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浅析

看!火车!废话,我当然知道是火车了,不是说好的来聊《语纲》怎么来了一张火车大图?难道是无话可说,占版面?当然不是啦。今天就从火车开始,来聊聊我们考研常考点“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在一开始,我们把一个人说的一段完整的话比做一列客运火车。一列火车,从车头到车尾,由一节节车厢首尾相连组成,铁轨就像一条时间线,承载着整条火车;而整列火车的每节车厢的排列顺序决定这辆车的服务对象,也就是整列车的性质;每节车厢内部到底是硬座、硬卧还是软卧决定这列车每节车厢的乘客数量和层次。

那这和语言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有什么联系呢?

让我们回归“组合规则”的课本定义:语法单位相互连接起来构成更大的语言片断的规则叫做语法组合规则。(“语法单位”可大可小,在本文中,就特指“词组”这个级别的概念。也就是相当于一节节的“车厢”。)那么翻译成“火车理论”就是:火车的一节节车厢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构成一整段车厢直至一整列火车。实际上,组合规则,就相当于这一节节车厢前后排列的一个总规则。那么对应到语言学上,就是一个个“语法单位”的前后排列形成更大语言片断总规则。

那“聚合规则”的定义是什么呢?在课本上说:语法上,能够出现在相同句法位置上的词形成一个聚合。聚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单位的归类规则。那么按照“火车理论”就是说,每节车厢到底是硬座、硬卧还是软卧,甚至是餐车,都决定了这节车厢里乘客的层次和数量。一般来说,在同一节车厢里面的乘客,他的层次是大体相当的,也就是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看做同一个聚合。那么对应到语言学上,就是说,每一个聚合内部的成员是属于同一个类型的个性化个体。他们大体性质类似,但是每个人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组成语言这列车的过程中,被人们挑选使用。例如,在“谓语”这个车厢里面,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动词充当,他们就是各种类型的动词“跑”“跳”“吃”“喝”,在古汉语中不排除少数情况下几个“名词”滥竽充数混进这个车厢。只要出现在同一个句法位置的“语法单位”里,我们就把他们按照同一个聚合处理。

这是我第一篇原创文字。如有不当,还请指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