心灵和心灵的碰撞中提升着彼此的生命质量,喜欢在这样简单而看似重复的教育生活里享受属于我的快乐。行走于教育之路,做一个追梦的人。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执行总编:风剪云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白晓辉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美编:无兮    ETA    婉静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铜豌豆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部长: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开   过往云烟   眉如远山   叶儿   西西

(0)

相关推荐

  • 难忘露天看电影

    60年代以前,农村孩子最高兴的事,就是县电影队来村里放电影.那时候,农村还没有电,人们唯一的电器就是半导体收音机和有线广播喇叭.村大队部一年也只能在秋后为村民雇一场电影看,因为一场电影需要花费60元钱 ...

  • 刘继红 | 看电影

    [往期回读] 今天胡耀邦逝世三十周年 娄勤俭教育情怀 游走宜陵老街    麾村史话 古镇小纪史话    郭村史话 蒋勋细说红楼梦 | 80回大合集 "六"字扬州方言,你还会说吗 [ ...

  • 农村看电影的那些年轻男女们

    本文作者:师建军 在我记忆里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电影业的普及,给落后的农村庄户人带来了精神和文化享受,改变了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传统劳作观念.庄户人不再是只能听听收音机里的新闻广播,听听单天芳. ...

  • 赵振乾:老电影

    老电影 赵振乾      赵振乾,网络笔名熠熠星辉.写作爱好者,曾在<肃宁在线><声音的行者><文声国际>平台发表作品.代表作有<飘雪><落叶&g ...

  • 【西南作家散文】周晓霞 / 时光银幕

      时  光   银   幕 白酒醪糟   巨   变 写给碑山之 每次当看到莲峰公园香满园旁边放露天电影的场景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当年看坝坝电影的情形,思绪也总会飞回到二三十年前-- 那时我可 ...

  • 原创|把广角再放大些(中篇小说) ||作者:葛焕军

    网络文学 | 文学交流 | 专注原创 原创作品授权天美五星全网首发 文章阅读也可在微信读书/讯飞有声上检索此文 把广角再放大些 (中篇小说) 作者/葛焕军 编审/天美五星 把广角再放大些 (中篇小说) ...

  • 我的前半生▏贫穷而富有的童年(长篇连载之四:露天电影)

    对于60.70后来说,一提起露天电影,心底就会升起一股浓浓的怀旧味道. 那时候,农村没有电,一到夜晚漆黑一片.文化娱乐生活十分单调,村民们每天忙碌在田间地头,如果晚上可以能看上一场露天电影,那真是像过 ...

  • 20年前的夜生活,是短视频给不了的快乐

    设想你现在看电影,能忍受以下情况吗? 露天下看电影,没有巨幕,眼里只有一张破旧的白幕布: 没有杜比全景声,旁边观众一边嗑瓜子,一边跟你嗑叨这电影接下来的剧情: 甚至一有大风吹过,银幕上的人动不动就扭曲 ...

  • 农村60后回忆童年:村子里放电影奔走相告,前面人太多就到背面看

    大家能想象到50年前村子里放映电影的盛况吗,那叫一个万人空巷,十里八村的人都会跑过来,那时候在农村地区,除了偶尔放放电影以外,基本上没什么娱乐节目,所以每当得知消息某个村子要放映电影了,大家都会奔走相 ...

  • 儿时的露天电影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时候物质等各方面条件都很匮乏.文化生活几乎没有,条件好的家庭中会有一台收音机收听广播,除此之外再无任何娱乐媒体.电影这一娱乐工具,理所当然成了最奢侈的文化享受. 我开始记事起,那 ...

  • 露天电影

    人生有各种欲望和需求,归根到底是追求物质满足和精神富足.精神需求,对不同时代和不同人群而言,表现形式和形态会多姿多彩.任何国家任何时候,乡村相对于城市,文化生活都显得单调,有的甚至匮乏.我国改革开放初 ...

  • 你快乐的“六一” 我甜蜜的记忆

    如果让你说出人生的第一个记忆,你会说什么?每个人的答案肯定都不一样. 我最早的记忆,是和电影有关. 估计两岁左右?或者更小?记忆也就是一个片段,父亲抱着我,我哭,父亲指着远处说:"别哭了,你 ...

  • 推荐|杜传海:又见露天电影

    又见露天电影 又见露天电影 文|杜传海 近日晚上散步,在途经嘉山公园西南角时,偶尔看到入园的平台上正在放电影.在文化生活极为丰富的今天,能在凉风习习的秋晚看一场露天电影,让我感到既新奇.又难得. 我饶 ...

  • 散文||八十年代的露天电影

    八十年代的露天电影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产物.风貌与特色:每个人的童年,也因着出生的时间.地点.家庭条件和环境不一样,都有每个人童年难忘的故事.而对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农家孩子来说,在八十年代的 ...

  • 【散文】朱寿江/露天电影,抹不去的童年记忆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平台所刊发作品,同步在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今日头条.知乎号五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朱寿江 说起露天电影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有印象,应该说 ...

  • 钱珍生:露天电影,抹不去的印记

    露天电影,抹不去的印记 安徽  钱珍生 几天前,县黄梅戏剧团为了落实县委送戏下乡的决定,组织了剧组人员来我地进行巡回演出.为吸引广大居民前来观看,演出地点特意安排在一个场地开阔居民相对集中的地方.其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