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老人:我的归宿,在土地

回到乡下三年,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一个村子几百户人家,老人孩子几乎占了所有人口的九成九,年轻人十不剩一。就算是我,留在乡下,也是被逼无奈,没办法,生活所迫,谁又容易呢!

你问我,在乡下,靠土地吃饭,能吃饱吗?

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大部分地方是不能的,因为发展不起来,光靠政府补贴扶持,农民自己没有自主意识,是怎么也没办法自给自足的。

认识那群老人,是在医院。我住院十天,就和住院的老人们一起唠嗑了九天,每个孤单来医院的老人,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心酸。

刘爷爷和吴奶奶是一对夫妻,吴奶奶76岁,刘爷爷82岁。两位老人都生的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来医院调理,差不多是每个季度都要来医院住上一个星期,持续了四个年头了,他们从最开始的你照顾我,我照顾你轮流着调理,到现在一起手牵手的一起住院,从来就没有彼此嫌弃抱怨过,每天我都能在理疗室听见他们爽朗的笑声和大声的说话声,很温馨。熟悉了后,我曾问过他们:您们每次都是自己来,没人陪着,不难过吗?您们家的亲人就不管您们么?刘爷爷意味深长的看着我说:“孩子。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是人,都会有许多的身不由己。我和你吴奶奶能彼此陪伴,就已经很幸福了,哪里来的那么多难过呀!岁数越大就越明白,谁都不能一直陪着谁,孩子们的追求是星辰大海,而我们老了,归宿最后只是在土地。”

那一刻,我内心是震撼的,我从来不知道,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好的老人家,心底的意愿和包容是这样的伟大,想想自己,很汗颜。

唐婆婆是我住院第三天认识的。那天,天特别冷,送完孩子的我刚到医院门口,在门诊室等着我的主治医生,就看见一位婆婆杵着一根小竹竿颤颤巍巍的爬着楼梯,怕她摔着,就起身去扶她。谁知道婆婆却轻轻地挥开了我的手,沉沉地说:“我自己能走,最多就是慢点,你让我自己走吧!”我退开来,有些不放心的说:那您小心些。我看得出来,婆婆自尊心很强,不喜欢别人看见她的脆弱。后来,我打点滴的时候发现,她和我住隔壁床,我厚着脸皮磨了两天,婆婆才愿意理我,她说她姓唐,我可以称呼她唐奶奶或者唐婆婆都行,今年刚满了80岁。

后来我问唐婆婆,为什么拒绝帮助?唐婆婆叹了口气,说:“有些温暖,一旦接受了,就会想要更多,而那东西,很贵,多少人舍不得给。与其以后求而不得,不如最开始就不要。再挨几年,就尘归尘土归土了,何必呢?欠人恩果,迟早是要还的!”那婆婆,您家人呢?婆婆有些呆愣,看着我好像想到了什么,嘴角挂上了一丝怀念的微笑,一晃而过,又恢复了面无表情,最后还是回答了我:“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不要期望谁是谁非,有些因果,早就注定。多风光的人生都好,最后也不过是一胚黄土而已!”

是啊,不过是一胚黄土而已!

这些年,我吃过许多的苦,走过许多的路,看见过许多的故事,亲情、友情、爱情,在个人利益面前,很多时候都变得不堪一击。所以,我喜欢看网络小说,因为大多数的故事里都有我求而不得的温暖。可是,短短的几天,我几乎千疮百孔的心却被医院里这群可爱的老人治愈了。他们的归宿是土地,我的何尝又不是。与其苦苦纠结那些需要求还不一定得的向往,还不如踏踏实实的过好每一天,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赞赏的骄傲,实在没有必要在意别人怎么想。

人,活着,一生很短,短得只需争早夕;一生也长,长得仿佛过了沧海桑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