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散文】胡跃宁/走出大山,是为了走回大山
走出大山,是为了走回大山
胡跃宁(四川攀枝花)
一夜北风吹,一夜银花开,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五彩的世界一夜变得那样的高雅素洁。
暴雪、寒潮、冰冻,气温降至—42℃,河流结冰,就连海面都被封冻了,飞机不能展翼,动车被“冻”,这是北方的天。2018年1月的天气,这是怎么啦?
大雪纷飞,极寒天气,高速公路变成溜冰道,高压线上挂冰凌,连续遭受冻雨的袭击、纠缠,同样寒冷的还有南方的天。2018年1月的天气,这是怎么啦?
2018年1月29日晨,在四川最南边的攀枝花市,尽管也进入隆冬时节,市气象局给出的天气数据是最低温度6℃,最高温度23℃。
就是这样的天,这样的气温,有一种“温度”,远比今天的气温还要高,却也是无法预测。那就是攀枝花市42名自愿爱心人士们的心。
暖冬行,爱传递——这就是今天的爱心主题。
天边还未露出鱼肚,载着志愿者的大巴车在除了路灯,四周还是黑洞洞的早晨启动了,前行的目的地是距市区125公里的攀枝花市盐边县西北部的温泉彝族乡。
连绵的山道,弯曲的山路或成S形,或成Z字状。攀延的山道,随着那轮冉冉升起的太阳,将灿烂的朝霞透过车窗倾泻车厢,志愿者们脸上个个写满笑意,就那样精神、昂扬着。窗外那因秋色浸染而变得犹如一座一座金山的山野,壮实的肥牛在悠哉迈步;绿油的树林行间,有肥硕的羊群在奔跑。
青绿的豌豆、胡豆苗,油绿的麦苗出现在大家的眼前时有人感到惊喜,可更加惊喜的还有开在山间、河谷那一笼笼,一层层,层叠相交,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呈蛋黄色的油菜花。当车窗外出现农屋民居,约4个半小时的里程,终于到达目的地——温泉乡中心学校。
现有552名学生的温泉乡中心小学校,坐落于山谷间。因山势地貌条件所决定,这里个别学生的家由于山高坡长,他们需徒步七、八个小时才能到校。偏远的山区,贫寒的家境,孩子们读书的艰难可想而知。
今天,在GOGO攀枝花的组织,由爱心企业,各界人士及热心网友们组成的42名爱心志愿者,要将图书、学习用具、体育用品、大米、食用油、牛奶、衣物、棉袜及现金,捐赠给受助的126名特困学生手中。灿烂的阳光下,同学们早早的坐在座椅上,脚下是树胶铺成的操场上,静静地等候着今天志愿者们的到来。
如果说,一个志愿者团队就是一个火热的火球话,那么,每一名自愿者就是一束零星的火花,走到哪,就燃烧到哪,爱的热能释放到哪,敬老院、孤儿院、贫穷的山区……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自愿者的身影,哪里就有温暖、温馨的火种、火苗、火花。
再高的山,总有阳光照耀;再远的山区,总有暖风吹进。
在整个捐赠、互动活动中,有一个倩丽的身影吸引了我的眼球,只见她一会儿同自愿者交谈,一会儿又跑向在座的学生中;一忽儿帮自愿者搬运发放的物质,一忽儿随自愿者将物品发至学生手中,如同山间一只快乐的小黄鸟。
当我问及身旁的马校长时,马校长一脸的兴奋与自豪地告诉我:她就是我们年轻有为的王老师。你看他的穿着打扮新潮、时尚,一点也不比你们城里姑娘逊色吧。马校长接着说:他们年轻人思想活跃,性格开朗又充满朝气,在我们学校的发展、教学中,靠的就是他们这些后生来挑大梁了。
染有葡萄紫色的头发,桃红色的毛衣,外套一件鸭黄色的背心,一条齐膝的褐色暗花裙,一条黑色的棉裤,一双咖啡色的皮靴,这样的打扮穿着,放在城里人,也是够时尚惹人眼球的了,何况这是在偏远的山区,她能不成为一个亮点映入我眼中吗?
如果将眼前在座的126名学生,比喻成我所看到的那一笼笼,一层层植根于大地那淡黄、鲜亮的油菜花一样,无疑,那身着鸭黄色背心的女孩就是一只辛勤飞舞的蜜蜂。
一瞬间,我就有想与她交流的想法。正在思忖如何接近这位漂亮、时尚、新潮的女老师时,不料一个洪亮的声音在我耳旁响起:小——王——老师——你过来,同这位老师聊聊!
怎么?马校长能看透我的心?
如一团醒目的火苗,一朵洁白的云彩,一只翩翩起舞的彩蝶,小王老师很快就“飞”到我的眼前。我以为,了解一个人需要时间的过程,不料,几分钟的交谈,我们就像曾经的老熟人,哪有什么陌生、距离感。简短的交流,无论是思想、思维还是举止、谈吐,这个小王老师都令我刮目相看。这样,在参加这个爱心活动中,她成了我今天采集到的来自山区,点亮儿童心灵的另一束火花。
她,温泉乡中心学校一名普通的90后人民教师——王泽凤。
王泽凤的家在盐边县箐河傈傈族乡。傈傈乡与温泉乡相邻,所以王老师说自己也算半个温泉乡人。
王泽凤老师的家境也不富足,也可称贫寒。是通过她自身的努力,靠志愿者爱心人士们的资助,才走出大山,考上了大学。毕业的她,本可留校,本可在城市找一个体面又舒适的工作。然而,90后的她没有图安逸享受,她的心中有家乡,有大山的恋结,有哪些如她童年一般的孩子们。她是想让哪些期盼走出大山的孩子们像山鹰一样早日飞出大山,实现心中愿望,看山外的世界,寻自己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很快,王老师的讲述将我带入了温泉乡中学的过去与当下。
二十几年前,我们这个建在山间的学校是土墙的校舍。彝族同胞们的孩子们,座在摇摇欲坠,四面透风的教室里,在是冬季,有的学生穿着单薄的衣服,甚至有的学生穿着凉鞋或赤脚来上课,脸庞、手、脚被冻伤,感冒上不了学是常有的事。孩子的伙食费,一日三餐也是从家自己家中背来的米、土豆、酸菜。家长们也期盼着自己的孩子能读书识字。可现实是读不起书,再有天赋,有读书欲望的孩子或是看着同村个别同学读书,或是读几天,就不得不辍学,与牛、羊一样放养深山。
偏远山区,同样可以享受阳光的温暖。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投入,山区儿童一个不少的回到了教室,得到了政府的肉食补贴,享受着学校提供的营养餐。关爱山区,关爱山区儿童的教育与学习,一个个爱心企业,一批又一批爱心志愿者队伍的到山区,爱心接力棒一个一个的传递。来了多少的爱心人士,我们已记不清了。我知道,爱的关怀,使我们学校大为改观,漂亮的校舍,宽敞的教室,舒适的座椅。那些冬日穿着单薄的孩子们被一件件温暖的羽绒服取代,那寒冬天还穿着凉鞋或是赤脚的脚被一双双棉袜、新鞋温暖着。温暖的不仅是每一个的人,还点亮了他们的心。孩子们在看到外来人,他们都会主动的说声谢谢,这也是感恩的回馈。
四年的教师生涯对一个从事教育工作者来讲,那只是人生起步的开始,可对一个山区教师来讲,王泽凤有太多的感慨和感动。
“孩子们太纯洁了,纯洁得就像头顶上那片蔚蓝的天空。他们幼小的心灵装着的都是感恩与感动”。说这段话的王老师满怀深情,双眼噙着眼泪。
感恩,是你帮学生们做了一点好事,他们及他们的家长都会记住你;感恩,是在自己生病是时候,同学们会流着泪来打你床前,拿出一个红心果,一个柿子,一个西红柿;感恩,是在每年的三·八、教师节,同学们用稚嫩小手写下由衷的,充满爱与关心的问候话语。
感动,还来自于是你生病后回到讲台听到的同学们的问候声和开心的笑脸;感动,是你走进教室,就看到讲台上同学们从晨雾中采摘的朵朵野花;感动,是同学们在秋天采集红色的秋叶给我做书签;感动,是同学们用心涂鸦的大山、野花、蓝天、校园贴在了教室墙上。
孩子们的童真、童心是这世界最为纯净的天空,所有的美好都显得那样的弥足珍贵,王老师就那样的爱着,喜欢着她的学生们,享受着与同学们亲密无间的感觉。每当下课,她就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老师”了,而是他们的“山大王、娃娃头”,无论是一道做游戏,无论是在批改作业、备课,同学们都会围着她有说有笑,还争着分发批改好的作业本。
那天,几个学生围着她,听她讲解一道题的时候,一缕头发垂下于桌面,不料一个女孩悄悄地拿起她那乌黑透亮的秀发放在鼻下闻,又轻轻放下,随即带着羡慕的口吻对她说:王老师,你的头发好香哟。
一股暖流涌上心,她紧紧的将小女孩拉入怀中,柔情地告诉她,好好读书,走出山区,等你学到了知识,就会变得同老师一样漂亮、美丽的。这就是90后的王老师,她就是想通过自己的穿着、打扮,用新思想,新思维来启发、激励孩子们学习,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别人的关爱、关怀,不只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的动力。
每次上课,有的学生会跑到操场上去接她,下课后,有的学生又会帮她拿教具,送回寝室,晚上晚自习后有的学生们与她道晚安。要是她外出培训、学习,有的学生就会感到很失落,上课会走神,开小差。一旦王老师的身影出现在校门,在操场,同学们就会一下子从教室跑出来把她围住,叽叽喳喳问长问短,相互的思念将彼此的心连在一起,纯情的情感换来的是精神与心灵的最大快乐与享受。
最为感动的是,每个周五的下午,那些远在大山里的孩子都要回家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离开学校,离开王老师,他们都会排着队,挥手,一一的笑着对她说:“王老师,再见!
那张张可爱的笑脸,那样的依依不舍,那样深情的眼神,王老师的心像是被挖空了似的,她恨不得没有周末,与她的学生们厮守着,相望着。
今年,我们班的一个同学生病住院,需做心脏手术。这个学生在班里成绩好又是个很有孝心的孩子,通过资金的筹集和很多来自于关爱人士的帮助,孩子顺利的完成手术。在住院期间,通过王老师的手机,同学们争先恐后与他视频,鼓励他,有的同学还写了慰问信,让老师带慰问品,带去同学们的问候。
看到今天每个受助学生脸上都露出笑脸,王老师很是欣慰。正说着,从不远处一个小男孩向我们走来,旁边有几个同学帮他拿着今天受助的米、油、牛奶及学习用品。王老师说,就是他,上周才回校读书。
这就是大山的情怀啊,这就是大山的嗯!
讲到这里,王老师又意味深长的给我讲起了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我们班有两个走读的男孩子,他们中午是在学校吃的营养餐。家离学校也不远,下午回家吃过饭,还要走山路赶回学校上晚自习。
有一天是我上晚自习课,其他的学生告诉我这两个下午回家的孩子,因父母忙农活,没做饭,只好饿着肚子来上晚自习的。中午十二点吃过的午饭,现在已下午六点过,这正是孩子们生长、发育期,肯定饿坏了。但是我要上别班的晚自习课,我就把寝室的钥匙给这两个孩子,叫他们自己去我寝室拿牛奶喝。
两个腼腆又懂事的孩子都不去,还说不饿。我说了好半天他们才去,同时我告诉他们,把牛奶拿到寝室楼下的凳子上坐着吃,要我看到才行。这两个孩子才去了我寝室。
晚上,我回到寝室,打开灯,在写字台上工工整整的放着一张小纸条,纸条下压着皱褶的一张五元和一张一元的人民币。
纸条上留着有些歪歪斜斜,稚嫩且还有点语句也不够通顺的字迹:沙发才与杨超的信:亲爱的王老师感谢好这样对我们,我们总会好恩有好抱。谢谢了。
这可能是王老师人生迄今乃至今后人生中收到的最为短暂的“信”了。可这简短的34个字,应该是最为朴实,最为淳朴的人性闪光点。
感动,让我热泪盈眶。第二天,当我把钱还给他两,这两个孩子还不承认,说不是他们。哎呀,真的把我感动惨了,我还拍了照片给老师和同学们看,
……
在一栋教学楼的楼顶,竖立着12励志的大字:努力吧——我们一定能走出大山!
看到这样的字,我的精神都为之一振,便对王老师说,这可能就是你最大的心愿吧?
不——王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你——我心生诧异,那——你的心愿是什么?
让所有的孩子们都能走出大山,开眼界,学知识,再回到大山,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改变贫穷的山区,建设美好的家园,让贫穷不在,让欢笑写在每一个偏远山区儿童的脸上。
这样的话语太纯朴了,这样的愿望太纯真了,这不仅是王老师,亦是每一个山区教师的心声吧。
王泽凤老师,还有如同你回到大山里的老师们做到了,你们正在践行着人生的誓言,这就是走出大山的初心吧。
走出大山,我们还等多日;走回大山,我们还待何时!
胡跃宁,攀枝花市东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出版专辑多部,作品散见于国内各大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