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八月十五分月饼(有声版)
作者:侯章良
朗读:张杨婧
那年八月十五分月饼
侯章良
“又是一年秋风刮,漂泊的游子好想家,想起远方的父母,眼里泛起了泪花,爸妈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大……”听着妻子在我身边唱的这首《记得咱的家》,优美而又伤感的曲子听得我心都碎了,眼里泪水不禁涌了出来,心里好辛酸。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古诗使多少个漂泊在外游子的心好无奈。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也是团圆节,哪有这么多人能与自己的父母亲人团聚啊。
又是一年一度中秋来临,这首歌勾起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儿时,童年的分月饼的往事又一幕幕的呈现在我眼前。
记得我第一次吃到月饼,那时我只有七八岁。那一年,离中秋还有几天的时间,父亲从街上买了一包东西回家。当时那包东西用报纸包了一层又一层,显得很神秘,我们吵嚷着要看,父亲不准,直接收藏到了他房里。我们兄弟姐妹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过了那会儿也都忘了。
八月十五的晚上,一轮清澈的明月挂在天空,照得村落原野如同白昼。吃过晚饭之后,父亲从他房里拿出那个用纸包的东西问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好东西?姐弟都一个劲的摇头,个个都猜不出来,奶奶和母亲则带着微笑看着我们。父亲慢慢的把纸一层一层的拔开,小心翼翼地生怕弄坏了什么似的。突然一声大叫:“月饼!”二姐眼尖第一个发现了这个秘密,众姐弟一看,瞬即我们兄弟姐妹在堂屋里欢呼雀跃,“月饼!月饼!”地叫个不停。一家人好不兴奋,好不开心。当包着月饼的包被完全打时,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圆圆的月饼金黄色的背面,一面又被烤箱烤的黑里透黄,表层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白色小芝麻。
就在一家子高兴之际,父亲对我们摆手说,这月饼给你们吃的,但现在还不能。只见他搬出一个小方桌摆在堂屋门前的禾堂坪里,把月饼摆在一个青花磁盘里,由奶奶带着我们给月亮菩萨(又叫月亮爷爷)作揖。敬了月亮菩萨后,父亲拿出菜刀来,很细心地把一个月饼均匀地切成四块,两个月饼就变成了八块。切开后的月饼里面有花生核仁之类的果实,香气更浓,我们在旁兄弟姐妹一个个直咽口水。
父亲把月饼一块一块的分给了我们手里,最后只有父亲一个人没有分到月饼。那时我们家一共是九张口,父亲将两个月饼只切了八块,所以父亲就分不到了。我们那时都不懂事,当然,也是一个个地口馋,谁也不愿意把自己手里的月饼分一些给父亲吃。这时奶奶把手里的月饼递给父亲说:海,这块月饼你拿去吃了吧,你吃了才有力气养活我们一家人呀。父亲说:哎呀(土话娘的意思)你吃吧,我有的是力气,你就放心吧,我能养活一家人的。父亲又把月饼放回奶奶的手里,奶奶却不高兴了,眼泪止不住就往下流。奶奶为了不影响我们过节的气氛,转身进了自己的房间。我们兄弟姐妹此时还傻傻的同时也是欢快的品尝起月饼来。
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了,回想起儿时八十五分月饼的情景,如今还历历在目。
随着妻子歌声的停止又把我拉回现实之中。我遥望北方,遥望故乡,心中感慨万千:孩儿的中秋有父母陪伴,父母的中秋孩儿又在哪?
侯章良
本期故事作者
侯章良 男,52岁,家住水口乡新哨村哨上组,初中文化,从小喜欢山歌,以前听到大人们唱山歌了就跟着他们学唱,由于时代的变迁,中间几十年都未曾唱过山歌,随着民俗文化的掘起,又有一种回归童年时代的感觉,本人热爱山歌,也热衷于民俗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希望能为这一事业做出一点微薄的力量。
本微刊原创文章,均为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微刊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微刊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古苗疆那些事儿”(作者直接授权除外)。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微刊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谢绝交换,谢绝有偿刊载(入册、入典),谢绝无偿索取。