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写作组:千丝万缕的关系和秘密

一头扎进语言的被窝

宅于家,阻疫情,无硝烟,但费烟。日子捱得远不如各地段子手描述的丰富,单调的饮食更没有周围厨咖晒出的幸福。如也,去掉空空,即为色色。

近来多听陈粒的易燃易爆炸,也引用过两次“夸我含苞待放还夸我欲盖弥彰”。其实我五年前就听她的《如也》,那时我就关紧门窗,高唱“光”。

今天,如也,如也地找到她的单曲《多多流意》去听。“全都在扩张,都在膨胀,收集臃肿的夸张”。诗意化的歌。作词谱曲编曲及演唱均由陈粒打造。

“持续扩张,而我学着沉默 学会收缩,要最精确的自我,慎重选择。我选择一头扎进,语言的被窝,走进你的春夏的交接。”陈粒“试探构造,有理想边界的世界”。

多多流意。在它之下是注视(注释):纪录片《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主题曲。这让我一头扎进语言的被窝,想去探寻有理想边界的世界的模样。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

文化旅行纪录片《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由腾讯视频出品,企鹅影视与大伙儿纪录联合制作,将日本作为第一季文化之旅的目的地。

整季共八集,选题囊括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从吃、喝、建筑、设计、二次元、职业、情绪、自由行八个角度切入,陈粒(音乐人)、西川(诗人)、夏雨(演员)三位嘉宾在每集分别带着三本书,到不同的地方触摸真实的日本、解决自己的困惑、探寻自己的答案。同时,刺激观众对读书的欲望,对旅行的渴求,引领观众感同身受,开阔眼界的同时重新认识自己,重新理解旅行的目的和读书的意义。

该节目突破了传统旅行纪录片的形式,以三种不同的视角,呈现出三条气质迥异、境遇迥然的独特旅程。(以上文字摘录自搜狗百科)

千丝万缕的关系和秘密

香山县古称讚岐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乌冬面之乡,有900多家乌冬面店。香山县自古是个穷乡僻壤,如今的GDP也只排在20多位,但是个人存款额却是全国第二,原因就是这里有无处不在价廉物美的乌冬面。

在一个面特别劲道的手打乌冬面店,美女翻译对西川老师说:面是热的,汤底是热的,叫热热;面是凉的,汤底是热的,叫凉热;面是凉的,汤底也是凉的,叫凉凉。西川老师说:我不要凉凉,要么凉热,要么热热……全是热的吧,我弄不懂,吃热热的吧。

西川老师是国内著名诗人,他的近作《唐诗的读法》很多人都看过。

这个开场轻松幽默,生活化接地气。吃乌冬面要将姜末刮入面碗,吃完面,西川问店主:乌冬面为什么叫乌冬?店主自然地笑着却说不知道。

这里的人只吃乌冬面,它为什么叫乌冬?西川又走进一家汤底一流的自主乌冬面店。他可以“一边晒太阳一边吃”,还听到日本老者对他说“远道而来不容易”。

终于,问到了。路边一位老奶奶说:弘法大师从中国带过来,具体的细节我也不太清楚。

弘法大师又名遍照金刚、空海大师。奈良时代,讚岐由于缺乏水源,难以种植水稻,日本又没有制面技术,当地人难以饱腹。公元807年,空海大师作为遣唐使,从大唐学成归来,在自己的诞生地,模仿长安的寺庙修建了“善通寺”以宣扬佛法。精通医术的空海大师在讚岐国四地云游修行,足迹走遍了88所寺庙,兴修水利、广种小麦,并教授人们制作面食,讚岐才发展出现在的乌冬面之乡,空海和尚成为当地乃至日本最受敬仰的人之一。

对此,现任善通寺信徒主任安藤诚启证言:空海大师在唐朝都城长安看到乌冬面原型,并将小麦带回日本,所以空海大师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将乌冬面传入之人。

《沙门空海》中记载:那一年贞元二十年,804年7月6日,从日本久贺岛出发的遣唐使第一船,途中遭到暴风雨,载着沙门空海的船只,在海上漂流了34天,来到福州海岸。古籍记载:福州长溪县赤岸镇以南海口……

“弘法(空海)大师筑池灵场,千载无此人物”。因为家境殷实的豪族空海大师前往中国求法,还因为他和很多其他留学僧不同,他不光学习了佛教的理论和传授,还实地考察了各项社会事业,为日本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善通寺,看到一棵古树,西川说:这棵大树也是了不得,一个庙老不老,不能看他的建筑,它历代都会毁掉,看庙老不老,唯一看的是这个庙里有没有大树,有没有老树,这个庙里这棵唐代的树,那就简直是了不得了,这树等于自己已经都长成一座大殿了,我站在这儿,真是觉得它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传递出来的。

“谈到唐代的诗歌的时候,就得说到空海大师,他有一本书是特别重要,这本书叫《文镜秘府论》。有一摇滚乐队叫唐朝,梦回唐朝,然后他们老要回去,他们必须读《文镜秘府论》,要不然回不去。”西川老师笑着说。

乌冬面之旅——吃回唐朝。乌冬、荞麦、拉面,日本三大面食,相传都是从中国传入日本。在东京街头的兰州“马子禄牛肉面馆”,西川同旅日学者田原先生,吃拉面聊遣唐使。

田原:日本一千三百年的历史,有两个时代非常重要,就是改变了国家命运,一个是平安,一个是明治维新。最初遣唐使派到日本,总共持续了二百六十五年,四五千人到中国,但是这四五千人中间,应该有三分之一是死在海难上的,这些人中间有僧侣、有政治家。

西川:那这个遣唐使带到日本来的,除了面条,还有什么?

田原:那多了,比如我们的玉工、木工、瓦工、泥工,手工业,这些全是日本从中国带回来的。

西川:在这之前日本没有吗?

田原:也不是说没有,最起码不发达。

西川:那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峰巅式的时代……,世界之都,中国的文化,在那个时代已是登峰造极……

田原:到了明治之后,尽管日本派了一千多人的研修生,到先进国家、发达国家学各行各业,工业、医疗,但是他们回来之后,不是一味的输入,在消化之后,又向周边国家输出它的文化。很多的我们用的现代汉语修辞,来自于明治维新。比如说:直面人生。直面这个词是日语。在鲁迅没有写这个词之前,中国汉语不存在直面这个单词。比如说很多,母校、哲学、工业、革命……

西川:连‘美术’都是日语。

田原:所以说鲁迅不单单是一个伟大的作家,重要的是一个伟大的文化的传播者,我觉得他应该是一个文化鉴真。

文化交流,我们的鉴真大师把我们饮食界国宝级食材带到了日本。当时豆腐在中国是寻常百姓家的“零食”,但在日本却是贵族和僧侣才可享用的食物。

如今在日本有很多专做豆腐的百年老店,“摆盘精致,价格不菲”。吃着用中国人研发的食材做成的日本豆腐,西川老师感慨道:遣唐使我们中国人想到的,都是日本向中国学习,但是明治维新以后,中国的角色就完全变了,所以我们如果中国人只是,沉浸在关于遣唐使的这个想象里,这个东西对日本的看法就不完整。

在奈良市的唐招提寺(60岁的鉴真大师达到日本后所建,并于此圆寂),西川老师完成了他的心愿:拜谒鉴真大师。

唐招提寺执事长石田太一说:鉴真大师与其随行者三十多人,给日本带来了最先进的技术,他们是日本之后开场新时代的中坚力量。

用手抚摸着木凳板面的西川说:我脑子里刚才翻过几个念头,唐朝那样一个时代,必有那样一些人物,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描述这样的人,他好像带着一切知识、带着一切思考。遣唐使带回来的东西,他是用这些东西把日本给塑造起来的。这个木头摸着已经非常光滑了。

石田太一:因为这里,从一千二百年前,就有人像西川先生一样摸它了。

西川:古人也摸过。前几天在空海大师的善通寺,看到了唐代的两棵大树,我当时就已经觉得,看见那棵大树好像就看见了空海大师,就看见了唐代。我就是那种感觉,内心这种感觉真是,一下说不清楚,就是用到‘塑造’这个词。那么今天你也会问中国人,就是中国究竟,中国人应该被什么所塑造?一方面觉得做个中国人真的是,在文化上真的是很自豪;一方面又觉得在今天,惭愧呀!咱们究竟能做点什么?能做到什么样的位置?当年日本派遣唐使去中国,我们今天从2018年,也应该派遣唐使去唐朝!问题是我们今天的这个中国人,我们怎么派我们自己的遣唐使去唐朝!嗨。

西川老师领悟着开示着惋惜着可奈何着……

风筝有风,海豚有海,我存在在我的存在。我耳边仿佛响起梁静茹的吟唱。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看完它,我试作释义:有营养有吐纳有领悟啊!

(臧新宏 /文以上对话,引用自《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第二集“吃的秘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