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统的分析一家公司:入门篇
你没有参透股票背后的公司运营的底层逻辑,这种经验主义的做法只是隔靴搔痒。
要想真正看懂公司,从而在资本市场持续盈利,只有建立自己的系统分析框架。
我们都认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
看懂股票背后的公司,在低估时坚定持有,伴随着它一起成长,最终分享成长的果实。
了解的人很多,但真正做好却并不容易。为什么?
天下勇士中,最为强大者莫过于两个——时间与耐心。
这个是给已经有自己理念和系统的人准备的两个最重要的词,在这之前现需要修炼内功。这是因为很少有人知道怎么去系统分析一个行业,一家公司。
别说我们的义务教育里没这块内容,就连金融专业里,也几乎是一片空白。大部分只教你一堆财务指标,上来就把公司强行拆解,从头到脚分析,得出结论。
直到进入基金公司后,我才慢慢地学到关于行业和公司分析的系统方法论。实操的行业还得实际操练才行。
但这套手艺只流传于少数研究员和基金经理的圈子里,知识的圈层化自然也导致了财富的圈层化。
不过不要紧,今天,就把自己投资12年 ,看过几十个细分行业和500 公司后,实地考察超200 公司,总结出的系统方法,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
而且,我把它拆解成五块,简称“五力”,并结合实际案例,揉碎了讲。哪怕没有金融基础,也能轻松掌握。
只要领会这套思路,并应用于实战,不断总结,就能很快迭代出自己的投资体系。
其实有时候股票投资比世界上任何游戏都好玩,让你会学会用投资的角度看世界,你会感受到,自己口袋里赚的每一分钱,都是认知的变现。
文章很长,请耐心读完。
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思考时间:30分钟
先看目录预览
第一步:弄懂行业
(1)什么是好行业?
(2)什么是价值链?
(3)行业的竞争格局
(4)行业的发展阶段
第二步:弄懂护城河
(1)无形资产
(2)转换成本
(3)成本优势
第三步:明晰未来业绩成长能力
(1)销量增长阶段
(2)提价能力
(3)降成本能力
第四步:两种估值法
(1)绝对估值法
(2)相对估值法
第五步:排雷
(1)会计师意见和监管问询
(2)不符合常识
(3)财务数据过于优秀
(4)关联交易
(5)存贷双高
(6)商誉过高
下面进入正题,我们先来看行业分析,因为行业是公司所在的赛道,是公司生存的基础,也决定了公司的格局。
分析股票,应该把至少一半的精力放在分析行业上,才会事半功倍。
第一步:弄懂行业
1、什么是好行业?
巴菲特说过,投资很简单,选择一条长雪道,最好雪还是湿的,这样雪球会越滚越大。
意思就是挑一个好行业,不仅走的长远,还有复利效应,赚钱越来越轻松。
好行业必须符合两个标准:
(1)市场需求要足够大,而且能长久。
需求足够大很好理解,市场需求决定了行业的天花板。投资人最爱听“万亿级市场”,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大赛道上才会跑出大公司。
那么,又大又圆,哦不,又大又持久的万亿级市场去哪找呢?
不管经济好坏,人们都离不开吃穿住行,生老病死,这些才是永恒的“黄金赛道”。
(放在我们大A股,就是吃药喝酒,大消费。)
(2)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甚至是爆发式增长
前面提到过,股价反应的是未来的业绩。如果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却不增长,那股价也没办法上去。
比如高速收费,看起来是个躺着收费的好生意,但每年的过路车辆就那么多,还不敢随意提价。那股价自然也不会上涨。
在科技等领域里,新产品的推出,关键技术的突破,往往能刺激人们的需求,颠覆原有的供需格局,从而获得爆发式增长,股价也会一飞冲天。
综合以上两点,你就很容易想明白,十倍大牛股往往会在三大领域出现:
消费,医药和科技。
消费板块的非典型性划分如下图:
这么多行业细分子行业首先标红的容易出牛股,而且已经出了很多,名称就不一一列举。另外消费服务行业里,我国特色火锅(hot pot)早就火遍全球。(知名的两家也在港股发挥出色。)
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只要在这些领域中专精一个细分领域,看懂哪怕只有一两家公司,在合适的时机坚定持有,你的整个人生就会很不一样。
你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正确的方向聚焦,比如,深入研究自身所在的行业。这样,你就有很大概率击败机构投资者。就像最著名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说的:你只要用心对股票做一点点研究,普通投资者也能成为股票专家,并在选股方面的成绩能像华尔街的专家一样出色。
举例,中国的股王是茅台,茅台不但成就了景林、等一大批顶级私募,也造福了数不清的个人投资者,如林园,但斌、冯柳等大佬。
2、分析价值链
每个行业,都可以拆分成上中下游,这是社会大分工的结果。
上游研发,中游制造和流通,下游品牌和营销,构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
每家公司,都处于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中。
我们需要进一步深挖的,是其中的价值链。
什么是价值链?价值链就是产业链上的利益分配。
说白了就是,这行业的钱都被谁赚走了?谁议价能力更大?谁又在干苦力?
我们常说的产业微笑曲线,讲的就是价值链。研发和营销两端,赚取了最多的利润。上图
苹果为什么那么强大,就是因为牢牢把握了研发和品牌两端。
根据2012年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信息技术和组织研究中心Jason Dedrick团队的分析,在100块的iphone手机利润里,苹果公司能够赚取75元。那中国的百万产业工人赚取多少呢?2元。
明白了价值链,就读懂了行业的纵向格局。
3、行业的竞争格局
格局除了纵向,还有横向。
横向格局,就是公司之间的相互竞争。
衡量竞争格局的最好指标,就是集中度,也就是头部玩家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
前五家的市场份额之和,叫CR5,前十家的份额之和,叫做CR10。
门槛高、产品标准化、网络效应强的行业,集中度往往更高,比如重工业,比如互联网。
门槛低、产品个性化的行业,集中度就低很多,比如餐饮,比如家教,比如理发。
在集中度高的行业,头部玩家会很舒服,先发优势,强者恒强,后续玩家很难颠覆。
在集中度低的行业,生存压力很大,产品质量和个性化服务成为立身之本,这时投资者需要精挑细选。
4、行业发展趋势
了解了行业的纵向和横向,还要加上一个时间轴,也就是行业发展趋势。
行业发展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创新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一般不用关注)。
如果要用一个指标去定量分析,那就是普及率,或者叫市场渗透率。
就拿最经典的汽车产业的增长曲线为例。
在创新期,普及率不到10%,但这时汽车概念一片火热,股价疯狂上涨。只要无脑买入相关概念,就能爆赚一笔。
当行业进入成长期,尤其是普及率到了50%后,行业竞争开始加剧。
竞争力更强的公司抢夺对手的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开始提升。股价也随之分化,优秀公司的股价不断创新高,缺乏竞争力的则被淘汰或兼并。
到了行业的成熟期,普及率达到上限,行业竞争格局也稳定下来,谁也吃不掉谁,集中度同样到达上限。
这时候的股价,就远没有前两个阶段性感。不过这阶段的公司盈利能力稳定,分红很高,是个不错的现金奶牛。
很多投资人常用的套路,就是对比国外成熟市场和我国当前的普及率,从而判断行业的发展阶段。
当然,成熟市场的情况不一定每次都能套用到我国市场。
好了,花大篇幅说完了行业,我发现已经写了3500 字,认真的你能读到这里,就说明你是一个能够保持沉浸式学习的人,请双击屏幕,为自己点个赞,然后休息一下,我们接下去就开始剖析公司。
第二步:弄懂护城河
看公司的第一步,是看懂护城河。
这是巴菲特在1993年股东会上首次提出的理念,也是他最看重的指标。
先做好防守,做好分内之事,让自己立于不败,再伺机进攻。
这,恰恰也是巴菲特的护城河理念。
公司时刻面临残酷的竞争,任何有利润的地方都会受到蚕食。只有宽广的护城河,才能确保公司立足,才能让它长久获取高额利润。
护城河具体有哪些呢?
世界顶级评级机构晨星公司在研究了各行业的护城河,我把它归纳为3种:
1、无形资产
通常有三种,品牌,专利技术,授权。
品牌很好理解,茅台成为宴会送礼的硬通货,农夫山泉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海底捞给人第一印象就是无懈可击的服务,星巴克咖啡再难喝,白领也要买一杯满足装X需求。
专利技术是企业掌握了别人没法做到的技术,或者企业抢先掌握技术,并且申请专利保护,然后躺着向后来者收取专利费。
高通靠的就是在其他公司前进的道路上不断挖坑,哦不,不断抢注专利,然后躺收专利费。
至于授权,这个对身在天朝的你来说应该也很好理解,它通常存在于金融、能源和电信行业中。
翻开任何一家金融公司的年报,里面都会罗列出公司的牌照资格。
一般一页还放不下。上面明摆着写着两个字:门槛。
2、转换成本
这是我们在更换产品或服务时,要付出的额外的成本。它不仅仅体现在金钱上,还可能是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比如,用惯了iphone,换成安卓总有些不适应。
网络效应本质上也是一种转换成本,我们用的那些社交应用,微信,滴滴,支付宝,抖音。
3、成本优势
对于很多工业品来说,固定投资不大会变化,而规模越大,分摊的边际成本就越低,也就越能压垮对手。
汽车,手机等工业品,都是这个逻辑。
一般来说,护城河不是一成不变的,好企业能把护城河越做越宽,赚钱也更加轻松。
看懂了护城河,也就看懂了企业如何立足。
做好了防守,下一步便是如何进攻。
第三步:明晰未来业绩增长
前面说过,股价反应的是未来的预期。
要让股价上涨,那企业在未来必须有肉眼可见的利润增长。
一般来说,利润增长只跟三个因素有关:单价,销量,还有成本。
1、销量
我们先来看销量,它是最关键的指标。
销量增长来源有两个,行业本身增长带来的份额,以及公司从其他竞争对手那夺取的份额。
在创新期和增长期的前半段,销量主要来自行业本身增长带来的红利。随着行业增速渐入瓶颈,销量更多来自抢夺对手的份额。
这也对应不同的选股策略。在行业前半段,所有公司的销量都会上涨,所以可以闭着眼睛随便买股票,比如最近如火如荼的造车新势力。
在行业后半段,则需要精挑细选,选出最有竞争优势,最有可能成为龙头的那个。
说到竞争优势,有一点要说明,它跟护城河不完全一致,护城河是一种防守的概念,而竞争优势则更多的偏向进攻。
品牌,营销渠道,过硬的质量体系,更低的价格,优良的售后服务,都是一种竞争优势。
2、单价
说完销量,再说说单价。
提价能力是品牌和产品质量最好的认证。比如奢侈品,比如茅台。
如果提价的同时还能提高销量,那就是资本市场最喜闻乐见的量价齐升。
3、成本
不要小看了成本,很多时候它是最大的竞争优势。
渠道变革,精细化管理,研发关键技术,都能降低成本。
比如,格力当年与国美的大战,就是因为国美太强势,收取的渠道费太高,格力的定价话语权太低。董明珠一狠心,退出了如日中天的卖场渠道,选择自建渠道网点。最终,彻底掌控销售成本,成为了空调一哥。而最近,格力又打通电商渠道,大大压缩了线下经销商体系,再次降低了销售成本。这也是最近格力再次腾飞的原因。
好了,下面我们就要进入更硬核的领域。因为要股市中真正赚到钱,少不了定量的分析。
既然已经看到这里,说明你是个能够独立深度思考的人,请勇敢地三连击点赞 转发 关注让我知道。
第四步:两种估值法
初中课本教育我们,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确定公司估值,就是拨开股价的迷惑,确定公司真正的价值。
在我看了好几遍的《巴菲特之道》里有一个原则:模糊的正确远胜于精确的错误。——巴菲特
因为公司价值没法精确估计。
巴菲特的方法,是估算出公司真实价值的范围,当股价远低于范围下限的时候,坚定投资。
这是传统的价值投资做法,但却不一定适用于中国资本市场。
因为A股的投资者很热情,(对,说的就是你这个小散),股价普遍偏高,优质公司的股价更是很少被低估。
我们要的,是一套成长股的估值逻辑。
估算出公司在3年后的真实价值,再对比当前的价值,看有多少的增值空间。
比如,当下实际市值100亿,3年后预计150亿,那就是50%的增长,换成年化,大约是14%的年化收益率。
框架不难,重点是怎么算未来的市值。
在金融学上,有两种方法,一种叫绝对估值法,一种叫相对估值法。
1、绝对估值法
绝对估值法又被称为净现金流折现法,预估企业未来每年能产生的利润,分别折现到当下时刻,然后加总。
如果一个企业,从明年起,每年能产生100元利润,一共运作3年,利率是10%
那么这个企业当下的价值就是:100/110% 100/(110%)² 100/(110%)³=249元
绝对估值法是金融学课本上的主流,它提供的是一种精确的估值,也解释了,为什么股价本质上是市场对公司未来的预期。
但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它的实战性并不高。因为你没办法精确预测未来所有年份的利润。
两三年可能还行,超过5年,10年的事,谁说的准。
2、相对估值法
真正被广泛使用的,是相对估值法。
我们常听到的市盈率,市净率,就是最常见的相对估值法。
市盈率(P/E):市值/净利润的比值,price/earning。
市净率(P/B):市值/净资产的比值,Price/Book Value
用公司的净利润或净资产,乘上一个倍数,估算出公司的价值,就是相对估值法。
本质上,相对估值法是一种经验主义,却相当有效。因为估值总是会均值回归。
3、估值应用
如果一家快速发展的公司,当前的净利润是1亿,市值是100亿,那么当前的P/E就是100倍,远高于同行的平均水平50倍。
现在我们来做个预测,如果我们认为公司三年后的净利润会增长到5个亿,同时,市场热度消退,公司P/E退回到同行的平均水平50倍,那么公司在第三年的市值就是5亿×50亿=250亿。
从100亿到250亿,市值上涨1.5倍,换成平均年化收益率是36%。
第五步:风险排雷
把风险放在最后,不是因为它不重要,相反,它是投资者下注前最重要的一道保险。
不然的话,对于财务造假,会计师有一套专业的排雷手段,不过我们不需要懂那么多,我总结了5个常见雷区,能帮你避免90%以上的坑:
1、不符合常识
公司的财务数字是公司经营的结果,它有随机性和波动性。一旦有完美到不可思议的财务数据出现,我们一定要尊重自己的常识。
推荐书籍《常识》
2、 过于优秀
大部分情况下,市场充分竞争,人员、资金、信息自由流动,一家公司很难取得远高于同行的效率。
历史证明,很多过高的毛利率最终指向的就是财务造假。
被中概股开膛手浑水公司揭发的辉山乳业,就是谎称自己生产原材料,从而大幅降低了成本,大大提升毛利率,却被无情揭穿。
推荐书籍《麦道夫骗局》
3、 关联交易
这是个会计用语,在字面上不难理解,就是和自己人的交易。很多时候,公司看上去收入利润很高,但实际上却只是虚假交易,左手倒右手。
在乐视的财务魔术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被层层掩盖的关联交易。
推荐我的帖子:
4、大存大贷
公司账上趴着很多存款,但同时,公司又拼命向银行贷款。一般来说,贷款需要支付利息,如果有很多现金,又在短期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机会,都会选择还掉一部分贷款。
存款和贷款都很高,很多时候就说明这存款并不是自己的,要么是问人借的,要么是伪造的。
存款也可以伪造,比如著名医药白马股康得新就伪造了300亿存款。
5、商誉过高
这里的商誉是个会计概念,在公司收购时候产生。
举个例子,如果公司用30块钱,溢价收购了一个账面只有10块钱的东西,那么就会在账上产生20块钱的商誉。
你可能会问,公司为什么要当冤大头?
因为公司看好这块资产在未来能产生更高的现金流,对得起30块的价格。
但如果发现这玩意最终没那么值钱呢?对不起,20块钱的商誉就要减值,从而降低公司的收益。
有时候,商誉造成的亏损甚至会超过公司的资产。
所以,一定要警惕商誉/净资产的比重超过35%的公司。
很多人肯定记得18年的商誉暴雷潮,那么多公司我就不一一举例了。请自行搜索。
好了,看完五力分析法,你已经在认知上超越了90%的韭菜,从此省去大量瞎蒙的时间。
结尾
好了,在开始你的投资旅程前,我想送你三句鸡汤:
投资虽简单但不易。——巴菲特
理解如何投资很简单,而我们表现出来的行为偏差往往让我们偏离了有效投资。
市场是有经验的人获得更多金钱,有金钱的人获得更多经验的地方。
所以永远不要怕自己开始的太晚,错过行情,最重要的是打好自己的基本功。
人是习惯的动物,习惯分为两种:习惯了去做,和习惯了不去做。投资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看完这篇,不能让你赚钱,但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者有点喜欢的话,可以三连击点赞 转发 关注
来自蠢蛋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