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被抓时,你应当知道的10个刑事法律知识
当家属被公安带走时,家人往往陷入手足无措,巨大的恐慌之中,这种应激反应可以为人所理解。部分当事人家属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陷入偏听偏信的误区,被声称有“关系”的人骗取钱财。有的因过于自信,认为“关几天就放出来了”,而贻误了最佳“救援”时机。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根据以往实务经验,将当事人家属最为关心,也最迫切需要了解的刑事法律知识,整理如下,以供查阅参考。
01
应当先了解拘留的类型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拘留分为三种:治安拘留(治安拘留)、司法拘留和刑事拘留。
(1)行政拘留,是指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一般违法行为,给予的一种最严厉制裁,属于行政处罚的一种。拘留时长为1日以上,15日以下。多种违法行为,合并执行拘留不会超过20天。
(2)司法拘留,是指对妨害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情节严重的人采取的强制措施,拘留时长最高为15天。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有能力履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当事人,一般首次拘留就是司法拘留。
(3)刑事拘留,是指针对涉嫌犯罪的当事人,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相较于前两种,这种拘留措施最为严厉,拘留时限也最长。
作为当事人家属,在亲人被拘留后,应当在第一时间了解办案单位名称,通过打电话或者到公安局(派出所)当面了解当事人被拘留的原因,核实是否属于刑事拘留。如果当事人被刑事拘留,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02
尽快领取《刑事拘留通知书》
《刑事拘留通知书》会载明当事人涉案的罪名、羁押地点等信息,可以初步判断事情紧迫程度和严重程度。
根据法律规定,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实践中,办案机关一般采取电话、书面邮寄拘留通知书的方式通知当事人家属。如果采取邮寄的方式通知,可能出现由于邮寄送达时间缓慢,或者因邮寄地址错误而没有收到通知书的情况。
建议主动通过电话或当面咨询的方式向办案机关核实有关情况。一般都可以打听到当事人被拘留的原因以及关押地点。但也不排除办案机关以“案情保密”“有碍侦查”的理由拒绝告知拘留原因以及关押地点。
如果长时间没有收到通知,且通过电话/当面查询的方式无法获取有关信息,建议委托律师进行查询。
03
能否见到被拘留的亲属?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亲友以辩护人的身份,经检察院、法院批准,可以见到当事人。但是,侦查阶段只能委托律师会见。
实践当中,很少有亲友能以辩护人的身份参与刑事诉讼,即使参与诉讼,也很难被准许会见。出现这种情况,既有亲友掌握的刑事法律知识普遍不多,难以开展辩护的内在原因;也有检察院、法院担心其亲友基于私人情感,与当事人串供、毁损证据、打击报复证人的原因。
一般检察院、法院也不建议当事人的亲友参与刑事诉讼。如果已经聘请律师,可以委托辩护律师传达家属对当事人的问候,帮助稳定当事人的情绪。但律师不会帮忙传递涉及违法甚至是涉嫌犯罪的信息。
03
不知道具体看守所位置怎么办?
一般来说,看守所往往设置在较为偏僻的地方,通常百度/高德等手机导航地图不会显示看守所的位置。如果已经委托律师,找律师了解即可。如果还没有聘请律师,可以向办案机关了解看守所的具体地址,也可以拨打12345热线或当地司法局电话咨询具体地址。
04
及时充钱和送生活必用品
在当事人被关押后,家属应尽快将被褥、衣物等必须生活用品送到看守所。食品、化妆品、洗漱用品和其他非生活必须品,一般看守所拒绝接收。 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衣服不能带有金属拉链、金属纽扣等金属制品,不得带有较大的塑料纽扣、不能带有磁疗颗粒,不能带有长的带子,鞋子不能带有鞋带,女性内衣不得带有金属钢圈、不得带有蕾丝边;
(2)衣物里不要夹带纸条之类的物品;
(3)不得为在押人员送类同军(警)衣服、军(警)大衣、、羽绒制品、长筒丝袜。
(4)眼镜需全塑料镜架,不得带有任何金属,不能用金属镜架,镜片应为树脂镜片,不得为玻璃镜片;
(5)充钱的话,不用太多,一般每月充400—600即可。有些地区如郑州市第三看守所开通了网上充值服务,可以通过支付宝进行充值。虽然现在手机支付较为普及,但有些地区仅受理现金和银行转账,所以去看守所充值时,建议带上银行卡和现金。
06
谨防被“司法掮客”骗钱
当事人被抓,亲友往往陷入手足无措的状态。
此时,常常会出现声称“有关系,能捞人”的司法掮客(二道贩子),虚假承诺案件结果,索要打点关系的费用。作为当事人亲友,如果你遇到以下几种人,应当提高警惕,谨防被骗。
(1)声称有神秘关系,或者和公检法很熟悉,只要给好处费,就可以把人捞出来的朋友;
(2)通过明示和暗示的方式,表达自己有特殊关系,可以办理取保候审,可以把人捞出来的律师;
(3)要钱的时候含糊其辞,只收现金,拒绝转账的陌生人。同时,通过贿赂等方式找关系捞人,还存在刑事方面的风险。
07
什么人可以委托律师介入案件?
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有权自行委托辩护人。
如果处于被关押的状态,其监护人、近亲属可以代为委托辩护人。这里的近亲属指的是,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对于其他人想要委托律师,建议联系当事人的近亲属一起到律所办理委托手续。办理委托手续时,应当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
如果是夫妻一方委托律师,部分看守所要求提供结婚证复印件,建议在决定委托时,将结婚证一并带上提供给律师。
08
什么时候委托律师介入最好?
刑事诉讼一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监察委办理的案件是例外)根据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侦查阶段),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
简单的说,侦查阶段就可以委托律师介入。有些当事人家属认为,律师在侦查阶段仅能会见当事人,没有办法查阅卷宗材料,作用不大,等到审查起诉阶段或者法院审理阶段再委托也不晚。
这种思维误区,是导致当事人无法及时得到法律帮助,耽误改变罪名、办理取保候审等时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律师在侦查阶段介入,可以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对于当事人在侦查初期被诱供、骗供甚至刑讯逼供的情况,可以代为申诉、控告。
可以为其办理取保候审,说服办案机关改变案件定性(重罪改成轻罪),有效地辅导嫌疑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09
哪些情况下可以取保候审?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以下四种情形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实践中,部分地区的司法机关要求当事人必须取得被害人谅解,才愿意为其办理取保。有的则要求必须是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以下的案件,才允许取保。
对于暴力性犯罪案件、同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全部归案的案件,在办案机关所在地没有固定住所的案件,取保存在一定难度。
办理取保必须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如果严重违反取保候审期间的规定,将会被取消取保候审,重新关押。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被取保并不意味着已经“案结事了”,仍然要面临刑事审判。
10
当事人会被判多久?
在当事人被拘留后,绝大部分当事人家属都会咨询这个问题。刑期的长短与涉案罪名、犯罪情节以及应负责任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律师在介入辩护之后,首先考虑的是当事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例如未构成轻伤以上的故意伤害案件,盗窃数额没有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普通盗窃案件等,主体身份不适格、证据严重不足的案件等,律师会向办案机关提出有针对性的辩护意见。
同时,对于已然构成犯罪的案件,律师也会从量刑的角度考虑,发表辩护意见。通过从案件事实、证据、以及法律适用三个方面分析,综合判断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罪轻与罪重的问题。
负责任的律师一般是在会见当事人,开展阅卷工作,结合当地司法实践情况后,与当事人家属沟通案件可能的量刑范围,前期只能确定一个大致的范围。
赠书活动
来源:深度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