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妈妈后也要做自己!亲子关系有边界感,过度干预是教育者霸道
上天赐予了女性母亲的角色,赋予了孩子和母亲之间独有的牵连羁绊,母亲们也尽己所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我们对孩子付出的爱和精力不容怀疑,心里想的永远都是如何对孩子好,但大多数的父母都没有静下心来反思:这份爱是不是过重了?超出了孩子承受范围没有?
这样当妈妈结果不会好,你中枪了吗?
我们往往习惯性的把孩子看作自己的唯一,对孩子要求很高、期待很高,给孩子灌注了太多压强性的爱,这些在大人眼里看似是无微不至、世间最好的爱,在孩子眼里却是最亲的人给予的负担。
9月22日,在河南郑州的平衡车比赛现场,一名2岁左右的女孩被妈妈拍打训斥,不停哭泣,路人经过都看不下去,纷纷上前安慰小女孩。了解后得知,原来是女孩在比赛中跑了倒数,妈妈很生气才忍不住动了手。无独有偶,在安徽蚌埠也有一位妈妈因孩子未考入理想学校而崩溃,想在楼顶边缘寻短见,她非但对孩子的苦苦哀求无动于衷,而且还边哭边大喊:“他可是我的天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孩子有个美好的将来,看到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妈妈们的失望情绪可以理解,但因为孩子一次比赛没有拿名次、一次考试没有得到好成绩,就气急败坏地对自己的亲生孩子动手,甚至绝望到跳楼,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很多妈妈把“我这么爱你,怎么会害你?”奉为箴言,还把它变为“紧箍咒”,让孩子被囚禁于爱的牢狱中。妈妈们在不知不觉间就从慈爱的“天使妈妈”变成了控制欲极强的“恶魔妈妈”——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标准,就会被斥责怒吼“叛逆”、“不听话”。
但是,作为父母,我们是否反思过,自己的行为是否过界了?对孩子的期望值是否过高了?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中,不仅有行为的过界,更有心态上的越界。家长过度干预的行为,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且还会让孩子在无底线的爱里却迷失了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过度干预是教育者的霸道,不利于孩子健康发展
母亲对孩子影响极为深刻,妈妈们认为自己最爱孩子,绝对不会“害”孩子,自认为是为了孩子好。她们常常以大人的身份来控制孩子,比如用”我是大人,听我的还能有错?”“我是妈妈,还能害你?”的角色来绑架孩子,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妈妈们总认为孩子还不懂事,所以孩子必须要按自己说的去做。在这些妈妈眼里,孩子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是一件专属于自己的归属品,因此在对待孩子时总是武断地指手划脚,或提出指责,或提出批评,或提出过高的要求。
妈妈们对孩子过度干预的出发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有些妈妈认为自己过的很好,因而希望孩子复刻自己成功模式;二是有些妈妈生活不如意,把自己的希望全部架构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去弥补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缺失。例如,妈妈自己小时候因为没有坚持练钢琴而后悔,就会非常强调孩子在年幼时期的一些技能的重复性训练,让孩子弥补自身的缺憾。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从儿童成长心理学角度分析,无论是哪种原因,家长们的强加控制和干预,都极其不利于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发展。
1.孩子会因为母亲的过多干预而失去自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女儿一位同班同学的妈妈就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家长,她严格把控着孩子一切的行为标准。譬如:书包必须按她的要求整理,课堂笔记每天她要检查,甚至连水杯摆放的位置也要规定。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这位妈妈为此专门辞掉自己的工作,全身心的照顾孩子,一心想让孩子成才。
她的孩子因为看到了妈妈为自己的付出的辛苦,努力做一个妈妈喜欢的、别人眼里听话懂事的孩子,去讨好妈妈。在母亲长久以来的过度干预下,她的孩子与同龄人相比很明显的缺少判断力和决策力,每天的生活只围绕着母亲所安排的学习,朋友也越来越少,逐渐成为一个少言寡语,不爱和人说话的孤僻孩子。
亲妈学堂提醒各位家长,如果家长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会很容易失去自我意识,变成大人意志的机器。同时,越压抑就越容易反弹,等到爆发时会有惊人的反作用力,极其不利于孩子成长发育和心理健康。爱本身没错,每个当妈的都想让孩子少走弯路,都希望用自己曾经受过的挫折,经历过的教训来告诉孩子,不要犯这样的错误。但过于执拗和偏激的爱对孩子来说是精神上绑架,会让孩子变为讨好型人格,甚至失去自我。
2.母亲也会因为对孩子控制欲过强,而失去自己
在反映的高考压力和教育焦虑的韩国电视剧《天空之城》中,李明珠一家人的故事格外引人深思。在其他人看来,李明珠是生活幸福妈妈,丈夫即将要当上医院,儿子也刚刚考上了韩国最好的医科大学,但是这个“幸福的女主角”却在一个寒冬的深夜里自杀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明珠自杀的直接原因,正是因为自己引以为豪的儿子。原来在其他人看来幸福的一家,其实家庭关系并不健康。儿子从小就承受着来自母亲的病态干预,从7岁开始1年365天,不管生病还是受伤,在母亲的监督下每天都要学习到半夜2点,平时拿不到第一不可以吃饭,也不能睡觉……
在母亲极端的控制欲下,儿子的心理状态发生了变化,抱着“在母亲最开心的时候粉碎一切,那才是真正的复仇”的心态考入大学后,紧接着在母亲最风光的时候离家出走,和母亲最讨厌的保姆的女儿私奔……这是被母亲逼疯的儿子的复仇方式。最终把儿子视为一切、甚至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母亲,接受不了儿子的背叛,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故事中的李明珠把自己的一切寄托在孩子身上,她失去了除母亲角色之外的所有的社会角色,自己所有的生活轨迹都围绕着孩子。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父亲这个身份与男性这个身份是平行的,一个男性可以即是父亲也是他自己,但因为孩子和妈妈们独有的亲密,使得一个女性当了妈妈就会很容易被妈妈这个身份侵吞。不少妈妈没有处理好各种角色之间的比重关系,把母亲角色当作了全部,对孩子有着过界的控制欲,这极不利于女性对自身角色的认可。
这不仅会让孩子产生束缚感,母亲也会失去自身其他的社会角色,无论是对孩子成长还是母亲自身的生活,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在育儿中,无论多亲密的亲子关系,都要有边界感,都需要给彼此留出空隙,母亲过度干预孩子生活不可取。
妈妈们要拥有自己独立人格,尊重孩子自身节奏
德国心理治疗师海灵格曾说:“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做家长从来都没有入学考试,但是我们可以边学边考试,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诚然,母亲角色具有天然的不可转移性。但妈妈们也要明白,母亲角色是众多社会身份中的一个,女性自身身份不应该被母亲的身份所侵占。妈妈们唯先做自己,拥有独立人格,才知道尊重孩子,更好地明白孩子的感受与需求。妈妈们要学会放松自己的心态,降低母亲角色的重要性,明白父亲也重要,学校重要,社会重要,孩子自己也重要,给自给予孩子适度的爱。
比如,妈妈们可以和其他家人达成一致,区分出带娃的时间和自己的时间,这样可以有时间去忙自己的工作,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生活中,我和米爸会选择轮班带娃,在从小米上学之后,每天早上是由我负责带小米做醒神操,送小米去上学,早上是属于我们两个的亲子专属时光。但接下来从娃下课回家后到睡觉前大大小小事情就又都是由米爸扛起大旗,让我可以专心处理工作的事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次妈妈们可以发掘一些自己的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小米闺蜜的妈妈就很喜欢油画,她坚持了很长时间,哪怕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后,也依然坚持画画。妈妈们不妨去寻找自己的爱好,发现自己的生活乐趣所在,只有很好的照顾自己,才有能力去照顾他人,而那个活的精彩、成为榜样的妈妈,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好妈妈。
2.尊重孩子的想法,允许孩子按自身节奏生长
我们都希望自己孩子优秀,但只有家长先尊重并接纳孩子,不管现在是否看似平庸,孩子才会有可能成长为鲜活的自己,成为家长的骄傲、成为孩子自己的骄傲。
“边界”是当下最长被提及的一个词,在职场上,我们会强调与同事和上司的边界感;在生活中,我们会重申与伴侣、朋友的边界感;在育儿中,无论多亲密的亲子关系,都需要给彼此留出空隙,持有边界感……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学着尊重孩子想法,允许孩子按照自身节奏生长,放手给他们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减少对孩子的控制欲和掌控欲,才能让孩子学会思考,成为有主见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只有爱得有分寸,孩子才能自由发展,家庭教育首先是保持自我教育。妈妈们要学会减少自身母亲角色与孩子之间的粘性,主动减少对孩子的控制欲,学着克服在育儿中的焦虑与失控。
母亲角色和自身角色之间很难把握平衡,但在摸索中总会有所进步,妈妈们只有在实际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生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沉得下的心,不断修行,才能和和孩子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