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趣味诗(09)

01.同头诗 02.绕头诗 03.数谜诗 04.拆字诗 05.字谜诗

06.联边诗 07.连环诗 08.宝塔诗 09.藏头诗 10.一字诗

11.嵌字诗 12.叠字诗 13.复字诗 14.数名诗 15.十字图诗

16.联珠诗 17.离合诗 18.独韵诗 19.翻韵诗 20.八音诗

21.盘中诗 22.回文诗 23.回文词 24.回文曲 25.药名诗

26.歇后诗 27.独桥诗 28.间韵诗 29.促句诗 30.幽默诗

31.谜语诗 32.缀名诗 33.集句诗 34.偷声诗 35.柏梁诗

36.同调诗 37.哲理诗 38.尖塔诗 39.神智体 40.韵字诗

41.掉脚诗 42.吃语诗 43.叠韵诗 44.同声诗 45.双声诗

46.穴名诗 47.星名诗 48.姓名诗 49.地名诗 50.五行诗

51.转韵诗 52.排比诗 53.卦名诗 54.节气诗 55.四季诗

56.六忆诗 57.八音诗 58.十二时 59.建除诗 60.粘对诗

09.藏头诗

藏头诗是诗歌中一种特殊形式的诗体,它以每句诗的头一个字嵌入你要表达的内容中的一个字。全诗的每句中的头一个字又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名、地名、企业名或一句祝福。藏头诗涵义深、品位高、价值重,可谓一字千金。

藏头诗,又名“藏头格”,是杂体诗中的一种,有三种形式:一种是首联与中二联六句皆言所寓之景,而不点破题意,直到结联才点出主题;二是将诗头句一字暗藏于末一字中;三是将所说之事分藏于诗句之首。现在常见的是第三种种,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可以传达作者的某种特有的思想。

藏头诗从诞生之日起,就打上了游戏和实用双重印迹。由于藏头诗“俗文化”的特性,注定其难登大雅之堂,不为正史和正集收录,从古至今,藏头诗多在民间流传,或散见于古典戏曲、小说。

藏头诗风格介绍:

第一种是深藏诗作的意图,例如下边是宋朝孔平仲的拆字藏头连环诗:

高会当年喜得曹,日陪宴自相劳。

力回天地君应惫,心狭乾坤我尚豪。

豕亥论书非素学,子孙干禄有东皋。

十年求友相知寡,分付长松荫短蒿。

前六句只描写当年得子后举行宴会和为儿孙打拼的历程,只有最后一联才真正吐露了心声,是吩咐对方(老朋友)庇护照顾自己的儿孙后辈(把老一辈比作长松,把下一辈比作短蒿)。显得含蓄而又有趣。

第二种是将每个句子的头一个字藏在别处。

这样的作品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我们还是看上面孔平仲的藏头诗图吧。大家会发现,上面诗中句子的头一个字“日”、“力”、“心”、“豕”、“子”、“十”、“分”在图中没有出现。而且图中只有49个字,不是七律的56字数,那么这七个字藏在什么地方呢?

如果不是要提示开头,“高”字也完全可以不出现,藏在“蒿”字下面就可以了!同理,“日”字藏在“曹”字下面,“力”字藏在“劳”字下面……

第三种很是常见,也是多数人一眼就能看穿的。如前述“卢俊义反”藏头诗。

如庐剧《无双缘》中,双写也以藏头诗表明心志:“早妆未罢暗凝眉,迎户愁看紫燕飞,无力回天春已老,双栖画栋不如归。”暗藏“早迎无双”四字。

文人士大夫中也不乏藏头诗高手。比如明朝大学问家徐渭(字文长)游西湖,面对平湖秋月胜景,即席写下了七绝一首:

平湖一色万顷秋,湖光渺渺水长流。

秋月圆圆世间少,月好四时最宜秋。

其中就藏头“平湖秋月”四字。

藏头诗首先是诗,它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得有一个完整的意象、完整的主题,更高要求是必须讲究是所必须讲究的其他条件,如押韵、对仗、平仄等等,而绝对不可以是四句毫不相干搭在一起的“话”。现在很多人因为对此认识不足,或因为诗词写作功底欠缺,误以为只要将N个字分别藏在N个句子中凑在一起,就算是藏头诗了,丝毫不考虑作为诗所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要素。上面的关于藏头诗举例中便可以略见一二:你能明白什么叫做“晓保川上多麻辣”吗?你读得懂“共杯潺”“盟风凉”是什么意思吗?两首关于“春节快乐”的所谓的“诗”,你能看出他的主题是什么吗?

这其实是浮躁浅薄的当代人对祖国文化缺乏敬畏心的表现,是对祖国文化的亵慢,长此以往,藏头诗就完全没有了它固有的艺术魅力,成了垃圾文化了。其实,我们认为,祗有首先是“诗”的作品,其藏头的作用也才会更好,像前面那个“武皇发愿建龙门”,由于一看就不通,读者要么不再读下去(没人读就什么都不是了),要么就在其中找“机关”,藏,就成了欲盖弥彰,而好的藏头诗,由于主题明了、意境优美,读者的注意力往往在诗本身,于是就忽略了“藏”着的内容,一经道破,读者才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藏头诗的艺术魅力才得以充分展示。试问,如果卢俊义一开始就看出那个“卢俊义反”,《水浒》还写得下去吗?《水浒》写不下去,四大名著也没有了。(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