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文明曙光——兖州的史前文化
兖州地处泰沂山前汶河冲积平原,是鲁西南大平原的东部边缘地带。这里土地肥沃,气侯温和,是古代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区域。目前所知的兖州境内最早的史前人类活动遗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胡秉华教授在今小孟西桑园村调查时所发现的细石器,距今1—2万年,属旧石器时代。而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从北辛、大汶口到龙山文化,在兖州境内都有发现。其中王因、西吴寺和龙湾店、六里井几处都已经过了科学的发掘,出版了发掘报告,为我们了解远古时代的兖州情况提供了可能。
追溯远古时代的中国历史、人们往往从三皇五帝开始。三皇五帝都是谁,他们是神还是人,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他们应该是远古时代的氏族或部范的首领,因为对氏族和社会的某种重大贡献而被神化。例如燧人氏,是发明用火的;庖牺氏,是发明熟食的;等等,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这些“皇”或“帝”,共传说中的活动地区有不少与山东南部一带有关。例如庖牺的母亲华胥是在雷泽(今菏泽)践巨人之迹而受孕,其后代在春秋时有任(今济宁)、须句(今东平)等;少昊氏则“邑于穷桑(今曲阜)以登帝位,都曲阜”;舜“耕历山(今济南)、渔雷泽、陶河滨(今定陶)、作什器于寿丘(今曲阜),就时于负夏(今兖州);又说”舜生于诸冯(今诸城)、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今河南开封)、东夷之人也“;而如前文所述,大禹治水的主要活动地区也是在黄河下游的山东一带。这些都说明,今鲁南一带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远古时代的东部民族被称为东夷人。“东夷”之称是相对于活动于中原的华夏人而言,上述的少昊、舜等应该是东夷人的首领。《说文》:“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看来,身材高大,使用弓箭狩猎作战,应该是古代东方民族的标准形象。因此有人认为是东夷人发明了弓箭,历史上最著名的神射手羿也是东夷人;还有人认为是东夷人发明了冶铁,因为铁字的古文是“金”旁加一个“夷”字。这些都说明,不仅“山东好汉”的说法历史久远,东夷人还自古聪明智慧,有不少的发明创造。其实,东夷是很多东方部族的通称,他们对古代文明的发展各有贡献。东夷文化、华夏文化还有其他部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是处于不断的融合、碰撞和发展中的,它们都是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当然,对于远古的历史传说,不同的学者们有不同解释,有一些很难在短期内取得一致。但我们如果把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的资料结合起来综合研究,则往往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印证的,所得的结果也许更能够接近历史的真实。近几十年来,我国史前考古成果显著,已经建立起了史前各个时期的基本年代框架。山东新石器时代可以追溯到距今约7000年的北辛文化,北辛文化后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文献所记载的五帝时期(约为公元前26—22世纪),其时正当山东地区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时期。研究表明,大汶口文化及其后的龙山文化的分布区域和传说中的少昊活动区域基本一致,因此有学者提出,大汶口文化及典型龙山文化就是少昊文化,或曰东夷文化。东夷文化的范围,包括鲁中南地区及鲁东山区,而以泰山以南的汶泗流域为其核心,因此又有学者提出了海岱文化区的概念。
兖州地处泰沂山前汶河冲积平原,是鲁西南大平原的东部边缘地带。这里土地肥沃,气侯温和,是古代人类繁衍生息的理想区域。目前所知的兖州境内最早的史前人类活动遗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胡秉华教授在今小孟西桑园村调查时所发现的细石器,距今1—2万年,属旧石器时代。而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从北辛、大汶口到龙山文化,在兖州境内都有发现。其中王因、西吴寺和龙湾店、六里井几处都已经过了科学的发掘,出版了发掘报告,为我们了解远古时代的兖州情况提供了可能。
考古发掘表明,远古时侯兖州的气侯和地貌与现在相比有较大差异。那时气温要比现在高,降水量充沛,沼泽湖泊也多,到处是葱茏茂密的森林植被,生活着很多目前早已绝迹的动物,例如大象、犀牛、扬子鳄等。只有在濒河的高地上,才是人类居住的地方。
王因遗址就紧邻着一片湖泊。这是一个村落,村子里的房子或圆或方,很不规则,都是半地穴式的。建房的方法是先在地上挖一个坑,沿坑壁栽一些木桩,撑起一个骨架,然后用草搭成屋顶。房屋的中央一般有一个火塘,用来保存火种、烧熟食物。村落的周围是墓地,在发掘清理的900多座墓葬中,发现大多数是同性合葬,这说明当时还没有出现固定的配偶家庭,实行的还是族外的不固定的婚姻制度。合葬墓中发现了不少二次迁葬,其中一个墓里有22具男子的骨骸,每个人自成单元,头向东、中为骨盆,四肢骨成束地放在下边。这也许是“嫁”到外氏族的男子,死后因某种风俗而迁葬的。那是社会发展史中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女性在氏族中的地位很高,家族的世系是以母系的血统计算,子女只知其平,不知其父。困为那时社会生产力很低,谁也无力单独生活,只能在一个女首领的带领下共同生活。
渔猎是当时最主要的生产方式。王因的灰坑里出土了不少动物骨头,既有老虎、大象等野生动物,也有猪、狗、鸡等家畜家禽,说明那时候已经有了家畜家禽的饲养。被烧红的土块中发现了谷物的痕迹,还发现了一坑橡树的籽壳,说明当时谷物也是重要的食品,已经有了初步的农业。出土的工具有石制的斧、锛、刀、磨盘、磨棒;骨制的锥,鹿角制的锤,蚌壳制的镰等。从出土的骨针和纺轮推测,那时已有了纺织,先民们已不是只能穿兽皮和树叶了。
最能代表当时工艺水平的是制陶。王因遗址的下层出土的多为夹砂红陶,制造较为原始粗糙,只有较简单的纹饰,烧成温度也不高。上层则出现了泥质磨光的细红陶,还有绘有精美图案的彩陶。彩陶图案是以矿物为颜料绘制的,多为黑、白、红色,构图严谨、色彩鲜艳,已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王因先民对美的追求,还表现在他们已有了装饰品。例如用象牙或兽骨磨成的发卡,绿松石做成的耳坠,鱼牙做的项链,还有陶制的手镯。在一个少女的双臂上,竟套有24只陶镯,可以想见这在当时一定是十分豪华时髦的装饰。
从出土的头骨看,当时王因人还有拔掉门牙两边的两颗侧门齿和枕骨人工变形的习惯。拔掉门齿是在十四五岁时进行,大约是表示已经成年,可以婚配了;枕骨变形是在年龄很小的时候,用某种工具有意压迫枕骨。命名后脑勺变成扁平状,这大约是出于一种审美的要求。另外,又发现一些人的口腔内常年含有一个石或陶制的小球,造成齿弓严重变形,估计也是为了追求美的一种原始风俗。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氏族部落内部渐渐有了剩余财富,出现了贫富差别,这从王因遗址墓葬品中可以看出。已发掘的墓葬中,约五分之一有随葬品,少的只有2件,多的有20多件。石铲石斧等多见于男性墓,纺轮骨针多见于女性墓,说明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已经出现。还发现了三座成年男女的合葬墓。这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家长制的家庭,父系氏族已初露端倪。此后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发展,大约在大汶口文化的中或晚期,母权制度终于退出历史舞台,父权制正式确立。
据研究,兖州王因遗址的下层为北辛文化。北辛文化是已知黄河下游一带新石器时代文化中最原始的类型。兖州境内的北辛文化遗址,还有小孟和西桑园等地。王因遗址的中层和上层,是大汶口文化的早期和中期,距今6000年左右。专家普遍认为,大汶口文化是由北辛文化发展而来,连同后来的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都是出自同属一族的山东土著居民的创造。兖州境内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很多,有尚庄、安家庙、夏家村、苏家户、李堂、西顿村、丁郗村、前岗和孙家楼等,不下几十处。
在大汶口文化的后期,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原始公社制度逐渐崩溃解体。为了争夺财富,各部落之间的征战掠夺不断升级,各种矛盾日趋激烈。这些不可调和的利害冲突,有可能导致各方在无度的厮杀中同归于尽,社会需要秩序,需要凌贺于各方之上貌似公正的王权,于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应运而生,这就是距今4000——4500年的龙山文化。
兖州境内的龙山文化遗址有十几处,如谈村、管家口、何庄、东吴寺、郭村、李宫、张刘、泗庄、巨王林、小马青、桲椤树等,现在已经发掘了的有西吴寺和龙湾店。这两处当时的聚落,为我们展示了当时人的生活情景。
西吴寺出土的石刀、石斧、蚌镰等生产工具磨制精致,比大汶口文化时代有了很大提高。还出土了玉石磨成的精美石铲,虽然还是生产工具的形状,但已没有了实用价值,当是显示富有的装饰品或宗教仪式用的礼器。西吴寺出土的陶器中,有容积相当大的陶瓮,明显是贮藏粮食用的,说明当时的农业已进入新阶段,产量提高,有了较多剩余。灰坑出土的大量兽骨,表明经济生活中渔猎仍占相当比重,对这些兽骨和植物孢粉的分析表明,当时森林覆盖仍很好,气候也较现在温暖湿润。
精美的黑陶和白衣陶鬲是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在兖州西吴寺和龙湾店都有发现。
黑陶通体漆黑发亮,薄如蛋壳,质地细腻,器型复杂多样。有的还饰有弦纹或者镂空的纹饰。据研究,制造黑陶的工艺相当复杂,仅选泥料就有很多道工序,而其关键则在制坯和烧成。当时的陶轮技术己很发达,做出的坯体十分规矩。一些器物还需要分段做坯,然后粘合;在不干的时候镂刻花纹,干后再磨光。最重要的是烧成时对烟的把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烧成这种黑的颜色。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西吴寺出土的高柄黑陶怀,真是黑如漆、明如镜、薄如蛋壳,托在手里轻如无物,其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鬲是一种有三只袋状足、深腹、有一鸟嘴状的流的器具。是古人用来烧水的。西吴寺山土的陶鬲有50多件,均为夹砂红陶,外涂一层洁白的陶衣。鬲是龙山文化中最典型的器物,其造型十分象一只张着大嘴的鸟。使人联想起古籍中少昊氏“以鸟记官”的记载。“鬲似乎可以作为是以鸟作为本族图腾的一个证据”。
龙山文化时期已是原始社会的末期。此时已经出现了金属冶炼和金属工具(但在兖州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尚未发现),社会发展史上漫长的石器时代行将结束。龙山文化时期已有了相当规模的城邑,国家的雏型已发现;并且,氏族中出现了贵族阶段,礼制和礼器,还出现了文字的萌芽。这一切都标志着已经跨进了文明社会的门槛。一般认为,文献记载中的夏朝是中华文明的开端,而山东龙山文化大约“有100多年的时间已经进入了夏朝的积年范围”。那是出现在中国东方的第一缕文明曙光,那里面也有兖州先民的勤劳和智慧。
观兖州 知天下
特别推荐
鲁王文化|记录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