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最常见的三种“红体”,分别处理方法,你知道多少?

“红体”是南美白对虾发生一 些疾病后的一种表观现象,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最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之一。养殖全过程中都可能发病,而且虾越大,越不容易治疗,死亡率也越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当环境发生突变、对虾出现弧菌病及桃拉综合症等情况下,病虾外观上都可表现红体现象。因此当发现对虾有红体现象时,必须准确判断及鉴别发病原因,做到对症处理。总结养殖中南美白对虾的红体病大致可归为三类:应激性红体、细菌性红体、病毒性红体。

搜图编辑01应激性红体病发病时机:应激性红体病常发生于高温多雨的夏季。当气温升高、水环境各种理化因子突变或忽降暴雨时,当养殖密度过高,养殖水体水质老化,氨 氮、硫化氢、耗氧量过高,又不易换水时,都会引起对虾体的应激反应。发病特征:出现红体的虾触须只有上半段为红,尾扇也只有尾尖为红,且应激性红体现象可在短时间内随着水体因子稳定而消失。但在应激期间,南美白对虾的自身免疫力急剧下降,此时很容易被细菌、病毒等侵染,继发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因此发现红体时用药要慎重,避免不必要 的损失。防治方法1、暴雨过后应及时开动增氧机搅动池水,注意水体分层现象,同时泼洒“高稳VC”减轻对虾的应急反应。2、排换水时水量不能太大,每次换水以总水量的10%左右为佳,同时 注意水温、盐度、pH等的变化。3、在高温多雨的夏季要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降低水体中的氨氮,调节水质,补充南美白对虾体内各种微量元素的不足,提高南美白对虾 的抗病力;在饲料中添加“胆汁酸”,提高虾体的免疫力,增强其对 环境的适应能力。4、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后或氨氮亚硝酸盐偏高时,要注意用“有机酸”等解毒调水。

搜图编辑02细菌性红体病发病时机细菌性红体病多发生在6月下旬的高温多雨季节,虾池养殖密度大,养殖条件差的池塘。发病特征病虾主要表现为附肢变红,特别是游泳足最为明显,习惯上也称“红腿病 ”,同时往往全身也呈红色。病虾在池边,水面缓慢流动或沉底不动,有时作旋转游动或垂直游动,反应迟钝,食欲减退或停食。病虾的鳃呈淡黄色,壳硬,肝胰脏变异不明显,机体无黑斑症状,血淋巴液变稀薄,血细胞变少,凝固缓慢或不凝固。虾发病后死亡迅速,一到两天内能有90%以上的死亡。防治方法1、放养前彻底清塘,高温多雨季节定期使用光合细菌调节水质。每隔 10天全池杀菌消毒一次,保持池水清爽稳定。2、发病后全池泼洒“VC”,减少损失。确诊后用“聚维酮碘”等高效、低刺激性的碘制剂。同时拌料内服“VC”、“胆汁酸”,促进虾体尽早康复。

搜图编辑03病毒性红体发病时机通常发生在水环境急剧变化后的1~2天,在水温26~28℃,规格6~9cm时 发病尤为严重。发病虾池水质一般较浓,透明度通常在20cm以内,pH值高于9,每立方米水体氨氮含量在0.5g以上。发病特点病虾主要表现为红须、红尾,尤其是尾扇变红,所以又称之为“红尾病 ”。病虾体色茶红,虾体有黑斑,不摄食或很少摄食,在水面缓慢游动,离水后很快死亡;病虾甲壳变软,易与肌肉分离,久病不愈的病虾甲壳上有不规则的黑斑,基本无红腿现象,肝胰脏变性或糜烂,肠道发红肿胀。虾开始发病有零星的游池,停食,死亡速度不是很快,两天之后才会出现死亡高峰,死亡率有50%以上,死亡高峰过后还会陆续有很少量的死亡,这种虾离开水后马上就会死亡。

搜图编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