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管院特约研究员高级鉴定师汪有良论述历代瓷器的辩别与真伪

一、瓷器的源流

历历华夏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历史文献出土证物信历史记载应以南朝开始就有原始青瓷古物出现。瓷器最终变从古陶器、青铜器一切民用生活用品。传承下来。中国的瓷器起源与发展。瓷器乃由古代陶器,演进变化而来,如果一定要问是什么人创造,在什么时候创造的,一定没有人能给出满意的答案,即使有也肯定为不正确。考查陶器的创造时间,远在人类进入文明之前的野蛮时代,人们就能够制造陶器,不过是于史书记载的,最早的“燧人氏范金合土为釜”,于是后人把燧人氏作为中国陶器制作的鼻祖。

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器具的需要数量增加、品种增加,陶器的制造技术历代都有进步。从唐虞时期、三代时期一直到秦、汉,统治者没有不把陶器制作当做关系到人民生计的大事的。那时制作的器物,见于经、史、子、集的有:甓器、缶、土、土刑、泰尊、瓶、甑、盆瓦、旅等,这些都是陶器,不过各代的名称不尽相同。在这两三千年的时间里,虽然各代所制作器物的式样、名称略有不同,但是陶器的质量绝对没有进步。

汉代时期发明了釉料,人们开始在陶器的表面刷上釉作为装饰。因为刷上釉的陶器外观与普通的陶器不同,所以不叫陶而称为“瓷”,从此中国就有了瓷器。“瓷”字也是汉代创制的,汉代以前并没有“瓷”字。只是汉代所谓的瓷器,并不是后来所说的瓷器,而是有釉的陶器。这种瓷器烧制时温度既低,质地又脆。到了唐代,真正高窑温的瓷器才烧制成功。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汉代为瓷器的始创时期,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实际上是出现在唐代。唐代以前,因制的陶器粗糙简陋,而且没有花纹装饰,只能在生活中使用,并不值得赏·玩,所以没有著名的瓷器。而且由于烧制简单,也没有名窑。到了唐代,制瓷技术已经成熟,著名的瓷器产品相继问世,社会上的人都十分珍视这些东西,因此便直接促进了名瓷的大批生产。当时著名的瓷窑,如越州窑、邢窑等,有数十处之多,都有珍品世。这时制作的瓷器的颜色主以青,黑,白,等三种颜色为主,用这几种颜色混合变化出来颜色的也很多,而用铅黄、绿、青等三种颜色在没有色釉的白地胎上描绘上花纹,然后烧制出来的产品是最好的,即世人所称的“唐三彩”。

总之,唐代以前的瓷器在当时可以算得上精美绝妙,但和后来的瓷器比较就相差很远了。唐之前瓷器所具有的价值,多半是文人骚客吹嘘出来的,并不是符合实的评论。古玩的真正价,都是由其本身价值所决定。如今贵重的古玩,在制作的时候就已经很珍贵,因年代的久远、数量的减少而更能增加其价值。并不是古玩本身没有价值,而因制作年代久远而显得珍贵。因此,唐代以前的瓷器真品本来就不多,即使偶然得到,也不必认为是稀世之宝。

五代时期,虽然兵荒马乱,但是制瓷技术仍继续进步。当时著名的瓷器有吴越地区越州窑所生产的秘色瓷器,其质地和色泽都很好,是人们公认的精品。不过其数量不多,早已见不到了。故宫里虽然有留存下来越窑秘色瓷器,但是否是真的也是个疑问。而五代最著名的瓷窖是后周时期的柴窑,它是中国古代瓷窑的代表。观略述如下:

柴窑是后周时期柴世宗所创设的,所以用其姓来命名,柴窑窑址在河南郑州,所烧制的瓷器青如蓝天,亮如明镜,薄如薄纸,声如响馨,釉质滋润细腻,上有细纹,制作非常精细,颜色精妙绝伦,是古代诸多磁窑中烧制的最好的。相传当时请世宗评定瓷器式样,他对柴窑瓷器评价说:“雨过天青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所谓“雨过天青”是指淡蓝色的青瓷。柴窑瓷器以天青色为主,其余的有虾青、豆青、豆绿色等顏色。还有一种不上釉的瓷器呈黄土色,就是后代所说的“铜骨”。

柴窑瓷器流传到现在的很少,在故宫中还可见到,但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柴窑瓷器很难确定。至于外面流传的真品柴窑瓷器,非常稀少。即使是柴窑瓷器的碎片,也像珍宝一样价值不菲。甚至有人称佩戴这种瓷器的残片可以祛除妖毒,抵御箭炮,这种说法虽然荒诞不经,但是足以证明社会上对柴窑瓷器的重视。

到了宋代,制瓷业进步最快,在瓷器的质料、颜色、装饰、做工等方面都有很神奇的造诣,在我国陶瓷史上可谓登峰造极,数百年以来人们均以宋瓷为楷模。虽然经过元,明,清各代帝王的极力摹仿,但还没有能超过宋瓷的,宋瓷的精妙程度可想而知。

宋瓷的颜色大都是敷单彩釉,表面显示出各种各细碎花纹。也有表面平滑而没有碎纹的,其颜色或纯正或驳杂,有各种不同的色彩,如白色、蓝灰色、鲜红色、暗紫色及各种窑变色。至于宋瓷表面装饰方面,有划花、绣花、印花、锥花、堆花、暗花、嵌花、釉里红,两面彩、釉里青等。划花就是凹雕,在瓷器表面用刀刻上图案;就像刺绣那样;印花就是用印模在瓷器表面印出图案;锥花就是用锥在瓷器表面凿上图案;堆花就是用笔蘸上泥在瓷器表面堆成图案:暗花就是平雕,用刀在瓷器表面刻去一层,使有花纹的地方比地稍薄一点,看起来好像没有花纹,但对着光线一照,花纹非常明显,法花就是在瓷器表面凸堆起图案;嵌花就是先另外刻好花纹,然后嵌入瓷胎表面,釉里红就是釉下有红色花纹的瓷器,两面彩是指瓷器的内外有同样的花纹,拿看它

对着阳光看,就可以见到两面有完全相同的花纹;釉里青是宋代瓷器制作技术中最重要的发明,用阿拉伯人贩来的颜料,有苏门答腊的苏泥、核椰屿的物青、印度的佛头青等,在薄质的泥坯上画上花纹,再施一层薄釉,瓷器烧成后呈现出美丽绝伦的青花。釉里背开创了从来没有过的烧制瓷器的先例。称得上宋代瓷器的最大特色,其精美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由于宋代帝王极力提倡制瓷业,社会上的人争相仿效于是官窑层出不穷,私窑蜂拥而起。其中著名的有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龙泉窑、钧窑等名窑,现在分别叙述如下:

定窑:定窑有南、北之分。最初的定窑设在今天的河北定县,所以用地名命名瓷窑。到了金人南侵的时候,定窑也被摧毁,宋朝南渡以后,又在景德镇开设瓷窑,完全用定窑的方法烧制烧器,便将河北定县窑称为“北定”,景德镇称为“南定”。

定瓷地质很薄,并且有光泽。定窑瓷器中以色自而滋润的为正宗,白色胎骨上加以泑水而有泪痕的是最好的。定窑瓷器上的釉为白色玻璃质,质地好的雪白似粉、所以又名“粉定”,也叫“自定”,质地粗精面且色泽稍黄的定窑瓷器为下品,俗称“土定”。

定窑瓷器烧制时倒着放置,所以上边口没有釉,并都罩上铜圈作装饰以掩遮。器身上的花纹大多模仿古铜镜上的萝花纹,以牡丹、萱草、飞凤、双鱼之类为主。装饰花纹的方法,有划花、堆花、印花、绣花等,其中以划花最好,绣花最差。此外还有紫色、黑色,红色等瓷器,都是白色瓷器的窑变是火候不适而造成的,不能看成是正宗的定瓷颜色。

汝窑宋朝的人认为定窑瓷器有芒口,又在河南汝州,也就是今天的临汝县建青色瓷器窑,这就是汝窑。汝窑瓷器将玛瑙碾碎制成釉,釉汁品莹润洋,像堆起来的油脂。颜色和柴窑瓷器差不多,以淡青为主,也有豆青、虾青和茶叶未等颜色。釉汁中有棱眼及蟹瓜纹,其底部有芝麻花一样细小挣钉的为佳品。其中没有上釉的汝窑瓷器称为“铜骨”,这是因为烧制的原料中掺有金属,所以呈淡红色,和羊肝的颜色一样。

汝密瓷器的釉质最厚,而且大多凝聚在瓷器的上部,像融化的膏脂一样但不流淌,凝结在半途。但因釉质像融化堆积起来的油脂,所以汝容瓷器上经常有没有釉质的地方,其胎骨的颜色像羊肝一样。当时的人们认为这种釉汁不均匀的瓷器很美观,所以很看重汝瓷。

官窑宋徽宗亲自在汴京一即现在的河南开封设置瓷窑烧造瓷器,称为“官窑”。官客出产的瓷器,其胎与釉都像纸那么薄,有月白、粉红、粉青、大绿,油灰等颜色。在当时,人们以月白色瓷器为上品,粉青色瓷器次之,而后来,人们则以粉青色瓷器为上品,月白色瓷器次之。油灰色瓷器是最差的。官窑瓷器的表面多开片,其中以冰裂纹为最好,梅花片稍次,细碎纹最差。上面的釉斑以缮鱼血为最好,墨纹稍差。可惜官窑存在时间不长,出产的瓷器不多,宋室南迁后金人毁坏了官窑。

后来,南宋又在修内司—即今天的杭州风凰山下建窑烧瓷,完全承袭官窑传下来烧制瓷器的方法,所以也被称作“官窑”,又称“修内司窑”或简称“内窑”。为了和汴京的官窑加以区分,称汴京窑为“旧官窑”,杭州窑为“新窑”。新窑烧制的瓷器因借鉴了旧窑的终验,所以出产的瓷器顾量更好,足色如铁,器口上仰,釉汁下流,所以器口上的釉质极为稀源,而且带着淡淡的紫色。当时称这种瓷器为“紫口铁足”,并认为很珍贵新、旧二窑均有窑变,光彩耀眼,特别奇异。后来南宋官府又在凤凰山的郊坛下开了一个新窑,但烧制出来的瓷器质量很差,不能与前二者相提并论。

哥窑、琉田窑、龙泉窑、弟窑、章窑浙江省龙泉县本来就有瓷窑烧制瓷器,但因为出产的瓷器质量不好,所以名声不是很显赫。到了宋代,有姓章的兄弟两个人,都喜欢烧制瓷器并获得成功,兄长烧制瓷器的瓷窑叫“琉田窑”,又名“哥窑”:弟弟烧制瓷器的瓷窑叫“龙泉窑”,或称“弟窑”,又称“章窑”。

这两个都是民窑中的俊佼者,所制瓷器的质量可以和客瓷器相妮美。哥窑的瓷器釉色以青色为主,也有淡紫色或鲜黄米色,铁足紫口,很像官窑瓷器,其中又以表面有碎纹的最为名,有的上面有断纹数百条,号称“百圾碎”,也没有的将其称为“鱼子纹”。不过,哥窑瓷器仍然以釉汁上面没有一点断纹的为最好。弟窑瓷器的胎像纸一样薄,表面光润如玉,有粉青,翠青两种颜色,以粉青色且没有断纹的为最好。弟窑瓷器和哥窑瓷器的最大区别,也在于弟窑瓷器上没有断纹。

钓窑河南禹县从前称为钓台,宋代时叫钩州。宋代初年在这里开设瓷窑烧造瓷器,所以叫做“钩窑”。

前面所讲过的各窑烧制的都是单纯颜色瓷器,有的专门烧制白瓷,有的专门烧制青瓷,偶然也烧制其他颜色的瓷器。而钧窑却很特别,专门烧制彩色的瓷器,所烧制的瓷器五色斑斓,光彩夺目,艳丽绝伦,色彩多种多样,其中最著名的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梅子色、驴肝与马肺混合色、深紫米色、天蓝、胭脂红、朱砂红、葱翠青(或叫鹦哥)、猪肝红、火里红灯,葱翠错杂如垂涎。墨色以及窑变的各种颜色,相传以红如剧脂色的为最好,葱翠青与据色的瓷器稍微差点。而瓷器鉴赏家则以为,颜色纯正且底部有一二个数字的瓷器是上品,即红紫色的为单数,青蓝色的为双数,以杂镪的为最差。

钧瓷的釉质较厚,红釉之中有兔丝纹与蟹爪纹。呈现出华丽雅致之美,没有上釉的地方也是羊肝色。考察钧窑瓷器的颜色,红紫色最美,这种颜色的也比其他颜色多。明代的祭红估计就是受它的影响面制成。

其他著名的民窑还有湘湖窑,磁州窑、吉州窑、建窑等,所出产的好瓷器也可以和各名窑瓷器相媲美。但是,这些民窑瓷器数量不多,现在所能见到的都是劣质瓷器。此外,还有所谓的小窑,规模很小,出产的烧器数量也很有限,不过,也有的够烧制出精美的瓷器,如唐邑窑、邓州窑等的,共有二十多处。总的看来,宋代制瓷业发达,所制瓷器色彩的变化,形式精巧、产量的丰富、质量的优良、实属空前绝后,是我国瓷器最发达的时期。

元代是蒙古就统治中国,蒙古统治者不重视文化艺术,而且统治中国的时间不到百年,完全过着征巢不止的军事生活,没有时间享乐,所以元代制瓷业没有很大的发展,和宋代比起来反而退步了。

元代制作的瓷器大多模仿多空钧窑瓷器,以天蓝色兼带紫斑的瓷器为重,不带紫色的为一般瓷器。元瓷表面的釉质较厚且向下流淌,釉浓的地方有条纹,釉浅的地方可见水浪,这是元瓷的特征,期式样大多奇特,如壶上附有很大的耳,或者模仿奇兽,怪鸟的形态成花纹,采用印花、划花、雕花等方法,而以印花瓷器为最上。

元代官窑只有景德链一处,但不像其他朝代那样年年烧造,只是接到朝廷命令时才烧制,没有命令不烧,所以元代瓷留仔在世⊥的最少,有青瓷、印花,划花、雕花等。进贡给皇帝的瓷器也很精妙,里边都烧印有“枢府”字样。当时的民窑虽然也有仿制官窑瓷器的.但质量始终比不上官窑的质量,民窑中最者名的,有彭均宝在霍州开设的瓷密,仿照宋代的白定烧制瓷器,当时被称为“彭窑”,又名“霍窑”,也称“新定器”彭窑瓷器比白定稍青,很脆,釉色也不是那么滋润,详细观察能看出与白定的差别,此外,还有四五处小窰,如宣州窑、临川窑等,但出产的瓷器质量都很--股,没有记述的必要。

到了明代,瓷器制作业无论在工艺上、形式上都达完美的顶峰,且水乐以后,与外国的通商渐渐扩大了,外国的艺术形式及颜料的输入,都有助于中国陶瓷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从明代开始,历朝皇帝都把制瓷业作为显示功业,纪念政绩的第一要务,不像以前那样,制瓷业可有可无。所以,各朝帝都把发展制瓷业当做最重要的事情,在瓷器制造上争奇斗异,常有创新。而此后开始以帝王年号米命名瓷器,不再以某窑、某器来命名。

明朝以前,民窑瓷器可以与官容瓷器相媲美,民窑瓷器有很多精品,瓷窑的分布地域也很广。到了明代,国家倾全力在景德镇发展制瓷业,所制的器物当然不是私人的力量可以相比的。所以,许多民窑虽然还存在,但出产瓷器仅为民用,不再追求进步。因些从明代开始,以后历代都以景德镇为唯一出产瓷器的地方。

明代主要的瓷窑主要有武窑、永乐窑、宣德窑,成化窑、嘉靖窑、隆万窑等。

洪武窑洪武二年在景德镇建窑二十座,专门用来烧制御用的器皿。烧制时只追求瓷器的质量,不考虑成本的多少,所以瓷业的进展很快,几年就完全恢复到了宋代制瓷业繁荣昌盛的地步。这时期,所有的宋代瓷器都能仿制,而青、黑两辟颜色的瓷器又超越前代,以纯素色的器为最好,永乐窑是沿用洪武时期的旧窑,瓷器的质量有了更大的进。永乐窑创制的瓷器有脱胎素白器,最薄的能映出手指上纹络,可谓顶级瓷器。还有所谓的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画双狮滚球,球内有“大明永乐年制”就“永乐年制”的小䈥落款,文字细小如粟米,为最好的产品。鸳鸯心的瓷器稍次一点,花心的更差一点。杯外绘有青花,颜色深翠,图案非常精美。杯底内绘画的烧器是以前所没有的,所以压手杯是杯内绘画的开始。此外,还有影青瓷。胎质极薄,暗雕龙形花纹,里外都可以映见。其花纹微现青色,是永乐时代特有的产品。

宣德窑宣德时期是明代制瓷业最繁盛的时期、这段时期内一切典章文物都臻于完善,所以瓷器制造业也取得了特殊的成就,白瓷中的精品足以和定窑、汝窑瓷器相媲美,青花瓷器的精美程度更是空前绝后。因为制造青花瓷器的原料,从明朝初年万始釆用外国进贡的苏泥、勃青,洪武,永乐的候配比使用不当.所以制作出来的青化不够精美。到宣德年间,制作青花配方才研制成功,但宣德窑也把原料用完了,成化窑以后即使有青花瓷,但所用原料已经不是苏泥、勃青了。所以青花瓷以宣德窑生产的为最好。

此外,宣德年间还创了“祭红”,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所谓“祭红”,历来的书写不同,对它的解释也都不同。“祭红”究竟是什么意思,应该怎样书写,都仅仅是推测而没有根据。

正宗祭红的颜色有鲜红,宝石红两种,至于豇豆豇、姜人祭、姓娃脸、杨妃色、桃花片、桃花浪、苹果红等,都是由祭红变化而来。

五彩瓷器也是从宜德年间开始制作。有在白地上画彩的,有内外夹彩的,有漏空花纹填上五彩的,有彩地画彩花夹彩前,有廓外色釉或锦纹而廓内画彩花的,也有在黑白地画绿、黄、紫三色的素三彩的,或者用窑变红、绿、紫三种天然三彩的,这些瓷器都量变幻莫测,五彩缤纷,前所未有。

正德窑正德窑瓷器以祭红为最好。此时因苏泥,勃青已经用完,正好遇上大珰管辖云南,大当从外国得到一种叫“回青”的颜料,其价格高过黄金一倍,颜色呈古青色,便用来制作青。所以正德窑的青花有很多精品,几乎可以与宣德窑的青花瓷器相媲美。

嘉靖窑嘉靖初年,改变御窑了管理体制,加上土质越来越不好,所以瓷器的质量越来越不好。再加上红土用完,祭红不能烧造,便精力全放在青花瓷和彩色锦地瓷器的制作上,所以嘉靖窑器的花纹紫琐,内容丰富,其精妙程度为明代之最.

隆万窑隆万是和万历两朝的合称,隆庆帝执政的时间非常短暂,所以常常与万厉帝合称。瓷器制作发展了这个时候,制作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巧,花纹的变化也来越多:瓷胎薄厚均匀,颜色青色和彩色都有,釉质莹厚像堆积的脂肪,呈丙鸡皮、棕眼、橘皮形状。但此时回青已用完,所以青花比不上前朝的青花瓷。因为土质变差,一切瓷器都不上前期瓷器。所以隆万窑注重在瓷器花纹方面下功夫,想用这方面来取胜。因此它们的花纹式不之多,配合之巧,前代无法与之相媲美。

除了上述官窑外,在景德镇尚有几处民窑,如嘉靖、隆庆时的崔公窑,制造的瓷器多仿制宣德、成化年间的瓷器,其精品和真正的宣德容、成化密没有什么区别。明穆宗时有个叫周丹泉的人,专门伤制古代瓷器,仿制得非常逼真。明神宗时有个叫吴十九的人,仿制的瓷器与官窑没有什么差别,他还擅长制作瓷壶。有个虾蟆窑,专门制造小碗,颇为珍贵。此外,分散在其他地方的有建窑,开始在建安,后移到建阳,就是今天的福建建瓯县。建窑制作的瓷器有紫建、乌泥建,白建三科,都根精美,其中白建是最好的,像定瓷但没有开片,表面像牛乳一样滑腻,,宛如象牙,光色如绢,釉水莹厚,大多是神佛像,欧窑就是宜兴窑,明代人欧子明始创,所以用其命名,欧容瓷器太多仿造哥窑、官窑、钓窑各种烧器,还制作紫砂器等.此外、横峰窑、处窑,广窑、许州窑等也经常有精品出世,但数量很少。

总体来看,明代瓷器确实可以算作制瓷业最繁盛的时期。制造的大型瓷器有鱼缸,其薄器有脱胎,当时制作器物颜色很多,五彩斑谰,精美绝妙,花纹品种繁多,式样奇特精巧,明朝可以说是我国瓷器工艺最光辉灿烂的时期,我们今天回当时情景,仍然很是羡慕。

清代时期的制瓷业仍然以景德镇为中心,不过,自明未农民起义以后,景德镇制瓷业完全被毁坏。清朝初年兵荒马乱,无眼顾及。到了顺治十一年,开始设法恢复景德镇瓷业。没有经过多长时间,朝廷担心增加人民负担,顺治十七年便又中止,所以清代瓷器应该以康熙时期为起点。因皇帝御用的瓷器都出自于景德镇,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所以清代瓷器不窑来命名而以帝王年号命名。例如康熙时期生产的瓷器,称“康熙瓷”而不叫“康熙窑”。

康熙瓷康熙在位时,专门派官员督造烧制瓷器:在这段时间里,一方面仿制古代瓷器,只要是过去的有名瓷器都进行伤造,制作得惟妙惟肖;一方面发明创新,推广瓷器的用途,凡是可以用瓷制造的器物应有尽有。所制造的瓷器中,仿古礼器有尊、彝、觪、爵之类的东西,砚屏、墨、画滴、画轴,秘阁、镇纸、笔管、笔洗,笔床、笔格。笔筒、印章,印盒、尊、觚、胆瓶、截半,挂器,瓷床,灯等尤不俱备,而且都精巧美观。

康熙时新创制的瓷器有素三彩,即在素烧的瓷胎上施以绿,黄与淡紫色,其额色繁多,超过了以前各代。如祭红、樊红、珊瑚,桃花,粉青、葱青、豆青、天青、竦.羊肝,猪肝,茄瓜、葡萄、鹅黄.蜡黄,鳝皮,蛇皮绿金酱,老僧衣、海鼠、鳖裙、古铜、鸟金、皮,铁粽鼻烟、茶花、月臼、甜白等各种颜色,数不胜数,橘皮、蟹爪,各种花纹也都具备。各种颜色中天青色是最著名的,酒蓝、祭蓝也在此时发明。洒蓝是先上一层白釉,再上一层釉,最后再绘上金彩云龙,栩栩如生,祭蓝是将颜色与水融合后挂在瓷胎之上,釉比洒蓝琴而颜色大致相同。

总之,康熙瓷的各种色釉都比较浓厚,釉敷在它的上面微微吗起,这在术语中称作“硬彩”。康熙瓷的装饰花纹也很精美,共金银、漆黑及杂色之池瓷器上,山水、人物、花鸟等各种写意性的绘匾,与凸花、暗花、花果、象生等雕刻法无不具备、此外,涿玉、鬟漆、戗金、螺绍、竹木、匏蠡等各种形状也能仿制得非常精致。

康熙瓷上的绘画位居各代之冠,都是出自名家之手,与纸质的绘画作品没有什公差别:其名称也相同,不过,瓷器上所描绘的战争故事,术语叫“刀马人”,似识不雅。以前人们对于在能器上写字都不注意,而康瓷却非常讲究。如康熙瓷大笔第筒,上面大多书写古代著名的文章,如《滕王阁赋》,《归去来辞》,《兰亭序》,《赤壁赋》等:看面积的大小来选择词赋书写在上边,书法的精美程度能跻身于虞,柳,歇、邻名家之中,而且还有四体书的。都是以前没有见过的。

在瓷器上题款,宋代以前都不这样做,明代时有的题写有的没有,康熙瓷却对此很讲究,形式也很多,款识有字和图两种。其字外还有单图,双,双边.单边、正方、长方、堆料,地挂白釉字挂黑釉,地与字同色,白地蓝字,白地红字、绿地红字,红紫色天青色、湖水色、楷书篆书、行书、虞永兴体、宋椠体、欧王体、汉文,满文、回文、蒙古文等装饰,非常齐全,图形款识包括双圈、秋叶。梅花,团龙,团鹤、花形,物形等、其落款文字为“大清康熙年制”或“康熙年制”两种。写成二行,三行的都有,至下书写“景镇康熙年制”的瓷器,是普通器,绝对不是御用瓷器,当时制瓷业的督理官为藏应选,所以有称康熙瓷为“藏窑”的,江西总督郎延佐所制造的瓷器。模仿成化窑、宣德溶,都非常相似,被称为“郎窑”其中以玉红最著名,可与宣德窑的祭红相媲美。

雍正瓷雍正时期仍沿用版察瓷的制法,所生产的各种瓷器都可以和速熙瓷相媲美。新创的有一种叫“胭脂水”,胎极薄.里釉极白。因外釉映照发出一种美丽的粉红色,娇嫩欲滴,就像胭脂水,其名称由此而末,雍正时期还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软彩颜色,这是以前所没有的。软彩就是粉彩,艳丽雅逸,风靡一时。

自唐代以来,人们一直崇尚青瓷,如越窑,秘色,柴窑等,青瓷被历代所看重。自从定瓷以白色而著名,钓瓷以彩色而著称于世后,铠的地位渐渐被其他瓷器所取代。到了明代,瓷器发展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色彩和花纹上,人们只求华关和高,青瓷的地位进一步衰落了。康熙时虽然仿造青瓷,但都不太精美。雍正时期,仿制的青瓷能与未代汝窑的瓷器相她美,超过康熙育饶,是最成功的作品。

在这段时间里,瓷器上的装饰花纹及国案也得到根大发展,所有绘画足可以与康熙时制作的器相媲美,并增添了描绘当时生活装束及别汤装束的现象,这是以前所不允许的。过枝花弃电很流行,过枝,就是所的花枝由这一面接连到另一面,且不间断。成化时期已发明了这一技法,但没有受到人们用的重视,正时才万始盛行。

总之,雍正时的瓷器喜欢仿造成化容,斯熙瓷喜欢模仿宣德窑,成化窑、宜德窑都是制瓷业最发达的时期,雍正瓷器所有款识都取法于束熙瓷,所以与康时所制的瓷器款识相差不远。康熙、雍正时期都有伤冒书写明代题的瓷器,这是仿照明瓷的缘故,一般而言,康熙仿造明代器大多就“宣德”,雍正明代器大条落献”成化”.南正瓷器中有伤造明代花内励藏落方法的,在外水内粉彩的杯底画一桃形,内藏“雍正年制”四字,这是很少见。

乾隆瓷乾隆承继康熙,正的余商,天下安定,物财,于是池便态意享乐,对干典章文物,力弘扬,对于制瓷业,更是特别重视。过去所有的名瓷、特异品种,都去模仿。这时西洋艺术传到中国,除了模仿古代名露外,还模伤声洋瓷谷上的给画,如圣母像,碧很卷发的人物等,这是以前所没有的,以的绘世,五彩人物都是用笔先好面貌、衣,再填上五色,刻乾隆时期,则采用写照法,用谈红颜色描而部的四凸之处,所以比以的人物形象更传冲。据英的《陶成纪事碑》记截:“隆朝,每岁例贡御用瓷器五十七种,其万寿年节,各种庆贫特别用器尚不在内,即五十七种,已将从来所有名窑各器包含无造,集瓷器之大观。所以中的瓷器,都可以在隆密中看到它们的样本,乾隆时真可以说是瓷业盛世。

乾隆时期的制瓷业还有项特的发明值得大书特书,就是创造了占月轩瓷。对于占月轩,世人议论纷紜,并没有统一的结论。副便关于“古月轩”这一名词的来历,说法也不尽相同。有人说是宮中的一座轩名,有的说是圆吗同中一座轩名,还有人说是人名。说它是轩名,但途查清宫及回明园,并漫有叫古月轩的;说是人名,也不能够详尽得说个所以然。据《词源续编》记:“清乾降时,苏人胡学周在苏自设一小窑,制瓷、烟壶等,其精美、自号‘古月轩主人’。乾隆南巡,见而好之,因携之至京使管御客,仍用‘古月轩”之名,尤以鼻烟壶著称,”这样的说法似乎可以相信。

另外,对古月轩瓷的定义也没有统一的说法。在古玩行里,人们不能很好地给古月好下个定义,但究竞是何情形也没有说出来。我过详细的研究查证,稍微明白了一点。查清代《瓷器库底册》,里面并没有“古月轩”这个名称:“今天所说的古月轩瓷,在底册中写的都是“瓷胎画珐琅”。且当时的画珐琅器除瓷胎外,还有料胎及铜胎两种。现在的人把瓷胎与料胎上画珐琅的称为古月轩,面铜胎的仍叫珐琅。

画珐琅器中的瓷器中的瓷胎、料胎除了用珐琅绘画外,上面的釉也不是普通的瓷釉,而是原色珐琅。珐琅的颜色本来就是白色。凡是如今所说的古月轩瓷,上的都是珐琅釉,所以《勇庐闲话》中说古月轩瓷的质地是砗磲,而且珐琅可以配成各种颜色,以红、蓝两种颜色最好。所以古月轩虽然是画珐琅,但实际上也是限于蓝、红二色及其深浅之间的变化色用的是珐琅,其他的颜色仍是用彩色颜料而不是整个器物都是用珐琅画成的。珐琅釉和珐琅画与以前的瓷釉及彩色都不同,特别美妙,后人便命名为“古月轩”。所以说,古月轩是批使用珐琅釉及珐琅彩的瓷器或料器。不过,用珐琅为彩不是从乾隆时期开始,康熙时就有了,所以康熙、雍正年间制作的上了珐琅彩,釉的瓷器和料器也可叫做古月轩。不过,乾隆时期这种产品的数量多面且质量多而且质量精,才开始引人们的注意。又因为珐琅彩、釉瓷器上有“古月轩”题款,人们便用“古月轩”来称呼它。

现在,古月轩已经成为珐琅彩及珐琅釉瓷器、料器的专门名词,凡是珐琅彩、釉的都可以称为“古月轩”所以,康熙、雍正以及其他时期所造的同类瓷器都称为古月轩。如果不是珐琅釉或珐琅彩,即使确实是古月轩所制作的,或有“古月轩”款的瓷器。也不能称为“古月轩”弄清了这个道理,就会搞明白古月轩主人是乾隆时期的人,而康熙、雍正时期都有古月轩瓷器的原因。

嘉庆瓷嘉庆时期是清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瓷器制造业也是这样。因为这一时期国家下值多事之秋,对制瓷业无睱顾及,所以制瓷业逐渐显露出衰落的迹象。当时的御窑数量虽然没有减少,但是生产方法因循守旧,窑场都支差应付,所以生产出来的瓷器精品不多。只有万花瓷器,俗名叫“百花到底”算是当时的佳品。

道光瓷道光皇帝素以节俭著称,刚刚即位时,首先减裁宫内脂粉费达数百万两、对于瓷器也力求俭朴。清减费用。所以这段时期内制造的瓷器没有多少精品、只是在瓷器上描绘草、虫图案的作法比较盛行,其它方面没有什么可叙述的。

咸丰时期,太平天国运动持续了十多年,制瓷业中心景德镇完全被毁灭,所以根本没有瓷器产生。同治时期,太平天国被镇压以后,制瓷业才稍做有了一点转机,但是制作的瓷器质量平平,没有特别值得称赞的。此后的光绪、宣统两个朝代,国家多灾多难,财力、人力都呈现凋的景象,所以制瓷业没有精品出世。

清代官窑是帝王的私人产业,领主全国的时力,物力、人力来扬制能器,所以产品量的精良是任何私窑都达不到的,所以民窑在清氏很不发达。值得一提的民窑有广窑、博山窑、建窑、宜兴窑四处。广窑的瓷器一般都销往海外,其它三处窑场因为生产的是景德镇没有的特殊器,所以能够残存下来。至于烧造民用的各种器具,则各省都有出产,其质量劣,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总的看来,代瓷业从任何方面来看,都可以说是已发展到极点,其烧器数量之多也是以淤代都达不至的。如果论瓷器的去浑杆据然不如前代,然而要论精巧华丽,美妙秀俊,请代足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出类技草的时期。

洪宪瓷清朝灭亡以后,民国建立起来,随后出现了袁世凯为称帝做准备,按照封建专制时代的惯例,登帝位时必须在制造瓷器作为纪念。袁世凯派公府庶务司长、瓷学专家家郭葆昌任九江关症督兼陶务监督,管理瓷器烧造,当时只是瓷土,人工出自景能镇,颜料取自干宫延内,制造的各种烧器全郊仿古月轩,而底款一律用红色案书“居仁堂”三字,因胎质太薄,,烧制时损失很大,所以没有多少精品。

烧成后,分别赏给简任官吏各一件,这就是世人所传下来的洪宪,到帝制失败,瓷窑也瓦解了,当时、剩下的材料都被景德镇工人得到,工人们使用这种材料仿制洪宪瓷,但也以最先那部分瓷器最好。制瓷的人看到洪宪瓷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全都以“洪宪年制”“洪宪我御制”或“洪宪元年”等假款题在瓷器底部,以吸引世人。实际上,真下的洪宪瓷并没有“洪宪”字样。

第二节瓷器述要

瓷器的好坏关键在于瓷胎,瓷胎包括几种,有瓷胎,浆胎,缸胎,石阶,铁胎等不同的种。所谓瓷胎,就是把石科成粉术状后成后胎。普通的瓷器,都属于浆胎,浆胎是把瓷粉液选出来沉淀,直到发清后,融合成泥浆,再制成胎,所有轻而薄的瓷器都是用浆胎制作的。缸胎也叫瓦,也就是说胎质像瓦器市样粗糙,凡是凝重粗厚的瓷器都是用缸胎制作的。石胎并不是真正的石头质地疑重而且坚实,有点像大理石跟雕琢成的器物,康熙时制作有石胎三彩。铁胎并不是只正的铁,瓷质较黑,和铁色相近,其胎瓷器的厚薄轻重也不一致。

浆胎瓷器的质地轻升且松,缸胎瓷器的质地重且坚。石胎空器的音清而脆,瓷胎中的沙底瓷器,是指瓷器底剖烧胎暴,没有涂釉,沙底以白和细为珍贵,其中细沙底是上品,缸胎瓷器大多是缸底色,以亮和响为珍贵,年久的缸胎大多带有铜音,所以鉴别家往往轻轻击,凭声音就可以知道器物出产时间的长短。

此外,还有所谓的“脱阶”。脱验瓷器胎海似卵壳,所以

义叫“卵幂”,很像釉裂面胎落掉的情形,最薄的能映见手指上的纹络。此制式开始于明代永乐年间,同样的脱胎瓷器,也以水乐年间生产的最为精美。宜德年国造的脱脸瓷器,也可问永乐脱胎瓷器媲美,清代康熙、雍正两朝所制造的脱胎瓷器,虽然同样极薄,却只能映见花和字。

一般情况下,浆胎瓷器必然轻,缸后瓷器必然重。如果是轻而海的胎瓷器,则是宋代时制作的珍品。浆胎极轻或极重也一样是珍品。

制作瓷器上釉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蘸釉,把所造瓷放入缸中在釉汁荡匀。蘸釉瓷器的釉质厚,所以钩密、哥窑各窑生产瓷器上釉往往犹如堆脂,这是因为所蘸的釉不止次。另一种方法是吹釉,就是用一粮竹筒嘘气。将釉汁吹匀胎上。采用吹釉的瓷器釉质很薄,所以,旧瓷中有“玻璃釉”等名目,釉薄的甚至像卵膜那样。

凡罩了一层釉的称为“一道釉”,颜色属于青、黄、红、黑的叫做“纯色釉”.如果是白色的则叫“本色釉”。古瓷中釉质厚的犹如推脂,称为“密淋釉”。古瓷挂釉到底部,往往像蜡泪,任其渗出,称为“鼻涕釉”,还有挂釉时没有到底而露出胎骨的,露出部分太多的叫,“露胎”露出摸出来平滑的称为“泪痕”像屈曲的蟠龙一样的,称为“蚯蚓走泥印”如果釉中出现蓝斑,斑大的叫做“霞片”斑小的称作“星点”。如果釉面摸起来平,很像结痂初落的,称为“疙瘩釉”

明代祭红瓷器的釉汁较厚,其形状像一种木纹,尖峰重起又好像叠浪,看上支像叠浪,看上去像云一样而且深沉,被叫做“鸡翅本纹“,还有一种祭红,红色釉中露出白色的釉且微微凸起,像鱼、像是专门在中间留出空白,很像阴文的花纹叫做”盖雪欢鸡翅“。鸡翅、露骨、盖雪这几种釉,都是釉中奇特的品种。

釉汁中凹而缩的现像叫”棕眼”,也叫“鬃眼”。浅大而滋润的棕眼叫“橘眼”,陷含黑点雨不凹下的叫“犀尘点”。形较大而微发老米色的叫“褐斑”,内中有黑点的叫“尘星",有小沫如叫水泡的叫“泡沫星”,没有泡沫而含有水晕的叫“水浪“,尖星周围的晕斑呈黄色的叫“鹧斑”。又叫“兔毫”。

釉中最珍贵的是宝石釉,宝石釉包括红、绿、蓝,紫等各种不同颜色,人们认为只有红色的是宝石,共它包括绿、蓝紫各种颜色。在宝石釉的品种中亮是最珍贵的,它透明如镜,滋润如正,红如鸡血,透明的如石之冻,就像《博物要览》所说的“鲆红宝石”那样。亮釉又叫“玻璃釉”是蒲轴。宝石袖也有釉厚的,但比起薄釉来其价值差一点了。

釉汁率地,上有细碎的紫斑像电籽或鸡翅木的纹理,称为“均轴“。

紫黑色的釉上面布满星点,其光泽就像铁一样,称为“铁锈花”。星点痕迹稍稍发长,其光泽因烁不定的叫做”蝗股纹“也称为”炸蜢腿”,还叫做它“蜻蜓翅”,都是形容它像茉种东西。紫黑色釉的瓷器,假如没有上述诸种纹理,就没有了观赏价值。

混合五色的釉,其纹络绕约纶,很像五色园,又像海滨文蛤的壳,叫“混釉”,又叫做“云釉”,意思是说它犹如云蒸霞一般。这种轴多用来烧制小瓶一类的东西。

乾隆时期有专门模仿各种木器物的瓷器,远处看和木器一模一,可实际上是瓷器,叫做釉”,有仿造漆器的,叫“仿木釉”。有仿造漆器的,叫做“伤漆釉”。此外,还有玳瑁釉、石釉、花釉等,猛然一看一点都不像瓷器,仔细观察才知道是瓷器,这些都是袖质变化而产生的神奇效果。

瓷器上的釉有纹络的称为“开片”,有大片和小开片的差别、大开片纹络稀成的叫牛毛纹、柳叶纹、蟹爪纹;小开片纹络细碎的叫鱼子纹,这些都是以与它料的东西来命名。

开片有自然和人为种情况,自然开片是因为年代久远而釉质渐内裂而成为片纹;人为的开片是绕制的时候配上药料烧成的。开片从宋代的哥容开始,其后各代都闲袭仿造。开片仿造需盗器且质断积糙的,林为“冰纹”,大开片而瓷色发的,称为“格瓷”器小面开大片,或者器大而升小片的瓷器都非交非常灾战的。近代以来,人们不重礼哥密的开片,刘珍视的片,这大都是为开片瓷器都以摸上与没有痕迹的为上品说过观瓷器的底部来辨别它们的年代,这是瓷鉴赏家必只条的能力,宋,元瓷的底格大多脸。明代瓷器有溶款的,其底部必然挂和,没款而论也多,城,正时伤制的阴代瓷器也是这样,如果露胎几有印字题款的,这是过去不被重视在稀的乐两,底深题陀地方有和而外边没和的密器,明代及康熙时期也有生产,如是牠而尤款的容器,应当仔细就认属的斜旧。颜色微黄的叫米汤底;底色稍而像痕的叫纱米底,底色近似互青的叫录桌底。

白从款宇兴志以后,底露胎的瓷器已经越来越少了,代瓷器的底部常常有钉痕,这是肉为古人考虑得不够均,年烧瓷器时阳铁纤文着酚的试部放入爸中烧润,烧成后燉去铁针在底部曾下米的痕迹。还有一种瓷器,其底部怎的印和花纹,有的花紋像花的形状,有的花致像某种东西的形状,也有的花纹很深,像钉瓶面作就形这些也是古代瓷器的特。如果是螺旋纹:则是明代瓷器常行的现象,请代初年底部挂的

用从浅到深儿种青色混合使用绘制成纹饰的瓷称为“青花”;用五彩额料验制成花纹的姿标也常有旋纹俊“五彩”;绘制威二种颜色花纹的,称之为“三影”,联色足彩色而又上彩花的,称之为央彩”:先在瓷器上勾勒圈栏,然后在其内绘上花纹、其外上色影成锦文的,称为“开光”用黑、白等顏色作底色而绘有绿、黄、紫三色图案的,称为“素三彩”,因溶变而呈现红、绿、紫三种额色的,叫做“天然三彩”;里、外都有花紋的,叫激“两面彩”;用浓厚的彩色轴版在上而微微凸起的,称为“硬彩”。粉彩又叫“软彩”,意思是釉为彩色而略微有点谈,好像用粉匀过。

此外,还有所谓的“豆彩”。究竟“豆”字如何书写、作间解释,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有的人说:“豆彩者,大抵杂彩纹,独以豆青一色占其多数,故纯色者日豆青,杂以他色者日豆彩”还前人说:“逗彩’者,言其彩色碎点,姘逗而成者也。又有人说:“斗彩者,言杂彩鳞比,若斗者之争竞激烈也。”达是因为占代瓷器没有专业书籍,店铺的商人随意起名而导致,瓷器的专业名混乱,岂止是一个彩瓷器的问题。

黄、办、白、黑统称“五彩”,是概括的说法。由于颜色的深浅不同,相互衍生,相互嬗变,颜色的种类已经多得不可名状。像红色,其种类不下百种,其次是青色,其次青色,青衍生为绿与蓝,这三者加起来不下数十种。黄色衍生出来的颜色种类比较少,但也有十多种。黄与绿的范围,时常有出入。黑色衍生出来的颜色最少,只有几种,因为黑色是很难变化的颜色。白色也几种。

在这里,把最常见的瓷器颜色加以系统分类如下:

红色的种类有祭红,霁红,积红、醉红、鸡红、宝石红,朱红、大红、鲜红、抹红,脂水、剩指红、粉红、美人祭,豆红、桥花浪,桃花片、海棠红、蛙娃脸、美人验,色、淡茄公、豆均紫、茄皮柴、萄紫、境紫,孔鼠皮,种红,枣红,橘红,矾红、肉红、猪肝,苹果青、苹果绿等。

青色的种类有天青、东青、豆青,梨青,蛋青、野甲青、虾青、毡包青、影青.青花、新橘、瓜皮绿、哥绿、果绿、孔雀绿.翠羽、子母绿、西湖水、积蓝,洒蓝,宝石蓝,玻璃蓝,鱼子蓝、抹蓝海鼠色、绿粉色褐等。

黄色的种类有鹅黄、蛋黄、蜜蜡黄、鸡油黄、鱼子黄、牙色、淡黄、佥酱、芝麻將.末,、菜、胼鱼皮、英褐色、老僧衣等。

黑色的种类有黑彩,墨彩、乌金,古铜、黑褐、铁棕等。

白色的种类有月白,鱼肚白、牙白、填白等。

以上一共有八大类颜色。但人们通常把紫色看成是红色的变色,蓝绿为青色的色变。所以都算在原色之内,仍算作五种颜色。

中国瓷器的颜血从来没有什么固定的名称,即使帝王宫迁内的各种瓷器,也都是以其式样,品种加以注册,并不用颜色作名称。现任所有瓷器颜色的名称,大多出自商人之口,随意称呼,即未经专家认定,又没有专门的书籍记载,多年以来只凭口传,导致出现以讹传讹就的现象,出现了一些毫无意义的词语。瓷器的术语中有很多都是难以理解的,也是因为这个缘故。上面所讲达的五彩的各种颜色,其中用实物来命名的,自然可以得知其颜色的概念,其他的如果不解秤就不容易明白。现将比较特别的名词简单解释如下:

祭红,色彩深红,像刚刚疑固的牛血。但祭的名称究竞怎样书写,有什么意义,人们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宣德帝发明了祭红,是为祭郊坛的用品所创制出来的颜色。各种颜色的名称,大多是描述实物的性状而使用的名字,绝对没有以用途来命名颜色的。如果祭祀所用的红色名叫祭红:那么吃饭,喝茶所用的红色器具就应该叫做饭红、茶红,这可能吗?而且祭祀用的瓷器可限制色加以区别,但不会用限制颜色的深浅来区别,也就是适合用红色祭器时,只要是红色器具都可以使用,怎么能够限定用某种深浅程度的红色呢?这种说法很明显是荒廖的。

这是因为世俗有这样的说法,而文人为了有个合理的说法牵强杜撰,怎么知道越追求合球却越不合理。前人已经感觉到这种说法不合理。所以有写成霁红的,与朝霞的霁色相似。可朝霞的霁色有牛血那么红吗?这更加不合理了、又有写成积红的,更没有意义。也有写成鸡红的,说像鸡血的红色,似乎有点道理。也有写成醉红的,就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叫了。

祭红中有宝石釉的,叫做宝石红。朱红色的,即朱砂中的红色。祭红中不上宝石釉的,称为大红;比大红色颜稍淡的,称为鲜红比鲜稍淡的,称为抹红,抹红的釉质薄如脂水,其微黄的叫珊瑚。

胭脂水这种色的发路发明于雍正时期,乾隆时继承下来的,因它的釉色酷似胭脂水而得名,刚开始制作的胭脂水瓷胎极薄,里釉极白,因外釉的颜色所映照,所经呈现粉红色乾隆所制的胭脂水瓷器的瓷胎逐渐加厚,颜色略微发紫,里釉特别白。

美人祭是祭红中淡而艳的产瓷器颜色,“美人霁”是它的俗称,从雍正朝开始制作。康熙时期只苹果绿,并没有所说的美人祭。因为有人把美人祭当成苹果绿,所以略加补充。

豇豆红是由祭红变化而来,因为其颜色像豇豆色,所以这样叫它。豇豆红釉中大多带有绿苔点或大片绿斑。也有纯红的,上面题康熙款的很多。如果是雍正的,则它的釉与豇豆红一样,人们经常“雍正祭红”称呼它。豇豆红瓷器中颜色发黯的,俗称“乳鼠皮”,价值很低,其颜色稍微深一点接近云豆色,发紫接近茄皮比的颜色。豇豆之所以珍贵,在于它的颜色莹润无比,若鲜若黯,有一种难以形容的美妙。

瓷器中的粉红是鲜红的变化色,也就是祭红中最淡的,又叫娃娃脸、牡丹、芍药,桃花片、海棠红,这些都是形容它色彩的艳丽。朱红的颜色像正朱色,康熙、乾隆时的制品颜色鲜明夺目,以后生广的则像抹红。其釉质极薄,掺入夹彩,乾隆间生产的这种瓷器最多。其中又有柿红,橘红、枣红的区别。橘红与朱红的区别很小。抹红带黄的以叫“杏子衫”,是珊瑚色的一种,釉质极薄,,乾隆时期出产的这瓷器最美,以后制作的几乎像把釉涂在上面一样。至于羊肝、猪肝色,就没有必要讨论经重了。因为红色变化很多,现在看到的只偏重于祭红。

天青色瓷器在北宽时开始制作,出自柴窑遗传下来的技术。从宋到明,每个朝代都有制作。到了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天青色瓷器达到完美的境界,幽隽淡永,兼而有之。康熙初年的天青瓷器,釉质极厚即而颜色稍微发青,釉色混融在一像钱胸的颜色。到康熙末年,则釉略混而色彩略微带点蓝色。雍正时的天青,其釉略混,颜色几乎与天蓝色没有什么区别,但落为“成比”二字,从康熙到乾隆,无论天青色,天蓝色,其釉质都很厚,而且光润如新。乾隆以后,釉混而且发粗,因而和鱼胸色相差得就很远了。

豆青、豆绿二种颜色的瓷器,宋代哥窑、弟窑生产的最好。哥窑大多生速递豆绿色瓷器,而和弟窑豆青色数量比较大,这些瓷器都滋润莹洁,非常精美。弟容生产的瓷器流传的比哥窑要多,明、清所仿制的宋代民窑瓷器中以弟窑的数量居多。雍正时的仿制品商人称为“果绿“,明代以前生产的豆青色瓷器现黄色,清代仿制的则近似绿色。

颜色像西瓜的叫做瓜皮的叫做瓜皮绿;绿色较深的是孔雀绿;稍黄的是蟹甲青。深绿的有眼的,称为“新橘”,是橘子还没有发黄时的颜色,接近黑色的是鳖裙,即称的“王八绿”。葡萄水色像新长出来的葡萄的颜色。西湖水,松花绿两种颜色很相近:淡绿微黄的名叫“秋葵绿”。青而且和虾肉色接近的叫“虾青”。上述各种颜色都是比较新奇,非常珍贵。至于颜色接近浅蓝的鹦哥绿,与含黄色较多的梨青,则都比较平常。

蓝色中最著名的是积蓝洒蓝两种,都是较深蓝色。积蓝以叫“霁蓝”是将蓝色与釉水融和后挂在瓷器之上;洒蓝是先上一层白釉,然后,上一层蓝色,再上一层薄釉。所以,洒蓝的釉比积蓝的釉薄,而颜色则大致相同。

青色瓷器中颜色较浓的称为“天蓝”,蓝色较浅而接近绿色的叫“翠蓝”。深蓝而有芝麻星的叫“鱼子蓝”是说形状和鱼籽相似,并不是说它的颜色和鱼籽相同,这好是瓷器术语中用词不合理的名词’。至至于紫,蓝混合在一起而釉质尤其浓厚的,叫“毡包青“,这也是不准确的名词。

宣德瓷器中的黄色,色深如园蜜蜡,人们都很喜欢它。称为”宣黄“到嘉靖年间,开始制作黄色夹青花色瓷器,像鱼籽色但要深色,称为”鸡没黄“康熙以后,人们非常看重淡黄色瓷器,统称“蛋黄”。色彩稍微深的称做“熟蛋黄”颜色稍微浅的称做”生蛋黄”如果其中加入黑、绿二色,则叫“茶叶末”。

茶叶色瓷器起源最早,分为纯正的茶叶末色和不纯正的茶叶末色,有的偏于黄,有的偏于绿。纯正的茶叶末色像是把茶叶研成细末然后掺合在釉中一样,颜色古雅肃穆,适合赏玩,其颜色稍浓且有或黄色碎点围绕于瓷器足部四周的,称为“鳝鱼皮”,像鼻烟、菜尾老僧衣,其实都是茶叶末色的变体,鼻烟最浓,菜尾较淡。至于像黄、黑,紫相混杂而成的斑点的。则称:为“虎皮斑”,在过去特别流行,如今则不足珍贵了。

用紫、黄、绿三色绘成花纹的瓷器称为“素三彩”,底色是黑色的最珍贵。也有浅黄,浅绿等为底色而花为深黄、绿色的,也有间露白地的,甚至只有黄、绿二色的估计是将底色算上一共为三种颜色。也有绿,黄套黄,在颜色深浅不同的地方显出层次,所以有时实际上是四五种色彩,但也叫素三彩。

彩瓷中黑彩与墨彩难以分辨。黑彩是就实际底色而言,墨彩是描绘的图案而言,凡是黑地而花纹为五彩或三彩的,都称做“墨彩”,墨彩则是指用淡墨把花纹描绘在白地上而言。墨彩是普通瓷器,价值一般,而黑彩的价值极其高昂,素三彩中兼有黑彩的瓷器,是不同寻常的精品,五彩兼墨彩的瓷器要差一点。黑彩莹亮光滑的称为“乌金”;茶时末加入深黑的称“古铜”;接近古铜但是颜色深紫的叫“铁锈”;花茄紫入深黑的叫“铁棕”;墨彩弥漫全体的叫“墨褐”以上的都是黑彩,墨彩演变出来的种类。

白色瓷器中颜色最淡的叫“月白”,“鱼肚白”,略带黄色的叫“牙白”;略带红色的叫“虾肉白”粉料堆填瓷上再蘸釉汁的叫做“填白”。

在瓷器上题写落款开始于宋代,宋代瓷器上有的有“内府”二字,有的有“政和年制”字样。至于钧瓷,则底部有一、二、三、四、五,六等数目字。这些虽然不像以后的瓷器题款那样人规律,但也可以说是题款的开端。

元瓷只是官窑瓷器有“枢府”二字的落款,民窑瓷器很少有落款,就是有落款也不挂釉,只是在器底随意刻成,有的可以辨认,有的不可以辨认,看起来比较模糊。也经常有把落款刻成花纹和辘轳形的,但绝对没有以年号作为题款的。

明代瓷器的题款比起以前有很大的进步,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凹雕款字而挂以黑釉的,有印花的,有绘花的,有雕化的。最奇特的是永乐窑瓷器底部绘有狮子滚球图案,球内藏有题款,非常罕见,其次则是嘉靖官窑瓷器底部的题款,有写作环形的,又有的瓷器的中心写字的,也很特别,不容易遇到。明代瓷器的题款大多是“某某年造”,用“制“的很少,清代则全部用“制”字,用“造”字的反而很少。有人说“造”与“肇”的读音相同,是避讳清帝的姓。

题款的位置,一般是在底足内中间位置。如果是高足的器具,则在足内层的边际或者在足外边际题写,都是横款。还有题在器口上或腰腹上的,也是横款。据考证,模款开始于明代中叶,到了清代嘉庆时被竖款取代,清代瓷器的款字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下面分别说明:

顺治时期在短时间内开窰烧制,瓷器数量最少。其上的落款字体都是楷书,其他字体很少见。

康熙时期制作的瓷器款字最多,现汇录如下:

题款方法有单图、双圈、无圈拦,双边正方形、双边长方形、凸雕等,题款挂釉方法有地挂白釉和字挂黑釉,地与字统挂一色釉,形式有白地写蓝字、白地写红字,绿地写红宇等,字体有栺书.篆书、半行半楷、虞水兴体、宋椠体、欧王体等,颜色有红紫色款、天青色款、湖水色款,还有沙底不挂釉而凹雕,天字方栏内写上不可认识之字,有满文、回文、响嘛文等。以上都是文字款。

此外,还有没有文字但是绘以图形的,如双圆、秋叶,梅花、团龙、团鹤、团螭及各种花形、物形等,也有无字、无图的。

康熙窑有写“开元年制”四字题款的瓷器,这是模仿古铜器并仍用古铜原款的;还有书“景德康熙年制”六字、是康熙时的普通瓷器。

雍正时的瓷器款识形式比康熙时的要少,计有六字双圈、四字无边栏、四字方边、六字凹雕、四字凹雕,六字单圈、双边正方形,双边长方形,地挂白轴字挂黑釉、地与字统挂一色釉、白地红字、白地蓝字,楷书、篆书.虞水兴体、宋椠体、图书款、方栏内不可识之率,满文、喇嘛文等各文字款。此外,也有各种花形物形等图形,其种类大体与康熙窑相同。

题款用花形,物形的,康熙、雍正这两个时期的瓷器最多。因为康熙、雍正这两个时期内,都曾有过一段时间禁用题款,但时间都不长,以后又恢复使用。花形,物形的款识多是此时出品。这是由于明代御用烧器的花物形款开始被人们看重,所以康熙,雍正两朝承袭下来。

康熙、雍正时期仿制的明代各种瓷器大多使用原款,康熙时仿制的瓷器题款大多写“成化”,这是不想掠古人之美,并非有意冒充。

乾隆朝的题款又稍有不同。计有六字双圈、六字单圈、六字无边栏,四字方边双形,正加凹雕,地与字统一色釉、白地蓝字、白地红字,绿地红字、绿地黑字、楷书、篆书、欧王体、宋椠体、宋体书,图书款、沙底不挂釉、凹雕、满文。回文、喇麻文、西洋文等各式文字款,此外,也有印花、团花等图像形式的题款,也有全无题款的。

嘉庆、道光以后制作的瓷器,大多沿袭此前的题款样式,有减而无增,所以没有必要记叙。

清代瓷器中有的只题写“大清年制”四字,这是肃顺当政时所制的瓷器。当时成肃顺势力很大,谋划篡位,烧制瓷器的监督官考虑到马会有改朝换代的事情发生,所以空缺朝号来取悦于肃顺。

清代瓷器中的善款,有的用堂名或斋名,人部分都是用楷书。制作这些物品的人有四类:一是帝王,二皇亲国戚,三是名士和达官贵人,四是著名的工匠等。下面分别介绍如下:

属于帝王的,康熙时有拙乾惕斋,中和堂,乾隆时有静镜堂.养和堂,敬慎堂、彩华堂、秀堂、古月轩等,都是内府堂名。

属于皇亲国戚的,康熙时有拙存斋、绍闻堂,雍正、乾隆时有敬畏堂、正谊书屋、东园、文石山房、瑶华道人、红荔山房、友堂、浴砚书屋,乾隆、嘉庆时有宁静斋、宁远斋、德诚斋,嘉庆、道光时有慎德堂等,植本堂、行有恒堂、千砚斋,䉏竹主人、文甫珍玩等,都是皇亲王爷的制品,另外,康熙时有深珍藏,乾隆,嘉庆时有略园、荔庄、坦斋、明远堂、百一斋,道光时听雨堂,惜荫堂等,在当时很有名,可惜不知道是谁主持制造的,现在已经无法讲清其原委。

属于名达官的,乾降时有雅雨堂庐,是雅雨的旧物,玉杯书屋,董蔗林所制:听松庐,是张南山制作的。

属干著名工匠的,则有宝啬斋,陈国治、王炳荣,李裕元等,都是良工巧距之中著名的,所以以姓名来代题款。

清末有“大雅斋”三字款的器,是孝饮皇后的制品,似乎不属于前四者之中,而另属于一类。

第三节瓷器作伪

瓷器的真伪,并不像书画那么容易确定:甲作的画而落乙的题款,即可称为伪。瓷器却不这样,不能根据题款来分别真伪,而且早期的瓷器大多没有题。出自官窑的瓷器固然是真器,但是山自民窑而伤制官容的瓷器,如果落款写上官容瓷器的字样,当然属于作为。如果作品上并没有款识,表明制作者并没有明确表示这种瓷器是官窑瓷器,就不能说是作伪。明代的瓷器虽然大多落款,但仿制古瓷的却没有款识。

作者认为,既然是模方,自然应和原器相同,不可掠古人之美而为已有。虽然瓷器名不符实,但是意图是好的,怎么能叫作伪?所以瓷器的真伪很不容易断定。

瓷器的制造很难,既要受到地址的限制,还要受到人工的限制,并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制作,也不是的何一个人就能成的。因为制牛一件瓷器,是径过分工合作,经过数道工序才能完成的。所以作伪很不容易。本小篇所讲述的,都专指作伪以欺骗买主的情况,其他概不论述。

常见的作伤方法大致如下:

瓷器作为的方法,,最常见的是很作假底。就是把破碎名瓷而有款字的底,换装在新制瓷器上再用铁锈抹于底足外,然后将铁锈烤干,烫上一层川白蜡,这样所接的痕迹就看不出来了。但这种方法只限于瓶、罐之类的瓷器,盘,碗等瓷器不坐用这种方法.有题款的器底以康、雍、乾,三朝及明代瓷器最多,其他朝代的瓷器没有可用来作伪。

辨别瓷器的新旧,以有火光为第一立着眼点。任何方法都适用于古瓷,但如果火光太盛,就一定新制的瓷器,不用问也可以知道。所以所有作伪的人,一定把去除火光作为必不可少的工序。火光就是釉面上的浮光,新瓷器非常明亮,年代久远则温润以玉,一看就能区分真伪,除却火光的方法,手弄、盘磨也可以,但是太费时间,作伪的人大多不采用这样的方法,最简易的方法,就是先用浆砣轻轻擦磨新造的瓷器,还要考虑所磨之处留有细痕,所以再用牛皮胶砣沾油磨擦,使新的瓷器平整而且光润。这样经过处理的新器和旧瓷器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如果只是从火光上观察它,任何人都不能辨别它的真伪。

质量很好而落款的年代近的瓷器,常常有人将底釉和题款全部磨去,改装共轴,并换上年代久远的题款,如将嘉庆、道光以后的题款改换成康熙、乾隆时期的题款。但是这样的方法很难操作,不是专门制造瓷器的人不能进行。并且底釉和其他部位颜色并不相同,制成之后必须用汗手盘数月之久,才可以期骗世人。

明代瓷器大多没有题款,并且底部不上釉。遇到清瓷中有与明代瓷器颜色同的情况、常常有人将款字及底釉磨去,以冒充明代瓷器。这种事情在清朝晚期比较常见,很多人都这样做。因为法律不允许私藏御器,所以设法磨去款识。

古代的著名瓷器在不重要之处偶有细微损伤,人们往往把破纹刷净,把原釉磨去一点,然后上釉吹烧。如果损伤恰好在花纹之处,补救就更容易。只是会这种手艺的工匠在北京世面上不多,他们常常因会这种技术的人少而要价很高。如果是贵重的瓷器,要价经常在原瓷器价格的三分之一以上,所以采用这种方法的人很少。

宋代以前的单色瓷器,困为收藏不妥或埋藏时间很长,常有磨伤或落釉的情况。造假的人如果没有固定的店面,或售出后不负责任,就常常会画上彩画来骗人。购买者只贪图便宜面顾不上仔细察看,一定会被骗过。这种作伪方法比较巧妙,它是在画好彩画后敷一层漆,不遇热水就永远不知道这是假的。

有缺损的名贵瓷器,如炉缺少耳或足,瓶坏了口棱等,作伪的人常常以旧䃼旧,加抹釉药用火烧成,与旧瓷器一样。如果用吹釉的方法来修䃼,则修䃼的地方就更加无迹可寻了。

瓷器没有固定的式样,例如瓶的种类就不胜枚举,造假的人就是利用瓷器没有固定样式这特点来伪造。如高瓶长颈瓷器,假设瓶颈之上破裂,就将瓶颈以上的部分全磨去,改造为短颈的成毛边状,冒充为原是有盖的瓷瓶。

最差劲的作伪方法是用粘瓷器的药料粘䃼。例如古瓶、罐缺耳,佛像、人物缺手,这是最常见的事情。如果是著名的瓷器,一定是用别的办法。但是如果是普通之物则用粘瓷药粘贴。如不用力拿,是不容易发现它是粘合而成的。

宋代瓷器有铜铃口的,作伪的人常把新烧的瓷器边口有伤的地方磨平,再用铜圈镶上以冒充宋代铜口瓷器。古代铜钤口瓷器损伤后大多采用这种方法作伪,因此,遇到镶边的瓷器一定在慎重。

雍正以前的素面瓷器很多,作伪者常常把素瓷补上彩色。小件瓷器绘上花鸟,盘碗则大多绘上过技花卉,并用紫墨和不常见的彩色颜料作画,使人没有办法核对。四为西方人不重视白色底瓷器,最近数十年来,作伪者遇到白色底的好瓷器,必定绘上彩画出来售给外国人,且图画画得很精美,不容易辨别出来。这种作为的方法,行话称为“真坏假彩”,其实如果绘画绝炒就和真的名瓷没有什么差别,不能因为它是作伪的瓷器就忽视它的价值。

伪制瓷器的方法比书画要少,因为瓷器的真伪不在款识,形式和名称,而在于瓷质,瓷器品质和外观好的,就是伪制品也是珍贵的,否则即使是真的也不值钱。作伪的人伪制瓷器并没有获得厚利的可能,,因而都不会去造假,所以假瓷器在市场上并不多见。

第四节瓷器的鉴别

瓷器的新旧,真伪,本来不难辨识。但仍许多人受到伪制品的蒙蔽,这主要是因为没有仔细观察。各代瓷器的式样、颜色、花纹及做工都各有其特点,每一种都有它自己的制作方法。只要是同一朝代的瓷器,共式样虽然有很多种,但好像是一个人烧制的,颜色也好像是一个窑烧制成的,题款也好像是一个人题的。其他方面也全都没有区别,就好像是同一台机器制造出来的那样。造假者想尽一切办法仿制,都难以做到与真品完全相似,真伪相差很远。如果购买的人能够仔细观察,就一定不能受骗。

不过,鉴别瓷器不同于鉴别书画。鉴定书画时只要确定书画的某一部分是真迹,就可以断定整幅画是真迹。而瓷器的鉴别就不是这样了,有改换旧底的,有改装瓶口的,有后添加颜色的,作伪的方法很多,必须整体检查才能决定瓷器的真伪,万万不可根据器物的一部分来定真伪。现将鉴别时应注意的方面列举如下:

瓷器造假以改换旧底的情况最多。因为鉴别瓷器的人大多只注意款字的真伪,甚至有人认为款字如果是真的,那么瓷器就是真的,所以给新瓷器换上旧底是作伪的最好方法。其中作伪作得成功的,从瓷器的表面几乎看不出破绽。在检验瓷器真伪时如果在瓷器内用加碱的开水刷洗,去掉所涂抹的尘埃,接口的痕迹还是看得出来的。在釉色、式样火光方面,新、旧瓷器相比也有不同之处,很难逃过聪明人的眼睛。

火光极亮的瓷器肯定是新瓷器,但也不能认为没有火光的瓷器都是古代瓷器,因为作伪的人都把新瓷器的火光用人工的方法除去了。旧瓷器辨别的方法,检视釉面的痕迹就可以知道。因为旧瓷器经过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流传,表面必然有不少无意中弄出的痕迹。其痕迹有的比较明显,通常情况下用肉眼就可以看到,不太明显的对着光也可看见。如果用显微镜观看,就更是原形毕露。新瓷器必然毫无痕迹,即使有痕迹也是人为造成的,很不自然,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分辨清楚。

造假的人常常将年代较近瓷器的底釉与题款磨去,冒充年代久远的沙底名瓷。也有的改换上年代更远而有款字的瓷器的底,另外上釉装容烧。所以鉴别时必须注意瓷器底釉的颜色是否与其他部分一致,题款上的字的神韵和笔势是否与该瓷器的质地相符。作假者无论如何巧妙,也是会留下破绽的。

作伪的人遇到旧瓷器上有稍微的破损或有落釉的地方,常常会将破损部分上釉吹烧,再绘上花纹,使人不易察觉。所以鉴别瓷器时如果看到花彩或颜色不一致,就可以肯定它是伪制品。也就是说,即使不能发现瓷器上作伪的痕迹,也可以肯定它是伪制的。

瓷器的足、耳以及其他容易碰落的部分,鉴别时要仔细察看它的连接处,因为这部分容易掉落,掉落后一般会补上,再用火烧制。用吹釉的方法修补,痕迹难以看出来,但也可从釉的新旧及火光的强弱等方面来判断。

瓷器的式样必须合乎常规,如果看起来不伦不类,多半是用损毁的瓷器改造而成的东西,所以鉴别时应该对器物的口、边多加注意。如果式样不自然,而且口边颜色与其他部分不一致的,大多是被作过假,这一点不能不小心。市面上常见的作伪方法是用粘瓷药粘合,所以鉴别瓷器时对整个器皿必须都要留心,如果被造假者欺骗,不仅经济受损失,还会被人耻笑。鉴定的人对这一点必须注意,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鉴别有铜铃口的瓷器,应详细观察铜质的成分、做工及瓷口的情形,因为有很多是用损毁的名瓷来改作、冒充完整的铜铃口器。

白色瓷器上绘有彩面的,应察看它的色彩与质地的光泽是否一样,如果质地温润但是彩画的光泽比较强,就很可能是真坯假彩的伪制品。因为以前宫中素底色的瓷器很多,专为临时在北京添彩用的,向来都有多余的瓷器。民国以后把素底色瓷器都添绘上彩色,这样的伪造瓷器很多,所以对白地彩绘的瓷器要特别注意。

改补的瓷器,如果能从外观上发现作假的痕迹当然最好了,再就是可以从声音上来鉴别它是否是伪造品。因为没有经过造假改补的瓷器声音清脆悠长,改补过的瓷器声音嘶哑而且短促。即使新、旧不同的瓷器,也可从声音分辨出来,旧瓷器声音清脆,新瓷器声音厚重沉闷,行家里手闭目以听,就可明白七八分,用不着对手中的器物看来看去。

宋、元以前瓷器的釉水及颜色鉴别起来比较难。不过,每个瓷窑都有自己特殊的优点,如果对其特点:

都非常熟悉和了解,那么假瓷器一眼就能认出来。以下是各名窑瓷器的特点:

古代名窑瓷器,如越州秘色瓷器,已没有实物保存下来,只剩下一个名称,叫后人羡慕。

柴窑瓷器保留下来的很少,很难找到,以前在故宫里可以看到,其“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是可信的。釉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制作精细颜色特异,的确是瓷器中的精华。

定窑分为南、北二窑。颜色有竹丝刷纹的称为北定,以政和、宣和年间生产的瓷器最佳;有花纹的为南定。北定比南定窑贵重。定窑瓷器土脉细腻有光,有素凸花、划花、印花、绣花等品种,花纹一般为牡丹、萱草、飞凤等样式,工整精巧。划花是最好的,素者也很美观,色白而滋润,白骨上加釉水像泪痕的最好,黄色而质地粗糙的较差。偶尔也有紫色的,被称为“紫定像漆一般的称“黑定”,都是不怎么珍贵的。

汝窑瓷器是淡青色的,釉为玛瑙屑所制,颜色如哥窑而较深,微带黄色,像卵,白釉汁水莹厚如堆脂,汁中棕眼隐现像蟹爪。正宗的瓷器底部有芝麻花般的细小挣钉,士脉质地较官窑还要滋润。薄壁的瓷器不多见。

官窑瓷器是青色中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

哥窑瓷器的青色浓淡不一,土脉细薄,也有铁足,大多有断纹,号称“百圾碎”,以釉水纯粹的最为珍贵。

龙泉窑土细质厚,颜色葱翠,其中的精品可与官窑、哥窑相比,但缺少纹片和紫骨铁足器。

钓窑瓷器都是五种颜色,光彩太露,有兔丝纹。红如胭脂、朱砂色的最好。青若葱翠、紫若墨黑的相对较差。这三种颜色的瓷器,以色纯而没有多变露胎的是最好的。底部有一、二数字作为标记的是上等品,还有青丝错杂像垂涎的也是上品。三色烧得不均匀的,并非有意烧成这种颜色,俗称茄红紫、猪肝红、鼻涕等,都是次品。

明代瓷器各种彩色都很精致,清代康熙、乾隆两朝仿制及创造的瓷器也很精美,但与明代彩瓷比较仍有很大的差距。作假者无论怎样挖空心思,也和真品有很大的差距。这里将各种彩瓷的特点介绍如下,作为鉴别的标准:

明代瓷器的白地色都略微发青,釉特别厚,光泽犹如失去一半光亮的白玉,温润而且细腻。到了清代康熙时,瓷器则有釉色深浅的不同。其中主要的品类有纯白地色、浆白地色和青花白地色三种。纯白地色的瓷器颜色纯白,比明代瓷器要白,比乾隆时的瓷器略黄,润亮程度与最纯白的象牙差不多,五彩器中这种质地的数量最多。浆白地色的瓷器白得像米浆,所以也叫作米汤娇,质地白中略带黄色,与宋代粉定瓷中的白瓷大体相同,只是不如粉定那样透明细润,纯白瓷器以这种底色的最多。青花瓷器白地色中略带青色,青花瓷器的白地大多是这种颜色。至于仿造的瓷器,白地的色泽多不润亮,而且对着光看都有棕眼,宛如人身上的汗孔,釉的质地也不好。

明代瓷器的绿色绿而艳,和翠玉的油绿色没有什么区别。康熙时期的瓷器,釉透明而且光亮,颜色与祖母绿近似。乾隆时期的瓷器,釉仍然与康熙时的瓷器相同,只是绿色的较淡雅且发黄。如果是仿造前代瓷器的绿,釉厚则色黑,釉薄则色泽较淡,不是发黄就是发黑,绝没有适中的,是因为纯粹使用洋绿的缘故。因此,造假的人将新瓷器中凡有硬绿的地方,都用砣磨去光泽,以掩示其拙劣,且釉看起来一定混而不清。

明代瓷器的红色,红中略含紫意,像熟透且将要烂掉的红枣。到了康熙时期,红色瓷器则鲜艳娇嫩,和正好成熟的枣的颜色相同。到了乾隆时期,红色瓷器则柔润莹澈,像刚成熟的枣。总之,红色均有光亮,是由红色釉内返射出来,犹如天然的光亮。

如果是仿造的红色瓷器,或者发黄或者发黑,虽也有光亮,却是人为的光亮。制造光亮的方法有好多种,有的将器物烤热后薄薄地涂上一层川白蜡,有的用油皮砣轻轻磨出一层浮亮光,还有的涂上一层发光的药料。真正古代瓷器的光亮是出自釉内,所用材料都是珍贵矿物,是造假者不能够用来作伪的高价材料。所以,即使他们使用各种人为的方法来弥补,若仔细观察,就能分辨出真伪。

明代瓷器的黄色有的像金珀,有的像松香。像松香一样的黄色后世还能仿造,只是不能仿造像金珀的黄色。康熙时有的瓷器的黄色像金珀,只是颜色略微有点淡。雍正时又发明了浆黄料釉,与鱼子黄的颜色相同。乾隆瓷器的黄与康熙瓷器相同。造假者用的黄色绝不纯正,或发绿或发红,釉也是混浊而不透明,与真器的差别很大。

明中叶以前的紫色都是葡萄紫,到了明朝末期和清康熙时,变成了茄皮紫。然而和生茄皮的颜色相比略微偏淡,比煮熟茄皮的紫色又略偏深,并不是完全相同,但都是玻璃釉。到了雍正时期才有料釉粉彩的紫色,像是把粉调成后又掺了一点紫色。从雍正到乾隆年间,虽然偶尔有茄皮紫,但是其颜色发黑,釉则薄而混浊。仿造的茄皮紫,釉薄则色淡,釉厚则混,而且绝不纯正,不是发红就是发黑,明显是由别的颜色配合成的。比起正宗瓷器的紫色,有天然、人造的差别。

明代瓷器的蓝色像蓝靛,而釉也不怎么透亮。到了康熙时期,釉质光亮而且鲜润,其蓝色也比明代时的颜色鲜艳。但康熙瓷器的蓝色前后期也不相同,可以将其分为三个时期:初期的蓝色略发黑;中期的蓝色稍微带有绿色,所以以翠蓝命名;末期的蓝色则又闪红。乾隆瓷器的蓝色白而发灰,或黄而发黑,翠蓝色瓷器见不到了。仿造的蓝色也不纯正,不黑则红,而且色浮而不能深入轴内。明代瓷器的蓝色深入地色内,康熙瓷器虽不入地色内也是深人釉中的。嘉庆、道光时期器的蓝色瓷器及仿造的瓷器则半入釉内,像抹于釉上一样,所以颜色都浮而不实。

乾隆以前的瓷器,所谓的玻璃釉虽都透明如玻璃,然而多少有些混融现象。就像金珀、紫晶、祖母绿等物。虽然看上去透明如玻璃,但终究与真玻璃有所区别。伪制的瓷器不管釉质的厚考薄与否,偶然有像玻璃的,但总不能呈现出混融的气象,与真的差别很大。

因为施彩的方法不同,粉彩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康熙、雍正时是将粉彩配成后涂在色彩就像在藕粉之内加上红色用水冲熟,然后置于釉上一样。不过,雍正粉彩瓷器上的釉比康熙粉彩瓷器上的釉路微退融。乾隆瓷器的施彩方法是先上一层白粉釉,再用粉红水点在白釉之上,要经两道工序。嘉庆、

道光后,是用笔蘸上红色刷在白粉釉之上,所以颜色浅而且发紫。至于仿造的雍正瓷器,虽然做法相同,但原料不同,所以颜色发紫或黑,红釉也略微有点混融。

雍正瓷器的瓜皮绿颜色娇嫩,好像春天的柳叶、秋天的葱花心。乾隆瓷器与雍正瓷器相同,只是颜色稍深。釉都滋润光亮,开片也细,纹理也不发黑。仿造的瓷器大多粗而不润,绿色近似黑色,火光的亮度很强。

真正鱼子黄的颜色是乾黄釉,显得滋润,开片纹理也不黑。仿造的鱼子黄瓷器色谈而灰,要么发绿要么发青,其光泽也是火光,并不是釉料真正的光泽。

康熙初年的蓝料釉透明如玻璃,颜色近似于深蓝宝石。康熙末年又发明一种磁料蓝釉,像是蓝色加在粉内用油调和而成,这就是堆料款所用的颜色,所以它的釉细而且润。如果是伪造的瓷器上的玻璃蓝,其釉薄而色淡,近处看是蓝色,远处看则是灰黑色,与真品差别明显,而且仿造的蓝釉质粗而虚,釉中多有空泡,颜色也发黑,不如真品那样鲜润。

豇豆红这一种颜色,旧瓷器上的釉厚且润,仿造的薄而粗。旧瓷器釉内多有白珠,有点像水珠滴在釉中,但与釉中的颜色仍不能混合,仿造的瓷器绝对没有这种特征。旧瓷器上的绿斑莹润而且细腻,颜色是由釉中返出。仿造瓷器上的绿斑不是太绿就是发黑。

胭脂水色旧瓷器上的釉暗而且润,红色中略微呈紫色,与月季花的颜色大致一样。仿造其釉焦而且亮,颜色或发黄或发粉红,不能像旧瓷器那样润亮。

从康熙时期到乾隆时期,无论是天青瓷器还是天蓝瓷器,上面的釉都肥厚而且光润,其间虽略有变化,但基本上还是相同的。正宗瓷器上的釉像是将藕粉加水冲熟抹在瓷器上的,颜色有深浅的变化,但丰润程度差不多。仿造瓷器的釉混而粗,没有正宗瓷器上的釉那样丰润,更不可能达到鱼胸那样混融的境地。

上述的鉴别方法如果能认真领会,那么对于瓷器的真伪鉴定是会有很大帮助的。不过,瓷器的可贵在于精美,真而精美才算是上品。但是,真的瓷器不等于都是精品,真但不精美也算不上珍贵,真但有瑕疵也会影响它的价值。不过瑕疵的程度不同,有的瓷器有瑕疵就是次品,有的瓷器虽有瑕疵而又不算瑕疵。什么是瑕疵,什么不算是瑕疵,鉴别者对此应该有所了解。

有的瑕疵无关紧要,如缩釉、短釉、黏釉、麻癞等。所谓缩釉,就是指瓷胎入窑时火解骤增,导致敛釉而露出胎骨;所谓短釉,就是指随意挂釉不到底足,这种蘸釉法的缺陷在于上釉不匀,所以容易造成短釉的毛病;所谓黏釉,就是指釉汁未干时,两个瓷器相并黏连在一起,劈开后两个瓷器身上就像是黏着片砾一样,所谓麻癞,是指瓷胎入密时黏有火炭,釉汁稍缩成堆垛,形状似麻癞。这几种情况在宋、元名瓷器中经常看到,而且这几种跟底成了鉴定作品产生年代的证据,所以这些虽是瑕疵却不能算是缺陷。

有小的瑕疵但掩盖不了瓷器的精美。这种情况有密缝、冷纹、惊纹、爪纹等。窑缝是指坏质疏松,火力又太猛,土浆微裂出现了短缝;冷纹是指瓷器快要出窑时风力侵入,造成一丝细微裂纹,但没穿透到另一面;惊纹是指瓷质极薄,偶然的碰撞而导致内部微有裂痕,表面却无伤损;爪纹是指瓷器有裂痕像爪的形状,可能是沸水注入,也可能是窑风所侵造成的。这几种情况都是瑕疵中很微小的,对瓷器本身价值没有根本影响。

瑕疵中真正算得上问题的有串烟、伤釉、崩釉、暴釉、冲口、毛边、磕碰。串烟指烧瓷的时候瓷器被浓烟熏翳,有的类似泼墨的形状,有的像水果成熟的形状,这要根据其浓淡来判定优劣;伤釉是指瓷器用了很久以后,因为磨损而出现毛发般的细纹,色泽显得枯黯;崩釉指硬彩瓷器因为年代太久而釉质崩裂,彩色剥落,呈现坠粉残红的样子;暴釉指釉质凸起,形状像水泡,这是制作时手法不匀和烧制时火力又太猛造成的,如果是这种情况,要根据它的位置、多寡来判

定它对瓷器价值的影响;冲口是指器皿之口因触动或者震动,造成口际微裂成直缝形;毛边、磕碰都是指瓷器口边有细微伤损,伤损处很小而扪处略有棱者称毛边,伤损处较多而胎骨有一点缺损,但边际尚未露棱的称磕碰。这一类瓷器,要根据毛病的大小来确定其价值。

第五节瓷器的评价

评论瓷器,首先要说的就是柴、汝、官、哥、定诸窑瓷器。在此之前,虽然有越州窑秘色瓷器,但因为原器已经失传很久,所以在这里就不作评价了。柴窑瓷器到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十年前在古物陈列所原有几件柴窑瓷器,自文物南迁后一件也没有留存下来,此后华北人土要再想看到柴窑瓷器样式,恐怕是没有机会了。至于在社会上流传的瓷器中,从没有听说有人拿柴窑瓷要色造且水润其器炫耀,因为人们都知道柴窑瓷器除碎片外,没有一件留存在社会上。即便是柴窑瓷器碎片,其价值也不低。釉水温润且片块稍大的,在卢沟桥事变前也要四五百元,近五年来,北京市场上从没听说过有买卖柴窑碎片的。假如今天还有柴窑碎片,它的价值也很难确定,只能看买卖双方的情,价格无论多少都在情理之中。

汝、官、哥、定四窑的瓷器,在民国初年时的北京古玩市场上经常出现。常见的是粉青、釉滴、粉定等瓷器。粉青瓷器最多,每只碗的价值在千元上下。釉滴瓷器最贵,每只碗约值四五千元之多。粉定瓷器中的佳品,每个小件可以卖二三千元。土定瓷器最便宜,数十元就可以买一件。南定瓷器中的佳品也要千元。像汝窑、哥窑的瓷器,虽时有所见,但是其真伪无法确定。但即使是这类真伪不能确定的汝窑、哥窑瓷器,其价值也比官窑、粉定要贵。这并不是汝窑、哥窑瓷器确实优于官窑、定窑瓷器,而是因为官窑、定窑瓷器比较容易得到。官窑有旧官窑、修内司官窑、郊坛官窑、乌泥官窑等;定窑有北定、南定之分,而且彭窑也称作定器。因官窑、定窑瓷器产量多后世容易获得,所以价值要稍微便宜一点。

宋代钩窑瓷器留传在世上的最少,到清朝时只有皇宫内才有,而且都要经过乾隆题款。市场偶然有均密瓷器出售,要的价都很高,每个瓶要七八千元才能买到。

民国初年,北京市场上最常见的宋瓷是广窑,且价值很低,每个碗的价值不过四五十元。由于真品和伪品的价格差别不大,从来没有正确鉴定广窑瓷器真伪的方法,这样一来,宋、元两代广窑瓷器的区分也只能依照世人的说法。

从民国十年以后,清宫中不重要的朱代瓷器经常有流落到市面上的,因此宋代瓷器的价格稍见下落,然而真正的精品价值仍然很贵,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前不久,民国政府兴修浙籲铁路以及江西各处公路,发现了很多宋代瓷器,仅仅运销北京就不下一万件。刚开始的时候,古玩商和收藏家不知道这些容器的来源,都以为是日本仿造的,没有人出高价收买,所以价格不高。粉青瓶的价格也不过在千元上下,每只碗的价值仅二三百元。这次发现的瓷器中素白瓷器最多,龙泉瓷器间而有之。素白瓷器无人收购,每件以售数十元,龙泉瓷器也不过二三千元。其中一部分运到上海,经过外国商人鉴定,的确是宋代瓷器,于是外商大量收买。北京人士这时才醒悟,赶紧收买,但为时已晚,多数精品早已被运到外国了。遗留在北京市面上的,大多数是宋代民用的各种瓷器,价格仍然不是很高。京城小摊上还有出土的宋代瓷器,就是这些瓷器中无人问津的。到现在,北京市场上的宋代瓷器可以说已经绝迹,收藏的人固然无处寻觅,就是卖出去也无人承担责任,因为真伪的鉴定比较困难,而价值的多少又无法评定。

元代瓷器多是继承宋代各窑的特点,在制造上与宋代瓷器没有什么差异。但是从现在所能看

的元瓷来说,只有仿造均瓷一种,颜色大多是天蓝兼带紫斑,呈鱼、蝶、蝙蝠等各种形状,其他仿宋的元瓷没有见到。这也可能是元代仿制的精品与宋瓷没有差别,今天我们把它们都当成是宋瓷了。如今古玩商或收藏家一提到元瓷,指的就是天蓝色而带紫斑的,此外的瓷器绝不承认是元瓷。如今可以见到的元瓷都是碗、洗、水壶之类的东西,瓶、罐等瓷器从来没有见到过。在民国十年前后,元瓷中的精美者,每只碗可值千元之多,就是普通瓷器也要三四百元。如今元瓷早就已经绝迹,无论出如何高的价钱也很难得到一个真正的元瓷。

明代是中国制瓷业最繁盛时期,产量及品种都超过以前各个朝代。在各种明代瓷器中,大的有鱼缸,小的则有笔管、笔架,凡是可以用瓷制作的,真是应有尽有。薄器中有脱胎器,厚器则对宋、元名瓷无不照仿。从颜色来说,宋、元瓷器都能仿制,创新的有青花、五彩、豆彩,夹彩,花纹则有西番莲、八吉祥等许多种,各种颜色及式样都很完备。如果从价值上来说,则条不相同。其种类如此之多,怎么能够一一单独加以评价呢?所以,论述明代瓷器的价格是最困难的。但根据史书考证,明代瓷器中的精品,其价格往往不低于当时的宋、元著名瓷器。明神宗喜欢美食,他使用的成化杯一对就值钱十万,价值高得惊人。

现在,宋、元时的名瓷早已绝迹,即使是明代佳瓷也不可多得。因为原来这些瓷器的产量就很有限,再加上使用时的损毁,留存在世上的已经不多了。就是在明末的时候,宣德、成化各朝的精品瓷器也不容易得到。民国初年的时候,市场上可能见到的明瓷只有万历五彩、隆庆五彩及各代的青花等,洪武、永乐及宣德、成化各种名瓷从来没有在市场上出现过。民国十年以前,万历时生产的五彩瓷器每件价值四五千元,一个碗的价值也有二三千元,隆庆时生产的五彩瓷器。比万历五彩便宜三分之一。如果是明代的青花,在民国十年以前最不值钱,其中的能品不过和清瓷等价。近十年来,因为各代官窑名瓷完全绝迹,收藏家无可奈何之中,才开始注意到青花器,只是用聊胜于无来安慰自己。因此,明代青花瓷的价格猛涨,然而仍不能与五程烧器相比。最好的青花瓷瓶也只有千元上下,青花碗、洗只要四五百元而已。

瓷器产量最多的是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但现在社会上所留存的古代流器中的百分之九十都是清代瓷器。一是因为清瓷年代较近,损毁的数量较少;二是因为清瓷产量太多,有毁坏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宋、元各代官窑并不是每年都烧制,一般是接到帝王的命令,或者遇到内府必需时才进行烧制,所以各个名窑的产品在当时就不是很多。明代生产的瓷器虽然多经过多年使用以及变乱带来的损毁,留存下来的已经非常有限。

清代自康熙十七年以后,每年都要烧制官窑瓷器,从来没有停止过。凡是古代名窑的瓷器,全都大量仿制。为了创新瓷器,每天都绞尽脑汁。如果按数量统计,清朝一代瓷器的产量必定比以前各代合计起来的数量都要多。

在民国初年,清代瓷器并不值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著名瓷器还略被社会上所重视,嘉庆、道光以后的官窑瓷器,就好像现在的江西瓷器,收藏家并不收存。清代瓷器最大的用途是古玩铺用来装饰门脸,绝对不被人看作是必要的交易品,其价值和当时的江西瓷相比起来还要低廉。往往有些非常精美的官窑瓷器,其售价比江西瓷场新创制的产品还要低廉很多。

因为古代瓷器日渐减少,民国十年前后,清代瓷器价格日渐抬头。但是能卖高价的品种有限,并不是凡是清代瓷器都能高价售出。其中,以古月轩瓷器最为珍贵,每只瓷杯可卖五百元之多,每个碗可值千元上下。其次就是雍正粉彩过枝、雍正胭脂水及蛋黄等瓷器。粉彩过枝的五寸盘价值二百元,七寸盘则需三百五十元。胭脂水中的精品比粉彩过枝瓷器的价格还要高,但稍差一点的就比粉彩过枝瓷器低。因为胭脂水的质量有好有坏,价格相差很大。蛋黄杯需要五十元一只,蛋黄碗需要百元一件。出售的清代各种瓷器都以盘、碗、杯、洗为多,瓶、罐并不常见,所以其价值不确定,但总的说来要比杯、碗高三倍以上。其他种类的精美瓷器还有很多,不胜枚举,但它们的价值绝对不会超过上述四种。

因价格的上涨,清代瓷器出现在市面上的越来越多。在民国初年,在市面上交易的清代瓷器大多是出自各王公、贵族之府以及庚子变乱后流入百姓家中的藏品,清宫的收藏品还没有出现在市面上自民国五年之后,民国政府停止提供清代皇室所需的费用,皇宫内经费不足,就有用瓷器抵押借款的事情。此后,偷窃宫内瓷器、清理人抵换瓷器的事情相继发生,淸代名瓷便遍布北京市场,并且因为政府南迁南京而呈现出供过于求的情形。

民国二十年以前,清代瓷器的价格基本上没有大的起落。后来,许多来北京旅游的欧美人大量收买清代瓷器,其价值才日渐升高。同时,国内的收藏家看到清代瓷器如此外流,终归有断绝的那一天,所以也相继收购。四五年之内,北京市面上的清代瓷器就很少了。但无论世人如何重视,每件清瓷的最高价格没有超过千元的。如今,清代官窑瓷器几乎已经绝迹,即使光绪、宣统的瓷器也已经成为名品,很不容易得到,因此其价值也高得惊人。凡属官窑瓷器,即便是最普通的也需要四五百元,稍好的就要四五千元。然而这也是有行无市,虽有人出高价也不容易得到。

注明:部分观点及文献摘自赵汝珍老师,如有雷同只代表本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