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杂谈诗词创作(三一):词的格律与近体诗有何异同(对仗篇)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刊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6、对仗。在近体诗里,除了绝句,对仗是“刚需”,是“规定动作”,特别是排律。而在词里,对仗不是“刚需”,不是“规定动作”,只是“自选动作”。
理论上是这样说,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词调的特定句位,还是有很多作家主动选择使用对仗。这样做的人多了,就成了一种“约定俗成”。就像磁铁一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词人“随大流”。因此,对仗在词里出现的频率还是非常高的。
近体诗里对仗的那些花样,词里一般也都有。而词里特有的、常见的一些对仗花样,近体诗里就不一定有、或比较罕见了。例如“鼎足对”:
【北宋】张先《行香子》
舞雪歌云。闲淡妆匀。蓝溪水、深染轻裙。酒香醺脸,粉色生春。更巧谈话,美情性,好精神。〇江空无畔,凌波何处,月桥边、青柳朱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鼎有三只脚,故三句的对仗称“鼎足对”。近体诗里,一联两句,两联四句,没有以三句为一个单元的,因此不可能有“鼎足对”。
又如“扇面对”:
【南宋】辛弃疾《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〇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所谓“扇面对”,又叫“隔句对”,以四句为一个单元,组成两个对仗,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
近体诗中,两联四句,具备这样对仗的条件。因此,这样的对仗在近体诗里是有的,如唐人白居易的五律《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
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
万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
不过,这样的对仗方式在近体诗中毕竟用得不多。而在词里,则比较常见。
关于词的格律与近体诗的异同,就讲这么多。总的来说,词的格律比近体诗更繁复。从形式主义美学的角度来看,词这种诗歌文体,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中国文学史上最精细,最精巧,最精密,最精微,最精致的文体了。我这里并没有把不同文体分高下的意思。毕竟,“形式”只是“器”,是“形而下”的东西,不能和“形而上”的“道”相提并论。词是“苏州园林”,即便“巧夺天工”,也替代不了其他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如果我们把诗词的各种文体比作“兵器”的话,那么,花样特别多的词,也只是“十八般兵器”加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暗器”而已。并不是说你耍得这些兵器加暗器,就是“武林第一高手”了。还要看你的武功修为达到了什么层次。武功修为低,会耍的兵器再多再复杂也不管用;武功修为高,只凭一根“少林棍”,一把“武当剑”,也能“打遍天下无敌手”!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学习诗词格律与创作,就知道最该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了。
群内花絮:
编后语: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声明:部分图片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在《小楼听雨诗刊》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百度】【今日头条】【华人号】【都市头条】【搜狐网】【凤凰新闻网】【天天快报】【腾讯新闻】【QQ浏览器】【QQ看点】【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自行关注并查收!!!
一楼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