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功彪炳,开边大将,毛笔鼻祖——蒙恬

序     言

何通是明代一位非常传奇的人物,他出身卑微(首辅王锡爵的家仆),却通晓篆刻与历史人物。在劳作之余,撷取秦代李斯、王翦至元代赵孟頫、虞集等历史人物九百余位,刻为姓名印,于天启三年(1623)辑成《印史》,在印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作品平和从容,不激不厉,神定气闲,风姿绰约,并于每方印蜕下均附小传。文字简要概括,犹如边款题跋,使读者在欣赏印章之时对这些历史风云人物的生平际遇产生共鸣。《印史》中有“印”有“史”,被朱简誉为“秦汉而后第一部小史”,也首开名人传记式印谱之先例。

金石印坊微信公众号从本期开始,将设立《何通铁笔谱印史》小栏目 ,每期将择取一枚何通所刻的古代历史人物姓名印,并附上小传,以飨印友。众所周知,姓名印的创作难度要比闲文印高很多,能把姓名印刻好的人,闲文印不可能刻不好,我们开辟这个栏目就是为了给印友们创作姓名印提供更多的借鉴素材。

04

△蒙恬

蒙恬,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 ,深得秦始皇的尊宠,当时与其弟蒙毅号称'忠信'。秦统一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率军修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国内交通闭塞的困境。大大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车府令赵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胡亥即位后,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蒙恬曾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据传蒙恬曾改良过毛笔,因此也被誉为'笔祖'。他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 蒙恬(何通刻)

译文

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遣蒙恬率领十万将士,向北驱逐戎狄,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逶迤绵延一万余里。烈日寒霜,在外十余年,此时,蒙恬的声威震摄匈奴。秦始皇驾崩后,赵高捏造诏书将蒙恬赐死。

发明毛笔

文房四宝中的毛笔是谁发明的?崔豹在《古今注》中也说:“自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毛笔的发明来源有关资料记载,是由蒙恬将军最初发明的,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

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不像样子。蒙恬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块绢也给浪费了。一气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

蒙恬并不甘心失败,仍然抽时间琢磨别的改进方式。几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这一天,他走出营房,想透透新鲜空气。走过山石坑时,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笔”。蒙恬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发现兔毛湿源源的,毛色变得更白更柔软了。

蒙恬大受启发,马上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这时竟变得非常“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原来,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起来。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名“幸”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笨”,后期又有很多工匠的改革创新,成为了现在常用毛笔工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