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银——中国留传最早的极稀少的银饼
台湾地区最早出现的圆形银货币是俗称“老公银”的银饼,它就是引文所描述的背景下产生的。这也是留传下来的银饼中年代最早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及收藏价值,有关他的制作时间,缺少官方记录,仅能从各类中外文献中寻找蛛丝马迹。 X
从实物发现来看,台湾是最早铸造银饼的省份。在清代道光年间,台湾铸造了一种以寿星作正面图案的银饼,俗称“寿星银饼”,它是各类银饼中为时最早的。此币正面中央铸一寿星图案,左右两侧分别为篆书“道光年铸”、“足纹银饼”八字,下方铸纪值文字“库平柒贰”;背面中间铸一宝鼎图案,外环铸满文“台湾府铸”四字。边道为“”字纹。
1838年—1850年台湾寿星银饼(老公银)
通过考证可以判断,老公银始造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后来重量逐渐减轻至六钱八分,而且发行多年,记载与存世的后期所造银饼实重吻合。其减重原因可能是成色过高之故,按所谓的“足纹”含银达93.5%,而最流行的墨西哥鹰洋的成色是90.2%,同样重量时老公银所含纯银超过鹰洋,减重后略低于鹰洋。
存世的道光老公银,币面都有戳记,有的非常多,这是因早期民众担心银币有伪或其中夹有铅锡,故使用錾子敲打以辨良窳;而老公银工艺较为粗糙,不若西洋银元精美,自然所受待遇较差,留存下来的凿痕累累,完整的罕见。当时其流通应相当普遍,据彭信威教授调查,上海钱商王守义在抗战胜利后两次赴台收购钱币,曾取得上千枚寿星银饼;或许此量略为夸大,但不会是寥寥无几,可能其中有不少因戳记太多成为烂版而不受欢迎,从而回炉化银。
台湾老公银是使用简单的机械工具及粗制铁模打造而成,因此模具寿命不长,需要经常更换,若仔细比对每一枚钱币,可能枚枚都不同,戳印中有些并非流通时发生,而是发行前加盖的。中国在早期虽有多地仿造西洋银元,但这些所谓的广版、福版、杭版、苏版等,都是仿造且成色低劣,接近伪作,没有什么研究与收藏的价值。彭信威认为“最重要而且还留传下来的”只有福建、台湾两地的几种银饼。其中又以寿星图的老公银为最早,故其在中国货币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这枚寿星银饼直径为39毫米,厚2.5毫米,品相完美,包浆自然,此币俗称老公银,老公饼。清道光十七年至十八年(1837~1838年)张温在台湾州新党郡庆白口举行起义,台湾地方政府为筹集军饷而铸行了这种银币。其具有早期打制币的特点。币面中上部为寿星像,左右为“道光年造”,“足纹银饼”的篆文。背面为一宝鼎图案,周围环列满文“台湾府库”,另有十二圆圈和十六星点,存世极少,非常值得收藏。老公银由于寿星造型古朴可爱十分讨喜,加上吉祥寓意浓郁,深得藏家青睐,因此很早就有伪品出现,甚至于还有“铜样”,有意收藏者宜加注意。原则上,台湾银饼是人工打造,本身不很规范,流通时又多次被戳印鉴定,所以状态各自不同,若所见戳记很少且版式完全相同者出现,不可见猎心喜而冒然购入。
道光年造台湾老公银背面上的满文正确译法是“台湾府库”。当时台湾归福建省管辖,清朝继承元明以来的分省建制,以省为地方上的最高行政机构,下设府、厅、州、县,构成地方上的省、府、县三级基本行政系统组织。是故公库在福建为“道库”,在台湾则称“府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