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剑之精品鉴赏
青铜剑是我国古代战争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兵器。它一般是铜、锡合金冶炼制作而成的。我国青铜剑的创造及其发展历史,约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商周时代即已出现,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已是高峰阶段,嗣后,一直延续到秦汉。到铁剑出现时,青铜剑就逐渐销声匿迹了。从近年来,通过田野考古发掘,全国各地出土包括青铜剑在内的青铜兵器,可说是层出不穷,异彩纷呈,特别是前些年,吴王夫差剑和越王勾践剑的发现,更是震惊中外,成为稀世之宝。
平均算来,成品剑完成大概需要3天的时间。从古至今,在质量和成本之间取得平衡总是困难的,但考虑到古时的好多剑都是国王专属的,那么价值一说也就不值一提了。
剑的好坏取决于硬度和韧性,现在勾践的剑无法检测具体硬度和韧性,铸造青铜在含锡21%的时候强度达到顶峰,硬度可以达到200HV以上,秦剑外部含锡量17~20%,兵马俑中出土的秦剑硬度检测数据是106HRB,约296HV(28.5HRC),但青铜制品无法超过HRC40。所以不可能比钢制宝剑更锋利,现代制作太极等健身不开刃用的铬钢(不锈钢)刀剑,做成硬剑的硬度也有45-52HRC。钢制长款宝剑硬度及韧性兼具最 优则可达60HRC。
青铜器的锈色 青铜器经过几千年流传,至今大致有三种方式:入土、坠水、传世。行家们说:“青铜器坠水千年,则绿如瓜皮,而莹润如玉;未及千年,虽有青绿而不莹;未入土水之传世青铜器,其色紫褐,而有朱砂斑,甚至其斑凸起。”一般说来,流传至今的大多是出土青铜器,由于铜质差别及各地土质、水质的差异,入土青铜器的锈色也不尽相同,常见有绿锈、红锈、蓝锈、紫绣等。拿到一件青铜器,先要用眼看,若锈色与器体合一,深浅一致合度,坚实匀净,莹润、自然,则为自然生成的锈色。若锈色浮在器物之上,绿而不莹,表皮锈,而且不润泽,刺眼,就是伪锈了;这时再做进一步的审定,把手搓热触摸器物,用鼻嗅手,定有铜腥味,因为千年古青铜器是无铜腥味的;还可用热碱水洗刷青铜器,伪锈就会脱落,若刷洗不下,再用火烤就脱落了;或者用舌舔青铜器,若有盐卤味,也是伪锈。
中国古代铜器源源不绝,绚丽璀璨,有着永 久的前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传世和近年发现的很多青铜器表明,青铜器本身有着一个完好的发展演化体系。自夏、商、周至秦、汉全部青铜器发展史,大概能够分为十三期:即夏为二里头文明期,商、西周、春秋各为早、中、晚三期,战国分作前期和中、晚二期。秦、汉为青铜器发展史的余晖。
中国古代有很多名剑,干将、莫邪、鱼肠、纯钧等等,每一把剑后面都有一个凄美的历史故事。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名剑都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据说现今存世的越王勾践剑就是纯钧剑。
“通常所见的青铜剑一般都是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的成熟的青铜剑,而我们馆藏的青铜剑,大多数的年代都在春秋晚期以前,也就是说是早期的青铜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