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经典名句

《吕氏春秋》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1.事师之bai犹事父也。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表明对老师的尊重。2.言之易,行之难。3.君子反道以修德。4.将失一令而军破身死。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慎小》。本句大意是:将领一道失误的命令,将导致全军覆没,身死名裂。此句强调了三军统帅在说每句话、发布每道命令时都必须慎之又慎;所谓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在两军对垒时,情况千变万化,危机四伏。统兵的将领必须仔细分析敌情的变化,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否则就有可能导致“军破身死”,为天下人所耻笑。此句说明军令的重要,身为将帅的人必须慎之又慎。5.甘露时雨,不私一物。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私:偏爱。这两句大意是:甘霖雨露对天下万物都是公平的,它不因偏爱而独降于某一物上。过两句通过自然现象,说明了理政、处事应出以公心。不可偏私的道理。6.乱国之俗,甚多流言。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精谕》。流言:不符合实际的言论。这两句大意是:混乱国家的习俗,通常会有很多流言蜚语出现。国家混乱,人心惶惶;众口杂辞,惑言熏天;小道消息,政治谣言,不胫而走。国情如此,这十国家就危险了,这两句说明流言盛行,是国家混乱的一个标志,应引起治国者的高度注意。7.平出于公,公出于道。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大乐》公:正直无私。 道:道德。意思是 和平源于公正,公正源于道德(的培养)。8.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世上人的心性修养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是一切事务治理好的前提。9.至长反短,至短反长。10.言极则怒,怒极说危。11.夫乐有适,心亦有适。12.不知理义,生于不学。13.以绳墨取木,则宫室不成。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离俗览·高义》如果用墨绳严格地量取木材,那么房屋就不能建成。14.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15.孰能无为,故能使众为也。16.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慎势》。吞舟之鱼:大鱼。陆处:处于陆地上。这两句大意是:大鱼若处于陆地上,莲蝼蛄蚂蚁都不如。这句话是从《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变化而来,和《韩诗外传》“吞舟之鱼,不居潜释(小鱼栖居的湖泽)”,《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小河)”意思相近,可用以说明英雄人物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具体环境和条件,失了势的英雄不但投有用武之地,而且比不上得势的蝼蚁之辈,他们备受侵凌,甚至还会有生命之危

天不再与,时不久bai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吕氏春秋·览·孝行览》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纪·季春纪》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吕氏春秋·览·有始览》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吕氏春秋·论·不苟论》言之易,行之难——《吕氏春秋·论·不苟论》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览·孝行览》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纪·孟夏纪》人以自是,反以相诽。——《吕氏春秋·览·慎大览》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吕氏春秋·览·审分览》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吕氏春秋·览·孝行览》见乐则淫侈,见忧则诤治,此人之道也。——《吕氏春秋·论·似顺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吕氏春秋·纪·季春纪》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吕氏春秋·纪·孟春纪》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吕氏春秋·纪·季冬纪》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吕氏春秋·论·慎行论》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吕氏春秋·览·孝行览》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览·慎大览》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吕氏春秋·览·有始览》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吕氏春秋·纪·季春纪》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吕氏春秋·览·孝行览》败莫大于不自知。——《吕氏春秋·论·不苟论》类同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吕氏春秋·览·恃君览》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吕氏春秋·论·慎行论》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吕氏春秋·论·不苟论》言极则怒,怒则说者危。——《吕氏春秋·论·贵直论》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吕氏春秋·论·不苟论》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吕氏春秋·纪·季夏纪》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天之道也。——《吕氏春秋·论·似顺论》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吕氏春秋·论·似顺论》执一者至贵也,至贵者无敌。——《吕氏春秋·览·离俗览》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适。——《吕氏春秋·览·离俗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