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素有“万能饵”之称,因为价格低廉,极易获取,且广谱性强,得到众多钓友的一致认可。回到钓友的问题,钓鱼时使用蚯蚓作钓饵,用什么窝料打窝?为尽量详实的回答这个问题,笔者结合野钓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布展开,如下。
1、蚯蚓作钓饵,不同水域情况下如何打窝
2、不同条件下,打窝形式技巧。
蚯蚓不仅可以钓杂食性鱼种,还能钓食肉性鱼种,加之水体环境不同,因此所用的窝料也不尽相同。
用酒米打窝宜用于水草丰富的水域,为何?首先水草丰富的水域,在深秋特别是初冬时段,原埋没在淤泥里的植物根茎、碎屑逐渐腐烂、发酵,会有乙醇挥发出来。而长期活跃在水草附近的鱼,在摄食、呼吸的过程中,或多或少接触到乙醇气味,久而久之接受,乃至喜欢上这种气味。因此当再次投掷酒米后,不宜引起鱼群的躁动,并且短时间内将鱼群诱集到窝点。而蚯蚓类似在水中活跃的小虫,不停的蠕动、摆动腰肢,对鱼群有极强的吸引力,显然两者搭配恰到好处。
像瘦水以及周围无绿色植被的水域,一般水体偏瘦,食物相对匮乏,在这样的水体环境下,红虫颗粒的融化后,气味分子的腥味凸显,诱鱼效果。活跃在这样水体下的鱼,个头偏小,饥肠辘辘,对食物需求强烈。嗅到这种腥味浓厚的气味,更易激发鱼的摄食欲望。而蚯蚓携带腥味且含高蛋白,加之蠕动效果,对鱼群拥有超强的吸引力。因此在这样的水域环境下,红虫颗粒与蚯蚓搭配效果更好。
钓黑鱼、鲶鱼等食肉性鱼,最好的方法是用肉食将鲶鱼诱到窝点。这是用蚯蚓打窝,先将蚯蚓分割成1-2公分的小段,置入小盆中,与事先准备好的泥土混合、搅拌,窝成小团,投掷到窝点。成段的蚯蚓,汁液不断流淌出,在水体向四周扩散,很容易把周围的鲶鱼、黑鱼诱到窝点。此时再选择个体粗壮的蚯蚓作钓饵,很容易钓到。
上文是不同水体环境下,蚯蚓做钓饵时,使用的不同窝料,其实在使用过程中有许多细节。
首先酒米多深秋、冬季使用。因为水温低,鱼群活性低,不怎么游动,因此为提高效率,通常在水草处多打几个窝,采用走钓的方式。最好形成一个循环,即钓完最后一个窝点后,第一个窝点刚好把鱼聚集来。当钓一个窝点上几条鱼后,等几分钟无口,果断第二个窝点,以此类推。酒米窝料一次不宜过多,少投勤投为好。
其次刮风走水时打窝。如果风速不大,走水不严重,最好的办法是采用锥形打窝器,当容器置入水底后,窝料才会放出,避免了被水流冲散。当然如果速度过大,其实是不适合打窝的,当然垂钓也不方便。
最后,像红虫颗粒这种窝料,在冬季使用频繁,建议在投掷之前,先用热水浸泡,当处于半融化状态时,再投掷窝点,有利于在冷水中气味分子的扩散,以免发窝时间过长。
延伸:蚯蚓做钓饵使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增强蚯蚓诱惑力
处理过的蚯蚓,为了加强其在水下诱惑力度,大家可以给它添些“佐料”,但最好别破坏它的原味!去水库钓鱼前,将要用来挂钩的蚯蚓放进“麝香诱”小药里浸泡一下,能让它们的香味沁入蚯蚓饵中。台钓时,也可以准备些蚕豆粉,把蚯蚓往钓点扔之前,用湿润的蚯蚓蘸下蚕豆粉,钓鲫鱼的时候诱鱼效果更强!
部分钓友喜欢将蚯蚓拍死、让汁液流淌出再钩刺,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拍死的蚯蚓汁液流淌出,确实是对鱼的诱惑力增大,但在水中不多长时间,便被冲散,只剩下一层蚯蚓表皮。而活蚯蚓,蠕动、摆动腰肢更容易激活鱼的摄食欲望,并且鱼的嗅觉大约是人的500倍,透过蚯蚓皮肤也能嗅觉到的。
蚯蚓怕水,但也离不开水,有些购买的蚯蚓水分过多,钩刺后一不小就开裂,需要增强它的韧性。先准备一小盆,倒入些沙土,再放入蚯蚓。蚯蚓为保持身体的湿润,会向外排出水分,一般24小时后即可使用,此时蚯蚓变得细长,不过韧性明显增加。本文首先对蚯蚓在不同水体环境下,配合使用的窝料做了介绍,同时窝料使用过程中的几个细节问题做了说明。并且对蚯蚓的使用做了延伸说明。但蚯蚓作为一款饵料,一定有它所不适用的水域,也有它的弱点,钓鱼人在使用过程中,更应灵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