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系
文史杂志》2000年第2期王德奎《"绵阳第一碑"与盘古王表石》列出了盘古至禹的年表。该年表如下:
一,约公元前8000-公元前6391年:
原始社会
二,约公元前6390-公元前6211年:
1,盘古;2,天皇;3,地皇;4,人皇;5,五龙纪;6,摄提纪;7,合雒纪;8,叙命纪;
三,约公元前6210-公元前5771年:
1,巨灵氏 2,句疆氏 3,谯明氏 4,涿光氏 5,钩陈氏 6,黄神氏 7,巨神氏 8,犁灵氏 9,大隗氏 10,鬼隗氏 11,掩兹氏 12,泰逢氏 13,冉相氏 14,盖盈氏 15,大敦氏 16,云阳氏 17,巫常氏 18,泰壹氏 19,空桑氏 20,神民氏 21,倚帝氏 22,次民氏
四,约公元前5770-公元前5071年:
1,辰放氏(4代) 2,蜀山氏(6代) 3,虺傀氏(6代) 4,儿遽氏 5,希韦氏(4代) 6,有巢氏(8代) 7,燧人氏(4代) 8,庸成氏(8代)
五,约公元前5070-公元前4171年
1,浑沌氏(7代) 2,葛天氏(4代) 3,女娲氏 4,伏羲氏 5,赫胥氏 6,东户氏(17代) 7,皇覃氏(7代) 8,启统氏(3代) 9,吉夷氏(4代)
六,约公元前4170-公元前3151年
1,仓帝史皇氏 2,柏皇氏(20代) 3,中皇氏(4代) 4,大庭氏(5代) 5,栗陆氏(5代) 6,昆仑氏 7,西陵氏(5代)
七,约公元前3150-公元前2331年
1,轩辕氏(3代) 2,祝涌氏(2代) 3,昊英氏(9代) 4,古皇有巢氏(7代) 5,朱襄氏(3代) 6,阴康氏(3代) 7,无怀氏(6代) 8,神农氏(8代)
八,约公元前2330-公元前2211年
1,黄帝有熊氏 2,颛顼 3,帝喾 4,尧 5,舜 6,属
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夏始于公元前2070年,但无论是考古发现夏文化积年,还是尧舜时代遗址的年代,都反映出二者相隔一段时间,也许以后会有新的结论。
王立认为中国文明应该有8000年----当然是有一定文化的较高层次的文明,华北,华南都已发现距今一万年以上的农业部落遗址。距今8000年之际,以内蒙赤峰敖汉旗兴隆洼,河南舞阳贾湖,浙江河姆渡,甘肃秦安大地湾等遗址为代表的古文化散布于全国,有代表王权的物品,有占卜和刻辞,有乐器,玉器,有经过规划的村落,可以看出这是有一定文化的社会了,社会是一步步发展的,最早的政权实体,绝不会与4000前一样,承认这一差别,并不是降低文明的尺度,而是客观地对待人类历史,因此,表中原始社会在8300多年前就结束了,有一些部落率先进入了文明时代。当然任何时代都曾有处于原始社会的民族,不少民族现在仍处于原始社会,而国家的建立已有几千年了,不能一刀切,是研究上古史的前提。
一般认为盘古是从《后汉书。南蛮传》记载的盘瓠演化而成的,表中既以他为文明时代的缔造者,则与开天辟地的传说相悖。先秦文献及出土文物尚未发现盘古存在证据。
三皇的一种说法为"天皇,地皇,人皇"。"天地开辟,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艺文类聚》十一,《北堂书钞》一百五十八)从公元前480年上推276万年,分为十纪,九龙纪,五龙纪,摄提纪,合洛纪,连通纪,序命纪,循飞纪,因提纪,禅通纪,流讫纪。表中有"纪",但只有4个,谁更可信?这一部分或许有真实的史录,或许来自神话。
第三部分起,大部分王名见于《史记》,诸子作品,《山海经>等文献。如《史记。封禅书》:"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虑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封禅书》开头就说:"自古帝王受命,曷尝不封禅?""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山海经。中山经》:"封于太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可见,到禹时,或按到春秋时,到泰山封禅的就有七十二家,且为有为之君。表中所体现的框架正是这样一个事实。平时说三皇五帝只是举其代表。几千年里8个人统治显然是不可能的。七十二家的大致轮廓可从《盘古王表》略知,但这仍不是全部,仅是有影响的。
《山海经》中的山名,神名保存了表中的不少帝王名号,如涿光,谯明,伏戏(伏羲),神民,泰逢,空桑,崦嵫(掩兹),中皇,昆仑,倚帝,轩辕等。钩陈作为星名,摄提作为星名,原为人名是可以理解的,北极星又名太一,钩陈,为神中最尊贵者,应源自地上的帝王名,才会赋予星,神这样的地位。
《越绝书》记载:"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宫室,死而龙臧,夫神祖使然。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以伐树木为宫室,凿地,夫玉,神物也,又遇神主使然,死而龙臧。禹穴之时,以铜为兵……当此之时,作铁为兵,威服三军。"轩辕为黄帝,是从很多方面已证明了的,但与有熊氏不为一人,也能解释许多谜团。轩辕即天鼋,是图腾,族名,人名,不只一世。到夸父之时,有熊氏仍名轩辕,故仍为黄帝,到商周之时,轩辕氏族把自己的族徽刻在青铜器上,"有黄","黄尹"是轩辕族。轩辕族的存在上溯到远古,下到周代,其首领为黄帝。但有了战胜蚩尤,夸父的有熊氏之后。黄帝遂成为专名。《盘古王表》中轩辕氏在先,而熊氏在后,有道理。
"庸成氏","祝涌氏"一般多写成"容成氏","祝融氏"。《山海经》有相柳,又作相繇。这种r--y对应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读音体系。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盘古王表》体现出固有的语音,未被通行的写法影响,就很可信。《左传》,《国语》说"祝融",《楚辞》及出土的楚制书写"伯庸","祝庸",也与当时一般写法不同。
总之,《盘古王表》及其它类似的年表作为中国夏代以前的历史年表,从框架和大部分名号看,可信;个别次序和名号明显不可从。
考古发现,古文字研究,美洲和近东上古史的研究,很可能为这样的年表提供有力的证据。在没有更好的证据出来之前,《盘古王表》可以作为一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